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66師系浙江保安團改編,為何劉鄧大軍苦戰16天才將其殲滅

2020-12-23 讀萬卷書破萬仞浪
▲羊山戰役油畫

殲滅國民黨整編66師的羊山戰役,是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裡躍進大別山期間,經歷的最艱苦、最慘烈的一場大戰。從7月13日開始,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3縱隊主力及6縱16旅、冀魯豫軍區獨立旅集中3倍於敵的兵力,對困守羊山地區的整編66師宋瑞珂部發動猛攻,但艱苦的戰鬥一直持續到28日晚上才最終結束。

▲《血浴羊山》劇照

此戰雖然全殲整編第66師師部及所屬兩個旅,但劉鄧大軍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以至於2縱司令員陳再道將軍後來感慨道:「羊山集這一仗,是我們打得最苦的一仗!陣亡的戰士最多!」檢視整編第66師的歷史,系抗戰後期由暫編第9軍改編而成,麾下各旅都是浙江省國民自衛團第1縱隊、保安第6團等地方部隊的底子。這樣一支部隊,為何能在劉鄧大軍的兵鋒下堅持十餘日,還對其造成重大殺傷呢?

▲蔣介石與陳誠

保安部隊的出身,「五大主力」的實力

整編第66師的前身暫編第9軍確係地方部隊改編而成,但都是浙江省的地方部隊,軍中多數都是浙江人,既是蔣介石的老鄉,更是中央系大員陳誠、顧祝同等人的老鄉,因此該軍一直頗受看重。首任軍長馮聖法原系第74軍(即後來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副軍長兼師長,因此對部隊的訓練非常嚴格;1943年該軍被陳誠「土木系」掌握後,大批久經戰火的優秀軍官從老牌精銳第18軍調入,充實各團營連,極大提高了部隊戰力。加上這是國民黨軍中少有的純浙江系部隊,因此武器裝備一向都是最好的,抗戰勝利後第一批換裝了美械裝備,因此戰鬥力非常強悍。國民黨軍中甚至有人評價:整編66師和頭號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比起來,除編制員額略少外,裝備和戰鬥力一點也不遜色。

▲羊山戰役形勢圖

頗佔天時地利人和

整編第66師所固守的羊山集雖然是位於金鄉城西北15公裡處的1個大集鎮,但其房屋多為磚石構築,稍加修改就是堅固堡壘。該集鎮北面還有能瞰制整個羊山集3座凸起山峰作為屏障,其中一座山峰的南坡坡度較緩,直接與集鎮的防禦工事相連。這3座小山雖然僅400米高,但在魯西南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已經是難得的制高點,使這裡自古就是屯兵駐守之地,周圍有明朝末年修築的寨牆,寨牆東、南、西面則有日寇建據點時挖掘的壕溝和水泥修築的堡壘。

▲劉鄧大軍部署作戰

羊山戰役打響後,天公也不作美,連續10天降雨頻繁,遍地泥濘,到處積水,國民黨軍固守在磚石水泥結構的工事或山頭上,受到影響不大。但晉冀魯豫野戰軍機動卻十分困難,挖掘的塹壕工事往往剛挖好就被雨水填滿淹沒,攻擊很不順暢。同時,整編第66師師長宋瑞珂雖然是官至中將的中央軍嫡系將領,卻少有驕矜跋扈之氣,對部下官兵愛護有加。羊山被圍期間,宋瑞珂曾接到突圍電令,但其深感負傷官兵隨同轉戰多年,不忍遺棄,如遵命突圍又無法帶走,因此復電稱願固守待援;後來宋瑞珂被俘,每次和解放軍幹部交談時,都只有一個請求:希望解放軍能夠為他負傷的部屬們治療搶救,其關愛之心可見一斑。

