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役殲滅敵軍2個整編師,繳獲的裝備,讓陳銳霆告別「光杆」

2020-12-23 大鄉村說歷史

1946年6月,距離抗戰勝利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蔣介石悍然撕毀了「雙十和平協定」,在華中、華東地區集結數十萬國民黨軍,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妄圖以突襲的方式一舉殲滅該地區的解放軍有生力量。我們的部隊竭盡全力迎戰,開戰前打了幾次漂亮的仗,對敵人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但是敵人在機炮的火力優勢掩護下猛烈進攻,我軍為保護有生力量主動進行戰略轉移,蘇中地區落入了敵人手中。

攻佔蘇中地區後,敵軍仍不收斂,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率領二十五個整編旅,企圖複製攻佔蘇中的戰績,與我軍主力在蘇北魯南地區決戰,一舉攻佔蘇北與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地區。根據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應付敵方進攻,我們部隊把山東野戰軍和調走的華中野戰軍合併。聯合作戰後,我軍各部隊協調作戰的能力、戰鬥力都有了顯著提高,在宿北戰役中,殲滅了敵六十九師的大部,給了敵人可乘之機。

儘管整編後的六十九師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國軍的其他主力部隊,包括一個機械化快速縱隊,已經逼近臨沂地區。為擴大戰果,解臨沂之圍,解放軍分兩路,組成左右兩路的縱隊,前後各路輪流掩護配合,突襲敵方整編的二十六師,五十一師。敵軍沒有想到,在重兵壓境下還有解放軍能夠發起反攻,被打得措手不及,兩個師被全殲。

這個戰役不但消滅了大量的有生力量,給了剛合併的我軍很大的信心,同時也在殲滅了敵人的快速縱隊和其他部隊的大批摩託化機械化武器,坦克、炮車等也大有人在。為更好地發揮這些武器的威力,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我們開始計劃利用這些武器組建一支專業化的炮兵部隊。

但由於華東野戰軍、山東野戰軍沒有專業炮兵部隊,許多指戰員也是「泥腿子」出身,對炮兵部隊的組建情況只是一知半解,沒有深入的理論研究,不能擔負起炮兵司令的重任,所以人選並不多。經多方綜合考慮,原新四軍總參謀長陳銳霆被任命為新組建的炮兵縱隊司令官。

除了擔任總參謀長外,陳銳霆還擔任炮兵司令員,但由於我軍平時作戰缺乏大量的重炮,且沒有相應的炮兵部隊,所以他這所謂的司令只能算是「光杆司令」,平時從事的工作與大炮幾乎沒有什麼關係。陳銳霆生於貧民百姓家,早年因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憎惡,原本是學校教師的他刻苦學習,考入黃埔軍校,在炮兵部隊度過了軍校生涯,畢業後在國軍部隊幹了一段時間,皖南事變後,因受紅色力量影響,投誠新四軍。畢業於陸軍大學,無論在國軍還是在我軍序列中,他幾乎沒有接觸過與炮兵有關的作戰任務,這樣的機會對他來說可謂是難得。

新近成立的炮兵縱隊,從火力配置到建制規模,在解放軍中都佔有一席之地,除了裝備了幾十門美國造大型榴彈炮外,還裝備了騎兵團、工兵分隊、坦克分隊,如此強大的火力甚至能與國民黨的機械化機動部隊相扣。

在擔任炮兵司令之後,他終於把自己的專業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部隊訓練有素,炮火精確地打擊,在解放戰爭的許多戰鬥中,都有過不少的戰功,給一線作戰部隊帶來了不少的壓力,尤其是在一九四八年的濟南戰役中,陳銳霆指揮炮兵縱隊的五百門火炮參加戰鬥,這在我軍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想一想,五百門大炮齊鳴,這一幕在當時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焦點

