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和蔡康永合體的又一檔綜藝節目《花花萬物2》,用「康熙」的方式,揭秘明星的家,用「斷舍離」的理念,將明星多餘閒置的物品,掛在鹹魚上,成為公益行動的一部分。
雖依然具有豐滿的綜藝效果,但節目倡導的「讓你的東西到別人手上,是很好的生活習慣」,真的是當下我們需要自我反省和自我修煉的生活理念。
「斷舍離」來自瑜伽中的「斷行」、「舍行」和「離行」。
它是「對物質放下」的過程,是「清理自身、精簡迷惑」的過程。
簡單來說,「斷舍離」是關注了「當下、適合、必須」的一種必然成果。
通過清理當下的「不需要、不適合、不必須」的物品,認清物品與自己、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從而找到自信,獲得能量。
請一定更正一個偏頗的觀點,「斷舍離」≠只把房間弄乾淨。
「斷舍離」是從篩選物品,到自我提升,從而改變意識,最終改善氣場的,一個神奇蛻變過程。
我們所用的物品,即反應我們的自我形象。
審視物品,對當下物品「斷」和「舍」的判斷,即是,認識和清晰當下的自己的過程;
通過放下對物品的需求、欲望和執念,讓我們在心靈層面真正放下過去的自己,關注當下,發揮內在的潛能。
這是一種由外而內、周而復始的自我提升。
節目中,是由節目助理在藝人不在家的情況下,根據物品的用途,把明顯多餘的、功能重複的、看起來沒有太大用處的東西拿到節目現場,藝人講述這些東西的故事,由小S為這些東西做出是否掛到閒魚上去的決定。當然藝人有一次機會「救回」自己不舍的一件東西。
喬欣就從被裁決的獨角獸當中,選擇了無法割捨的一隻。可見雖然每一隻獨角獸都是她的心頭寶,但在她心中的分量還是一目了然的。
拋開節目效果,如果我們想通過斷舍離讓自己得到行動和精神上的升華,唯有自己動手,按照順序、按照自身情況,對所有物品做一次徹底地斷舍離,才能達到脫離執念、修身修行的效果。
【1】順序很重要
如果你重視安全和健康,
從生存場所做起,比如吃飯、睡覺、排洩的場所開始。
如果希望作用於心理層面,
從別人不在意,但自己在意的場所開始,比如倉庫、收納箱開始。
如果你特別重視運氣,
比如玄關,是家庭整體運氣聚集地。再比如臥室,可以提升自己的運氣。
如果你是不擅長分類的人,
從不需要分類的場所開始,比如鞋櫃和冰箱。
一旦選中了開始的場所,就要集中精力,
把這個場所搞完美,成為你斷舍離路上的處女地和突破口。否則,花了時間,卻拖拉地半途而廢,更會增加行動的挫敗感。
小到一個抽屜,一個文件包,只要夠完美,都會從此提高你的內在動機。
你可以這樣做出判斷:
那麼,從冰箱的最上一層開始地毯式整理,就可以成為你進入斷舍離修行的開始。
【2】從怎麼看都是破爛兒的東西開始
從最初分不清,到不舍,再到果斷擁有精挑細選的能力,這是一個需要通過踐行「斷舍離」,慢慢練習的過程。
當你看清了你與物品的關係,又真心為物品著想的時候,你會感謝曾經那麼努力學習「斷舍離」的自己。
最近越來越嚴格的垃圾分類也幫助我們離成功「斷舍離」更進了一步。
一、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二、有害垃圾
包括電池、螢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
三、廚餘溼垃圾(溼垃圾、廚餘垃圾)
包括食材廢料、剩菜剩飯、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綠植、中藥藥渣等易腐的生物質。
四、其他幹垃圾(幹垃圾、其他垃圾)
在你選擇的場所當中,按照上述規定分好類,接下來你只需要在兩種可能中二選一:
一般情況下,凡是被你歸為「垃圾」的東西,基本可以輕鬆「斷舍離」了。
處理好垃圾,再取捨剩下的東西。這樣,只剩下三種可能:
如果對於一件物品的選擇,真的做不到讓它離你而去,那就留下吧。
讓自己安心最重要,不要硬生生,讓自己流著淚非要做到「斷舍離」。給自己些時間,你會開心地做到的。
「斷舍離」是放下對物品的執念的修行。既然是修行,當然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因人而異、因物而異。
這個過程的長短,還要取決於你是否能夠用心去感受你與物品之間的愛恨情仇。
【3】 謝謝,對不起
扔東西的時候,我們需要有一種莊重而真誠的儀式感,說一聲「謝謝,對不起」。表達對物品的尊重,也為了讓自己釋然。
感謝物品把最好的「物生」獻給了你,而你對此心懷感恩。
如果是贈送他人,再好的朋友,也不要說,「我不要了,給你」。要說「請收下,如果物品在你那裡,你一定會珍惜。」這是對物、對己、對人的尊重和體貼。
每一次選擇,都是你成長的步伐。這個過程,就像闖關遊戲,不僅得到滿足感,一種「清爽」和「放下」的心境,會讓你愛上「斷舍離」,而欲罷不能。
天文學家告訴我們,人類能看到的宇宙,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這個比例小到25%以下。
在意識的研究中,人類的外顯意識,只佔到4%-15%。這證明了,在我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世界之外,還有更廣闊的未知世界,是我們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
通過「斷舍離」,疏通我們看得見的物質世界,就會慢慢疏通被堵住的意識世界,敞開心扉,接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而世界也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感謝並敬畏,向地球借來的物品的緣分。擁有,是短暫的相遇,定會好好珍惜。當緣分盡時,說一句謝謝,瀟灑地放手。
近年來,「斷舍離」從私人生活哲學,上升到「人生時間哲學」,再到「改變人生的行為美學」。
如果我們能通過自己身邊的物品,學會不糾纏於過去,無所畏懼於未來,我們就成功修行為當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