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粟裕:任華野副司令,從眾將皆不服,到指揮百萬大軍如臂使指

2020-12-27 歷史校尉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提議國共雙方就建國一事在重慶進行談判,蔣介石本以為我黨領導人不會親自去重慶,然後他就能以正義之名發動內戰,但是毛主席不僅來了 ,還安全返回延安,蔣介石看陰謀沒得逞,不顧全國人民反對,悍然發動內戰。

在解放戰爭初期,無論是東北戰場、中原戰場還是華中戰場,蔣介石的部隊都牢牢掌握著主動權。就在我軍遭遇重重包圍後,蔣介石又集結43萬大軍,向山東野戰軍司令陳毅和華中野戰軍司令粟裕所佔領的解放區迅速包圍而來。

面對武器裝備遠超於己的國民黨軍隊,華中野戰軍克服重重困難,在粟裕的領導下,在蘇中地區取得了「七戰七捷」的戰爭奇蹟,大大挫傷了國民黨軍隊的士氣。

但是從山東地區南下到淮北地區作戰的山東野戰軍就沒那麼順利了,雖然全殲了國民黨軍整編第69師第92旅,但是在攻打泗縣時,遇到了桂軍兩個團的猛烈抵抗,當時淮北正處於雨季,山東野戰軍的士兵又大多數來自北方,戰鬥進行得異常艱難。在付出巨大的傷亡後,陳毅下令部隊撤出泗縣。

在泗縣戰鬥打響前,陳毅曾向中央說明攻打泗縣的計劃,主席認為泗縣正在雨季,最好是選擇放棄,等到有利時機再伺機而動,但是陳毅認為自己有兵力上的優勢,攻下泗縣非常容易。不料,廣西國民黨部隊,打得非常頑強,直到戰死也不繳槍,導致野戰軍傷亡極大。這一戰,因為陳毅指揮失當,導致戰鬥失利,部下對陳毅產生牴觸情緒,士氣受到極大的影響。

國民黨軍隊第一階段的進攻結束後,已經刺探出華中和山東野戰軍虛實,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和薛嶽制定出了下一步計劃,他們把部隊分成三路,一路進攻魯南解放區,一路繼續在泗縣牽制山野的主力,最後一路向淮陰和淮安進攻。這三路軍的前兩路是用來誘惑山東野戰軍的,主要是目的還是攻取兩淮。

陳毅在分析了國民黨軍隊的情況後,認為如果敵人攻下沐陽,那麼山野回山東的後路就會被切斷,到時候魯南也會被攻下,於是他把主力調到了沐陽,只留下第9縱留在兩淮門戶泗陽。但是粟裕卻認為,如果主力撤出兩淮,就正中了敵人的圈套。於是他通過華中分局轉告陳毅和中央:「敵佔宿遷、洋河之線,有進犯兩淮之極大可能。來直搗我華中之心臟,與截斷華中與山東之聯繫。

但此時國民黨軍第7軍和整編74師利用機械化優勢,很快就來到了泗陽,留守的9縱因為兵力少,抵擋不住敵人的猛攻向淮陰方向後撤,敵人窮追猛打,最後將9縱包圍在了淮陰。

這時陳毅才如夢初醒,徹底明白了敵人的意圖,於是趕緊調派2縱前去營救,但在路上遭到敵人的阻擊,最後沒有趕到。粟裕率領的華中野戰軍得知兩淮危急後,也放棄攻打海安,前來救援,當部隊趕到後,淮陰大部分已經被敵人佔領,經過商議,粟裕帶領華野撤出了淮陰,不久,整編74師在張靈甫的指揮下攻佔了淮安。

兩淮失守表面上是陳毅指揮出現問題,更深層的原因是隨著戰役規模的越來越大,不同戰區的解放軍已經到了從戰略性配合到戰役性配合的階段。當時的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配合出現了問題,沒有從全局的角度來考慮戰爭,只是站在局部來分析問題,最終導致了失敗。

兩淮戰役的失敗,也讓中央看到了不同戰區野戰軍戰役配合的重要性,之後便誕生了華東野戰軍這個大兵團,而陳粟組合也成為繼劉鄧組合後我軍歷史最輝煌的黃金搭檔,為之後的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兩淮的失利是有其極大的軍事意義的。

