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幫你帶娃,你去工作!」父母說的一句話,那是給子女最大安慰

2021-01-10 晴安米拉

現在跟很多人把女性當作全能的人,她們既要能夠工作賺錢,還能夠相夫教子,把家庭生活和工作都管理得僅僅有條,可是人不是機器,她不能24小時輪軸轉,如果一個女性能把家庭和工作都做得非常好,我想那一定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她的身後一定有許多人在幫助她,那些一定都是非常愛她的人,也許是她的父母,也許是她的公婆,也許是她的另一半,只有這些強大的力量在幫助她,她才能安心工作,照顧好家庭。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長輩在抱怨自己的媳婦或是女兒,「她在家裡什麼都不做,就照顧一個孩子」、「我女兒懶得老死,別人家的女兒賺大錢,她就在家裡待一個孩子。」這些長輩明明也是當年的女兒或是兒媳,作為過來人她們竟然忘記了自己當年受過的苦,或許當年她們有婆婆媽媽的幫助,她們從來不知道帶孩子的辛苦,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一位長輩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女兒,她說:「別人家的女兒都賺大錢了,我家女兒成天就帶著一個女兒懶死了,窮都不會去賺錢。」有人問她:「她帶孩子哪有時間工作。」這位女性長輩說:「怎麼不可以工作,別人都可以,她難道就不行嗎?就是懶嘛!」有人問:「那孩子誰帶?孩子小身邊總要有人帶啊!」這位女性長輩說:「我是不帶,她生的孩子有她的爺爺奶奶,憑什麼要我帶?」有人問「你兒子的就帶,女兒的就不帶啊!」這位女性長輩說:「女兒生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又不是我家的,兒子的孩子才是我家的孩子!」這位女性長輩一直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女兒給自己丟臉了,別人家的女兒咋那麼有錢,天天往娘家送東西,她家女兒看到她來就煩。

那位女性長輩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思想,她忘記了女兒也是她十月懷胎生下來的,雖然女兒生的孩子姓別人家的姓,但是女兒生的孩子也有一半血緣是她的,現實中其實很多這樣的長輩,就像《歡樂頌》裡樊盛美的媽媽一樣,生在這種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有太多的無奈和委屈,說樊盛美媽媽不愛自己的女兒嗎?愛,她也會心疼樊盛美,但是當女兒和兒子擺在一起的時候,兒子是她所有的的重心,她忘記了女兒的存在,更不在乎女兒的感受。

現在社會生活中流行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我想會幫女兒帶孩子養孩子的姥姥,她真不僅真正愛自己的女兒,做到了男女平等,更做到了愛屋及烏,因為愛女兒才會愛女兒生的孩子,這樣的姥姥真的非常偉大,她們深深地知道並了解一個人帶孩子的辛苦,普通家庭如果一個人工作想要養活一家幾口人是非常艱難得,所以姥姥看到了年輕人的辛苦,她們只要能做就做,能讓女兒不要那麼辛苦她們就覺得開心,有這樣的姥姥真的很幸福!

「我給你帶娃,你去工作!」父母的一句話真的給女兒莫大的安慰,而不是像前面那位長輩一樣,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管,只會一味著抱怨女兒沒有工作,沒有別人的女兒會賺錢,那樣的長輩似乎只想從女兒身上撈到點好處,卻從來不想女兒的辛苦,如果全職媽媽可以一邊帶好孩子還可以一邊工作,沒有身邊的幫助,那簡直是超人,但我想沒有女人願意做超人,超人的背後有太多的辛酸,不求別人懂,只求多些理解,就算父母再重男輕女,在女兒心裡父母永遠是她最愛的人,一切都不想去計較,雖然委屈,雖然難過,依然愛自己的父母!