  • 陳銳霆:一位傳奇的百歲開國將軍
    隨即,蔣介石又命令湯恩伯調集9個師共12萬大軍,企圖用7倍的兵力,一舉殲滅新四軍四師。而已是國民黨軍四二五團團長的陳銳霆也被迫率部渡過穎河,與新四軍作戰。 在這危急關頭,陳銳霆毅然通過中共南方局向中共中央請求率部起義。4月17日下午,毛澤東、朱德來電:同意陳銳霆起義。
  • 上黨戰役解放軍以少敵多,殲滅國軍11個師35700多人
    8月中旬,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出動4個師又1個挺進縱隊,進佔我解放區上黨地區,企圖以此侵佔全部晉東南解放區。為保衛解放區,配合重慶談判,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劉鄧首長,堅決自衛反擊,殲滅侵入上黨地區之敵,要打得乾淨利落,務求首戰必勝,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 整編66師系浙江保安團改編,為何劉鄧大軍苦戰16天才將其殲滅
    ▲羊山戰役油畫殲滅國民黨整編66師的羊山戰役,是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裡躍進大別山期間,經歷的最艱苦、最慘烈的一場大戰。從7月13日開始,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3縱隊主力及6縱16旅、冀魯豫軍區獨立旅集中3倍於敵的兵力,對困守羊山地區的整編66師宋瑞珂部發動猛攻,但艱苦的戰鬥一直持續到28日晚上才最終結束。
  • 整編74師狙擊手槍殺十縱司令員
    在這次重點進攻之中,國民黨先後投入山東戰場的兵力達到了24個整編師、60個旅,總兵力高達45萬人,並以其最精銳的主力整編第74師、第5軍、整編第11師為骨幹,編成三個機動兵團來擔任主要的突擊任務。在如願攻佔了魯南解放區之後,國民黨的三個兵團又分別從臨沂、泰安、泗水等地區,向魯中解放區發起了全線進攻,目的是尋找華野主力決戰並聚而殲之。
  • 一戰折損3個整編師,名將「大失水準」,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以後,雖然華中野戰軍在戰場上大量的殺傷敵軍,但同時也丟掉了華中大部分的解放區。 並準備迫使我軍在山東戰場與之決戰,我軍在提前偵知了敵人軍事部署以後,決心以一小部正面作戰,牽制敵精銳之整編十一師,並伺機在宿遷以北殲滅敵整編六十九師。
  • 聊一聊1946年國民黨整編師的編制情況「1」
    整編師由軍整編而成,下轄2-3個整編旅;整編旅則由師整編而成成,原來師下轄的3個步兵團整編成2個步兵團和1個只保留基幹的補充團,但是存在部分整編旅下轄3個步兵團的情況,例如鍾松的整編
  • 人民解放軍為何偏愛打殲滅戰?
    自1927年起的長期戰爭中,在武器裝備和體量上,敵強我弱是基本情況,人民軍隊的武器彈藥絕大多數需要消滅敵軍才能得到補充。比如楊成武將軍在回憶錄提到了仙人橋戰鬥,這次戰鬥屬於第四次反圍剿中的黃陂之戰,國軍52師全部和59師大部被殲。
  • 魯南戰役,繳獲的坦克大炮太多,華野無奈把一個師全換裝美械裝備
    魯南戰役前,七十四師位置突出,粟裕精於計算,其先打七十師未嘗不可,但是原山東部認為打魯南是他們地盤,而兩淮是原粟裕地盤,打下兩淮等於山東出力幫粟裕收復失地不值得,故堅持打魯南。國軍的優良傳統就是:戰事不利轉進如風,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 「示形於南,擊敵於北」,為了迷惑敵軍,粟裕在魯南大擺迷魂陣
    1947年春天,根據中央指示,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整編為華東野戰軍,形成了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陳士榘為參謀長的指揮班子,華東野戰軍下轄10個縱隊一個特種兵總隊(不含兩個內線作戰的縱隊),作戰人員約有27.5萬人;其作戰能力經過幾次重大戰役尤其是魯南戰役磨合後大幅提升;整編後的華東野戰軍指揮系統更加靈活,編制更加精煉,武器裝備大幅改善,面貌煥然一新。
  • 粟裕與張靈甫首次對決,部隊打紅了眼,74師俘虜幾乎被殺完了
    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負責。電報中的一句話「戰役指揮交粟負責」,清楚地說明了粟裕的指揮權限。為了攻佔漣水,切斷我華中與蘇中解放區的聯繫,迫使華野主力退向山東。1946年10月19日,國民黨軍以整編74師和28師192旅共4個旅3萬餘人的兵力,由淮陰出動,向漣水縣城發起進攻。當時守衛漣水城的是謝祥軍的十縱、成鈞的淮南軍區5旅。
  • 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1.9萬餘俘虜,解放軍為什麼搶著要?
    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一舉殲滅了國民政府整編74師。1.9萬餘名俘虜兵看到自己的事業「第二春」,紛紛加入解放軍,解放軍都搶著要他們。為何俘虜兵如此受歡迎呢? 解放軍對待俘虜很寬容 我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天下的一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軍所用。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善於改造俘虜兵。
