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轉向,鴻蒙擁抱,炒房團都來了,Linux 為何引各方英雄競折腰?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 | 馬超

責編 | 夕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10年前人們常說「代碼吞噬整個世界」,而現在人們又說「網際網路的一切來自於雲計算」,不過最近業界突然發現原來開源才是IT行業的終極協作方式,尤其是在作業系統領域舊王封閉的Windows與新王開源的Linux之間,似乎正在進行著一場王位的交接儀式。

近日,開源先驅、《大教堂與集市》作者Raymond 在其博客上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即「Linux 即將取得作業系統之爭的最後勝利,因為微軟很有可能在未來放棄 Windows 系統的內核研發,轉而將其建立在 Linux 內核之上。」微軟放棄Windows轉向Linux這聽起來雖然不太可能,但仔細思考卻的確有幾分道理,因為微軟與之前相比的確,已經脫胎換骨,甚至很多方面比谷歌變得更加開放了,我們看到基於Chromium的微軟Edge瀏覽器已經上線,不過谷歌卻要對安卓開發者加徵30%的收益提成了。而且考慮到Windows10已經是Windows最後一個版本了,因此後續微軟真的推出一個全新的Winix系統可能真不是個天方夜譚。

無獨有偶,在今年華為發布了鴻蒙2.0版本作業系統並正式開源後,我們看到其實鴻蒙也是全面擁抱Linux,在鴻蒙的KAL內核層中除了Lite OS之外,還有Linux kernel(https://developer.harmonyos.com/cn/docs/documentation/doc-guides/harmonyos-overview-0000000000011903)。

筆者看到對於華為使用Linux的做法,不少網友評論說這將使鴻蒙不會像宣傳中那樣的自主可控,但是這裡筆者必須指出,Linux的精神內核就是開放與共享,從目前Linux的穩定版本5.8的情況來看來自華為的貢獻至少排在所有貢獻者的第二名。

相信在Linuxw今年後的版本華為的貢獻比例還會繼續提高,因此我們可說華為和Linux是共同成長的,而且Linux本身是開源的,其代碼中並沒有什麼開關,可以禁止我國企業的使用,因此如果美國強行對華斷供Linux,將觸及開源組織的理念與底線,只能通過切斷美國公司與Linux的技術聯繫才能實現,不過這似乎只能將Linux及其它開源組織完全倒向中國。

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說無論未來作業系統如何發展Linux的地位都會更加穩固,如果不了解Linux,那麼對於虛擬化、容器等技術的優劣,只能有定性的認識,而不會有定量的理解,IT界一直崇尚「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因此我行內部發起了一個閱讀Linux代碼的組織,後續還會向大家帶來相關解讀成果。

Linux與微軟從相殺到相愛

Linux之所以會如此火爆,除了開源以外,其最大優勢就是實現了對於POSIX的兼容。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縮寫為POSIX)是IEEE為使應用軟體能夠跨各種UNIX作業系統通用運行,而定義API的一系列互相關聯的標準的總稱,而最後的而X則表明其對Unix API的傳承。

一般情況下,應用程式通過應用編程接口(API)而不是直接通過調用底層硬體來編程。這點很重要,因為應用程式使用的這種編程接口實際上並不需要和內核提供的系統調用對應。一個API定義了一組應用程式使用的編程接口。它們可以實現成一個系統調用,也可以通過調用多個系統調用來實現,而完全不使用任何系 統調用也不存在問題。實際上,API可以在各種不同的作業系統上實現,給應用程式提供完全相同的接口,而它們本身在這些系統上的實現卻可能迥異。而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幅提升兼容性,代碼在跨作業系統運行時不需要改寫,只要重新編譯即可以完成移植。而對於POSIX也使得Linux得以迅速繼承原本運行在Unix上的應用生態,從而快速壯大。可能也正是由於上述原因,2001 年微軟時任CEO鮑爾默將 Linux 稱為「癌症」。