相關焦點

  • 「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
    跟兒子兒媳說明情況後,兒媳非常著急:「爸媽,你們走了,那孩子怎麼辦?」王阿姨說:「我和你爸這麼大年紀了,經不起帶孩子的折騰了,養孩子是你們小兩口的事情,你們應該自己解決。」兒媳聽完這番話,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和孩子他爸都要上班,你就不能體會一下年輕人的難處嗎?別人家都是老人幫著帶娃的,怎麼到你這就不行了,你現在不幫我們帶娃,那你們以後養老......」
  •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不知從何時開始,越來越多的年輕寶爸寶媽,因為自己工作忙碌不好調節,就理所當然地將帶娃任務交給了自己的父母。越來越多已經退休的老人,甚至還在返聘工作的老人,肩膀上突然多了一份給子女帶孩子的責任:要麼來幫我帶孩子,要麼定期給錢補貼,我去用這筆錢找個靠譜的育兒嫂,當然,既能出錢又能出力那肯定是最好的。
  • 「幫子女帶孩子是我最錯的選擇」,老人的哭訴,值得每個人反思
    相比之下,自己退休後,去跳跳廣場舞,溜溜彎,不比去子女家帶孩子強嗎?年輕人愛孩子的心情能理解,但咱們也要明白,老人身體沒有年輕人那麼好,反應也沒那麼快,總會有一點疏忽的,我們年輕人應該多體諒一些才對,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付出了真心,還被別人當成了驢肝肺,那老人可就不願意再幫子女帶娃了。
  • 品讀·原創|那些幫子女帶娃的「隨遷老人」
    我過去給她蓋衣服,她幾乎是本能地跳起來喊著二寶的名字,看到正在熟睡的孩子,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的父母,也就是孩子們的姥姥、姥爺,就這樣一個在河南、一個在山東兩地分居了。無論我願不願承認,母親在這裡幫我,就是一個超級的「金牌保姆」。真真應了那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
  •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既不帶娃不出錢: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在我國有一句話叫做"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父母有撫養子女長大成人的義務,同樣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責任。但是現在很多老年人不僅要養自己的孩子,還要養孩子的孩子,這自然會讓他們有所不滿,紛紛想要逃離這樣的生活。
  • 「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老人白天帶娃晚上回家,和子女互不打擾
    於是一個既可以讓老人帶娃,又不會打擾到子女生活的帶娃方式——"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上班式帶娃":老人白天幫子女帶娃,晚上回家彼此互不打擾潘大爺和子女就是採取了"上班式"帶娃,他要自己的老伴每天都會去幫兒子兒媳帶娃,但是又不住在一起。潘大爺與兒子兒媳各住一套房,住在同一個小區。兒媳坐完月子之後,就準備返回工作崗位,兒子就跟潘大爺商量,讓他們過來幫忙帶娃。
  • 「婆婆,你不幫我帶孩子,沒資格催我去工作」「那你等著離婚吧」
    但如果他們的分工是雙方自願,而且很合理,婆婆卻自己覺得不合理而去幹涉,那就太過分了。這種問題,在婚姻有了孩子之後的那個階段比較常見,通常情況下都是:明明夫妻之間自願分工,一個主外,一個主內,一個負責賺錢養家,一個負責做家務帶娃,可是婆婆卻看不下去,覺得只讓自己兒子一個人工作太委屈,覺得兒媳在家閒著啥都不幹對自己的兒子不公平,從而就去找兒媳麻煩,催著兒媳去工作。
  • 婆婆還不願幫兒媳帶娃?你晚年過得好不好,全憑兒媳一句話,現實
    文|文兒在現代生活中,婆婆不幫忙帶娃為什麼這麼遭兒媳婦的惱恨。因為很多寶媽在剛生產完就需要趕緊去工作賺錢,而剛出生的孩子需要人照顧。如果婆婆拒絕的話,寶媽就要親自待在家裡照顧孩子,那麼經濟來源就少了一份,生活壓力也會加大。
  • 姥姥奶奶幫子女帶娃,姥爺爺爺寧孤守空巢也不去,你知道原因嗎?
    本來子女都長大成人了,老兩口相互作伴、也該安享晚年了,但老人為了幫子女減輕負擔,在兒女有了孩子後,老人義無反顧地離開老家幫兒女帶孩子。老人覺得畢竟年輕人生完孩子、休完產假,都要回到職場上班,孩子得有專人照看,找個保姆又不放心,而且經濟上也達不到,只能自己替兒女分擔了。
  • 70後父母巧妙應對:孩子我不帶養老也不麻煩你
    在劉晴的印象中,老人幫帶孩子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於是打算工作後,將孩子送去婆婆家,可她萬萬沒想到,70後的婆婆表示自己雖然沒有工作,但也不會給她帶娃。劉晴沒想到會遭到婆婆拒絕,便用開玩笑的語氣跟婆婆說:「您不想帶就不帶吧,那日後也別怪我們沒空照顧你們。」
  • 寵妻狂魔汪小菲心疼大s,你妹天天營業,你天天帶娃我卻幫不上忙
