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明天要遠足》等三課解析及測試卷,家長:這題有點難

2020-12-20 淺淺的教育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語文園地七,裡面包括三篇課文:《明天要遠足》《大還是小》和《項鍊》。我們一一對每課進行教材分析和重點字詞的歸納。

《明天要遠足》這首詩飽含童真,作品題目是《明天要遠足》,可是文章裡並沒有正面寫遠足,卻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一個孩子對遠足的嚮往和期盼。短短3節詩,把兒童獨有的內心世界和情緒活動生動地傳達出來,情趣盎然。

3節詩中都用了感嘆詞"唉」,3次重複,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興奮、激動、期待、盼望...盡在「唉」聲中。朗讀的時候,這個「哎」字是個重點揣摩的音節。

《明天要遠足》中出現的一類字有四個:才cái,明mínɡ,同tónɡ,學xué。二類字有9個:睡shuì、那nà、海hǎi、真zhēn、老lǎo、師shī、嗎ma、什shén、亮liàng。

本課要學會的新的偏旁:目:目字旁和亠:京字頭。還有兩個要掌握的多音字:種zhǒng(種子)、zhòng(種下);著zhe(看著)zháo(著急)

對於重點句子的解讀:

翻過來,翻過去,唉——到什麼時候,才天亮呢?

寫出了小朋友對天亮的無限期待,更覺得黑夜漫長。這句話寫出了小朋友對遠足的期待,急切希望天快點亮,遠足快點到來。

課文《明天要遠足》所要表達的主題

本文寫了小朋友在遠足的前夜激動得睡不著覺,盼著天亮,表現了小朋友激動、期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嚮往。

《大還是小》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同時富有教育意義。文章通過「有時候大」和「有時候小」的比較,使孩子們感知成長,並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們懂得如何「變大」。

孩子們都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與此同時,他們也離不開父母的呵護。課文通過3個「有時候」和「更多的時候」把文章緊密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課文多處運用對比的方式來展現兒童的內心世界,兒童的內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滿趣味的。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這種矛盾的具體體現。

《大還是小》一類字有自、已等3個字,二類字有「時、候」等11個生字,新學了雙人旁「彳「」、豎心旁偏旁「忄」學生要大聲朗讀課文,結合插圖,體會「文中我」矛盾的內心世界。結合生活體驗,說出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小。

《項鍊》是一篇散文,描述了小娃娃在海邊拾海螺、拾貝殼、做項鍊,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這篇課文作者通過巧妙構思,把從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畫面用詩意的語言來表現,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薰陶。本課圖文並茂,語言優美,節奏明快, 適合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識記字詞:朗讀方面應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激發對大自然的執愛之情。

一類字有4個,二類字有11個,還有新學的偏旁「禾」。

下面分享試卷。

這份語文試卷,一共有十一道大題,分享的這個孩子表現的還是不錯的,雖然一年級的試題不是很難,但是面對的是一年級的群體,能夠非常完美地把試卷完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家長看到試題後表示:這是一年級的題嗎?難度有點大呀!

第一大題、漢字和拼音連線

涉及到的字有:老,海,藍,衣、覺、金等幾個漢字。

第二大題、讀拼音,寫字詞

這個是對所學三課中的一類字,進行的考查,分別是:才、同、學、自、己、衣、的、和、白、又等字。

第三大題、描偏旁

出現的也是這幾課新學的偏旁,比如:睡(目字旁),海(氵),什(亻),得(彳),亮(亠)和快(忄)。

第四題,照樣子補充詞語

答案不唯一,看不(見),寫不(完),吃不(清)。

第五大題、選擇填空

有形近字,『』才」和「木」,「白」和「日,」同音字「一」和「衣」。一定記準才不會出現選擇錯誤。

第六大題,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其實就是句子仿寫,句式就是「有時候,我覺得……」,參考答案:有時候,我覺得弟弟很可愛;或者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快樂。

第②題就是連詞成句,這個是書上的原話,排列起來不難。

第③句,填寫標點,這個也是書上的原話,但是不是所有的學生會注意課文裡的標點,所以填錯的學生非常多。

第七大題、認一認,選一選

其實這個就是考查學生對於家庭關係的一個認識,感覺孩子們都能把這個不複雜的關係搞清楚吧。

第八大題,填一填,選一選

「媽,奶,姐,妹」等字都有個相同的偏旁,那就是「女」字旁,帶有這樣的偏旁的字多和「女性」有關。

另一組「明,晚,昨,時」等字也有個相同的偏旁,那就是「日」,帶有這個偏旁的漢字,大多跟時間有關係。

第九大題、把成語和對應的情景聯繫起來

這個題真是有一定的難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學生識字少,如果在講課的過程中,沒有對這句成語進行解釋,那麼學生只背誦沒有理解其基本的意思,是很難和相對應的情景聯繫起來的。它對應的情景是:小明在這次聽寫詞語比賽中得了冠軍,他仍然堅持背誦詞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意指學問、成績等達到很高程度後繼續努力,爭取更大進步。小明比賽取得了好成績,依然堅持背誦字典,想爭取更大的進步,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非常應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走一千裡路(虛指很長的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正好和「要想把字寫得美觀,每天都要堅持練字」對景。

