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真相即正義 電影專欄

2021-03-02 溫州新聞網

在奧斯卡公布獲獎名單之前,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這部電影的名字,加上電影卡司中最為觀眾熟知的只有「綠巨人」,更讓它顯得不夠引人注目。大家更願意參與到「小李子」和他終於死去的「奧斯卡梗」的狂歡中,畢竟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

我更願意談論《聚焦》(Spotlight)這部電影——因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娛樂。

2002年1月6日,《波士頓環球時報》發布了一篇名為《教會多年放任神父性侵行為》的報導(副標題:明知吉歐根的過往,教會仍然將他從一個教堂調到另一個教堂)。題目下署名——作者:馬特·卡羅、薩沙·菲佛、麥可·雷森德斯(撰文),編輯:華特·羅賓森。

本片就是以這篇報導產生的始末為情節,努力還原出當時《波士頓環球時報》深度部門「聚焦」(Spotlight),以一家媒體的力量披露波士頓天主教教會幾十年來包庇神父性侵惡行的重磅醜聞。

整部電影幾乎是一部「如何寫報導」的科教片,高度還原了這次新聞調查事件的全過程——發現選題、篩選線索、找尋知情人、還原真相。沒有戲劇曲折的衝突,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但是悲傷又勇敢,平淡卻值得思考。



 言論、法律、宗教

這一題材切中了美國的社會文化的三個重要信條:言論自由、法律至上和宗教自由。

片中的「聚焦小組」所代表的是輿論,輿論的重要作用就是藉助言論自由保護公民權利,起著輿論監督的作用,而這種美國式言論自由的根本價值:言論自由是使得真理被發現的根本保障,是弱勢群體得以保護自身權利的基本方式。聚焦小組挖掘這起神父性侵醜聞的出發點僅僅是作為新聞媒體人的職業自覺——還原真相是新聞的底線。只有真相存在,才有正義得以伸張,而正義不是輿論來承擔的,正義應由法律來決斷。

在電影中聚焦小組用法律手段獲得了至關重要的教會密檔文件,包括書信、供詞等重要證據,而影片近一半的篇幅在講述聚焦小組如何勸說知情律師提示線索,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使得這次調查得到法庭許可,如何說服教會僱傭的律師承認教會包庇的內幕。

法律,貫穿全片,聚焦小組的調查合法合理,似乎有時候你覺得片中真相和證據就在眼前,卻因為法律的條目,讓聚焦小組可望不可即。「過程合法也許比結果更重要。」法律不會偏向正義,它只會待在公平的位置,尋求正義,那就要善用法律的武器。法律高於一切,包括宗教。

在美國,宗教勢力的強大是我們中國老百姓難以想像的。四百年前,正是「五月花號」上的虔誠的清教徒們開闢了美國的歷史,他們所用的《聖經》是比「欽定版」《聖經》還要古老的「日內瓦」《聖經》。

之後的幾世紀,基督教文化奠定了美國文化的基礎,也許我們會覺得美國開放、混亂,但事實上,仍有千萬美國人篤信禁慾、保守的天主教,美國總統就職尚且需要對著《聖經》宣誓,美元上印著「In god we trust」(我們尊崇上帝),當年梵蒂岡教宗訪美更是引發萬人空巷的壯觀場面。


對於神父,人們稱之為「Father」,可見信徒對神父們奉若神明、敬如恩父。信徒對教會和神職人員無條件的信任和尊敬,而神父也擔負著傳播福音和愛的職責。

在片中正是那些Father般的神父——上帝的侍奉者,對最純真的孩童做了最難以啟齒的惡行。僅在波士頓地區就有多達七十個神父曾經性侵幼童,教會知情後卻選擇包庇,他們試圖用神的力量去凌駕法律和人權之上,這毫無疑問是另一種犯罪。神不會犯錯,但人註定會犯錯,哪怕你是上帝的僕從。

這些「人渣」(如片中的馬特所稱)們瞄準那些教區裡的貧困的幼兒,他們慈父般的出現,讓這些虔誠而貧困的家庭感到無比光榮和幸福;然而他們對這些幼童們施暴,一個神父性侵一家七個幼童,七個!多達1000個兒童被神父猥褻、性侵、強暴,而這僅僅是波士頓地區,波士頓249個神父當中有90個神父犯下這種罪行(多達2/5,而這僅僅是一個市,放眼全美國,細思極恐),最駭人聽聞的是,教會對他們的處理僅僅是調換教區!


