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萬物2》口碑翻盤, 臺式綜藝的新面向

2021-02-06 數娛夢工廠



作者|徐  思

編輯|友  子


#鄭爽談粉絲關係#、#郭麒麟不想繼承德雲社#、#喬欣回應富二代身份#……

 

這些對於追星女孩來說頗為吸睛的話題,最近接連登上了熱搜。讓大家意外的是,這些爆點居然是出自原本並不受看好的《花花萬物2》。

 

一年前,《花花萬物》帶著「康熙」組合再度合體的噱頭登陸優酷,原本外界翹首以盼的綜藝最終卻讓觀眾大失所望。在豆瓣上,《花花萬物》第一季僅有4.3分,對比《康熙來了》破9的高口碑,足以說明觀眾的態度。

 

意外的是,進入到第二季的《花花萬物》今年上演了大翻盤:豆瓣開播評分上7(目前為6.9),連續12次登上貓眼綜藝熱度榜第一名,無論口碑還是熱度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數娛夢工廠觀察多期後注意到,《花花萬物2》的風評、熱度好轉有跡可循。經歷過第一季的漫天差評,《花花萬物2》有備而來,今年大幅回歸了康熙模式,在節目架構、主持搭配、內容取捨、嘉賓選擇等方面都進行了調整,「康熙」組合的狀態也有所回升,創造了不少讓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

 

過去十年,臺灣綜藝人們積極北上,試圖將自己成功的綜藝經驗套用到大陸的節目中,帶來了《大學生來了》《愛GO了沒》《姐姐好餓》等一大批有濃厚臺灣綜藝風味的節目。

 

然而文化背景、觀眾習慣、政策環境甚至錄影方式的差異,讓這些節目無一遭到了觀眾的批評:既不了解大陸,也丟了臺灣綜藝的味道,變成了「四不像」。

 

相比之下,《花花萬物2》同樣依然有著臺灣綜藝北上的「水土不服」,但已經算是近年臺式綜藝中少有較為成功的。

 


在大陸資金的強大吸引力下,臺前幕後的臺灣綜藝人才紛紛北上,臺灣本土的綜藝節目出現了顯著的斷層。《康熙來了》停播後,再也沒有出現一檔在大陸引發熱議的綜藝節目。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了去年的《聲林之王》。這檔選秀節目拿出了臺灣最高的綜藝製作水平,在臺灣備受關注,不少選手也聲名鵲起,然而熱度似乎滯留在了臺灣,在大陸幾乎是毫無水花。

 

曾經紅遍兩岸的臺式綜藝,如今呈現出不同的面向:一頭努力適應大陸,一頭艱難留守本地。

 

《花花萬物》第二季為何能口碑翻盤?


過去十年,臺灣綜藝市場後勁不足,節目經費捉襟見肘。不少臺灣綜藝人和製作人們選擇「北上」,希望藉助原先節目的影響力,在迅速成長的大陸市場開疆拓土。《康熙來了》是這些臺灣綜藝的代表。儘管早在2016年停播,這檔節目依然是大陸觀眾的心頭好,不少網友翻來覆去重看。在B站上,《康熙來了》多個合集視頻點擊超過了百萬。


或許正是注意到了觀眾的期待,2018年,蔡康永與小S再度合體,推出了《真相吧!花花萬物》。

 

然而,節目播出後的表現卻讓觀眾大呼糟糕:節目定位不清,環節設置流水帳,商業元素過多,內地藝人缺少綜藝感放不開包袱更是雪上加霜……

 

首期節目播出後,《花花萬物》豆瓣評分一度跌至3.5分,至今豆瓣評分停留於4.3分。口碑撲街之餘,「康熙」組合的品牌也受到了一定傷害。



面對著第一季的低迷評價,第二季的《花花萬物》對節目內容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開播以來,《花花萬物2》實現了熱度和好感雙豐收。播出至今,《花花萬物2》多次登上貓眼綜藝熱度榜第一名。在微博平臺上,#鄭爽媽媽#、#鄭爽談粉絲關係#、#郭麒麟不想繼承德雲社#、#喬欣回應富二代身份#、#小S評價鄭爽男友#等話題頻頻上熱搜。



 

