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國民黨整編66師的羊山戰役,是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裡躍進大別山期間,經歷的最艱苦、最慘烈的一場大戰。從7月13日開始,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3縱隊主力及6縱16旅、冀魯豫軍區獨立旅集中3倍於敵的兵力,對困守羊山地區的整編66師宋瑞珂部發動猛攻,但艱苦的戰鬥一直持續到28日晚上才最終結束。
此戰雖然全殲整編第66師師部及所屬兩個旅,但劉鄧大軍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以至於2縱司令員陳再道將軍後來感慨道:「羊山集這一仗,是我們打得最苦的一仗!陣亡的戰士最多!」檢視整編第66師的歷史,系抗戰後期由暫編第9軍改編而成,麾下各旅都是浙江省國民自衛團第1縱隊、保安第6團等地方部隊的底子。這樣一支部隊,為何能在劉鄧大軍的兵鋒下堅持十餘日,還對其造成重大殺傷呢?
保安部隊的出身,「五大主力」的實力
整編第66師的前身暫編第9軍確係地方部隊改編而成,但都是浙江省的地方部隊,軍中多數都是浙江人,既是蔣介石的老鄉,更是中央系大員陳誠、顧祝同等人的老鄉,因此該軍一直頗受看重。首任軍長馮聖法原系第74軍(即後來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副軍長兼師長,因此對部隊的訓練非常嚴格;1943年該軍被陳誠「土木系」掌握後,大批久經戰火的優秀軍官從老牌精銳第18軍調入,充實各團營連,極大提高了部隊戰力。加上這是國民黨軍中少有的純浙江系部隊,因此武器裝備一向都是最好的,抗戰勝利後第一批換裝了美械裝備,因此戰鬥力非常強悍。國民黨軍中甚至有人評價:整編66師和頭號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比起來,除編制員額略少外,裝備和戰鬥力一點也不遜色。
頗佔天時地利人和
整編第66師所固守的羊山集雖然是位於金鄉城西北15公裡處的1個大集鎮,但其房屋多為磚石構築,稍加修改就是堅固堡壘。該集鎮北面還有能瞰制整個羊山集3座凸起山峰作為屏障,其中一座山峰的南坡坡度較緩,直接與集鎮的防禦工事相連。這3座小山雖然僅400米高,但在魯西南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已經是難得的制高點,使這裡自古就是屯兵駐守之地,周圍有明朝末年修築的寨牆,寨牆東、南、西面則有日寇建據點時挖掘的壕溝和水泥修築的堡壘。
羊山戰役打響後,天公也不作美,連續10天降雨頻繁,遍地泥濘,到處積水,國民黨軍固守在磚石水泥結構的工事或山頭上,受到影響不大。但晉冀魯豫野戰軍機動卻十分困難,挖掘的塹壕工事往往剛挖好就被雨水填滿淹沒,攻擊很不順暢。同時,整編第66師師長宋瑞珂雖然是官至中將的中央軍嫡系將領,卻少有驕矜跋扈之氣,對部下官兵愛護有加。羊山被圍期間,宋瑞珂曾接到突圍電令,但其深感負傷官兵隨同轉戰多年,不忍遺棄,如遵命突圍又無法帶走,因此復電稱願固守待援;後來宋瑞珂被俘,每次和解放軍幹部交談時,都只有一個請求:希望解放軍能夠為他負傷的部屬們治療搶救,其關愛之心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整編第66師雖然是抗戰時期有地方部隊臨時組建的暫編軍,但戰力絕非一般暫編軍可比,加之佔據天時、地利等優勢,能在劉鄧大軍精銳圍攻下堅守16天,也並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