文|bridgette
暑期檔大劇混戰,青春、諜戰、古裝輪番登場,浙江衛視《陪讀媽媽》卻以輕喜劇的風格、接地氣的表達方式、緊跟時代脈絡的故事內容,以及紮實推進的強情節不斷收割話題熱點,近日更登頂衛視同時段收視冠軍,收視份額始終佔據領先位置。
《陪讀媽媽》中的四位媽媽,也被網友戲稱為「媽媽的品格」,而劇集通過真實呈現中國留學生家庭面臨的種種挑戰,從親子、教育、家庭、婚姻、文化碰撞等多維度,引發觀眾共鳴與思考。
四位典型媽媽,折射四款教育模式
隨著中國留學生人數逐年擴大,留學人群低齡化現象也愈發引發大眾關注,陪讀媽媽群體應運而生。
劇集著重刻畫了包括李娜、胡媛媛、陳莉莉和夏天四位媽媽的生活、教育方式,她們分別代表了全託型、一擲千金型、全家的希望型、摯友型的四種教養方式。
「董事長」李娜(梅婷飾)是雷厲風行的行動派,但用管理公司的方式教育兒子丁一一卻往往失效,最終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調低了姿態,獲得了與兒子的雙向理解。
胡媛媛(鄔君梅飾)則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李娜、陳莉莉解決了不少教育難題,出國多年的她逐漸摸索出勞逸結合、平等對話的教育模式,不過為了彌補兒子父愛的缺失,胡媛媛在物質上對兒子楊洋有所溺愛,殊不知金錢並不能替代親情。
包子鋪老闆娘陳莉莉(郝洋飾)將「全家希望」施加給品學兼優的兒子羅盼,過高的期望值與相對貧寒的家境,不僅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更令羅盼一度抑鬱,好在陳莉莉最終調整心態,客觀評價了中西教育的優劣,最終令兒子解脫。
而劇中唯一一位非陪讀媽媽夏天(曾黎飾)則成為「摯友+放養」教育模式的代言人,作為心態最為輕鬆的一位母親,她的教育理念更側重於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孩子更多選擇權和決定權。
可以看到,李娜、胡媛媛、陳莉莉、夏天代表了四種類型的媽媽形象,她們不同的價值觀來自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背後則濃縮了廣大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精髓。
伴隨劇集播出,該劇收穫的最多影評就是在劇中「看到了我的媽媽」,而許多媽媽觀眾也通過觀劇映照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
同時,《陪讀媽媽》在講述的過程中也避免了簡單的褒貶揚抑,劇中陳莉莉將分數視作命根的背後,是其全家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讓兒子收穫美好前程的願景,基於不同家境下的現實考量,也讓觀眾對陳莉莉無從苛責。
同時,劇中也通過種種事件,展現了親子教育中壓力與動力的互相轉化,自由與限制的相對邊界等話題,讓媽媽們在與子女「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與孩子一起獲得內心成長。
人設升級,主打平實拒絕「抓馬」
《陪讀媽媽》是一部從留學角度切入主題的家庭劇,打破了傳統家庭倫理劇中總有一些功能性人物要承擔「抓馬擔當」的狗血設定,《陪讀媽媽》人物表裡的所有角色都更為平實質樸。
比如丁一一的爺爺和奶奶,儘管無限寵孫,但孫子犯錯時卻並不護犢,而當兒子與兒媳產生矛盾時,還能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給兒子當頭棒喝,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促進兒子兒媳和解,可謂相當開明。
而許亞軍飾演的物理學教授丁致遠,有著理工科的縝密更有超高情商,往往成為彌合老婆和兒子之間裂痕的粘合劑。
另外,四個孩子的人設升級也可圈可點,假裝「熊孩子」的丁一一其實是古靈精怪的電腦達人,「富二代」楊洋內心熱衷打抱不平、對親情的執著令人動容;看似「傻讀書」的羅盼有著細膩的心思,更有驚人的西洋棋天賦;外型前衛的黛安娜也只是一個單純爽朗的女孩,身為「香蕉人」內心卻對中國文化高度認同。
《陪讀媽媽》中沒有臉譜化的正反面角色,甚至在一開始表現出排外和嫌貧愛富的部分「媽媽會」成員,在胡媛媛、李娜的引領下,也變得樂於助人、團結一致。
這樣創新的人設不僅令每個角色都還原為有血有肉的人,更容易讓觀眾產生真實共鳴,更為客觀、平和地看待人物和劇情,亦不失為《陪讀媽媽》的一種創新表達。
教育觀折射中西文化異同,對撞不如交融
除了四對親子關係折射的中西教育觀差異,《陪讀媽媽》還通過留學生活全解碼的方式,鮮活呈現了中西文化的種種異同。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加拿大溫哥華,從留學生角度出發,留學過程中,他們如何過語言關,跟不上課程、交不到朋友怎麼辦,如何面對網絡霸凌……
從媽媽角度出發,陪讀過程中,語言障礙、生活方式差異如何面對?夫妻關係如何維繫?如何打發無聊時間……
陪讀引發的種種現實問題在《陪讀媽媽》中都有細緻呈現,在展現媽媽們不斷「打怪升級」、見招拆招的高能背後,中西教育方式的碰撞也引人深思。
事實上,教育模式不存在高下之分,也不存在中西勝劣。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家長需要因材施教,逐漸摸索出真正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所有的教育模式調整,其實最終都指向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收穫家庭幸福。
而劇中,中西教育模式的融合背後,也凸顯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包括夏天停止用獨立作為逃避藉口,才讓女兒獲得了缺失已久的父愛、親情;陳莉莉的負擔型母愛也是通過「交換媽媽」活動學會了放輕鬆調節。
同時,李娜、陳莉莉初來乍到時鬧出的不少笑話和麻煩,也成為一面鏡子,幫助觀眾科普,有關肉類食物不能過海關、大額現金需申報、被交警詢問勿掏兜,還有歐美租房規矩多、中西醫院看病大不同等。
《陪讀媽媽》現實主義的創作,成為一座聯通中西文化的橋梁,促進了認知與理解。
溫暖為底色,正能量的價值取向
浙江衛視將都市成長大劇《陪讀媽媽》定義為一本「親子練習冊」,邀請兩代人攜手並坐、一起追劇的同時,也讓全家在輕喜劇的氛圍中,從歡笑中收穫思考。溫暖明亮是浙江衛視選劇的重要標準,《陪讀媽媽》也貫徹了這一調性。
以羅盼為代表的中國留學生遭遇種族歧視和網絡霸凌,在好朋友楊洋、丁一一的幫助下,「中國猴子」變身「齊天大聖」,不卑不亢、正氣十足。
李娜全職陪讀後變身「直播媽媽」,通過展現陪讀媽媽們的多才多藝和生活經驗,改善了大眾對陪讀媽媽群體的陳舊、刻板印象。
還有,李娜在媽媽會酒席上直面網絡攻擊,澄清自己不是劣跡媽媽,全程落落大方,展現了人性的真善美,怒斥假惡醜,被贊三觀很正。
另外,陳莉莉遭遇留學移民詐騙,近年來這類案件屢屢發生,媽媽會成員古道熱腸、齊心協力抓住了詐騙犯,媽媽群體的互幫互助讓人點讚。
諸多關鍵情節都展示了《陪讀媽媽》的正向風格,背後也呈現了浙江衛視平臺選材上的內容創新,以及人文關懷和正能量引導。能夠在承載深刻話題的同時,又做到了不撕扯、不狗血,好看、有趣與勵志,這與浙江衛視一貫穩定的高標準選劇密不可分。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新版微信長按二維碼圖可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