    寵妻狂魔汪小菲心疼大s,你妹天天營業,你天天帶娃我卻幫不上忙9月1日,新的一月又開始了,提到這段時間來的汪小菲,相信很多有關注他的朋友都知道,汪小菲是7月初出門工作的,一轉眼就快兩個月了,這麼久來,在外工作的她,在他心中除了工作外,心裡就只有女兒汪希玥和妻子大s,對於兒子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文|文兒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現在誰家老人願意幫子女帶娃、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做家務,那真是讓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人羨慕。因為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又直接「上崗」,輪流去給兒子女兒帶娃。但是,不管去哪家帶娃,她都不開心。用她的話說:「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這位大媽的遭遇,其實也是目前很多老人普遍遇到的情況。為什麼老人帶娃,出錢出力,付出這麼多,還得不到尊重呢?
  • 「上班式帶娃」正在流行,老人和子女互不打擾,孩子也有人照看
    但雙職工家庭中誰來帶孩子就成為了一個困擾的難題,而傳統家庭中更多的是由老人幫忙帶孩子,但這種方式容易引起不少的家庭矛盾。"上班式"帶娃雙職工家庭中流行張大爺的兒子和兒媳都是職場工作者,而張大爺已經退休在家,所以出於對兒子兒媳婦的關心,於是他每天就需要幫他們帶孩子。但張大爺在幫兒子兒媳帶娃的時候,卻與這種"傳統式帶娃"不同。
  • 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不想吃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守住
    有一回,兒媳婦下班回來就交代婆婆:媽媽,我那雙小白鞋要好好洗,曬的時候要避開太陽,不然就發黃了。顏阿姨當時心裡就很不舒服,覺得媳婦對待自己就像保姆一樣,當天晚上她就打電話給自家姐妹吐槽了。沒想到姐姐不但沒有安慰她,反而教育顏阿姨:這都是你自找的,孩子都是大人寵出來的,你有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直接說,每次都是幫他們做得好好的, 背地裡又埋怨,一點用都沒有。顏阿姨聽了自己姐姐的話雖然很委屈,但又覺得頗有道理,回想這麼多年她似乎從來沒有對兒子和兒媳婦提出任何要求。
  • 「你後悔幫女兒帶娃嗎?」姥姥的真實回答是......
    她說:「坐月子才一個月,我老公已經胖了3斤,自己胖了10斤。」「因為我媽在,我才可以安心坐月子,我的任務就是吃吃睡睡當奶牛。」是啊,我們的媽媽,養大了女兒,又來幫我們帶娃。她大包大攬,把所有的活都扛了起來,不辭辛苦,從沒半句怨言。小時候,媽媽是我們的依靠,長大了,媽媽依然是我們身後那面屹立不倒的牆。
  • 老人幫子女帶娃,要守住三條底線,否則很可能「費力不討好」
    年輕人即使結婚生子後,媽媽通常也不會在家全職帶娃。家裡沒條件的,寶媽必須在工作崗位上奮鬥,才能保證花銷和孩子將來的發展。於是,普遍的現象是,帶娃的主力軍以老一輩為主。年輕父母倒是輕鬆了些,可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這些壓力一部分被轉嫁到了老人身上。
  • 「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引共鳴
    就比如老人幫子女帶娃,原本可帶可不帶,但帶得人多了,不帶反而成了錯。鄰居姚大媽,剛退休那年孫子出生,帶娃的事就自然而然落在了她的身上。這一帶就是三年多,現在小孫子上學了,她還得接送。說實話,姚大媽心裡特別不高興,因為工作了幾十年,好不容易盼到退休,就想過幾年自由自在的日子。可惜,自從兒子兒媳有了孩子,她一天都沒清閒過,那滋味還不如上班。
  • 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老年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有時候看到這裡,我才想起來,以前我的爸爸媽媽,也是這麼霸道。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們變了。以前上大學念書,過年不想回家,他們總說過年一定要回家,並且下令一定要回家。現在結了婚成了家,說好久沒有回去,想帶著老公孩子回老家,爸媽卻說,讓我回婆家過年。我說要不讓公公婆婆和我爸爸媽媽一起到我們家來過年,我爸媽也猶猶豫豫地推辭了。
  • 老人幫子女帶娃,以下「底線」拎不清,遲早要落埋怨
    可現實是不少家庭,沒孩子的時候或者說老人沒有過來幫著帶孩子的時候,一家人之間相處還很好,但老人過來給自己幫忙帶娃了,彼此間矛盾反而更多了。若不想這樣,除了年輕人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外,對老人而言有些事情也是不能做的。堅守住了這幾條「底線」,才能不落埋怨。
  • 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家,晚年生活如何?這3種結局比較現實
    所以小夢和她的丈夫便想能不能請婆婆幫忙帶一下孩子。但是沒想到婆婆卻直接拒絕了,說:「自己工作了大半輩子,現在也應該休息一下,帶孩子本身就很累,年紀大了也跟不上孩子的體力。」因為這個問題,小夢和婆婆之間出現了很大的矛盾。最後迫於無奈小夢也只好暫時的辭掉了工作回家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