在華東野戰軍成立後,陳毅任總司令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粟裕全權負責野戰軍的具體作戰。當時粟裕僅從一個軍團參謀長一下成為了野戰軍副司令,這讓很多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是軍長的老將心生不服,但是迫於中央的軍令和陳毅的威望,他們雖然不服,但還是不擇不扣的執行命令。

華東野戰軍成立後的第一戰是宿北戰役,直接參戰都是山東野戰軍的部隊,粟裕對將領和當地的情況不是很熟悉,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華東野戰軍還是殲滅了國民黨軍一個整編師大部,敵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共殲敵2.1萬人。這場戰役不僅深刻的影響了華東戰局的發展,也讓很多老將對粟裕的軍事才華有了深刻的認識。

之後,華東野戰軍又取得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尤其是孟良崮戰役,在粟裕的指揮下,華東野戰軍殲滅了敵軍王牌整編74師,徹底改變看我軍在山東軍區不利的局面,而這時老將們已經對粟裕大將充分的信任了。

1948年5月,考慮到粟裕已經完全熟悉了華東野戰軍,中央任命他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和政委,但卻被他推辭了,最後任代司令兼代政委。

之後,豫東戰役中,華東野戰軍殲滅9萬國民黨軍隊,兗州戰役,殲滅敵軍6.3萬人。濟南戰役,殲敵10.4萬人,生擒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還有我們熟悉的淮海戰役,殲滅敵軍44萬人,後來毛主席這樣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無論是前面的戰役,還是後來的渡江戰役和上海淞滬戰役,粟裕大將都未嘗一敗,隨著他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即使陳毅離開了他,他也能指揮百萬大軍如臂使指。

