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你知道嗎

2021-01-10 騰訊網

從歷史上來說,世界上比我國歷史悠久的國家寥寥無幾。幾千年的文化沉澱,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發明創造與文學文化。今日我們所說的,便屬於俗語文化,它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一門文化藝術。不修邊幅的話語中卻潛藏著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道理。

在民間盛傳出這樣一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就字面意思來理解。第一句話講的是,良家婦女從來不去觀看燈會。

在古時候的女子,只要在家相夫教子,三從四德便是個好女人。還有句老話說道「女子無才便是德」,中可以看出女子在古時候的地位是較低的。但也有極少數女子才華橫溢,出類拔萃。比如說蔡文姬,李清照,武則天等等。武則天更是古時候第一位女皇帝,所以在唐朝時期,女性的地位也隨之提高。

女子可以自由活動,在外展現自己的真學實才,雖然還是會有諸多限制,相比於之後的宋朝,那可真是自由太多了。歷史總在不停的向前發展,在宋朝一些極為苛刻的條件又再次強加在女子的身上「裹足」,「貞潔牌坊夫死不嫁」,「笑不露齒」等,女性地位再次被無情的碾壓,受制了各種條條框框之中。

我們這次所說的,所以就是在宋朝的大背景下所形成的。對好女人的定義,無非就是深居簡出,恪守婦道。在家中知道三從四德,以丈夫為天。無需讀四書五經,只要知道女德就可以。嫁夫從夫,嫁到夫家之後,必須孝順父母,相夫教子等這才是好女人應該做的。

那為什麼,好女不觀燈呢?原來在古時候,就沒有什麼可以供人休閒玩樂的活動,女子出嫁前,都是身居閨房。大戶千金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日裡學習女紅,琴棋書畫等。窮人家的女子,就在家中幫忙,學習刺繡補貼家用和縫補衣裳。

正是因為古代的娛樂活動很少,所以一般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組織燈會等活動。這是一年一次最隆重與熱鬧的活動了,很多女子也會耐不住寂寞前去觀看。女子平時本就深居簡出,好不容易迎來了每年一次,如此盛大的燈會。前去熱鬧沾沾喜氣,本就沒什麼被人閒言碎語的。但往往燈會中魚龍混雜,有一些登徒浪子當街調戲良家婦女。也有些女子懷著春意,認為在燈會之中,能遇到自己的良人,所以女子們在燈會那天都是盛裝出行,期盼著遇到自己的有緣人。

即使是一年一度的燈會,也有人認為好的女人,是不應該去湊這個熱鬧,在家平平淡淡的就好,所以才有「好女不觀燈」的俗語流傳。

這二句話「好男不鞭春」這前三個字,大家都知道,是品行好的男人不會做什麼。所以這後面兩字「鞭春」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不做什麼,在古代時才算的上好男人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以前,什麼都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在古代,作為一個好男人,又需要有什麼條件呢?俗話說孝子賢孫,孝順肯定排在第一位。同時品行端莊,要照顧家庭,愛護妻子,信守承諾,為人處世要厚道等等。而「春鞭」就是能考驗,人品行道德的一種事情。

我國古代時期,是一個農業社會。犁地牛耕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事情,關乎這一戶人家的生存,所以犁地的牛,在家庭中非常重要,也被賦予某種特殊的意義。一年之計在於春,是要耕種的季節,這裡人們為了祈求今年調雨順,來年豐收。就會有一個「鞭打春牛」的習俗儀式。

在這裡的春牛並不是真正的耕牛,而是用紅泥雕刻而成的。每年將會推選出一個人來執行「鞭打春牛」的任務,而那個人將會擁有一整年的好運,同時大家認為能被選上是莫大的榮譽。

