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我一直在倡導斷舍離的生活,被朋友誇獎贊同這種生活方式。我做的還不完美,繼續踐行中,但也想記錄一下心路歷程和一些思考。
在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中是這樣定義斷舍離的:
斷= 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 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離= 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做哪些事可以迅速提高生活品質?」 – 「定期扔東西」 獲得高贊。
斷= 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觀點一:思考什麼是你需要的東西,什麼是不需要的。
我家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視牆,因為幾乎家裡人都不看電視,我也不想讓孩子看電視。雖然家裡有多餘的電視,不需要再花錢買,但我們一致決定讓它乖乖呆在倉庫裡。
我家沒有茶几,對我來說茶几就是雞肋,容易絆腳,佔地方,放上東西,亂了就不好看。並不是其他家裡有,我們就應該有,而是否是你真的需要?
比如我家放了跑步機和各種健身小器材,因為這是我的生活需要。雖然家裡地方很小,我們硬是塞了進去。
家是按照自己生活方式來安排的,你喜歡的方式,不是照搬常規模式。
觀點二:儘量不要買東西,克制是一種美,美也是一種克制。
最近有好幾個朋友都說,「真的想把家裡所有的家具都扔掉,東西太多了。不知不覺家裡居然有這麼多東西。」
看到的家居美圖,大都是搬進去住之前拍攝的,裝修再美的家,只要東西一多,就無論如何不好看了。所以一定要克制克制,美就是一種克制。很多時候,我們分不清楚需要還是不需要,在糾結中,那麼就請不要買了。
有一次,我糾結是否家裡應該買一個凳子放在門口方便自己坐著脫鞋子,跟家裡風格也是很搭配,東西也不大,我給足了理由「我需要它」。而後,又反覆問自己,你真的需要嗎?如果不要,是否現在也可以將就?答案是 :我可以蹲著脫鞋子和穿鞋子,可以買也可以不買,就不應該買。
觀點三:跟家裡風格不一致的東西不買
我們家是現代美式,藍色、綠色、黃色、白色是色調,所以我買東西都會往這幾個顏色去靠,風格儘可能都是統一,如果沒有相近的風格,我寧願不買。
覺得合適的東西,哪怕貴,只要力所能及,就可以買。給孩子買書桌的時候,我是頭疼。實木的沒有辦法升降,傳統的學習桌子又太醜,所以選來選去,我給孩子選了簡約風格,能跟家裡搭配,質量也絕佳,雖然價格比普通的貴2倍,我還是買了。家需要精簡,也需要品質。
觀點四:儘量實體店買,減少網上購物 (在非疫情期間適用)
對於吃的東西,建議吃完後就再買,當然這次疫情特殊情況,可能需要囤點貨。如果居住的地方購物方便,是真的不用囤貨的。我也逐漸減少在電商上買東西,一般你會因為包郵和打折多買,如果你算算,幹嘛把自己家當成別人的倉庫呢?更多的時候,你會發現,等你要吃的時候,已經過期了,長黴了。想省錢,最終根本沒有省到。我寧願需要的時候,到附近的超市買點可能單價比網上貴。
對於穿的東西,似乎淘寶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可以推薦合適你風格的衣服,但是我常常因為懶得退貨,所以就勉強留下了自己覺得「還可以」的衣服。有雞湯說,你就是你穿的衣服的體現。你穿「還可以」的衣服,那麼你只能「還可以」。你穿最合適的衣服,那麼就能展示最好的你。所以衣服建議線下買,可以親試,找到最合適自己的衣服,合適的風格。當然如果你有較好的品味和對自己的掌控,無懼線上線下。
舍= 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觀點五:1~2年不穿的衣服,要扔
幾乎周末只要時間,我都在家裡收拾。2020年,第一個月,我曾立下一個指標,每天要扔一件衣服。你會好奇,為什麼不一次丟30件衣服?
女人總是糾結的,每天允許自己每天糾結一會兒,看看今天到底丟那件?那些不穿的衣服,再貴,也只能佔地方。有一個標準可以參考,就是你過去一年都沒有穿過的衣服,你就應該丟掉。有時候,我還是捨不得,那麼兩年不穿的衣服,總可以扔了吧!
觀點六:不合適自己的貴東西,要扔
那些很貴的衣服和東西,總是會更加糾結,丟的時候會懷疑人生,想想,下次我能提高一點品味或是買的時候理性一點嗎?
想起自己曾經吃過的苦: 十幾年前,跟著一位有品味的女同學一起去買眼鏡,當時覺得好看,配出來發現戴上像彼時的周筆暢,但能怎麼辦? 太貴了,捨不得扔,我就活生生戴了一年多,忍受自己不喜歡的風格。
觀點七:還能用,但是自己真的用不到的東西,要扔
在收拾的過程中,我總是可以看到好像還可以用的充電線,各種說明書,但是也許這兩年都不會用掉,會糾結是否真的要扔嗎?真的狠心扔過後,才發現自己真的清爽,沒負擔。
哪怕有些紀念品也被我丟了。
很多人確實也覺得有紀念意義,如果房子真的大建議保留,但我現在蝸居,所以哪怕有些有點紀念意義,我也會丟。把紀念放在腦海中,能記住就說明是有價值的,記不住也就讓它隨風而逝吧。
有朋友說,家裡有小孩,東西就會亂糟糟。還好咱們家的小孩已經大了,所以他的玩具我丟的只剩樂高了。唯有樂高質量較好,還可以一直重複利用和拼搭。雖然孩子也抱怨,不過也最終接受了。
離= 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那我會買什麼呢?
我希望家裡美,也會注意環保,所以家裡的沐浴露洗髮水我全部換成了統一瓶子。買產品的時候,都是買袋裝,然後替換進去就好。建議現在商家減少過度包裝,不利於環保,每天創造這麼多垃圾,對生活和社會來說就是負擔。
廚房調味全部也是清一色的瓶子,全部都是漏鬥倒進去。每次用完後,還會把瓶子清洗乾淨,亮亮的。
去掉產品的外殼,再貴的產品也是倒進去一樣的瓶子,所以你會更加在乎的東西的價值,而不是品牌的溢價。
雖然斷舍離,但是情趣不能少。
每周定期一次的花束,放在餐桌和衛生間的臺子。少量裝飾品也是我喜歡且可以為家裡增加美感的小物件。
之前我傾向買電子書,但是電子書確實有時候沒有紙質書那麼有感覺。在中國書籍真的很划算。算過一筆帳,即使一周看一本,一年也花費也才不到2000元。你不喜歡的書,可以通過一些二手書賣出去,也可以直接朋友圈贈書,實在不行,給小區收書和報紙的人也可以。總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值得買,但是更要讀哦!
以上是我斷舍離的心得,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不需要照搬,合適自己便是最好。但是斷舍離是需要不斷的實踐,不斷審視。我也依然會因為結帳時服務員說加10元,再買一個筆記本,現在家裡還有十幾本筆記本, 也會不斷被商家的各種誘餌方式衝動消費,還在繼續踐行的路上。
斷舍離是你和物品之間的關係,通過不斷的收拾,您在重新審視與物品的關係, 鍛鍊你對物品的價值觀和意志力。路漫漫而修遠,願我們都能做物品的主人,不被物品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