不過自納拉德接任微軟CEO以來,這一切就全部改變了,微軟基本拋棄了之前以Windows、Office授權費用為盈利核心的模式,完全轉型成為了一家開放、共享的企業,他們不但在宣傳上講「Microsoft love Linux」而且也在用行動踐行著這樣的誓言,微軟Azure增加了對Linux的支持、開源了.Net Core、開源了VS Code、近期又完善了Windows對於POSIX的庫支持,最關鍵的是在納叔的領導下微軟還推出了基安卓版本的Office辦公套件,並且在收購全球最大開源Github,繼續放手讓Github保持獨立運營。

目前微軟還通過WSL黑科技,讓每臺裝有Windows的電腦,都可以無縫運行Linux了,只需要在控制面板上簡單設置一下,如下圖:

打開適用於「Linux的Windows子系統」功能以後就可以由cmd命令行,通過lxrun /install /y命令來下載運行Linux系統了。

最初的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是在運行時處理Linux System Call,模擬Linux內核,在ABI層面保持兼容性。不過無論是在ABI還是API層模擬,Linux/UNIX與Windows NT畢竟是兩類內核,設計理念、設計標準等多方面差異甚大,無法實現完全對等模仿,

因此WSL2引入了修改版的Linux內核,改用虛擬化技術實現,並且WSL2是基於最新的Linux 4.19,這也是Linux內核的長期支持版,新的內核經過了微軟悉心改造,以便與Windows相配合,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目前WSL2已經在Github上開源(https://github.com/microsoft/WSL2-Linux-Kernel),WSL2將Linux內核放置到一個輕量級的虛擬機(Virtual Machine,VM)中運行,使用過程與WSL1保持一致,VM的啟動、管理都藏在背後,可謂是真的黑科技。

而從WSL的實現路徑上來看,使用Linux內核替代Winidows原有內核的可能性也許真的存在,這大概也是Raymond 提出微軟此計劃的原因。不過就算最終這個內核替代方案不能成行,微軟也通過這一系列的開源操作贏得了業界的口碑與眾多開源開發者的尊敬,可以說現在微軟已經活成了谷歌年輕時最想成為的樣子。

炒「芯」必誤國,鴻蒙生態堅持用「芯」不炒

其實微軟轉身開源Linux的操作其背後邏輯也不難理解。因為在IT行業幾乎每隔十年就會出現一種新型的生態體系,比如2000年出現的由微軟和英特爾組成的Wintel生態,把持著85%的桌面系統市場份額,而在2010年形成的由Arm+Android、IOS的組成AAI生態聯盟,在手機領域市場份額佔比幾乎是100%,而在這個10年,新的生態極有可能在近期出現,而正如我們前文所講,無論誰最終笑傲江湖,Linux大概率都會是最後的贏家,圍繞Linux的生態正在爆發前夜,所以可以看到最近包括微軟、華為在內的眾科技巨頭都開始競相與Linux社區拉近關係。

不過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國企業踩過的雷,趟過的坑也實在不少,之前我們很多從事作業系統開發的公司都往往過於重視技術,卻忽略了對於應用生態的支持,但是畢竟獨木難支;獨臂難挽,用戶所需要的並不是一個單獨的作業系統,而是運行在作業系統上的各種應用軟體。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紅旗 Linux了,紅旗 Linux在初創時期就曾經虎口撥牙,從微軟的Windows手中搶到了不少訂單,到了2001 年7月,紅旗的 OEM 訂單超過100 萬套。不過雖然紅旗從作業系統本身的穩定性、安全性都堪稱優秀,但是一臺沒有Office、PS,不能玩遊戲的電腦,對於用戶來說也是沒有價值的。與擁有成熟生態的 Windows 相比,紅旗 Linux只能甘拜下風。