比較兩季節目後數娛君發現:第二季針對第一季的數據反饋將節目主體環節進行了很多針對性的改進。通過在布景、外採、訪談、後期製作等多層面的調整,第二季明顯更加符合大陸觀眾的口味。

 

這些討論中,最戳中觀眾的痛點還是這一季節目終於重現了「康熙」組合的獨特風格。

 

《康熙來了》至今讓人津津樂道的重點依舊是兩位主持人「真實、放得開」的採訪狀態。所有的來訪嘉賓,無論咖位大小,都得接受蔡康永和小S麻辣犀利的點評。最近「明學」盛行,網友還翻出小S在《康熙來了》精準打擊「明言明語」的名場面。

 


面對這種將明星拉下神壇的操作,習慣了電視節目捧明星的大陸觀眾倍感「舒適」。 

 

然而兩岸綜藝對待明星不同態度的割裂感,在《花花萬物》節目中終於體現了出來。

 

在《花花萬物1》,明星的地位依舊「高高在上」,為迎合節目組安排,節目背後甚至有諸多臺本支撐。「康熙」與其他大陸主持也並無不同,是臺本的演繹者,個人特色完全得不到發揮。

 

回歸對待臺灣島內藝人的高姿態不符合現實,但姿態太低又失去了自身特色。面對以往綜藝經驗的「水土不服」,「康熙「組合第二季明顯調整了主持狀態,強化了聊天內容,狀態比第一季鬆弛,在跟內地藝人互動上,尺度和姿態的拿捏都有優化。

 

在監管壓力下,《花花萬物1》不得不捨棄《康熙來了》的「大尺度」訪談,轉向了更安全的話題,結果是內容毫無看點,變成了白開水。

 

到了第二季,「康熙」似乎也找到了尺度所允許的方向,將挖掘八卦和深入嘉賓內心並存,一方面借引申的八卦話題引發熱議,如喬欣的富二代、整容等話題:另一方面,也將嘉賓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呈現在觀眾面前。


(節目中提到郭麒麟的另類交友模式)

 

在陣容組成上,《花花萬物2》刪減了聒噪煩人的「花花了解一下團」,複製了《康熙來了》的主持人架構,組成了「2主持+1助理主持」的主持陣容。唯一差別在於助理主持不再是陳漢典,而是由阿里大文娛統籌運營的Black ACE組合成員輪班。

 

這種還原《康熙來了》模式的陣容搭配,使「康熙」回到最舒服、最擅長的合作方式,一個負責進攻,一個負責善後+拋梗,很快找回了觀眾的好感。

 

「康熙化」的不只是主持模式,在布景、外採、訪談、後期製作中,《花花萬物2》都「巧妙」地放入了「康熙」元素,就連畫外音也是原版的《康熙來了》風格。

 

為了呈現更為濃厚的《康熙來了》風格,優酷也邀請了《康熙》製片人B2(陳彥銘)和他北上後創辦的團隊「燃燒小宇宙」共同聯合製作《花花萬物2》。


(《花花萬物》背景中出現了《康熙來了》的圖片)

 

在節目定位上,《花花萬物》也相應做出了調整。

 

《花花萬物1》標榜的是「全國首檔消費行為洞察脫口秀」,號稱要透過康熙視角,解密明星帳單背後故事,了解年輕人生活中的行為需求。

 

節目呈現方式是康熙二人翻看嘉賓的淘寶「購物車」,翻看帳單,類似於《康熙來了》兩大經典單元「翻看明星包包」和「明星交換禮物」的雜糅。

 

之所以這樣的設計,與節目本身是天貓冠名贊助有關。然而生硬的植入、讓人懷疑真假的明星帳單,都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同樣圍繞著明星的物品展開,《花花萬物2》找了新的立意,以「閒置物品價值再發現」為主題,將《康熙來了》另一大經典單元「探訪明星私宅」帶了回來。

 

第二季裡,助理主持每一期都會去明星家尋找有訪談價值的閒置物品,再回頭帶回棚內進行訪談,探究每一樣物品的來龍去脈後,由小S決定是舍是留,「舍」的物品最終放到冠名方閒魚上去賣。


(探秘明星家、挖料大放送,這一季《花花萬物》找準了觀眾所好)

