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洋
1月11日,電影《少年巴比倫》在華誼影院舉行首映禮。當天晚上,碩大的影院裡坐著為數不多的人。很難想像,基本場場爆滿的觀影首映禮,《少年巴比倫》卻迎來了不少「空位」。
《少年巴比倫》是新人導演相國強的處女作,由董子健、李夢、楊皓宇、李大光、唐小然、李洋、劉慧等演員演繹。除去董子健,其他演員及導演基本可以用「陌生」來形容。
儘管該片獲得過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以及臺北金馬影展最佳新導演提名,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上映兩天票房僅僅只有120萬,排片佔比更是不到3%。
在當下社會,粉絲經濟基本涵蓋了整個影視圈。卡司雲集、賣臉賣萌的「快餐式影片」比比皆是,觀眾憑什麼不選「名氣更大」、「更有來頭」的影片,反而選一盤清粥小菜?若你靜下心,細細品味,會發現「清粥小菜」會更有一番滋味。
況且,娛小獸在看完首映後,可以明確的與大家強調:《少年巴比倫》絕不是一碗普通的清粥小菜!工廠江湖的快意人生、愛情交織的時代背景、追逐夢想的自在灑脫,讓這部影片像極了青春版《鋼的琴》和工廠版《陽光燦爛的日子》。
目前,該片在豆瓣評分為6.8分。分數不算高,但作為一部青春片,它及格了。相國強這位新人導演,他的處女作還是不錯的。如若你沒有抱太大的希望,觀影過程中,甚至會感到不少驚喜。
《少年巴比倫》改編自路內的同名小說。作為路內的「追隨三部曲」之一,這部小說以幽默粗俗、調侃不屑的語氣,敘述了路小路等一群底層工人的愛情、友情、事業與夢想。
影片的時代格局很大,故事背景定位在20世紀90年代的戴城。與當下流行的青春片拉開了不小距離。沒有墮胎、沒有姐妹撕逼、沒有追憶、沒有無病呻吟,甚至連故事中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著瑕疵與缺點。
路小路是那個時代版本的阿Q,他叛逆、痞氣、無知,但也年輕、好學、講義氣,這是一個典型的工人子弟,他繼承了那個階層的兩難境地。
而白藍就像是那個年代的「新新女性」。她年輕貌美、閱歷豐富、執著追求,是整個廠裡的最美女性。男人愛慕著她,女人嫉妒著她。而她自己對這一切無動於衷,她自稱是見過生死大場面的人,因此這些凡夫俗子不入她眼,她與這個時代註定是「格格不入」的。恰好,路小路是一個另類。
或許,年少時的每一個少年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西西里」。13歲的雷納多遇見了小鎮裡最美的少婦「瑪蓮娜」;馬小軍懵懂的青春裡遇到了「米蘭」;畢業生本恩在無知的年代裡遇見了「性感的伊萊恩」;德國少年米夏在年少時和中年女子漢娜展開了一段「忘年戀」。
因此,路小路遇見白藍是必然的存在;而「分手」也是被安排好的宿命。
當路小路騎著單車,在半亮的天色裡,穿過鍋爐和煙囪的蒸汽,去看那條延伸至或許此生都無法抵達的遠方的鐵軌,追一個不屬於相同世界的人時,他和白藍的愛情就註定只能早早畫上句號。
在白藍心中,甚至是有點看不起路小路的。她鼓勵路小路讀書、上夜大、去學習,而不是只在工廠裡擰螺絲釘、換燈泡。白藍骨子裡是個文化人,而那個時代卻是有著千千萬萬個「路小路」的存在,他們不學無術、他們打架鬥毆、他們也曾迷茫無奈。
歸根結底,這不在是兩個人是思想差距,而是精神與物質不匹配的時代悲哀。
路內曾寫到:上世紀90年代是國家快速轉型的年代,是精神無法跟物質比翼齊飛的年代,是個人無法跟上時代步伐的年代,是內心與身體節奏不合的年代,也是世界逐漸脫離人類以為的「控制」而自行遠去的時代。
當你回頭再看那段時代,你會發現人和物的發展是不協調的。廠房和機械越做越大時,人的存在空間會越來越小,人們為了追求價值,不得不抱緊形成一個又一個團體,這種群體生活就代表著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就像你看到電影中常常出現的電工班、鍋爐房、機修表工人,他們看似是一群人,實則是一個人。像路小路、白藍這樣與時代格格不入的人,他們只能不停在人群中尋找「存在的意義」。
他們似乎換過很多工作、交過不少朋友,卻沒有一個真正存在的價值。所以,白藍最後離開了。她知道屬於她的地方不會是這個小城鎮。而路小路更像是那個時代的殘次品,白藍給了他希望,卻又滅了「小火苗」。在追求希望的過程中,他成長了,卻遠不如時代交替來得要快。
而我們都曾做過那個時代的「路小路」。我們也曾在時代的大環境下,被壓制、被束縛,為了擺脫這些枷鎖,為了自由,我們想成為「路小路」卻又不是「路小路」。
而「巴比倫」就像是一個墮落的繁華代名詞,它試圖給一個城市、一個時代、乃至一個人經歷過的日子貼上標籤。不僅路小路心裡住著一個巴比倫,馬小軍、雷納多、本恩,甚至你我內心都曾住著一座「巴比倫」。
白藍為了心裡的「巴比倫」遠離小鎮;小噘嘴成為了「巴比倫」的犧牲品;路小路曾為了白藍「心裡的巴比倫」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然而希望破滅。
或許導演不想讓青春過於壓抑,給了觀眾一個開放式結局,然而影片前半段營造的格調也被「降」了下來。
從影片一開始,相國強導演就在構建了一個很大的時代感,故事中每個人物鮮活又飽滿,偏灰色的色調也讓影片畫質呈現出泛黃的年代感。或許是構建的格局過大,導致故事有些碎片化,節奏忽強忽弱,而結尾更有種狗尾續豹,觀眾心裡代入感會是:故事真的結束了嗎?
電影有瑕疵,也不完美,但是能感受到導演的認真。也許正如導演本人所言:三年後才上映,觀眾還能看到,很滿足了。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