第十大題,課內閱讀

如果在講課的過程中,老師進行了必要的分析,那麼回答出來不是很難,但是不好好聽講的孩子,估計很難把答案寫正確。

尤其最後一題仿寫,那地方的( ),真的像( )說的,那麼( )嗎?能寫上來的也不是很多,和閱讀量和識字量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學生難以回答此題。

第十一題,看圖,把題意說清楚

圖孩子們能看清楚,就是畫的母子二人,媽媽在洗衣服,孩子給媽媽端水喝這麼一個小片段。選擇答案出來應該不難的。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空白試卷分享出來,需要的家長保存列印。

相關焦點

  • 一年級語文上冊:閱讀達標測試卷(附答案)
    閱讀理解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是因為孩子的識字量有限,看閱讀文章大部分都看不懂。所以,不能因此責怪孩子上課不認真或者是孩子腦袋笨。其實在剛接觸閱讀理解題時,還不懂得做題的方法,所以對於出現的閱讀題,無從下手,不理解閱讀題的意思。我們應該如何去幫助孩子做閱讀理解題呢,一方面是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去理解閱讀題,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讀題,並且適當的引導一下,教孩子做閱讀題的方法。
  •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等兩課解析及測試卷,這道題扣分有點冤?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年級最後一個單元的前兩課:《雪地裡的小畫家》和《烏鴉喝水》解析和有關於這兩課的一個測試題。《雪地裡的小畫家》是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童詩。詩句節奏鮮明,音調和諧,適合學生朗讀,也容易被學生記住。
  •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內閱讀專項測試卷,老師敲黑板:都是重點題目!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內閱讀專項測試卷(含答案),複習必備!我們都知道閱讀理解不論在哪個階段的語文試卷中都佔有重要位置,屬於必考題。閱讀理解又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難度較大、範圍也很廣泛,主要考察同學們閱讀理解的分析能力和閱讀的知識儲備。課內閱讀理解題相對簡單,都是課本內的重點文章的重點段落。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及時鞏固,分數一般都不會低。對於咱們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課內閱讀理解題目是有難度的,為什麼呢?
  • 一年級語文上冊考筆畫,「了」字第二筆,很多人都記錯了!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測試卷,附常見偏旁部首表和筆畫表,收藏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有充滿期待和幻想的《明天要遠足》;講述「大」還是「小」認知,並表達孩子更希望快快長大的《大還是小》;歡樂快活又具有豐富色彩的《項鍊》三篇課文,真是妙趣橫生啊。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複習資料,老師:吃透成績遙遙領先
    今天我們為大家提供一份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分類複習資料,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通過提供的偏旁部首,把知道的帶有這些偏旁部首的字寫出來。通過做這些練習題,能夠加深學生對字的偏旁部首和結構的認識。
  • 三年級語文上冊期中測試卷,題量大,有2題難度大,附答案一份
    究其原因呢,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作文取代了看圖寫話,要求小同學要有清晰的表達能力。故,三年級的語文學習,特別的重要。下面,就以這份期中測試卷為例,聊一聊在語文學習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第一、二兩大題,以拼音複習為主。
  • 「期末複習」一年級語文(下)課內及延伸「詞語搭配」專項複習
    家長朋友們,孩子們大家好,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今天我們來一起複習一下這學期我們課內的及課外延伸的一些詞語搭配及常用短語。在這之前,我們先強調非常重要的一點:面對詞語搭配類題型一定要認真讀題!錯題分析解析:如果遇到這類有要求的題型時,一定要按要求寫,如上題,在「碧綠碧綠」的下面有提示ABAB類詞彙,孩子們就需要也寫ABAB類詞彙,如果寫火紅的太陽就錯了,必須為火紅火紅的太陽
  • 一年級語文考試題這麼難?難哭了學生,愁壞了家長
    一年級語文考試題這麼難?難哭了學生,愁壞了家長,我們知道一年級的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多,但是對於從零開始的小學生來說,必須從頭開始學習拼音、單詞、造詞,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壓力也很大,在以前的幼兒園裡,稍微學會了一些字,也有了拼音的基礎。
  • 一年級家長心塞,人家的娃每次考試100分,自己的娃每次都差一點
    既然說到這個話題,我們就來聊一聊,看看要做到考試滿分需要怎麼做。下面是一位一年級學生每次課後測試以及單元測試的試卷,這位同學每次都是100分,雖然題目容易,但是要做到不出錯誤,還是不容易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測試題。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考試真題試卷,家長收藏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考試真題試卷,家長收藏。幼兒園小朋友升入一年級後,第一次考試,是不是有點緊張呢?其實不用擔心,因為一年級第一單元考試試題很簡單,只要小朋友們上課認真聽講,回家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能考出好的成績。