換句話說,變相擴大了這些神父的犯罪空間和受害人群,然而這一切,教會、警察都知道!甚至教會要求受害兒童的父母隱瞞真相,「我媽媽居然還拿來餅乾招待他們!」片中的受害人成年後對聚焦記者如是說。片中,曾經性侵幼童的前神父面對記者採訪,坦然承認自己的罪行,但是卻堅持認為這不是強暴!他將這種行為合理化——「我從來沒有在此獲得快樂。因為我曾經被強暴過。我知道這種感受」。帕奎因神父如是說。

教會的腐敗,我不願贅述,既然教會篤信上帝的意志,那終有一日,審判自會到來,但在此之前該有法律來保護每一個善良無辜的人。

 沉默的大多數

片中記者薩沙·菲佛採訪警官時,警官這樣回答:

「首領主教自然都知道。每個人都知道!但沒有人想給神父帶上手銬。」(Sure the chief knew. Everybody knew.but nobody wants to cuff a priest.)

如果說神父是兇手,那其他知道真相卻選擇沉默的人都是幫兇。

警察的沉默。警察們知道神父的罪行,卻接受默許了教會的包庇和調解,因為「沒人想給社區做了許多貢獻的神父帶上手銬」。神父代表的是宗教權力,世俗的保護者們在宗教面前戰戰兢兢,不敢作為。這可是走出中世紀宗教統治六百多年的二十一世紀,原來美國標榜的民主也是一隻繡花枕頭!

受害人的沉默。同教區的教友、家人父母,他們縱容了這種惡行的發生,坦然接受了教會冠冕堂皇,看似真誠的說辭。他們也不過是二十一世紀宗教變相統治下的愚氓。


律師的沉默。他們的失職卻加重了事態的惡化。受害人的律師們和教會串通一氣,不為自己的委託人負責卻轉而幫助教會隱瞞真相達成under the table的調解。

還有媒體的沉默。早幾年就已經有人將案情線索寄給《波士頓環球日報》旗下的《都市報》,而他們選擇忽視,而那時《都市報》的主管正是如今「聚焦小組」的「coach」羅比(羅賓森),他正是此次調查的主心骨,影片的最後,為自己和同行們的不作為和忽視而自責。

一個早就已經公開的秘密,因為一個個沉默的幫兇,埋藏了整整十四年,受害人多達1000多人。沉默的大多數,他們膽小而自私,懷著僥倖心理,想著反正不會輪到自己受害,心安理得地默許教會的惡行。正如羅比前往自己的天主教高中調查曾經性侵學生的師父時,對阻撓他調查的校友所說的:「你和我都應該慶幸我們不是曲棍球隊的,因為他(神父)是曲棍球隊的教練!」


沉默比犯罪更可怕,沉默是犯罪滋生的土壤,沉默是犯罪最好的幫兇。

我也應該慶幸,我安然無恙活到現在,但這並不代表,天下大同,世界和平!

  新聞人的良心

美國電影史上湧現過無數類別的記者,風流瀟灑如《羅馬假日》中的格裡高利·派克,執著孤獨如《驚爆內幕》中的艾爾·帕西諾,還有美國頭號超級英雄:超人(他的偽裝身份是記者)。

但聚焦小組們是最有良心的一群記者!


當新任主編馬蒂·巴倫希望聚焦小組能夠展開揭露教會醜聞的調查時,羅比一臉擔憂,他深知教會勢力的強大。但當事件的證據一件件、一樁樁被挖掘出來,那些血淋淋真相出現在聚焦小組面前時,四處各方面的壓力到來,他們卻一改最初的遲疑,頂住了壓力,硬是將全部的真相挖掘出來:1000個受害人、248個教區、70個涉案神父、1個腐敗的教會系統。 

而他們並沒有因為主觀的好惡而失去公正。全片的極大篇幅在講述,小組驗證真相的真實性,通過剪報舊檔、教會密檔,法院卷宗,各種方式來驗證報導的真實性。


一個記者良心大概就是追求真相的全貌,而不是止步於利於我判斷的那一部分。對於記者而言,真相即正義!

