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

2020-12-20 雜談胡侃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彎子,直接說答案,在古代封建禮教的約束下,矜持和謙讓是一種美德,待字閨中的女子趁著元宵節外出看花燈與陌生男子私會並不會被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可;而男子在立春這天鞭打土牛以求豐收,以搶得牛頭為大吉,為了爭奪最好的東西,免不了一場血腥打鬥,所以古人認為身為男兒,理應謙謙君子氣,溫潤如玉行,所以勸戒好男不鞭春。

好女不觀燈的由來

封建禮教對女性的禁錮尤為嚴重,講究三從四德,七出之條,在我國傳統中,女性地位並不高,很多權利被嚴重剝奪,不管你有沒有嫁人,都必須待在家裡,或是相夫教子,或是刺繡弄花,隨你願意,即便要出門也得是特殊時候,燒香拜佛或者到親戚家走動,又或者是元宵佳節。凡在這個時候出門的女子,需要用輕紗來遮住面龐,以表示對丈夫的尊重。大戶人家小姐更為誇張,只能坐在密不透風的轎子或者馬車裡,由護衛及丫頭跟隨出門。

在古代世俗認知當中,平日裡還出門的女性,要麼地位低賤,要麼品行不端,或者乾脆是任人買賣的丫頭。但一年之中有那麼一天是例外,元宵節那天,全國上下,只要是女子,都能出門,雖然是去看花燈,但免不了會在路上發生點什麼故事。

從唐朝開始,但凡元宵來臨,無論是京城還是鄉鎮村莊,處處張燈結彩,熱鬧之處甚至還會製作巨大的燈輪、塔樓,全城火樹銀花,玩耍、聽曲、賞燈不亦樂乎。到了宋朝更是嗨皮,自元宵伊始,連續狂歡5天,女子出街遊巷,通宵達旦,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男女混淆,甚至還有皇帝和官員給百姓發放紅包,舉國歡慶,好不喜慶。元宵節有觀燈、舞龍、猜燈謎等活動,在某種程度上,這天晚上,為青年男女創造了戀愛的機會。

風流浪蕩公子,嫋娜含羞少女,含蓄一點的來個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大膽一點的徽宗夜會李師師;多情一點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青衫袖;幻想能力強一點的:於是李益在還釵之時,與霍小玉一見鍾情,最後結為秦晉之好。

元宵佳節雖短,卻足夠發生許多好事、奇事、怪事、壞事。男女互相表達愛慕之情,從古至今,沒有多大變化。如果雙方看對眼了,公子送你枚玉佩,妹子回敬個瓜果,在古代人心中,瓜果、紅豆、木桃之類的為女子情感代表。曾有個潘安的美男子,每次出現在街上,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擲果盈車。也就是女孩子們把瓜果都丟到他車上了(不知道有沒有愛得過深的朝他臉上砸 -滑稽保命-)。

男女之間互贈定情信物,緣分到位,門當戶對的當然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要是個窮小子愛上個富家千金或者窮女孩愛上個富家公子,多半是沒戲的。元宵過後,沒有留下聯繫方式的,自然是一朝歡喜,常年憂。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宵佳節只撮合了少數姻緣,多數都會害上相思惡疾。古人為了勸誡懵懂少女,就有了一句:好女不觀燈。

好男不鞭春的由來

作為一個農耕文明盛行千年的國度,人們歷來重視農業生產,在科技水平有限的古代,人們總是通過一些頗有儀式感的習俗來祈禱當年豐收。鞭打春牛,在西周年間是在春分這一天用特製的鞭子鞭打用泥土塑好的牛,以提醒人們春耕時節到來。在唐宋時期尤為盛行,唐朝時,一座城市東南西北各方都要造出一頭土牛,每個方位土牛顏色各不相同,城東為青色、城南為赤色、城西為白色、城北為黑色。

到宋朝時,更是熱鬧非凡,土牛周身結彩,幡旗飄搖,鼓樂喧天,由人裝扮成主管草木生長的句芒神,鞭打春牛,地方官敬香主禮,儀式結束,民眾則爭相上前搶奪春牛碎土,民間諺語有云:搶得牛肉(土)者,六畜興旺,家人百病不侵,以牛頭為最佳,每每在此時,武藝高強者直取牛頭,但僧多粥少,免不了一番爭執打鬥,在此盛典,只要不鬧出人命,官府都不會理會,我給他一記左正蹬,他給我一記右鞭腿,你又給他一記左刺拳,哪裡還顧得上年輕人講什麼武德。搶到牛頭才是正事。為了如願當年好收成,往往會付出血的代價才搶得到牛頭。