  • 三年級語文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質量高),考前多讓孩子見題型
    三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質量高),考前多讓孩子見題型三年級的同學,大家好!今天分享一套質量高,題型多樣,難度較大的期末提升測試卷。建議收藏列印,提前練習,考前多見題型,考得更輕鬆。亮點解析:《烏鴉喝水》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故事,並且在一年級課文中也學習過。在這套卷子裡,閱讀理解第二則就是關於烏鴉喝水的故事,不同以往的是,這裡的烏鴉最後沒有喝到水。因為場景變了,不再是「小瓶子」而是一口井,這則故事啟發我們要因不同情況而做出不同的選擇,一味地蠻幹是沒有效果的。
  • 一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生字筆順匯總,家長:對練字幫助很大!
    #寫字筆順#一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生字筆順匯總,家長:對練字幫助很大!從幼兒園進入一年級以後,家長朋友們最擔心的一件事情,也許不是成績的好壞,而是寫字。一年級小朋友是學習寫字的起步階段,寫字的基本姿勢和寫字的筆順、筆畫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的。
  •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1~4單元生字筆順組詞表,家長:這也太全面了
    一年語文下冊,第1~4單元生字筆順組詞表,家長:這也太全面了!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也是為其他科目打基礎的科目。一年級的學習正是為語文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因此一年級小朋友一定要注重把基礎打牢,不要好高騖遠,跑到前面去。
  • 小學一年級語文,字、詞、句例題及練習題匯總,老師:基礎要打牢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小學一年級語文,字、詞、句及練習題匯總,老師:基礎要打牢。一年級語文主要學習漢語拼音、生字、詞語等基礎知識,因此,這些基礎知識一定要打牢,這樣才能順利升入二年級的學習。如果一年級小朋友在期末考試考得不好,那就要利用暑假時間把沒有學好的知識點補習好。俗話說,溫故而知新,複習也能學習新知識。
  •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測試卷,家長:加油孩子,你是最棒的
    本學期時間過半,教學任務也過半,按照教學慣例,半個學期是要舉行期中考試的。由於疫情的影響,這次期中考試只能在家裡進行了,希望家長們提前讓小孩複習好再考試,然後監督他們考試,最後不要忘記對著答案批改出分數哦,對於考得好的同學要表揚鼓勵,並進行階段性的小結。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同步過關測試卷,試卷解析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包含了三篇課文,第12課是《雪地裡的小畫家》,第13課是《烏鴉喝水》,第14課是《蝸牛》,下面我們每個單元的同步過關測試都來過一遍,讓同學們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點。首先來看第12課《雪地裡的小畫家》。
  •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考試卷,題量適中,難度不大,你能上95嗎?
    下面,就以這份期中測試卷為例,來分析一下前半學期學習側重點。第一大題到第三大題以複習拼音為主。首先一年級小學生要會認讀,其次呢,要能寫出正確的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最主要的就是聲調要對。這就要求孩子們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普通話要標準,讀音要規範,才能把這些題目做對。第四大題,連一連,我們會發現,題目所給的生字,都是課本上生字,沒想到的是,一年級小同學,就要識記這麼多生字,識記量有些大。第五大題比較常見了,看拼音,寫詞語。
  • 一年級語文看圖寫話最難嗎?看這18篇範文,拿來直接背誦即可
    看圖寫話難倒一年級的學生?背過這18篇範文,輕鬆應對考試題之前有家長反映孩子現在的上一年級,看圖寫話題目做的一塌糊塗,孩子根本都不會寫。還有家長說自己孩子看圖寫話題目就沒得過滿分,有什麼好辦法能提高一下孩子的看圖寫話能力嗎?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近期,網上關於「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統編教材比較難」的觀點引發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為何會有這樣的看法,小學語文一年級統編教材到底難不難?針對這一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兒童閱讀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李虹教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以及內蒙古林西縣王秀梅和河北省平山縣秦韶華兩名農村學校一線語文教師,聽聽他們怎麼說。
  • 二年級語文期末考試98分,最後一題看圖寫話,家長卻質疑扣分太少
    二年級語文期末考試98分,最後一題看圖寫話,家長卻質疑扣分太少。考試只是用來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考得好的要繼續努力學習,考得不好的也不要氣餒。今年的二年級語文期末考試題目看起來並不難,但是也反映了學生不足的地方,這些地方就需要通過分析試卷後針對性地加強練習。期末考試試捲髮下來以後,家長認真看了試卷,認為老師看卷有點松,看圖寫話只扣1分,應該是給了同情分,家長認為這樣不利於孩子提升寫作能力。家長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份試卷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