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子女帶娃,以下「底線」拎不清,遲早要落埋怨

2020-12-24 好孕

文|好孕姐

生活壓力大,不少年輕夫妻有孩子後,都會讓家裡的老人過來幫著照看孩子,這本事是好事,按理說年輕夫妻應該很感激老人才對。可現實是不少家庭,沒孩子的時候或者說老人沒有過來幫著帶孩子的時候,一家人之間相處還很好,但老人過來給自己幫忙帶娃了,彼此間矛盾反而更多了。

若不想這樣,除了年輕人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外,對老人而言有些事情也是不能做的。堅守住了這幾條「底線」,才能不落埋怨。

記住一點,自己只是幫忙帶娃,很多事不能越俎代庖

老人幫子女帶娃,一定要記住一點,自己過來只是幫著帶孩子,而自己只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孩子還有自己的父母,很多本該是人家父母操心的事情,自己就不要越俎代庖了。老人有了這一點覺悟,與子女或者子女的另一半相處時才能其樂融融。

朋友蘭蘭家的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蘭蘭的孩子出生後,孩子的爺爺奶奶就過來幫著照看,本是好事,他們彼此間相處也很融洽。可孩子2歲11個月,基本也就是3歲的時候到了該讀幼兒園的年紀,蘭蘭和她老公就想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可孩子的爺爺卻不願意,還說孩子3歲生日還沒過,現在就送幼兒園太早,並且說的時候也不是建議,完全就是命令的語氣,這讓朋友很生氣,最終也是因為在這件事上家裡老人越俎代庖,蘭蘭一家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微妙。所以說老人幫著帶娃,一定要記住,不要越俎代庖。

愛孩子可以,但要記住不能慣孩子

現在的孩子可以說都是父母的寶貝,從出生開始就各種享福。不僅孩子的父母很愛他們,家裡的老人對孩子也是各種愛,唯恐自己給孩子的愛不夠,讓孩子受了委屈。愛孩子,從小讓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長大,這本是好事,但是現在不少年輕人都反映,家裡老人太慣孩子了,孩子明明做錯了事情也不捨得責怪,很多時候更是無原則寵溺孩子,沒有一點底線。這件事也讓年輕夫妻很頭大。

所以說老人在幫子女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守住這樣的「底線」,再愛孩子也要記住,不能溺愛,不能因為愛就失去了原則和是非觀,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該批評還是要批評的。這樣才不會因幫子女照看孩子而和子女發生正面衝突。

幫子女帶孩子之餘,子女與其另一半的關係老人最好不要插手

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原本子女是會很感激的,可有些老人就是不能擺正自身的位置,總感覺自己是長輩,也是過來人,子女在很多事情上就應該聽自己的。在子女與其另一半如何相處的事情上,他們也是總想插話,這樣的老人以為自己是好心,卻不知這樣的好心往往也不是年輕人想要的。

建議老人幫子女帶娃,若不想出力不討好,那在子女與其另一半的關係上自己就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適當的時候也有眼力一些,作為過來人,我們都知道,夫妻相處,難免會有爭吵,有爭吵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爭吵的時候被外人知道了。若沒人知道,那爭吵就只是夫妻之間的小矛盾,可能一會兒就會和好如此,相反,若被外人尤其是家裡的老人知道了,本不是大事的爭吵可能最終也會鬧得不可開交。所以說老人插手子女與其另一半的情感問題,未必就是好事。這一條「底線」老人在幫子女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清楚。

老人幫子女帶娃本是好事,堅守住了上面提到的幾條「底線」,才能不落埋怨。你家老人都做到了嗎?

