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既然兒媳婦生了孩子,那麼當婆婆的自然要主動詢問要不要幫忙帶一下,這幾乎成了每個家庭默認的做法。但是現在的老人思想也有變化,也不再一心貼在兒子兒媳的生活上,幫不幫帶娃都是個人選擇。所以有的老人依舊會去幫忙帶娃,有的老人就希望有自己的老年生活,不樂意去帶孫子。
有不同選擇,就過著不同的生活,幫忙帶娃不見的就一定能有功勞,不帶娃也不一定真的就過得十分瀟灑。那麼老人幫沒幫兒媳婦帶娃,生活到底有什麼差別呢?過來人的話扎心了。
幫兒媳婦帶娃,生活全被佔據,苦勞也不一定會有
周邊鄰居裡的老人,幾乎都是比較傳統的,從成家有孩子開始,這一輩子就是為了孩子而打拼,付出精力和財力。直到孩子結婚生子,又開始新一輪的身體勞動,照顧下一代孫輩的成長和生活。
劉阿姨就是這樣的,老兩口給兒子置辦好房產結完婚,等於任務就完成了。但是兒媳婦生完孩子後,劉阿姨身為婆婆就有了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幫忙帶娃。帶娃也不是沒帶過,畢竟孫子的爸爸就是這麼被拉扯大的。但終歸還是有區別,孩子的媽媽是兒媳婦,自己作為奶奶還是要聽兒媳婦的指揮。
雖然每天全部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在帶娃上,還是有些地方達不到兒媳婦的滿意。雖然很辛苦,但是劉阿姨說這就是吃力不討好的活兒,誰讓這是奶奶應該做的呢。
不幫帶娃,雖然看著瀟灑,處理不好的話家庭關係是個問題
跟劉阿姨相反的是親戚大姑,在她們那片是出了名的瀟灑,每天在家吃吃飯,出門跟老姐妹逛逛街,跳跳廣場舞,有空了還報一個旅遊團,出去散散心。但是一開始大姑也並不是這麼灑脫的,明知道兒子兒媳那邊都工作,需要有人帶孩子,這邊還明目張胆的撒手不管,確實不太好。
但是大姑很明白她不願意住在兒子家帶娃,這不是帶娃,這是順便當全家保姆。所以一開始就跟兒媳婦說了,現在老人也不懂年輕人育兒那一套,自己就不插手了。還給了兒媳婦一筆保姆補貼,至於請不請就是另說了,反正錢是給到了。大姑說的很明白,出力和出錢,總要出一樣。
老人不能推辭帶娃,就是因為擔心兒媳婦不高興
家庭關係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就算是老人不願意帶娃,但是抵不住會被兒媳婦埋怨。不過就算是踏實照顧孫子,也不一定就不會被埋怨,甚至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矛盾會更多。這時候就需要老人自己去權衡,是享受晚年還是繼續發光發熱,因為和兒媳婦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靠帶娃就能完全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