▲《鏖戰魯西南》劇照

由此可見,整編第66師雖然是抗戰時期有地方部隊臨時組建的暫編軍,但戰力絕非一般暫編軍可比,加之佔據天時、地利等優勢,能在劉鄧大軍精銳圍攻下堅守16天,也並不稀奇。

相關焦點

  • 聊一聊1946年國民黨整編師的編制情況「1」
    36師就是3旅9團的編制。52軍整編為整2師番號是因為自己的編制裡面有2師的番號。第2軍卻整編為整編第9師,因為其下轄有第9師。 整編14師,多數人想不到,就是計劃由五大主力的新6軍整編而成。原因是新6軍下轄有一個14師,同樣新1軍的整編為整50師,原因和新6軍相同,因為其下轄有50師。 國軍整編師的編制情況如下(整編1-30師): 1、國軍榮1師(計劃整編為整69師):轄3、166、暫26旅,中央軍,半美械裝備。
  • 為打掉整編第3師,除6縱外,還有一個旅,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為了擋住劉鄧大軍出擊隴海路,國民黨軍從徐州、鄭州調集各路大軍,準備對我進入中原地區的劉鄧大軍進行合擊,考慮到各路國民黨軍氣勢洶洶,我軍決心在鐵壁合圍中,尋找戰績,打掉敵人一直精銳部隊,考慮到徐州方向出擊的國民黨軍並非是主要方向,因此我軍選取了整編第3師作為重點打擊的目標。
  • 劉峙,國軍陸軍二級上將,在劉鄧大軍面前不堪一擊
    國民黨第四綏靖區司令官劉汝明部分別龜縮在菏澤及開封城內待援,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急令圍追中原軍區解放軍的國民黨五綏區的孫震率三個師星夜北馳,解鄭、汴之危,要孫部不必集中整師行動,能集中一團或一旅即專程北上。孫震自己也不敢怠慢,只好日夜兼程,各師分路到達漯河、許昌、洛陽,即先後乘火車運往開封以東待命。不料劉鄧大軍早已放棄蘭封向東北而去。
  • 解放戰爭:國軍為什麼會有「整編師」?跟普通的師有何區別?
    在查閱內戰歷史時,經常看到「我軍殲滅敵某某整編師」這樣的描述。而且整編師並非一些個別的隊伍,而是在內戰時大量存在的。那麼這個所謂的整編師究竟是什麼概念,和國軍普通軍隊裡面的師一級單位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作戰單位出現呢?
  • 戰神粟裕:任華野副司令,從眾將皆不服,到指揮百萬大軍如臂使指
    但是從山東地區南下到淮北地區作戰的山東野戰軍就沒那麼順利了,雖然全殲了國民黨軍整編第69師第92旅,但是在攻打泗縣時,遇到了桂軍兩個團的猛烈抵抗,當時淮北正處於雨季,山東野戰軍的士兵又大多數來自北方,戰鬥進行得異常艱難。在付出巨大的傷亡後,陳毅下令部隊撤出泗縣。
  • 孟良崮粟裕為何不放過張靈甫?整編74師狙擊手槍殺十縱司令員
    孟良崮戰役我軍於敵重兵戰線中央,割裂並圍殲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其實戰役之初華野的打擊目標是第7軍,而且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但粟裕卻將打擊目標改為了張靈甫,因為他的愛將、十縱司令員謝祥軍,就是被整編第74師的狙擊手擊中而犧牲。1947年3月下旬,國民黨開始了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 1948年劉鄧大軍遭遇罕見慘敗,戰後臨陣脫逃高官遭槍斃
    1947年6月10日,遵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關於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的戰略方針,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由第一、二、三、六縱隊組成的晉冀魯豫南徵野戰軍,開始執行挺進中原創建大別山根據地的戰略任務。6月23日,南徵大軍由河南安陽地區向樓陽、壽張地區出動,並於30日發起魯西南戰役,殲敵4個師部、9個半旅6萬餘人,從而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 上黨戰役解放軍以少敵多,殲滅國軍11個師35700多人