所以人們都爭先恐後,想得到這樣的機會,最初的公平選舉,再後來慢慢變成了背地裡使陰招等偷雞摸狗的做法。讓人心生厭惡為人所鄙視,所以就有了「好男不鞭春」的俗語。

隨著歷史的變遷,如今這句俗語,在現在已經不受用。現在倡導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其實這是人性的問題,有女人剛烈,一生只愛一人,為他貞潔一生。也有女子半路改嫁為尋求幸福。更有潘金蓮弒夫的例子。同時像「鞭春」事例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少發生,講求的無非是做人處事的態度與方法。不管是什麼,我們都要知道,不愧對自己不愧對他人,堅守底線就能在生活中安詳自樂。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老話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是啥?有道理嗎?農村好女子而今天我們說的這句農村老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也是當初老祖宗留下來的說法,指的就是作為好男女一定要避免鞭春和觀燈這兩件事,那為什麼這麼說呢?鞭春又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常說: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鞭春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大概的意思就是讓男子和女子都應該經住誘惑,正經做人。在古代元宵節和中秋節的時候,街上是非常熱鬧的,並且也有很多花燈展示,而好女不觀燈說的就是在街上非常熱鬧的時候,女子不能出門,更要耐得住寂寞,這也是女子有道德一種表現,並且也有保護女性的意思。
  • 老話說「好女不關燈,好男不鞭春」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深諳人性
    這就是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由來,但是現在對有些「老人言」我們還不太了解,就像古人所說的「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到底是什麼意思?所謂的「好女不看燈」,從字面意義上就可以理解了:品性好的女人是不會獨自去看燈的。
  • 古諺:好女不觀燈大家都懂,下半句讓人曲解,鞭春是什麼?
    ,這就是「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對於前面這句,多少還能猜測出一些,但後面這個鞭春到底是個什麼鬼?  後來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兩句話啊,簡直就是封建社會為了束縛充滿荷爾蒙氣息少男少女、而留下的兩道緊箍咒啊,但不得不說,老祖宗的話其實蠻有道理的。一、好女不觀燈?
  • 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
    ,溫潤如玉行,所以勸戒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的由來封建禮教對女性的禁錮尤為嚴重,講究三從四德,七出之條,在我國傳統中,女性地位並不高,很多權利被嚴重剝奪,不管你有沒有嫁人,都必須待在家裡,或是相夫教子,或是刺繡弄花,隨你願意,即便要出門也得是特殊時候,燒香拜佛或者到親戚家走動,又或者是元宵佳節。
  • 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當然了有一些俗語,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就好比題目上所說的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那麼,這個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說何為「好女不觀燈」?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時候,女子都是很保守的,一般在女子未出嫁之前,她們都是要待在自己的閨房裡的,她們都是不能隨便外出的。
  • 俗話說:「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老人們一輩一輩傳下來的,有些俗語放到現在依然很實用,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好男不鞭春很多人認為「好男不鞭春」的意思就是:每到春季的時候,人們就會舉行一種用鞭子打牛的習俗,或者是鞭打一種與牛相似的模型,用這種儀式來讓牛聽話好好耕田,說是在鞭打過程中難免會誤傷其它人而發生爭執,所以才有了「好男不鞭春」的說法。
  • 農村有句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 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那麼接下來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裡的老俗話,那就是「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你有沒有聽過呢?知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好女不觀燈」。意思指的是在以前封建時代的時候,會出現不少的富家貴公子,也就是富二代,就是那些只用家裡的錢去吃喝玩樂,自己不會賺錢。在元宵節的花燈會上,這些貴公子一定會瞎轉悠的,看哪裡熱鬧就去哪裡,這時候貴公子若是看上了哪家姑娘,大美女什麼的,就會兩眼發光。
  •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就是古人的經驗之談,這句俗語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今天我們就來說下這句俗語表達的是怎樣的意思,又道出怎樣的道理呢?書面上的哲理遠不如生活中的俗語來得生動具體,相比文字上的晦澀難懂,俗語則是平民化、通俗化,更接地氣兒,更有人間煙火的味道,並且會根據地域的不同會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裡面,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這其中是否有什麼具體含義嗎?二、「好男有毛不鞭春」「好男有毛不鞭春」這句俗語的「好男有毛」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 農俗『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有好多老話經過農村老人嘴裡這麼一說,就感覺特別像那麼回事,雖然有些俗語有自身產生的歷史局限性,也許對現在的人已經毫無意義,比如這句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一、好男有毛別鞭春在古代男人的地位比現在好多了,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婦女們在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家裡的主要衣食住行就靠男人,所以男人的身體強弱關係到一個家庭的溫飽問題,頭髮茂密的男子被認作是身體強壯的標誌,不是有句『好男有毛貴如金』,身體強壯自然幹農活一把好手。
