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擇天記、外科風雲
推理的女王、焦急的羅曼史
在我眼中,90後中有一位小鮮肉是真有演技。
畢竟人家也是拿過影帝的人。
他就是董子健。
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他主演的電影《少年巴比倫》,這是一部不一樣的青春片。
有人說像極了青春版《鋼的琴》和工廠版《陽光燦爛的日子》。
但我想說它更像工廠版的《熱血高校》。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工廠裡,董子健所飾演的主人公叫路小路。
在那個年代,讀書好也沒什麼卵用。
反正讀完中學就上技校,上完技校就進工廠,人生路徑非常清楚的。
但是路小路就是不想當工人,他想賣香菸。
然而他生活的城市只有工廠。
抬頭就是煙霾。
所以在這裡的他無處可去,只能當工人。
這個工人還是用老爸的一條甲魚給送進去的。
在那個年代,一個大型工廠,就是一個微縮的小社會。
廠裡有自己的醫院,自己的學校,自己的商店,自己的食堂,自己的派出所…總之,你能想像到的一個社會該有的生活設施,廠裡都有。
他進到廠裡的第一件事就是認識了師父:牛魔王。
跟著這個響噹噹的人物做學徒。
然而,在工廠裡,他仍然沒有學到過硬技術,除了擰螺絲和換燈泡,一概不會。
噢,會,會一樣東西,那就是調皮搗蛋。
聽從師父的話:工廠裡唯一的樂趣就是逗女人開心。
路小路的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的在工廠混過去。
是呀,他本該在這樣魔幻又枯燥中度過。
直到有一天,路小路遇到了一個姑娘。
她叫白藍,白色的白,藍色的藍。她是廠裡醫務科的醫生,似乎是廠裡唯一沒有被煙塵,臭氣,亂七八糟給汙染的女孩。
她年輕貌美,閱歷豐富,執著追求,是整個廠裡的最美女性。
男人愛慕著她,女人嫉妒著她。
而她自己對這一切無動於衷。
她說自己就像是一隻沒有腳的小鳥,即使休息,也是停歇在風中。
她自稱是見過生死大場面的人,因此這些凡夫俗子不入她眼,她與這個時代註定是「格格不入」的。
恰好,路小路是一個另類。
然而他還是親眼看著白藍坐上別人的摩託車座後。
那個時候的摩託車應該頂上一輛小轎車了。
落寞的身影總是如此心酸。
更何況對方還是化工局畢副局長的兒子。
但白藍似乎並不注重名利。
她還是選擇跟路小路在一起,他們倆算不上戀人,她總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幫助他,指引他....
當然,最終兩人還是滾了床單。
有了更深一步的交流,但是本片並不僅僅描述工廠與女人,它想要表達的東西還有很多。
其實本片改編自路內的同名小說。
作為路內的「追隨三部曲」之一,這部小說以幽默粗俗,調侃不屑的語氣,敘述了路小路等一群底層工人的愛情,友情,事業與夢想。
主人公路小路這個人物在90年代初20歲,那麼就是一個70後。
在那個年代,雖然離我們很遙遠。
但是那個年代的人應該都經歷過下崗風潮,大量的國企關閉和減產。
《少年巴比倫》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路小路的人生,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我們可能都曾做過那個時代的「路小路」。
我們也曾在時代的大環境下,被壓制,被束縛,為了擺脫這些枷鎖,為了自由,我們想成為「路小路」卻又不是「路小路」。
「巴比倫」可能就是我們心中住著的那一座「巴比倫」。
代表著一種理想狀態,路小路所處的人生階段,正如人類文明進程的「巴比倫」時期,它美好,理想,擁有年輕的資本與未來的無限暢想。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
儘管它是灰色的,但那也正代表著我們的青春不是嗎。
灰色與激情的碰撞,那才是真實的我們。
往期內容
蘇得我連刷八遍,這才叫好劇!
《人民的名義》大結局,完全沒想到居然是這樣的!
他幹著中國最危險的工作,卻生怕人知道
聽說娜扎不演傻白甜了,這次演了個啥?
除了演技、尺度大,這才是人民的名義最大的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