1955年9月27日,粟裕將軍被授予大將軍銜,雖然他推辭了元帥軍銜,但是反而讓我們更加地對他敬仰。

相關焦點

  • 粟裕「鬥膽直陳」:華野暫不過長江,毛澤東主席從善如流
    劉伯承詼諧的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人民解放戰爭經過八個月的戰鬥,國民黨正規軍在戰場上損失七十八萬人;非正規軍損失三十四萬人。而共產黨軍隊總兵力由內戰爆發時的一百二十七萬人,增加到一百九十五萬人,野戰軍兵力從六十一萬人增加到一百零三萬五千人。國民黨軍隊由於戰線鋪的太長,機動兵力明顯不足。
  •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關於陳粟,爭論很多。客觀講,陳統兵幾十年,雄居一方,確實是軍事行家裡手,後來評帥應是名至實歸。陳的亮點是:當他發現粟更優秀時毅然放權讓粟施展,當有分歧時沒有以權相壓而是報軍委裁決。
  • 陳毅和粟裕被稱超級組合
    陳毅和粟裕於1927年相識,最初階段經歷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整個抗戰時期,則基本都在一起。陳毅出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指揮,粟裕是副指揮;陳毅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粟裕還是副指揮;陳毅任新四軍、代軍長,粟裕任第一師師長兼第六師師長。1947年,山東和華中野戰軍兩軍合併,成立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
  • 軍神劉伯承,戰神粟裕,都吃胡璉大虧,金門炮擊僥倖逃脫
    「軍神」劉伯承、「戰神」粟裕這兩位天才戰將,都曾在胡璉面前吃過大虧。    解放戰爭中的劉鄧  二、粟裕兩次設伏,胡璉狡兔如狐  1947年5月,胡璉整十一師、整七十四師、第五軍一起進攻山東,粟裕在新泰設伏,以4個縱隊將胡璉包圍
  • 粟裕一仗打得敵人眼冒金星,國軍:聽到野戰軍的衝鋒號就渾身顫抖
    也就在李默庵按照計劃向各部發出指令後,我軍也在粟裕的指揮下向黃橋鎮進發。行至途中,粟裕突然下令全軍停止前進,原來是潛伏在敵人內部的「內線」向粟裕傳來了重要情報:整編99旅正往黃橋鎮進發,王鐵漢兵分三路也正往黃橋方向趕來。
  • 陳毅稱讚粟裕,相反譚震林卻寫信批評他:你是天才但缺乏遠見
    1947年5月份,華東野戰軍在粟裕和陳毅的領銜指揮下,在山東孟良崮山區圍殲敵軍「天下第一王牌」整編74師3.2萬餘人,師長張靈甫戰中被擊斃。華野成軍第一仗首戰告捷大獲全勝,也徹底粉碎了南京政府想要在山東魯中與我軍決戰的軍事陰謀,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戰石破天驚。
  • 粟裕失帥為什麼讓人唏噓?五大野戰軍中,唯有三野只有一位元帥
    當然,這其中賀帥的情況比較特殊,早期屬於西北野戰軍,也就是一野,擔任副司令員,在中野進軍大西南的時候,他調赴二野,擔任副司令員,並且在劉帥調離之後,他出任了西南軍區司令員。等於一野二野各有一個半元帥。比如從大將這個級別來說,除了粟裕之外,其他人都沒有獨當方面的經歷,只有陳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由中央直接指揮,而張雲逸在華野基本上是掛名,存在感很低,其他人也基本上都是兵團司令員、政委級別,只有粟裕明顯戰功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
  • 薛嶽是戰神?等遇到粟裕,三戰三敗
    近些年,薛嶽在網上成為殲滅日軍十幾萬的戰神,我們今天先不來探討殲滅日軍多少,只談「戰神」的真假。宿北戰役在今天看來,十公裡很近了,在平坦地帶甚至可以望見,從太原東山到西山而已嘛。對於一般的軍官而言也不是很嚴重。但對於粟裕而言,這就是戰機。
  • 新中國的兩大戰神,軍界雙子星林帥和粟裕,軍事上誰更厲害?
    平型關一仗讓林帥名聲大振,不過林帥時運不濟,被友軍誤傷,差點犧牲了,最後只好去蘇聯養傷,一直到1942年回到延安,回來後的林帥一直參與黨內工作,而在這期間,粟裕一直在戰場上摸爬滾打,打了許多比較漂亮的戰鬥,比如黃橋決戰、車橋戰役,此時的粟裕可以說是身經百戰,快速的追上了林帥的腳步。
  • 毛主席同意粟裕暫不渡江,為其定下軍令狀:8個月殲敵10萬人
    但粟裕在領銜指揮打出濟南戰役之前,就已經提前策劃在江淮兩岸集中兵力大打殲滅戰的構想,所以早在4月中旬,粟裕就多次向陝北延安總部鬥膽直陳,建議我軍暫緩渡江,應該集中兵力在江北攻城略地,在中原大地上打出大型殲滅戰。
  • 粟裕三野慘重的兩次失利是什麼?孟良崮戰役後,共損失了5萬人馬
    三野,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其前身是新四軍、八路軍、山東軍區的部隊,在解放戰爭中,三野這支部隊絕對是全軍殲滅國軍人數最多的部隊,共殲滅兩百多萬人,再者,其指揮官便是我軍的戰神粟裕。自山東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合併後,蔣介石派了45萬大軍開始進攻,目的是把粟裕的華野完全趕出山東,的確,敵我之間的差距很大,作為華野的副司令員,粟裕自然不會因此與國軍硬碰硬,必須制定一個合理的戰略來對抗。
  • 「示形於南,擊敵於北」,為了迷惑敵軍,粟裕在魯南大擺迷魂陣
    截止到1947年,華東戰場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裡,華東解放軍從蘇中打到蘇北、再打到魯中南,戰爭從前沿陣地不斷向解放區縱深擴展解;戰爭的規模是越打越大,從最初的華野獨立作戰到魯南戰役兩大野戰軍聯合作戰,不同解放區實現了從戰略協同向戰役協同作戰的轉變,參戰人數越來越多,從最初2萬多人的運動戰到十幾萬人的大殲滅戰,殲敵人數越來越多,僅魯南戰役一役,便殲敵5萬多人。