    8月中旬,國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出動4個師又1個挺進縱隊,進佔我解放區上黨地區,企圖以此侵佔全部晉東南解放區。為保衛解放區,配合重慶談判,軍委指示晉冀魯豫軍區劉鄧首長,堅決自衛反擊,殲滅侵入上黨地區之敵,要打得乾淨利落,務求首戰必勝,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人民解放軍為何對運動戰如此偏愛?
    如今的解放軍在戰術和裝備均十分強悍運動戰,總結一下就是避敵主力,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分割殲滅(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那麼,人民解放軍為何對運動戰如此偏愛?那時候國民黨軍的裝備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針對這種變化,194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在《頑我戰術研究》中指出,分清主次戰場,善於將主力轉移至主要作戰方向:善於將戰略上的內線作戰變為戰役戰鬥上的外線殲滅戰;避免死守原地,被動挨打
  • 一場戰役殲滅敵軍2個整編師,繳獲的裝備,讓陳銳霆告別「光杆」
    1946年6月,距離抗戰勝利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蔣介石悍然撕毀了「雙十和平協定」,在華中、華東地區集結數十萬國民黨軍,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妄圖以突襲的方式一舉殲滅該地區的解放軍有生力量。我們的部隊竭盡全力迎戰,開戰前打了幾次漂亮的仗,對敵人造成了一定的打擊。
  • 一戰折損3個整編師,名將「大失水準」,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並準備迫使我軍在山東戰場與之決戰,我軍在提前偵知了敵人軍事部署以後,決心以一小部正面作戰,牽制敵精銳之整編十一師,並伺機在宿遷以北殲滅敵整編六十九師。 為啥選擇整編六十九師,是根據戰場態勢決定的,當時整編十一師是敵人十八軍改編而來的精銳部隊,師長胡璉生平十分謹慎,由於是從魯西南第一次進入山東戰場作戰,因此特別謹慎,而整編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是黃埔二期畢業
  • 連丟兩座重鎮,華野卻還是打了勝仗,殲敵一個整編師萬餘人
    不過李默庵來勢洶洶,華中野戰軍絕不適宜硬碰硬,因此華中野戰軍各部,按照粟裕的命令,改向敵人防禦力量薄弱的宣家堡、泰興附近集結,一場激戰,敵整編83師第19旅兩個團損傷大半,除了據守泰興城的57團團部得以倖免於難以外,19旅兩個團共計被殲滅了3000多人。
  • 攻入南京總統府的部隊,究竟是吳化文的「降兵」,還是另有其人?
    為何最後歷史的榮譽還是落在了老部隊頭上? (一)35軍起義後整編,鐵道遊擊隊拒絕與其合編 佔領南京的部隊,就是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第35軍。35軍的前身,是1948年呀9月在濟南戰役中起義的整編96軍,軍長吳化文。
  • 這位來自浙江寧波的開國少將,擔任過武漢市委第一書記,他是誰?
    當代方姓的人口已達到450多萬,為全國第六十二位姓氏,方姓有一些史學家統計是15位開國將軍,方強、方正平2位中將和13位少將,實際上應該是14位,江西的方槐少將本名是賴芳槐,參軍後為了方便記憶和革命需要,他更名為方槐,他不姓方,外人將他看成姓方而已。
  • 八路軍改編後,為何115師擁有8個團級單位,而其餘主力師僅6個?
    1937年8月份,在國共兩黨多次談判商議之後,雙方一致同意將陝北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三個師。而這三個師,都將按照國軍丙種師的要求統一編制,每師定額人數一萬五千人,共下轄兩旅四團。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八路軍並沒有完全按照南京當局的要求整編,而是根據現實情況,進行了一定的變化。也因為這樣,八路軍初期的三大主力師115師,129師以及120師,實際上已經不是丙種師,甚至有的達到了甲種師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