相關焦點

  • 老人幫子女帶娃,要守住三條底線,否則很可能「費力不討好」
    02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守住三條底線1、有底線地出力小麗大姑和小費婆婆小麗的大姑一整天都要帶孩子、做家務、做飯,她大包大攬了,夫妻倆下班後也就習慣了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等飯吃。即便帶娃出力,老年人要守好底線,不要讓自己太累,這和自私無關,而是一種智慧。畢竟精力有限,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好狀態,將帶娃這類工作持續做好。
  • 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如果不想費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遵守
    那一般到了這個時候,往往家裡的老人都會出面,幫助兒女來帶孩子。這樣不僅解決了孩子沒人帶的問題,還讓老人的晚年生活不那麼孤單了。這聽起來好像是一件好事,但實則不然。很多老人都是開開心心去帶孩子,還沒帶多久,就開始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甚至有的人家還因為老人帶孩子,而傷了家庭和諧。
  • 「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引共鳴
    就比如老人幫子女帶娃,原本可帶可不帶,但帶得人多了,不帶反而成了錯。鄰居姚大媽,剛退休那年孫子出生,帶娃的事就自然而然落在了她的身上。這一帶就是三年多,現在小孫子上學了,她還得接送。說實話,姚大媽心裡特別不高興,因為工作了幾十年,好不容易盼到退休,就想過幾年自由自在的日子。可惜,自從兒子兒媳有了孩子,她一天都沒清閒過,那滋味還不如上班。
  • 老人幫沒幫兒媳婦帶娃,生活有什麼差別?過來人的話扎心了
    文|好孕姐既然兒媳婦生了孩子,那麼當婆婆的自然要主動詢問要不要幫忙帶一下,這幾乎成了每個家庭默認的做法。但是現在的老人思想也有變化,也不再一心貼在兒子兒媳的生活上,幫不幫帶娃都是個人選擇。所以有的老人依舊會去幫忙帶娃,有的老人就希望有自己的老年生活,不樂意去帶孫子。有不同選擇,就過著不同的生活,幫忙帶娃不見的就一定能有功勞,不帶娃也不一定真的就過得十分瀟灑。那麼老人幫沒幫兒媳婦帶娃,生活到底有什麼差別呢?過來人的話扎心了。
  • 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不想吃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守住
    顏阿姨當時心裡就很不舒服,覺得媳婦對待自己就像保姆一樣,當天晚上她就打電話給自家姐妹吐槽了。沒想到姐姐不但沒有安慰她,反而教育顏阿姨:這都是你自找的,孩子都是大人寵出來的,你有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直接說,每次都是幫他們做得好好的, 背地裡又埋怨,一點用都沒有。
  • 幫兒女帶娃,再心疼孩子這三大底線也不能碰,不然早晚成「罪人」
    文|好孕姐現在的50、60後,退休之後,恐怕最大的任務就是幫助子女帶娃,其中也不乏很多老人不但不會跟孩子要生活費,還會自己拿退休金貼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身體要懂得維護老人幫忙帶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第二個底線是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身體作為代價,明知自己帶不了,還硬撐,身體狀態變得差了,對整個家庭來說更不算是好事。
  • 「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
    王阿姨說:「我和你爸這麼大年紀了,經不起帶孩子的折騰了,養孩子是你們小兩口的事情,你們應該自己解決。」兒媳聽完這番話,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和孩子他爸都要上班,你就不能體會一下年輕人的難處嗎?別人家都是老人幫著帶娃的,怎麼到你這就不行了,你現在不幫我們帶娃,那你們以後養老......」「不用你們養老!我們有退休金還有點存款,夠我們自己養老。
  • 謝娜不讓婆婆帶娃,說出原因後眾人稱讚,老人帶娃應「趨利避害」
    不少中國家庭都有婆婆幫忙孩子帶娃的傳統,好像婆婆不幫自己孩子帶娃,在外人看來就是家庭不和諧,婆婆不體貼不愛孩子。這時,主持人就好奇地詢問謝娜:你和你先生每天有那麼多的工作要做,孩子在家怎麼辦,你們能忙得過來嗎?謝娜表示:自己會和先生說好,把工作時間調節開,會保證兩個人有一個是在家的。主持人驚訝地問道:為什麼不拜託老人幫忙帶一下。謝娜說:父母老了就是該享受的時候,父母沒義務幫我們帶娃。
  • 中年女人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人愛,而是「拎不清」
    女人到了中年,生活充滿了挑戰和陷阱,如若一個不小心,代價太大了。  如果在這個階段還盲目追求一些毫無意義和價值的東西,那就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1  「拎不清」的女人,無法過好這一生。  一個女人,沒人愛不可怕,可以自己愛自己,可怕的是自以為是,拎不清什麼對自己最重要。  舅舅家的一個表哥,去年離婚了。  對此,全在意料之中。  因為嫂子的「拎不清」,這段婚姻提前走向了終點。  即使嫂子再三挽留,表哥就是要離婚。