而有關生態的問題,筆者在剛剛閉幕的華為全連接大會上,聽很多開發者都談到了這樣一個不符合邏輯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鴻蒙發布的同時,卻沒有發布與之對應的鴻蒙開發板。用筆者一位前輩的話講,如果一個作業系統不能親身調試,那麼它是不夠鮮活的,難以說服開發者入局參與,有關這個情況筆者也請教了華為的人士,其實這也是華為從自身生態建設角度老師所做的決定。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對於晶片是進行了「飽和式」備貨的,靠晶片庫存維持兩到三年的生產不成問題。不過出人意料的是,由於各大晶圓代工廠相繼斷供,這也使得華為海思晶片成了天然的限量版,從而具有不小的收藏價值,甚至坊間傳出不少炒房團體正在溢價收購海思晶片進行投資的風聞。

其實晶片行業的毛利潤並不高,像華為這樣的大廠最看重的還是由晶片與作業系統所共同創造的生態環境,而如果晶片沒有流向實體產業,而是被束之高閣被收藏起來,那麼對於華為的鴻蒙+海思的生態戰略將會有不小的負面影響。炒房也許能夠興邦,不過炒「芯」必會誤國。

從筆者掌握到的情況來看,在十一國慶假期之後,鴻蒙的熱度稍降之後,像南京厚德小熊派的海思晶片系列鴻蒙開發板就可以從淘寶上買到了,筆者這裡也呼籲各位讀者,如果只有收藏的需求,請您不要購買鴻蒙的開發板了,這也算是為華為的鴻蒙生態建設作出一定貢獻了。