 

可以看出,這一季雖然同樣是有明顯的贊助商植入,《花花萬物2》選擇了折中手段,弱化了第一季「強行做推廣」的生硬感,節目模式也更明確、簡單,有利於「康熙」二人的發揮。

 

臺灣綜藝人北上,水土不服常有


為了讓節目更適用於大陸觀眾的審美,製片人B2在《花花萬物2》中融入了自己多年在北京的生活經驗。想讓風格更貼合內地觀眾的小S在節目中也多次使用不太標準的北京話的語音語調、玩笑話和俚語等。然而,一直在努力貼近大陸觀眾的《花花萬物2》,仍然有一些水土不服。首當其衝的是節目中暴露出了主持和嘉賓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不知道大陸人習慣網上買票、不知道有專門的「蒸蛋器」、對「有礦」這類網絡用語一臉迷茫……「康熙」在文化、生活方面與大陸觀眾尤其年輕人仍然是有距離的,即便是有為節目做效果的可能,仍然是「尬點」頻出。



反觀《奇葩說》《吐槽大會》等原生語言類大陸綜藝,主持人和嘉賓在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完全默契,自然促進現場即興反應的形成。

 

由此可見,即使《康熙來了》在臺灣語境下被驗證了成功,但這一模版不一定能夠順利地複製到內地市場。

 

《花花萬物》創作伊始就著力挖掘「康熙」的價值,這種靠攏「康熙」模式的道路雖然方便高效,能快速吸引一批《康熙來了》的老粉,但這種情懷很難出現在其他臺灣綜藝人上,不具備普適性。


實際上,臺灣綜藝人進入內地市場,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早在20世紀末,臺灣綜藝人李方儒就已經去到湖南衛視,幫助製作了《快樂大本營》前幾期的樣帶。

 

而隨著《康熙來了》等臺灣老牌綜藝停播,面對資金壓力,臺灣越來越多的綜藝人選擇北上,藉助內地的平臺和資源,重新做節目。

 

然而,北上過程中,由於文化不同、觀眾不同、從業者經驗不同甚至錄影方式也不同,大陸與港臺地區之間存在的差異被放大,臺灣綜藝人普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 

 

縱觀「北上」的臺灣綜藝,取得成功的極其有限。以《康熙來了》臺前幕後的主創為例,「北上」後參與的綜藝無論口碑、熱度都沒有重現當年的輝煌,更是落後於很多大陸綜藝節目。



以詹仁雄為例,他曾擔任過《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超級星光大道》《全民大悶鍋》《我愛黑澀會》《大學生了沒》《康熙來了》等一系列臺灣大熱綜藝的製作人,可以說是臺灣綜藝界一線人物。

 

北上後,詹仁雄接連操盤了《大學生來了》《愛GO了沒》《姐姐好餓》,但卻沒有一個在口碑或熱度上達到預期。

 

在當下大陸綜藝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對於「北上」的臺灣製作人來說,他們跟其他綜藝製作人一樣,站在一條起跑線上。

 

面對受眾群體廣大的大陸市場,臺灣綜藝製作人們必須考慮到多樣的受眾口味、多元的風土人情、文化語境的影響。

 

如何用對臺灣綜藝人,將成功的經驗應用到大陸語境下,《花花萬物2》或許提供了一種可供參考的方案。


臺灣本土頂級綜藝,

在大陸無人問津


除了「北上」,也有不少製作人留在了本土,製作主要面對臺灣觀眾的綜藝節目。這當中《聲林之王》算是最新的代表。8月23日,這檔代表當前臺灣選秀綜藝最高水準的節目開播了第二季。《聲林之王》是由愛奇藝在大陸獨播。然而遺憾的是,第二季節目比表現平平的第一季更低迷。無論是愛奇藝自己還是第三方的榜單,這檔節目的熱度排位都相當靠後。

(愛奇藝綜藝榜第42)


(第三方平臺綜藝榜第19)


第二季播出已經半個多月,《聲林之王2》在豆瓣上甚至還沒有評分。



觀看過節目後,數娛君發現:在節目模式等方面,《聲林之王2》與第一季相比並無太多變化。



雖然《聲林之王》每期節目的製作費耗資近千萬臺幣,號稱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實境選秀綜藝,但與國內動輒上億的綜藝製作費相比,在挑剔的大陸觀眾看來,製作其實略顯粗糙。