  • 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別說不知道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俗語大全》 「俗語」二字出自《史記·滑稽列傳》,其中《西門豹治鄴》一文有語:「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
  • 老話說: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是啥意思?明年年景如何?
    雖說天有不測風雲,但古人也喜歡用以往的經驗來預測年景,畢竟只有好的年景,人們才能豐衣足食。因此也有不少關於天氣的諺語流傳至今,比如「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這句話就是古人預測年景的一句俗語。什麼是「雨打春牛首」?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立就是開始的意思,意味著新一輪的開始。在新舊交替之際,人們肯定會有一些重要的儀式或祭祀活動。
  •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古人為何這麼說?有何道理在古時候,經常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這究竟是為何呢?難道男生就不能養貓咪了嗎,為啥女人不能養狗狗呢?一、好男不養貓其實這都是一些民間的傳言,起源還是一些古代的流傳故事。相傳在很久之前,有男子飼養了一隻貓咪,那個時候人們都習慣裸睡,在睡夢中男子的隱私部位被貓咪誤以為是老鼠因此而受了傷。貓咪和女生特別像,它會和女生般的去對待男生撒嬌、生氣賣萌、不搭理男生等等,會表現出各種姿態。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什麼意思?
    ,好女有膘別看燈」,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而鞭春在古時候是一個習俗,在立春的前幾天,人們會用木質的樹條邊框出一個牛的形狀,然後用紙質的外殼貼滿邊框,牛在過去的時候是農村人珍重的寶貝,不管幹什麼的離不開牛的功勞,之所以鞭牛就是因為人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祈求明年的年景會更好,讓莊稼豐收。
  • 老農告誡:男不鞭春,女不看燈,深刻揭露人性,凡事不可過度
    我這裡就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俗語要和大家分享,是老百姓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好男不鞭春,好女勿看燈",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想知道的話就繼續往下看吧。先說前面的半句話,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鞭春"是什麼意思。幹過農活的都知道一年的計劃要在春天就抓緊安排,古時候人們只能靠種地為生,靠天吃飯。春天是耕種莊稼的日子,非常重要。只有在春天辛苦的勞動,才能獲得大豐收。
  •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啥意思?
    有關狗的成語也是不勝枚舉,其中杜甫的《可嘆》詩中說「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而「白雲蒼狗」這個成語也就應運而生了,形容事物變化無常,捉摸不定。歷代有關貓的詩句也有很多,宋代的秦觀曾說「雪貓戲撲風花影」,賈似道曾言「酒醉貓兒臉,花花白路紋」,明代的《庵壁詩》也寫道「再四叮嚀貓與犬,休教流落俗人家」。
  •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古人起名的忌諱,你知道多少?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語,實際上是古人在給孩子起名的一種講究,說男孩子名字裡不能帶有天字,女孩子名字裡不能有仙字,你知道,古人在起名方面,特別是貴族或知識分子,可比現代人講究多了,姓、氏、名、字,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亂,名字裡寄託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
  • 俗語:「男凹女凸,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的擇偶教訓
    比如說《孟子》中的「君子遠庖廚」,本意是說君子不忍心親眼看見走獸飛禽如何在廚師的炮製下變作人們腹中的餐食,所以要遠離這樣殘忍的所在。有些俗語聽起來有些沒頭沒腦的,但是仔細分析後會發現,還是很有道理的。男凹女凸,不寡就孤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其實就是古人擇偶上面的經驗教訓。
  • 為什麼說「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養貓養狗還有性別區分?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文化大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的沉澱和積累是何等的壯大雄偉,我們窮其一生也是專研不完。古人著書立說,皓首窮經,未免有些形單影隻,於是就養了很多寵物以供消遣娛樂,尤其是貓和狗,深受人們的喜愛。
  •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啥意思?為何孩子取名不能「太大」?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啥意思?為何孩子取名不能「太大」?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而中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不說其他的,光是給孩子取名字就是很有講究的。別看名字只是一個人的「代號」,但是它卻將伴隨著人的一生,並且一個好的名字也可能會影響人一生的命運。在農村裡過去取名字是很講究輩分的,也就是按照輩分來取名字,其中姓氏和中間那個字就是固定的了,只要想好後面一個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