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三個視角反覆講述修橋的故事,觀眾會喜歡嗎

2020-11-05 世界曉觀

打開購票軟體,金剛川的評分高達9.4分,票房單日排行榜也是穩坐第一。從這些好評來看,還以為這是一部高質量的保家衛國電影,可真實情況是這樣嗎?看完影片的我感覺就是,購票軟體上的評論不能信,只是為了刷好評賣票。

和購票軟體上評論風格不同,豆瓣上對於金剛川的評分才6.5分,觀眾評論也是一片罵聲。金剛川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後期,為了志願軍能及時支援金城主戰場,而保護一座橋的故事。

觀眾最大的吐槽點是同一個故事,反覆說了三遍,而且有大量重複的鏡頭。影片也沒有呈現出真實戰場該有的場景,拍出來的是敵軍飛機駕駛員開著飛機喝酒、志願軍不守紀律隨意抽菸、男女聯絡員工作的時候還在兒女長情、班長打仗是為了獎章,這些情節簡直就是在侮辱雙方的戰士。

在那樣一個殘酷的戰場上,卻拍出了那麼多匪夷所思的畫面,如果說只是為了迎合市場,還真有點說不過去,因為很多看完的觀眾都有一種被騙的感覺。除了這些,戰士的名字也被汙名化了,偉人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隊伍是愚蠢的隊伍,原本正常的名字,影片中卻把戰士的名字起成:哈喇子、孫瘸子、光膀子、愣子、麻雷子。

對於畫面重複,導演給出的解釋是為了體現戰士頑強不放棄的精神,所以反覆呈現修橋的場景。可是為了體現出這種精神,就只有播放相同的畫面嗎?重要的事情可以重複三遍,但把同樣的畫面放三遍給觀眾看,就說不過去了。

唯一的解釋就是,雖然演員用心演了,演技也很好,但是導演根本就沒用心拍。連普通觀眾都能發現很多問題,導演怎麼可能發現不了。令人感到氣憤的是,那麼差的影片,只要請大牌明星、花高額宣傳費,依然可以收穫不錯的票房。

好的影片會用儘量真實的故事加上文藝的手法,而不是臆造一些滑稽的鏡頭來消費觀眾。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值得記錄,只有把這些真實的趣事融入到影片中,才可能拍出來觀眾喜愛的影片。很明顯,這部影片收穫高票房也是蹭了愛國熱點,如果把這部電影放在國際上,誰會願意花兩個小時看這樣的故事呢,簡直就是電影的負面宣傳。

想講好國家故事,贏得國內以及國際觀眾的喜愛。需要的是用心創作,如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割韭菜,把這種影片搬上熒幕,不僅浪費觀眾的時間,還降低了觀眾對國產影片的期望。從長期來看,如果進入影院看到的都是這種電影,願意走入影院的觀眾也會越來越少,最終砸掉的是導演們自己的飯碗。