 

就舞美而言,舞檯燈光觀眾等區域都用綠植元素覆蓋,質感形如塑料,風格更接近上世紀90年代臺灣綜藝舞美質感,離宣傳所說的「夢想叢林」仍有距離。


(隨處可見的綠植)

 

過於簡單的收音也造成了兩極化評論。有人喜歡這種不經修音處理的真實,也有人不喜這種粗糙的後期處理方式。

 

但選手的選歌品味和原創音樂也令人驚喜,不少觀眾表示在觀看途中瘋狂加歌單。在第一季的舞臺上,就出現了多首耐聽的原創作品,比如許莉潔、安懂《當我回家》,李友廷《想和你一起》等。



(豆瓣網友對《聲林之王1》的金曲集錦)


雖然誠懇唱歌的表演打動了不少觀眾的心,但大陸觀眾如今一年要面對幾十場選秀節目,一檔缺少話題度、缺乏宣傳優勢的臺灣綜藝很難引發反響。

 

聲量最大的《聲林之王》尚且如此,其他立足於臺灣本土引進到大陸市場的綜藝節目更是掀不起風浪。

 

從愛奇藝平臺上看,《天才衝衝衝》《女人我最大》等多檔臺灣綜藝在今年5月就停止了更新,而這些綜藝在臺灣實際上是持續播出的。而其他平臺上,更是鮮少有臺灣綜藝出現。

 