影片的最後馬蒂·巴倫說了如下這段話:

「有時候我們容易遺忘,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黑暗邊緣徘徊,一旦光明到來,罪人自會接受懲罰……這個報導會給我們的讀者帶來直接的和難以估量的影響,對我而言這種報導正是我們幹這一行的理由。」

是的,這就是我們幹這一行的理由:

將真相還原給大眾。


     編輯 | greenfire

撰文 |  左紹

「我們」app原創影評,轉載請至後臺詢問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2016 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獨立的悲憫情懷
    法律讀庫投稿郵箱:1751490@qq.com。這是一部關於性主題的影片,通篇沒有博人眼球的情愛畫面;這是一部關於犯罪題材的影片,卻沒有犯罪類型片應有的曲折離奇場面。確切的說,這是一部沒有主角的影片,劇情是它唯一的「主角」。
  • 第88屆奧斯卡獲獎片:美國電影《聚焦 Spotlight (2015)》高清中字
    第88屆奧斯卡獲獎片:美國電影《聚焦 Spotlight (2015)》高清中字導演: 湯姆·麥卡錫編劇: 喬希·辛格 / 湯姆·麥卡錫主演: 馬克·魯弗洛 / 麥可·基頓 / 瑞秋·麥克亞當斯 / 列維·施瑞博爾 / 約翰·斯拉特裡 / 更多...
  • 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簡直是一部新聞人的從業指南
    鈦媒體註:不是《荒野獵人》也不是《大空頭》,本屆最佳影片獎頒給了一部社會良心之作——《聚焦》。美國當地時間2月28日晚,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麥可·基頓主演、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傳記劇情片《聚焦》拿下了本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兩個獎項。《聚焦》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記述了《波士頓環球報》四位記者組成的「聚焦」調查報導小組一步步勇敢揭開美國神職人員猥褻兒童醜聞的故事,該系列報導曾獲普立茲獎。
  • 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堪稱新聞題材教科書
    《聚焦》《真相》《公民凱恩》電影《聚焦》日前在第88屆奧斯卡上「爆冷」拿下最佳影片獎,這部講述報紙記者勇於追尋真相的電影也讓人驚呼今年奧斯卡過起了「記者節」。為何它能戰勝《荒野獵人》《大空頭》等片?好萊塢有不少新聞題材影片,塑造的記者卻是形形色色,並不都如《聚焦》一樣能獲得業界認可,也有影片不乏一些狗血橋段,新聞電影如何拍好?
  • 福利 | 橫掃多項大獎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劇本下載
    在201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電影《聚焦》戰勝獲獎呼聲很高的由小李子主演的電影《荒野獵人》,一舉奪得最佳影片大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屢見不鮮,究竟是什麼,能讓它從一眾優秀影片中脫穎而出,笑到最後呢?
  • ️燃爆啊️最佳影片!《聚焦》才是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原因
    hello小夥伴~~~今天姐一大早就起來看第88屆奧斯卡直播啦姐最想說的還是這部片,拿下最佳電影、最佳原創劇本的《聚焦》⬇️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調查記者小組「spotlight(聚焦)」深度揭發天主教神職人員大規模性侵兒童,引發世人震驚。
  • 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深度紀實的背後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雖然今年的最佳影片沒有哪個讓人有種強烈的「就該是它!」的感覺,但如果要選一個最喜歡的,我會選《聚焦》。2002 年 1 月 6 日,波士頓環球報的讀者們拿起門廊上的報紙,會讀到這樣的大標題:《教堂數年來放任牧師性侵行為》(Church Allowed Abuse by Priest for Years)。
  • 《聚焦》拿了奧斯卡最佳影片,OPEN開腔第一時間連線了《波士頓環球報》Spotlight報導小組
    2月22日,第20屆金衛星獎公布獲獎名單,《聚焦》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群戲、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
  • 撥開黑幕現真相——從奧斯卡最佳影片《Spotlight》想開的
    ,發現剛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Spotlight》正在上映,於是第二天就趕著去看了。《Spotlight》是一部很嚴肅的影片,講述了波士頓環球報的聚焦調查組(Spotlight),調查一個天主教神父性騷擾教區裡孩子的案件,本來以為是一個尋常的案例,結果就像滾雪球一樣,一個案例接著一個案例,一個神父,
  • 關於最佳影片《聚焦》醜聞報導背後的十個真相
    新京報即時新聞3月1日報導 由湯姆·麥卡錫執導,麥可·基頓、馬克·魯法洛、瑞秋·麥克亞當斯等主演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聚焦》獲得本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兩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 奧斯卡最佳影片頭號熱門,竟然是這部電影!