想得到觀眾的認可,就得拿出高質量的影片,不要求你拍出驚世駭俗的故事,但至少要經得住現實的對比。

相關焦點

  • 一件事講三遍的《金剛川》太重複,美軍視角真的應該全砍掉嗎?
    看完《金剛川》好些天了,心情依然不能平靜。說實話,《金剛川》讓我挺意外的,跟之前的預期有非常大的不同。早就知道,三位導演是從「三個視角」來講述金剛川上修橋的故事,但我想當然地以為,「三個視角」的主體人物分別是炮兵、步兵和工兵。完全沒料到的是,電影會用一整個段落,以「對手」美國空軍飛行員的視角來呈現。
  • 不得不說的《金剛川》
    文 | 張智鋒 沒趕上看《金剛川》電影,朋友勸說別看了,「太水」,這反而激起我的興趣,一定要看個究竟。 基於愛國熱情,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熱血故事,不僅由衷敬佩,而且充滿激情。 《金剛川》電影的故事原型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金城戰役。金剛川上的大橋是通往金城前線的生命線,美軍飛機大炮不斷轟炸,志願軍戰士七次搶修,用血肉之軀築起了金剛川上後勤補給線。影片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獻禮片。
  • 影帝集結,投資超4億,一個故事講三遍的《金剛川》好看嗎?
    這部電影是近年來第一部聚焦抗美援朝的戰爭片,還原了志願軍們在金剛川以血肉之軀造就不毀橋梁的故事。《金剛川》自立項之初,就不斷有影迷稱之為:中國版的《敦刻爾克》。敦刻爾克,從陸地的一周、海上的一天、空中的一小時切入,從陸軍、商船、飛行員三個角度講述了那次的撤退。
  • 一個故事講了三遍的電影《金剛川》
    電影《金剛川》是由管虎導演,吳京、張譯主演的戰爭片,其中一個故事講了三遍的情節似乎並不能讓觀眾買帳。故事講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戰士為了修一座橋和美軍戰鬥的故事,戰況極為慘烈,但故事並不複雜,從三個側面講述一個故事,給人重複並使勁兒回憶前面內容的感覺。志願軍為了在指定時間到達地點,向金城前線投入更多兵力,在物資匱乏、裝備落後的狀態下要在水面上架起一座浮橋。
  • 金剛川:魔幻的戰爭「大片」,視角講解!
    電影主要分三個視角講解 1.士兵 3.高炮班 這是三個視角中最長的一個故事
  • 影評|《金剛川》同一個故事講三遍?就是這樣才好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金剛川》豆瓣只有6.7分?這是我比較納悶的。10月23日上映首日在影院看完後,覺得比《八佰》好,豆瓣可以衝個8分。第二天又和朋友去看了一遍。散場後,朋友表示電影還不錯。但她問,為什麼一個故事要講三遍,很多內容不都是重複的嗎?
  • 《金剛川》:三個月、三個視角、三種傳統的拼合
    但《金剛川》不太一樣,它並不是把那種真正彼此獨立的小故事一個個聯繫在一起,它是對同一情境的反覆講述,是將同一時間線裡的視角拆分,是圍繞同一現場展開的不同理解方式的拼合,是委託不同的當事人,把他們共同見證的一切各自講述一遍。 相比「拼盤式電影」,它更像「多聲部電影」。
  • 《金剛川》:多線敘事+個體視角+直男情懷
    以前我們看過的國產戰爭電影,大多採用線性結構,從頭到尾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比如我們熟悉的《上甘嶺》、《英雄兒女》、《奇襲》、《打擊侵略者》等抗美援朝電影,均是如此,可能很多觀眾以為《金剛川》也是如此,沒想到一看,就有些不適應了,難免會嘀咕:怎麼故事是這麼講的呢?
  • 《金剛川》:同一個故事講三遍,有必要嗎?
    自院線復甦以來,戰爭題材電影尤其受歡迎,先是《八佰》珠玉在前,如今《金剛川》上映。作為兩部電影都看過的觀眾,我更喜歡《金剛川》,它以更客觀的視角看待戰爭,反思戰爭。《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帆三位導演共同指導。這是讓我不由擔心起電影是否會敘事流暢。直到看了它的敘事方式,不得不說非常適合這部電影。那些調侃影片把同一個故事講3遍的網友,良心不會痛嗎?我不覺得《金剛川》的故事講3遍是在重複。影片結構分為:士兵、對手、高炮班、橋,依次遞進,直到情感噴薄,升華到對年輕生命逝去的惋惜,對民族精神的重新認識,對戰爭殘酷的思考!
  • 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的《金剛川》看點十足,意猶未盡
    而在70年前的今天,新中國也有這麼一群年輕人,他們可能也喜歡出去玩,也喜歡打麻將,或者也會談一場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戀愛,又或者幹他們那個年代喜歡的事情,但是他們放棄了這些,告別了父母,告別了家鄉,長途跋涉跨過鴨綠江。