筆者非常欣喜的看到,在鴻蒙創立之初就提出了「共建、共享生態」的口號,華為從上到下,對於鴻蒙生態體系建立的重要都有著清醒的認識,相信未來給鴻蒙也會建立屬於自己的應用商店,鴻蒙OS的應用開發者,不但會得到華為的大力支持,還能在分潤方面得到更多的傾斜,而且在今年的全連接大會上,華為還加入了兩天的開發者嘉年華的環節,可以預見在未來華為還將繼續攜手全國150萬開發者共同成長。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可以說現在就是鴻蒙2.0借物聯網的東風,建立自主生態的最佳時機,如果再繼續深耕開發者,培育生態,相信鴻蒙乃至中國作業系統的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微軟抱完Linux又擁Android,以後擁抱鴻蒙不
    現在的微軟,越來越不像「微軟」了。雖然微軟給我們的感覺不像蘋果那樣傲慢,不過它和後者一樣封閉。哦不對,它並沒有蘋果封閉無理。即便如此,對於開源等其他平臺,微軟一直以來似乎都是一家獨大,不夠開放。而現在,情況似乎不一樣了。似乎這兩個字用得好。
  • 詩詞大會考「引無數英雄競折腰」,35人答錯,導師蒙曼:不應該錯
    偉人幾十年前寫的這首詞,讓《沁園春》這個詞牌火了起來,這是在這個詞牌下寫過作品的蘇軾、辛棄疾、陸遊等人,都沒辦到的事。此詞已於多年前就入選了課本,成為了中學生必讀、必背的作品。很多人畢業多年後,仍會背誦全文。然而,頗為遺憾的是對於這首詞裡的很多字句,很多人似乎並沒有理解透徹。這一點,從詩詞大會的一道題上就看得出來。
  • 鴻蒙的由來,你知道得多少?為什麼華為以鴻蒙來定義系統的名字?
    都知道華為,也都知道鴻蒙系統,那麼鴻蒙的由來究竟有著什麼意義?《西遊記》中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說到這裡,有些小夥伴可能還是有點迷糊,這書中寓意看起來跟華為以鴻蒙來定義系統的名字好像並沒有關聯,接下來就明白了。
  • 為何黃馬褂可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又有哪些大人物有黃馬褂?
    這齣戲名叫《三盜九龍杯》,講的是江湖綠林中事,人物全是英雄豪傑,情節起伏曲折,跌宕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大凡峰迴路轉,都鋪平墊穩,全戲排場大、氣度恢宏,許多富貴人家辦堂會都喜歡點這齣戲。黃三泰感激涕零,跪倒謝恩,並拍著胸脯說,日後皇家若有一草一木遺失,都包在他的身上,他必能找回。黃馬褂原本是一件至高無上的御賜品,得此重賞,黃三泰忘乎所以得昏頭昏腦地誇下了吞天海口。江湖人氏都眼羨他得到了黃馬褂,聽他誇下了海口,大不服氣。
  • 三星和微軟搞手機系統都死翹翹了,華為鴻蒙系統能成功嗎?
    重大到你找不到任何靠譜的形容詞來形容,本來小智想用「史無前例」來形容,但很遺憾不是因為在華為之前,就有過兩家企圖這麼做,來挑戰安卓和iOS在移動系統中的地位,但它們無一例外全部失敗,結局非常慘澹。這兩家企業我們都很熟悉,它們就是三星和微軟。
  • 華為鴻蒙,劃時代的作業系統
    要理解鴻蒙作業系統的劃時代意義,不妨先回顧網絡時代的發展歷程。早就誕生的物聯網,為何還沒有流行起來?縱觀信息科技行業的發展歷史,總有一些公司站在了技術革命的風口浪尖。吳軍在其代表作《浪潮之巔》中說道,一旦站在浪尖,即便什麼也不做,也能隨著波浪順利地漂個十年甚至更久。
  • 她是最性感的潘金蓮,引無數男兒競折腰,今看她寫真還要充錢
    她是最性感的潘金蓮,引無數男兒競折腰,今看她寫真還要充錢如果提起潘金蓮,你會想起哪個女明星呢?就像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紅樓夢》一樣,人們心中想起的女明星也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提到一個女明星——龔菲月,那麼,你第一時間想到的,那一定就是潘金蓮。
  • 鴻蒙Harmony作業系統:你需要了解的所有信息都在這
    通過統一的IDE支持單一開發,多終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HarmonyOS依靠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分布式體系結構套件來提供屏幕布局控制和交互式自動適應,支持控制項拖動,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編程,從而使開發人員可以有效地構建多終端自動運行的
  • 《局中人》李萌萌搭檔張一山,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臺柱子「曼麗」
    在《局中人》中,有這麼一位角色,她漂亮嫵媚,善於察言觀色,出色的舞技引得無數英雄盡折腰。她表面上什麼都無所謂,「錢」才是老大,實則內心早已芳心暗許,她就是喜樂門的當家花旦「曼麗」。曼麗這個角色在兩兄弟間穿梭,誰給錢多就幫誰打探消息,但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發現,她對弟弟沈放別有另一番情愫。
  • 布局PC市場,新榮耀與微軟進行合作,未來生態不只靠鴻蒙系統
    這個結果對榮耀用戶和眾多花粉都感到不可思議,畢竟榮耀可是華為的「親生骨肉」,但這也是無奈之舉,華為受到的制裁影響太深了,只能選擇戰略性放棄。而獨立後的新榮耀,將會擁有更多選擇權,其發展前景也是很光明的。