    金球獎的餘溫還沒退,明天晚上就要見分曉的奧斯卡入圍名單又成了新的焦點。不過,反正它還沒有正式公布,不如先來了解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最大熱門。說來神奇,這部就是在前天的金球party上三項提名卻顆粒無收的《聚焦》。
  • 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用平淡的故事講述正義的來之不易
    如果把福山雅治主演的《獨家新聞》、凱特·貝金賽爾主演的《真相至上》、傑克·吉倫哈爾主演的《夜行者》、陳凱歌執導的《搜索》等影片都算上,國內外關於新聞題材的電影屬實不少。遺憾的是,很大一部分關於新聞人的影片,無論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還是小說或劇本的影視化呈現,都抓住了這三個看點:新聞人挑戰權威的勇氣、主角悲壯的英雄主義和真相曝光時的爽快感。
  • 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律師的自我救贖(有劇透^慎入)
    文丨廖玲娟 來源丨燦爛千陽第一次參加瓦客生活的觀影活動是觀看第88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影片
  • 經典收藏 | 奧斯卡最佳影片十年盤點
    該片不僅締造了韓國電影,也是亞洲甚至世界電影史的新紀錄,同時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語片。要說爭議嘛,難免會有。畢竟今年是虎狼之年,佳片眾多,老馬丁的《愛爾蘭人》獲得9項提名最後毛都沒撈到一根兒,考慮到老頭的年齡和履歷,立馬讓人不忿。評委們犯了集體眼盲症?還有板上釘釘的《1917》,怎麼就無視了?
  • 近十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每一部都值得看
    要說世界範圍內最受關注的電影獎項,無疑是奧斯卡。雖然這一獎項近年來被很多人詬病「政治正確」,頒獎典禮卻依然是國內外電影界最受關注的存在。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最近十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喜歡的觀眾可以觀看一下!
  • 近十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每一部都值得看
    要說世界範圍內最受關注的電影獎項,無疑是奧斯卡。雖然這一獎項近年來被很多人詬病「政治正確」,頒獎典禮卻依然是國內外電影界最受關注的存在。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最近十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喜歡的觀眾可以觀看一下!
  • 幾部反映現實社會問題的經典電影,看完引人深思....
    撞車(Crash)撞車電影宣傳海報上映於2004年的電影,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聚焦電影海報上映於2015年,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故事講述了波士頓環球報下屬的專欄「聚焦」對教堂神父猥褻孩童的一個案子進行報導,不曾想竟牽出了整個教會系統中黑暗的現實,大量的教父曾經做過或被迫做過這類威脅孩童的事情,僅波士頓就有87個,教會的權力隻手遮天,他們不對涉事神父進行處罰,只是調換教堂了事,受傷的孩童在長大成人後仍然飽受心靈上的創傷,聚焦的幾位編輯也十分震驚,他們不畏教堂的阻撓,堅定的排查,尋找證據,終於在報紙上讓這件滲透於整個教堂體系的黑暗事件為人所知
  • 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你看過哪幾部?
    競爭激烈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奉俊昊和《寄生蟲》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外語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這四個重要獎項,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每一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都會引起熱議,趁著宅在家裡的日子裡,小U也翻出了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那些佳作們,看看你看過哪幾部?
  • 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名單 歷年奧斯卡獲獎最佳電影目錄(1927—2019)
    2010年至2019年曆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名單  2019奧斯卡全部獎項獲獎名單完整版 最佳影片《綠皮書》  第83屆奧斯卡(2010-2011年)  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  第84屆奧斯卡(2011-2012
  • 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兩難
    奧斯卡金像獎的主要功能,一向是推銷自我。它創立於1929年,目的就是為了對抗負面報導——當時,醜聞和螢幕中的暴力行為,引來衛道人士的批評——好萊塢人士創辦這個獎項好改善自身的形象,其潛臺詞即為,如果有辦法選出「最佳」電影,也就表示有些電影一定「很不錯」。今日的情況就不是那麼單純。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最佳」,一直是激烈的爭論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