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讓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浮躁
如果說青年歌手大獎賽這一選秀方式,曾經讓無數音樂愛好者感到興奮,讓立志音樂和歌唱事業的年輕人為之奮鬥、為之努力、為之默默奉獻的話,如今的選秀節目,已經越來越功利,越來越成為一副精神恍惚藥,讓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浮躁。
除青年歌手大獎賽這個正統的、規範的、有序的、健康,且以發現和選拔人才為最終目的,並給各文藝團體送去更多真正優秀的音樂和歌唱者,很多還能成為音樂家和歌唱家的選秀節目之外,首先扛起選秀大旗的,當屬湖南臺的超級女聲了。超級女聲一出來,風頭就蓋過了青年歌手大獎賽,少男少女們對超級女聲的支持,近乎到了瘋狂的地步。即便第二天要考試,少男少女們也不會放棄前一天的比賽。由此,還導致許多家庭發生了矛盾。
客觀地講,湖南臺的超級女聲也算說得過去,雖然在水平、檔次等方面無法與青年歌手大獎賽相比。但是,由於其「平民性」、「受眾性」特點,受歡迎程度還是相當高的,社會認可度也比較高。因此,總體評價不錯。只是,選秀帶來的年輕人功利性爆發,也是從湖南臺的超級女聲開始的。因為,從超級女聲這樣的選擇秀節目來看,有多少功底不重要,花多少時間不重要,是否真心愛好音樂和歌唱事業不重要,會造成多少不公平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選秀節目可以快速出名,可以立刻「成功」,可以給參與者帶來源源不斷的財物。
於是,不僅年輕人,電視媒體也開始變得十分功利了,選秀節目鋪天蓋地,有條件的,沒有條件的都在搞選秀,音樂選秀、歌唱選秀、婚姻選秀,只要能夠選秀的,都能辦成選秀節目。那一刻,音樂和唱歌都已經不重要,而是有沒有機構或企業來包裝與強推,只要找到金主,找到背後發揮作用的人,就不怕不能出名,不怕不在選秀中拿到好名次,不怕不給包裝的機構和被包裝者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曾經有一位嘉賓公開表示,這樣的選秀,對那些真正立志音樂和歌唱事業,從很小的年齡就開始練童子功的年輕人來說,是不公的。因為,他們需要花十年、十幾年、二十年的時間去打基礎、練功夫,沒有時間參加這樣的選秀。可是,真正埋頭苦幹的人得不到發展的機會,投機和功利的人卻機會很多,怎麼還能讓年輕人去用童子功練就過硬本領,怎麼能不讓那些原本立志音樂和歌唱事業的年輕人也選擇放棄,追求眼前利益呢。這樣的結果,對發展音樂和歌唱文化,還有什麼好處呢?
選秀,正在讓年輕人變得越來越浮躁,甚至浮躁到生下來就希望能夠參加選秀節目,從而能夠讓他們的人生金錢最大化。尤其是網絡時代的到來,就更是助長了選秀的功利化,讓選秀產生的功利思想更加嚴重,讓年輕人的浮躁問題也更加嚴重。
一邊是遊戲讓很多年輕人玩物喪志,完全失去了奮鬥的精神和努力的方向,就想在玩上度過人生,甚至為了遊戲,變得沒有親情、沒有人性。個別年輕人為了遊戲,扮演了打砸搶的角色,籌集玩遊戲的資本;一邊是各種選秀讓年輕人十分浮躁,不想努力,只想找機會讓自己出名,有的甚至放棄底線來讓自己揚名,從而從揚名中獲取自己想要的物質利益。最終的結果,物質利益有了,人格卻徹底失去了。
所以,對選秀節目,一定要控制,要確立正確的功名觀,不能被利益所綁架。對電視等媒體來說,也要更加注重選秀的內容和作用,要從培養人才的角度選秀,而不是只圖一時熱鬧,不講選秀的社會效果與效應,不能讓年輕人因為選秀而變得越來越功利。今天的年輕人,很多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也紛紛投入到選秀行列,走揚名捷徑,顯然是對社會進步沒有任何好處的,對年輕人會產生不良導向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建議有關方面能夠出臺規範選秀節目的辦法與措施,控制地方電視臺大搞選秀節目。央視各頻道也要控制純娛樂性的選秀,而要更多聚焦立志音樂和歌唱事業的年輕人,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學音樂、練唱歌、豐富文化生活、發展文化事業,不要讓他們放棄音樂和歌唱去追求眼前利益和放棄人生追求。那些低檔次的選秀節目,只會讓人才變味、讓人才浪費,而不可能選出人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