  • 《巴霍巴利王2:終結》:高燃劇情饕餮視效引無數觀眾競折腰
    說《巴霍巴利王2:終結》是印度史詩級神作一點都不誇張。這部電影是北美歷史上最賣座的印度電影,也是印度本土電影票房排行榜上的冠軍,更被譽為是「印度版的指環王」。《巴霍巴利王2:終結》是前作《巴霍巴利王:開端》的續集,講述了一段史詩級的浪漫、悽厲、唯美的復仇故事。
  • 鴻蒙:是華為被誤讀的野心
    從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CPU性能快速上升,而成本快速下降,市面上需要更成熟的作業系統,但是Unix和BSD忙於打官司,都沒有去做移植作業系統這件事。這段時間,誕生了兩個很重要的作業系統。微軟借鑑蘋果推出了Windows,抓牢了個人電腦市場。
  • 鴻蒙發布手機版,安卓有的它都有
    鴻蒙手機可以做到兼容大部分安卓系統應用,這一點對於鴻蒙的早期發展尤為重要。如果不兼容安卓,意味著鴻蒙手機要完全從零開始,在安卓、ios生態成熟的今天來看,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不是一個完全另起爐灶的好時間,並且還有微軟失敗的前車之鑑。那麼鴻蒙是怎麼做到兼容安卓應用的呢?
  • VR眼鏡「錢」景美妙 引多家A股公司「競折腰」
    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標題 VR眼鏡「錢」景美妙引多家A股公司「競折腰」⊙記者 李少鵬 ○編輯 李魁領「虛擬實境」越來越現實。近日,一位韓國母親佩戴VR眼鏡與去世女兒重逢的視頻登上熱搜,視頻內容讓觀看者感動落淚的同時,也讓VR這種虛擬實境技術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 我是如何實現鴻蒙系統編譯、燒錄不跨平臺的?
    拿到鴻蒙開發板 AI Camera 已經一個星期了,期間查找了眾多的資料教程來學習,無奈各位老師們的講解起點很高,各自的環境又不盡相同,經驗碎片化很嚴重;各種工具和設置之間的切換也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非常不利於我們這種剛剛接觸鴻蒙的小小白們入門。鑑於此我把目前的一點點操作流程初步總結一下,希望當作自己的記錄也能為別人提供一些幫助。
  • 運行鴻蒙OS ?華為全新手錶曝光!
    華為鴻蒙,這幾個字屢屢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上。人們期待著、盼望著,都想早日看到一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作業系統。從去年9月發布到現在,每每有鴻蒙的新聞曝出,都會挑動無數人的神經。最近一條鴻蒙的新聞與華為智能手錶有關,據國外知名爆料人Teme爆料:華為Mate Watch將是華為旗下第一款運行鴻蒙OS的智能手錶,將與Mate 40系列同臺亮相。
  • 華為鴻蒙之後,另一國產作業系統開始內測,打破微軟的壟斷
    系統方面,華為則是於12月16日帶來了鴻蒙OS手機開發者測試版。其實,除了兩家頭部廠商外,國內還有其他公司正在嘗試打破海外企業的市場壟斷。例如武漢深之度在鴻蒙系統發布之際,也開始對作業系統Deepin新版本進行內測。Deepin系統主要面向PC操作平臺,對標windows,未來很可能會打破微軟對PC作業系統市場的壟斷。
  • 華為鴻蒙系統被嘲諷是基於安卓,程式設計師大佬為其正名!
    鴻蒙2.0系統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終於支持了手機,按照餘承東的說法,鴻蒙2.0系統的首個手機公測版本,將在12月份發布,屆時只要是升級了EMUI11系統的華為或榮耀手機,都能無縫切換而另一個重磅選項則是鴻蒙2.0系統正式開源,理論上所有達到4G內存,處理器性能達標的手機都能夠從安卓系統升級到華為鴻蒙系統,這樣一來不光是華為自己,友商的手機也可以搭載鴻蒙系統了小智說過,華為這件事如果做成功
  • 華為硬剛蘋果谷歌,鴻蒙手機終於來了!
    在去年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第一次公布了鴻蒙OS1.0,當時可以說是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網民都覺得,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拳打安卓腳踢 iOS 的時刻馬上就要來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質疑:在華為智慧屏中搭載的鴻蒙OS被用戶發現其實是換皮版安卓9.0.../ 圖源網絡還有開發者發現,鴻蒙的「harmony studio」和安卓一模一樣,連圖標都沒換...
  • 那個曾是華為鴻蒙的最強對手,現在怎麼樣了?
    筆者曾在一年前寫過一篇:《華為鴻蒙OS最大的勁敵是誰?》,當時,鴻蒙OS(1.0)發布不久,風頭無兩,不過當時EDN/EETC捕捉到行業內還有一位默默耕耘不出風頭的RT-Thread(以下簡稱RTT),在鴻蒙OS1.0發布之際,RTT裝機量已經達到2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