  • 為打掉整編第3師,除6縱外,還有一個旅,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為了徹底消滅整編第3師,晉冀魯豫野戰軍調集了4個縱隊的兵力圍攻,與此同時,冀南軍區的獨四旅接到了任務,要求他們在山東東明城擋住國民黨軍兩個旅,至少要求敵人8天之內不能奪取東明城,在接到命令的一瞬間,獨四旅副旅長田厚義率部緊急出發,等趕到東明城的時候,恰好國民黨軍兩個旅也開到附近。
  • 解放軍騎兵英雄一次戰鬥打掉5挺,砍死40敵軍
    在東北戰場,我東北民主聯軍計劃從9月下旬對瀋陽至山海關、長春至大石橋的敵軍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戰役,這就是東北秋季攻勢。但在9月6日,國民黨軍對我軍的行動已有所覺察,出動3個師由綏中,興城和錦西向建昌方向展開攻擊,企圖保證錦州至山海關的錦榆鐵路的暢通。我軍當機立斷,與9月14日提前發起秋季攻勢。
  • 解放戰爭之蘇中戰役
    蘇中戰役是解放戰爭初期的一場重要戰役,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在此次戰役中靈活指揮,用兵如神,打的國民黨軍倉皇失措,屢戰屢敗,使得華中野戰軍取得了七戰七捷的重大勝利。那麼粟裕是如何七戰七捷,重創國民黨軍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戰前局勢
  • 55年授銜時,出身東北軍的將官有25人,其中有2位享百歲高齡
    1938年5月,他的炮兵營參加了山東菏澤保衛戰,與日軍土肥原師團所屬炮兵部隊展開了一場惡戰。在戰鬥中,他被日軍的炮彈片擊中,幸得皮帶銅扣的保護,才倖免於難。同年秋,陳銳霆率炮兵營參加了贛北萬家嶺戰役,在3600米外直接向敵佔山頭炮擊,隨後步兵發起衝鋒,很快全殲日軍宮崎聯隊。
  • 解放戰爭:山東境內爆發過幾次著名戰役?結果是怎樣的?
    ,一路向山東解放區浩浩蕩蕩駛來,進攻山東解放區兵力達到了19萬人,而此時山東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正南下保衛蘇皖解放區,在迅速取得宿北戰役後,解放軍主力迅速揮師北上,迎擊入侵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部隊,在山東省臨沂附近發生了大規模的戰役,開創了解放戰爭以來一個戰役殲滅國民黨部隊5.353萬人的記錄,也是解放軍第一次殲滅國民黨部隊兩個整編旅的戰役,而解放軍也傷亡8000餘人。
  • 張靈甫一語成讖,他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被殲滅
    解放戰爭時,國軍74師長張靈甫的預言:「三個月不消滅共黨,將死無葬身之地!」。結果一語成讖,張靈甫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一戰中被解放軍殲滅,而張靈甫被當場擊斃,據說屍骨至今還沒找到。74師,即整編第74師,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在八年抗戰中,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每次表現都很突出,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被稱為「抗日鐵軍」。當時美軍顧問團留下「中國只有74軍能打」的讚美之詞。
  • 《金剛川》戰役結局是什麼 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彭德懷認為敵人的傲慢自大尚未被撲滅,對戰爭仍存在幻想,最好將談判推遲一個月,然後殲滅敵人的15,000人,對和談更加有利。最終上層同意彭德懷的提議,金日成也同意彭德懷的軍事部署。這樣中國志願人員開始準備在戰場上進行一場重大戰鬥,希望以戰逼和,因此也就爆發了此次的金城之戰。
  • 兩次因整編74師被打殘建制的華野6縱,孟良崮一戰,雪恥的一戰
    漣水之戰,增援防守友軍的華野6縱先頭部隊在緊要關頭及時趕到,在漣水城西與突入城內的整編74師衝鋒部隊迎頭遭遇,來不及過多思量的雙方,隨即投入了殘酷的白刃戰,最終華野6縱先頭部隊把整編74師衝鋒部隊壓了出去,遏制了整編74師的後續進攻,隨著華野增援大軍的陸續到達,整編74師無功而返;第二次整編74師捲土重來時,在漣水城南陣地正面抗擊的華野6縱,在數門美式重型火炮的打擊下傷亡慘重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遭遇戰,重創美軍王牌騎1師
    為此,毛澤東考慮首批出動東北邊防軍12個師入朝,位於北朝鮮的適當地區,和敢於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敵人作戰,前期以防禦作戰為主,弄清各方面情況;一邊等待蘇聯武器到達,將我軍裝備起來,然後配合朝鮮同志舉行反攻,殲滅美國侵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