  • 他被稱為草包司令,如果孟良崮戰役,張靈甫聽他的也許不會丟命!
    而張靈甫的上級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據說被逼著當眾下跪,還被蔣介石的手杖打的頭破血流。而這個有著草包司令之稱的湯恩伯,真的那麼無能嗎? 1947年春,華東野戰軍主力東移,準備和南下的華中縱隊配合在一起作戰,而蔣介石卻以為華野是打不過才跑,於是派了三個兵團的大軍去追擊,湯恩伯是第一兵團的司令官,下轄張靈甫的整編
  • 這個軍閥張宗昌的學生,在國軍雜牌中華麗逆轉,打得粟裕都敬佩
    粟裕,一代戰神,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公認的。粟裕一生戰功赫赫鮮有敗績,而和這個國軍將領交手,卻不得不說「一對一,我不是對手」這樣的話,那這個讓粟裕敬佩的國軍將領是誰?抗日戰爭時期,黃百韜擔任沒有實權的高參,因寫了一篇軍事論文受到何應欽的賞識,把他推薦到顧祝同的第三戰區擔任參謀長去了。黃百韜到任後,懲治貪汙腐敗任勞任怨,積極表現自己,1944年的時候終於外放,擔任25軍軍長。黃百韜是一個真正有能力的將軍,到任後加強訓練,時常以軍長的身份到連隊和普通士兵一起訓練,不久25軍戰力大幅度提高。
  • 第五軍的覆滅:邱清泉叫囂「逢五不戰」,卻被粟裕打到精神失常
    抗戰勝利不久,杜聿明調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此時的第五軍軍長是邱清泉,這支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部隊之一擁有四萬餘人,麾下三個師全是美式裝備,為了與解放軍爭奪中原,蔣介石將第五軍部署在中原。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總指揮杜聿明緊急命令邱清泉率第二兵團,李彌率十三兵團前去解圍。負責阻擊這兩支部隊的是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和十一縱隊,解放軍在徐州到碾莊圩之間構築了密如蛛網的工事,國民黨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代價。國軍消耗了數以千計的炮彈,付出了幾千名官兵傷亡的代價,第五軍才前進了五六公裡,照這種打法,即便能打到碾莊圩,第五軍也將被消耗光。
  • 粟裕:十大將之首 戰爭年代屢立奇功
    > 粟裕位居十大將之首,戰爭年代屢立奇功。 3次「鬥膽直陳」,不僅體現了粟裕作為戰區指揮員能夠站在戰略高度分析形勢,敢於提出正確意見的膽略和胸懷,更充分體現了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黨和人民解放事業的高度負責精神,和一名共產黨員淡泊名利、無私無畏、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格和堅強黨性。
  • 華野司令部的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
    而直到第三野戰軍野司機構成立後,三野與華東軍區的級別才是平級,而華野時期,實際上是隸屬於華東軍區領導的。所以,華東軍區的幾位高層首長,實際上也就相當於是華野的首長,對於華野全軍,是有著管轄的權利的。筆者整理了華東軍區和華野八位高級將領的履歷,來看一下這八位元勳五五授銜時都是什麼軍銜吧。
  • 三野8大開國虎將,1人僅次於十大元帥,1人毛主席破例提升為中將
    上圖為三野司令陳毅1.粟裕粟裕,三野副司令(司令為陳毅),素有「戰神」的稱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立下赫赫軍功,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本有意將粟裕封為元帥,但被粟裕推辭了,但毛澤東認為粟裕「大將」還是要當的,而且須為十大大將之首,也為百將之首,僅次於10大元帥。粟裕對他的軍銜問題看得很淡泊,並稱:「評我大將,就是夠高的了,要什么元帥呢?
  •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要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他有4條理由
    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在獲悉華野主力東撤之後,一改其穩紮穩打的戰法,不待第二、第三兵團統一行動,即以整編第 而華東野戰軍主力東移後,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面對國民黨軍的步步緊逼,曾經考慮過兩個殲敵方案:1
  • 他是華野十大虎將之一,粟裕都犯愁的事情,調遣他輕鬆解決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國家就出現了很多的英雄,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奉獻,我們最後才能取得最後戰爭的勝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名革命英雄,他是華野十大虎將之一,是我軍很優秀的一名的軍事人才,粟裕都犯愁的事情,就會調遣他來解決,而且每次都不會讓粟裕失望,日軍每次聽到他的名號都會嚇的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