  • 品讀·原創|那些幫子女帶娃的「隨遷老人」
    祖輩帶娃——小區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小區裡走走,總能見到老人帶娃的情景,時常聽到小孩子喊「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如今,祖輩帶娃,早已成為一道尋常卻溫馨的風景線。其實,老人幫忙帶娃是年輕父母的一種剛需。
  • 以下現象出現,提示老人帶娃「不合格」,年輕父母要及早接手
    畢竟,有的老人帶娃可以,有的老人確實帶娃不行。 以下現象出現,提示老人帶娃「不合格」 老人帶娃行不行,看看效果就知道。下面這幾招現象,就是明顯「不合格」: 孩子生活習慣特別不好,比如:不講衛生 孩子小的時候,老人帶娃最主要的任務,不光是要孩子吃好喝好,而是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作息規律,要講衛生,其中衛生是個大問題,可能伴隨孩子以後的成長,所以不能大意。
  • 塔讀文學IP改編劇《清落》橫店開機,「帶娃談戀愛」解鎖全新甜寵招式!
    承襲大熱IP,「帶娃戀愛「甜蜜加倍,招式大升級!《清落》改編自塔讀文學全網點擊量超3億的人氣小說《坑爹兒子鬼醫娘親》,目前在塔讀文學平臺火熱連載中,小說憑藉幽默的語言風格和超甜蜜戀愛情節,橫掃各大平臺榜單,粉絲基礎十分強大。
  • 「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老人白天帶娃晚上回家,和子女互不打擾
    於是一個既可以讓老人帶娃,又不會打擾到子女生活的帶娃方式——"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上班式帶娃":老人白天幫子女帶娃,晚上回家彼此互不打擾潘大爺和子女就是採取了"上班式"帶娃,他要自己的老伴每天都會去幫兒子兒媳帶娃,但是又不住在一起。潘大爺與兒子兒媳各住一套房,住在同一個小區。兒媳坐完月子之後,就準備返回工作崗位,兒子就跟潘大爺商量,讓他們過來幫忙帶娃。
  • 婆婆這樣帶娃,我忍還是不忍?
    婆婆二話不說,拉起寶寶就去小區門口買了一堆零食回家,從此,寶寶走上了一條每天都要吃零食的不歸路。我已經說過不下十遍:「零食含有很多防腐劑、糖精、色素,孩子還小,消化不了這些化學成分。所以吃不得太多零食,更不能喝飲料,尤其是冷飲。」
  • 「幫子女帶孩子是我最錯的選擇」,老人的哭訴,值得每個人反思
    所以大多數年輕人會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年輕人繼續出去賺錢養家。那麼老人真的心甘情願幫子女帶娃嗎?其實大多數都不願意,但子女開口,即使心裡不願意,也要做一個明事理的老人,為了子女以後家境能好一些,老人犧牲自己的幸福晚年,開始了帶孫子的艱辛路。
  • 苦命的王二妮:3天前抱怨帶娃沒時間,此前曾半夜埋怨帶娃艱辛
    不過在王二妮嫁給了李飛之後,他們的生活看起來幸福,實則王二妮就變得有些埋怨了。這不,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王二妮也是生了屬於自己的小寶寶,一個小寶寶來到了一個家庭裡面應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可是王二妮現在微博中半夜地埋怨道,自己帶娃的艱辛,半夜要醒來好幾次,而且當媽媽似乎是沒有睡覺的權利了。
  • 《半生緣》:拎不清的母親,是孩子最大的不幸
    人到中年重讀《半生緣》,令人嘆息的何止是那再也回不去的愛情,還有那本該情深似海的母女情。有人說:「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深以為然。一個好母親,會影響三代人。而一個拎不清的母親,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不幸。《半生緣》裡的顧太太就是一位拎不清的母親。不論是大女兒顧曼璐還是二女兒顧曼楨,她們一生的幸福都葬送在她手裡。
  • 3歲女兒元旦送到奶奶家,再見面時差點認不出,網友:想上門提親
    其實一開始這位寶媽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因為絕大多數的老人帶娃時會出現以下這三種錯誤的做法。01老人帶娃常出現哪三種錯誤的做法?餵孩子吃飯,會在自己嘴巴裡嚼了之後餵給小孩,平時也不愛給孩子洗澡,更有一些老人會把孩子穿過的尿不溼曬曬再使用。老人帶娃有弊端,但肯定也有很多好處,而老人帶娃也是很辛苦的,為了避免給自己和年輕父母帶去煩惱,老人帶娃時要做到以下這兩點。
  • 姐弟之間水火不容,只因父母在以下事上拎不清,家庭很容易破裂
    但分析其根源,卻與父母的「拎不清」有關,尤其在以下方面:一碗水端不平:不患寡而患不均我閨蜜就曾說過,她從小不喜歡弟弟的原因就是被迫謙讓。對於年紀尚幼的她來說,謙讓應該是自發性選擇,而不該是被迫,但在她家裡不是,父母總是以「姐姐」的名號強迫她讓著弟弟,衣食住行莫不如此,這讓她很是不滿:明明都是父母的親生兒女,怎麼我的地位就要在弟弟之下了?這件事讓她至今想不通,難道是因為自己是老大?對此,我只能安慰她說「長幼有序」,雖然這只是掩蓋表面和平的一句話。
  • 幫助子女的老人要注意三條底線
    雖然外人總是讚美顏阿姨一家人其樂融融和一個媳婦孝順,但是顏阿姨經常和朋友抱怨孩子們不懂事,一輩子都在努力工作,她的兒子和兒媳總是把她當保姆。有一次,媳婦下班回來告訴婆婆:媽媽,我的小白鞋要洗好,擦乾時要避免太陽,否則會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