牛肉有限,總有人搶不到,另一門生意應運而生,在鞭打春牛附近街市會有人製作出小春牛售賣,這些小春牛更加惟妙惟肖,有的憑欄而坐,有的憨態可掬,沒搶到的人都會買一兩個,將其當做美好願望的寄託的同時又彌補未能搶到牛肉的遺憾。對於富有人家通常會批量採購,贈送親朋好友,以示吉利。

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寓意真正的君子應該修身養性,儉以養德,不因為窮困而改變自己謙讓的品德性情。對於鞭春牛這一可能致人流血受傷的活動,古人勸誡讀書之人,敬而遠之,所以才有了好男不鞭春的名句。

這些句子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所形成的,包含了前人的經驗之談,應時應地制宜,對於古人是苦口良藥,對於今人恐怕有些不合時宜。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當然了有一些俗語,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就好比題目上所說的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那麼,這個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說何為「好女不觀燈」?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時候,女子都是很保守的,一般在女子未出嫁之前,她們都是要待在自己的閨房裡的,她們都是不能隨便外出的。
  • 古人常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讓男子和女子都應該經住誘惑,正經做人。在古代元宵節和中秋節的時候,街上是非常熱鬧的,並且也有很多花燈展示,而好女不觀燈說的就是在街上非常熱鬧的時候,女子不能出門,更要耐得住寂寞,這也是女子有道德一種表現,並且也有保護女性的意思。
  • 俗話說:「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老人們一輩一輩傳下來的,有些俗語放到現在依然很實用,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好男不鞭春很多人認為「好男不鞭春」的意思就是:每到春季的時候,人們就會舉行一種用鞭子打牛的習俗,或者是鞭打一種與牛相似的模型,用這種儀式來讓牛聽話好好耕田,說是在鞭打過程中難免會誤傷其它人而發生爭執,所以才有了「好男不鞭春」的說法。
  • 農村有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 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那麼接下來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裡的老俗話,那就是「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你有沒有聽過呢?知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好女不觀燈」。意思指的是在以前封建時代的時候,會出現不少的富家貴公子,也就是富二代,就是那些只用家裡的錢去吃喝玩樂,自己不會賺錢。在元宵節的花燈會上,這些貴公子一定會瞎轉悠的,看哪裡熱鬧就去哪裡,這時候貴公子若是看上了哪家姑娘,大美女什麼的,就會兩眼發光。
  • 農村老話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老話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有道理嗎?農村好女子而今天我們說的這句農村老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也是當初老祖宗留下來的說法,指的就是作為好男女一定要避免鞭春和觀燈這兩件事,那為什麼這麼說呢?鞭春又是什麼意思呢?
  • 為何古人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你知道嗎
    在民間盛傳出這樣一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就字面意思來理解。第一句話講的是,良家婦女從來不去觀看燈會。 對好女人的定義,無非就是深居簡出,恪守婦道。在家中知道三從四德,以丈夫為天。無需讀四書五經,只要知道女德就可以。嫁夫從夫,嫁到夫家之後,必須孝順父母,相夫教子等這才是好女人應該做的。 那為什麼,好女不觀燈呢?原來在古時候,就沒有什麼可以供人休閒玩樂的活動,女子出嫁前,都是身居閨房。大戶千金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日裡學習女紅,琴棋書畫等。
  • 老話說「好女不關燈,好男不鞭春」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深諳人性
    這就是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由來,但是現在對有些「老人言」我們還不太了解,就像古人所說的「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到底是什麼意思?所謂的「好女不看燈」,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理解了:品性好的女人是不會獨自去看燈的。
  • 古諺:好女不觀燈大家都懂,下半句讓人曲解,鞭春是什麼?
    ,這就是「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對於前面這句,多少還能猜測出一些,但後面這個鞭春到底是個什麼鬼?一、好女不觀燈?  古代的燈展,一般以元宵節最為盛大,到了這一天,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張燈結彩,路上行人如織,最主要的是在這幾天京城之內會破例取消宵禁,大家可以盡情嗨上三天三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就是古人的經驗之談,這句俗語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說下這句俗語表達的是怎樣的意思,又道出怎樣的道理呢?書面上的哲理遠不如生活中的俗語來得生動具體,相比文字上的晦澀難懂,俗語則是平民化、通俗化,更接地氣兒,更有人間煙火的味道,並且會根據地域的不同會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裡面,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其中是否有什麼具體含義嗎?二、「好男有毛不鞭春」「好男有毛不鞭春」這句俗語的「好男有毛」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 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別說不知道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俗語大全》 「俗語」二字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其中《西門豹治鄴》一文有語:「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