  • 《金剛川》為何用4個視角反覆講一個故事?讓節奏慢下來多點思考
    在看電影《金剛川》的時候,一直在思考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它要選擇4個不同的視角,來反覆講一個故事呢?相信很多看完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有同樣的疑問。它就像一個謎團,等待著我們去解開。戰爭電影,一般情況下從這樣三個角度去拍的比較多。一個是重在表現大場面,規模宏大,場景眾多,視覺衝擊和震撼感強,過程懸念迭起,扣人心弦,比如《紅海行動》等。一個是突出人物心理,通過小人物的命運沉浮,來表現戰爭的殘酷,對人性的戕害,比如《投名狀》等。
  • 潯電影|三次高潮,最後炸裂!全方位解讀《金剛川》的秘密
    時間短促,空間局限,讓這段修橋的故事很難拍出花樣來——但導演管虎劍走偏鋒,拋棄了一般戰爭片中的線性敘事,選擇了四個單元三個視角來撐開故事,而前三個單元中的時間完全重疊。顯然,他想要在視角上做文章。三、國產戰爭片的先河而對於本片三個視角四個篇章的敘事手段
  • 《金剛川》:預定年度最佳戰爭片
    《金剛川》這一影片的故事主線非常簡單直白,一點兒都不複雜。志願軍某師要強渡金剛川,掩護主力部隊的側翼,因此便要在設法建橋;而美軍為了防止志願軍某師強渡金剛川奔赴預定戰場,與主力部隊匯合,便要設法炸橋。於是,兩軍便在修橋與炸橋之間展開了反覆博弈。
  • 《金剛川》票房大爆!但真實口碑如何?這位網友的評價一針見血
    ——抗美援朝,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啊!怎麼就能拍得如此「簡單且單薄」?就拿此次《金剛川》來說,「護橋」固然是劇情主線,但其中普通士兵的喜怒哀樂呢?複雜故事背景展現呢?總不能都簡單一筆帶過吧!倒不如《八佰》那樣,一個故事講到底,來得酣暢淋漓。況且,經歷了去年《我和我的祖國》,及今年《我和我的家鄉》洗禮後,國內觀眾對於這種「拼盤」式電影,也是逐漸產生審美疲勞。
  • 《金剛川》:三英戰「呂布」,青山處處埋忠骨
    三個視點聚焦一個故事《金剛川》這部電影分別從志願軍步兵、炮兵和美國空軍三個視角,講述了志願軍們在金剛川是如何修橋和護橋的。有些人覺得《金剛川》的敘事結構和《敦刻爾克》如出一轍,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敦刻爾克》的敘事結構。
  • 3位導演、4個視角!不完美的《金剛川》卻改變了國產戰爭片
    3位導演,3個月時間,四段故事交叉拍攝。不但創造了國產戰爭片一個新模式,對於國產電影工業也是次探索。三是電影背後牽扯出的爭論並不重要。這部電影為什麼要三個導演分別拍攝?因為這樣,這部電影有三個導演團隊同時拍攝。三位導演拍的是同一個故事,最後再把結合在一起。
  • 33位導演、4個視角!不完美的《金剛川》卻改變了國產戰爭片
    文|令狐伯光10月23日,管虎、郭帆、路陽導演,張譯,吳京,鄧超等主演的戰爭片《金剛川》正式上線。首日票房破億,觀眾反映也非常的熱烈。這部電影確實非常難得的,大概有三個難。《金剛川》不但沒有什麼爭議,而且很大程度上全面超越了《八佰》。註:本貼有一定的劇透,還未觀看電影的觀眾請慎重《金剛川》的難點在哪裡根據網上資料,我們先看看金剛川戰役的背景。
  • 《金剛川》:美軍炸不斷的橋,是中國軍人血肉築成的長城
    《金剛川》講述了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前,為了讓志願軍大部隊渡河,我軍工兵連在金剛川上修橋,美軍不斷出動戰機炸橋毀橋,我軍高炮排誓死護橋的故事。》導演和編劇巧妙而大膽地採取三個視角、四個篇章的結構,全方位多角度講述故事。
  • 《金剛川》十句話超前影評,「美軍視角」出人意料
    之前的預告片等宣傳視頻,全都是我軍視角,而且通過對背景資料的了解,不難得知《金剛川》主要是講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創造的一個「架橋奇蹟」,冒著美軍飛機的狂轟亂炸,不停地把橋修好,從而保證戰役順利進行的故事,也就是說影片的戰鬥場面主要就是轟炸和打飛機,不會有我軍跟美軍地面部隊火力全開的戰爭大場面,所以按理說影片是不會出現美軍的面孔的。
  • 吳京反超黃渤,重回票房第一,《金剛川》應該給張譯一個影帝
    綜合網友的留言評測,大部分都對反覆出現的場景不太滿意,重複三次的鏡頭太多了但是,這種鏡頭重複難道大家真的不能接受嗎?在觀影期間,編者身邊坐了一個小朋友,可能是家長想帶著他來接受一下教育吧,但是看到後面三分之一的時候,包括他在內的影院部分觀眾,都開始小聲議論:怎麼又重複一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