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青年報一條《未成年練習生賠償經紀公司300萬》新聞讓藝人解約在娛樂行業再次浮現在大眾眼前。這是在卜凡、黃婷婷等發布藝人解決之後,再次掀起的討論風波。
2020隨著《青青有你2》、《以團之名2》、《創造營2020》、《明日之子第四季》即將迎來的選秀以及開播,選手出現大量回爐、人員不足等現象,那麼面對2020的選手市場,優質選手從何而來?
中國練習生難踏實訓練
「練習生」最初源於日本,也被稱為「學員」;後在韓國引薦從而掀起練習生之風,從而大火,不過這也源於水土相符的管理制度,嚴格的選人標準和訓練內容!
在韓國練習生的培養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才能培養出優質的團體,而這些成本的投入少則百萬,多則上千萬!
2018年,中國走向偶像元年,這也讓封閉的中國娛樂市場改頭換面,注入新的血液。「練習生」市場徹底打開,這也讓很多公司乘機而入,讓練習生的質量變得低態!想要打造優質的團體,起碼要做好5-6年的時間準備。
在加上政策的限制,家庭傳統觀念限制,很難給予充足的時間,培養出優質團體。
在新人的招募中難得的優質人員
公司在招募過程中,不少條件優質面試者,本身都已經籤約經紀公司,籤約長達8-10年左右,但還是在尋求機會,希望能有符合自己的經紀公司幫助解約獲得發展。
目前娛樂經紀公司沒有選擇餘地,只能放寬招募年齡範圍,從沒有參加過選手的年齡中物色練習生。
面對「優質練習生」,時間與綜合業務能力的培養也成了大問題,現在很少有學員願意話費1-2的時間訓練提升自我綜合能力,時間的不充足,導致難以培養優質選手!
混亂的娛樂市場,讓家長與選手迷失
目前浮躁的市場並非空穴來風
近兩年來,曾多次有新聞報導有多家公司以選秀、影視角色為目的,以100%確保給予為誘餌進行誘導,以極地的準入門方式,吸引有明星夢想的年輕人付費做練習生或付費座藝人。
對於家長而言,來到經紀公司問得最多的「能不能1年內出道」、「能不能100%上節目」等問題;在並未熟悉娛樂行業的情況下,未曾考慮選手的基礎水平、給予的綜合培養時間長短及選手是否能配合完成高密度的規劃訓練。
選秀節目讓選手迷失,未曾明確且真實的傳遞節目選拔的細節需求,包含:外形、穿著風格、互動能力等,選手也缺少行業認知!。
從而導致選手家人與藝人產生浮躁。
那麼面對中國偶像市場的發展,優質選手的培養應該如何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