  •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古人為何這麼說?有何道理在古時候,經常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這究竟是為何呢?難道男生就不能養貓咪了嗎,為啥女人不能養狗狗呢?一、好男不養貓其實這都是一些民間的傳言,起源還是一些古代的流傳故事。相傳在很久之前,有男子飼養了一隻貓咪,那個時候人們都習慣裸睡,在睡夢中男子的隱私部位被貓咪誤以為是老鼠因此而受了傷。貓咪和女生特別像,它會和女生般的去對待男生撒嬌、生氣賣萌、不搭理男生等等,會表現出各種姿態。
  • 俗語: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什麼意思?看完沉默了!
    俗語: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 ,什麼意思?看完沉默了! 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大家一定不陌生。「好男無好腰,好女一身膘」,如果單從字面意思,好像很是簡單,但是俗語中的「好」的並非單獨好人的理解,倘若大家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古人賦予的現實智慧。那麼,古人到底想闡述怎樣的含義呢?
  •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啥意思?
    古人著書立說,皓首窮經,未免有些形單影隻,於是就養了很多寵物以供消遣娛樂,尤其是貓和狗,深受人們的喜愛。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曾寫「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這裡是寫狗吠之聲,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見在晉朝時期,狗就已經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詩人曹唐曾寫「碧花紅尾小仙犬,閒吠五雲嗔客來」,讀後也是讓人忍俊不禁。
  • 古人講「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什麼意思?男人毛越多越好?
    由於古代社會可以說大多數都是窮人,無論男女在婚配的時候,都希望可以找一個身強力壯,亦或是頗有家資的另一半,這樣婚後的生活才好過。 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什麼意思呢?男人毛越多越好?這句話實際上說的是選擇伴侶的參考標準,男女都要擦亮眼睛。 第一、女看膘,家境殷實又能生 在現代社會中胖女人並不受歡迎,而那些身材苗條、婀娜的女人,才是廣大男性追逐的對象。這皆因生活條件越來越富足,以及審美觀念的改變。
  • 古人說的「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什麼意思?
    問題:古人說的「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什麼意思?古人說的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是何意思? 這句話說得就是要鼓勵大家自食其力,不能依靠父母和長輩,能夠樹立自立自強的人生價值觀。只有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才能有充足富裕的生活。
  • 「好女三六九,好男五二八」什麼意思?原來投胎月份還有講究?
    古人多用詩詞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吟詩作對,還有一些表達方式流傳在民間。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當眾蘊含著人生百態。比如我們常說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是一句俗語。可見,俗語和詩歌、對聯也有相似之處,只是俗語更加容易理解,並且朗朗上口。
  • 俗語「好男二五八,好女三六九」,是什麼意思?
    正印主事,醜戌相刑屬牛人運勢較弱,情緒低落,很多時候會有說不出的苦悶,特別容易胡思亂想。而且比較固執,與人起糾紛的可能性很大,注意調節自身,如有時間可多參加集體活動,感受活躍的氣氛能讓你釋懷不少。正官主事,「犯害」衰星入命屬雞人今天對工作提不起興趣,並且有些多愁善感,心情低落,小心被領導抓住小辮子哦。
  • 農村俗語:「好男不娶虎刺梅,好女不嫁流光錘」,究竟是啥意思?
    每到過年的時候,大齡單身男女青年大多頗為煩惱,不得不面對左鄰右舍的「關懷」,還有親友的詢問,最長問道的是:「現在談對象了麼,怎麼不把對象帶回來。」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心中恨不得把對方一頓怒懟,但表面上只能強顏歡笑,然後隨便找個藉口搪塞過去。婚姻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必須慎重考慮,甭管別人評價,最好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古人起名的忌諱,你知道多少?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古人起名的學問起名真的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古人起名講字輩,按照家譜裡的排字,用於表現家族輩分,一般用於中間名,這樣一來兩個同姓之人相遇,根據字輩就可以區分長幼,這是一種禮制,一直持續了數千年,還有比較激進的,比如朱元璋家族,搞出了各種生僻字,滿滿一篇元素周期表,作為後代起名的標準,朱元璋老人家這樣做有他的道理,在這裡就不展開來說了
  • 俗語:「男凹女凸,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的擇偶教訓
    比如說《孟子》中的「君子遠庖廚」,本意是說君子不忍心親眼看見走獸飛禽如何在廚師的炮製下變作人們腹中的餐食,所以要遠離這樣殘忍的所在。有些俗語聽起來有些沒頭沒腦的,但是仔細分析後會發現,還是很有道理的。男凹女凸,不寡就孤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其實就是古人擇偶上面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