這樣的趨勢下,臺灣綜藝在大陸的影響力還會繼續微弱下去。要找到以往臺灣綜藝的味道,只能寄託於更多、更好的《花花萬物2》了。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從4.3到7.0,《花花萬物》這一IP如何逆風翻盤?
    隨著《花花萬物2》的播出,蔡康永和小S再次合體出現在觀眾面前。從《姐姐好餓》到《花花萬物》,康熙合體總能上演一波情懷殺,但也存在些許爭議,諸如「請康熙珍惜羽毛」等評論。客觀而言,《真相吧花花萬物》第一季節目豆瓣4.3分口碑不佳,對康熙這一品牌也是一種傷害。如今《花花萬物》第二季播出豆瓣評分7.0,在口碑上實現逆風翻盤。
  • 從《康熙來了》到《花花萬物2》,對話訪談類綜藝還能走多久?
    據貓眼全網熱度榜的統計,在目前排名前20的綜藝節目中,上榜的對話訪談類綜藝僅為《花花萬物2》和《我和我的祖國》。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兩檔綜藝都躋身排行榜前五,《花花萬物2》更是力壓《我要打籃球》《做家務的男人》以及《中餐廳》第三季等熱播綜藝,以5000多的實時熱度位列榜首。
  • 《花花萬物2》找回《康熙來了》
    觀看完《花花萬物2》後,有位網友在豆瓣上發出這樣的感嘆。《花花萬物2》自7月30日在優酷播出,口碑不斷上升。根據貓眼專業版提供的貓眼全網熱度榜,《花花萬物2》超越了《做家務的男人》《我要打籃球》《中餐廳第三季》等熱播綜藝節目,成為熱度最高的綜藝節目。豆瓣評分更是由第一季的4.3分一路上漲到第二季的7.0分。
  • 《花花萬物2》:當明星訪談被短視頻壟斷,長綜藝的出路在哪裡?
    —《花花萬物2》做到了。在真人秀長綜和自媒體明星訪談的雙面夾擊下,如今的明星訪談長綜藝還有什麼價值、應該怎麼做出新意?《花花萬物2》或許是一個合適的觀察樣本。但是這個節目本身還不是《康熙來了》,《花花萬物》有自己的精神內核和想要傳達的理念。」這個理念就是通過物品去反思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習慣,第一季節目的觀察對象是明星網購帳單,《花花萬物2》則改成實地探訪明星住所,圍繞閒置物品進行訪談,最終將物品放在閒魚上公益拍賣。除此以外,《花花萬物2》還砍掉了第一季的MC團設置,將更多的時間留給被訪藝人。「其實內地沒有很好的綜藝咖市場。」
  • 《花花萬物2》,熟悉的康熙配方,過期的老梗味道?
    蔡康永和小S,兩位曾經打造過華人圈最耐看綜藝《康熙來了》的主持人,卻在《花花萬物》裡強加給觀眾「康熙」模式,新瓶裡裝的「變味老酒」,顯然不再符合當下市場的胃口,而被透支的「情懷」到最後,可能連僅存的好感也被敗光。
  • 《花花萬物》再升級更長久陪伴觀眾,明星斷舍離故事變身「下飯」綜藝
    今年,自8月6日《花花萬物2》開播以來便話題不斷,這檔由蔡康永、徐熙娣主持,通過觀察明星家中物品來了解明星生活故事和生活態度的訪談式綜藝,經歷了兩季的模式改版升級後,打出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截至目前,《花花萬物2》微博前五期節目累計短視頻播放量破1.6億,位居Q3季度同檔節目評分最高,持續蟬聯貓眼數據全網綜藝熱度第一名。
  • 全年周播、麻辣訪談,《花花萬物》如何書寫陪伴式下飯綜藝?
    2019年11月19日,《花花萬物》宣布改季播為周播,轉為常駐綜藝,每周二中午12點,全年無休。 這並非常見的操作,要知道目前國內綜藝市場僅有的三檔周播綜藝——開播23年的《快樂大本營》、開播12年的《天天向上》以及每周二中午播出的《花花萬物》。
  • 花花萬物2有哪些明星嘉賓 花花萬物第二季嘉賓名單陣容介紹
    花花萬物第二季近期公開,很多網友期待節目會邀請哪些明星嘉賓客座,大S、蔡康永作為嘉賓主持人。花花萬物2有哪些明星嘉賓?  花花萬物2有哪些明星嘉賓  花花萬物2嘉賓包括以下明星,鄭爽,相聲演員郭麒麟和燒餅,主持人組合大左和楊迪,還有汪鐸,喬欣,大王,小甜甜,愷樂等人,還有4組嘉賓沒有公開,不過公開了關鍵屬性,偶像專業既能滿分的相聲男團,電影節常客女文青,團魂爆棚真實作自己,隨時隨地撒狗糧神仙眷侶。
  • 繼浙江衛視綜藝停播後,《花花萬物》也要停播?原因在這
    前一段時間,一線電視臺浙江衛視被曝本周將對綜藝節目進行大變動,據悉,本周《王牌對王牌》,《週遊記》都要暫停播出。而周五周六兩天晚上十點要推出跟扶貧有關的節目,所以臨時做了調整。如今,浙江衛視因為」高以翔事件」,口碑下降很多,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天賜的生音》讓嘉賓戴食堂口罩一事,也是讓很多人對浙江衛視舉起反對大旗。也是因為高以翔事件,本來口碑很好的《王牌對王牌》也是被很多網友抵制,收視率和評分一直在下跌。
  • 《花花萬物》停播的真正原因
    今日,臺媒曝出《花花萬物》因賠錢遭停播。每集製作費上千萬,僅小S每期的酬勞就超百萬。事實上,賠錢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花花萬物》並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收視率低。低收視導致低回報,這才是導致賠錢的真正原因。80後和90後的青春裡,一定少不了《康熙來了》。
  • 看「康熙萬年CP」 逆轉《花花萬物2》
    很少有綜藝節目的第二季能夠超越第一季,甚至稱得上是徹底扭轉第一季的風評——《花花萬物2》做到了。從第一季的豆瓣評分4.3分到第二季的7.0分,從「小透明」綜藝到連續多日蟬聯貓眼熱度榜第一名,《花花萬物2》的改版顯然成功了。
  • 「康熙」探訪明星私宅,《花花萬物2》教你做人生的「斷舍離」
    相比於此,與物品做「斷舍離」,往往要簡單得多,而這,也正是《花花萬物》第二季的主題。作為一檔重現了「康熙」組合的訪談類綜藝,在第一季,《花花萬物》曾嘗試從消費的角度進行切入,以揭秘明星購物清單的方式,探討當代人的生活態度。獨具創意的模式加上「康熙」獨特的主持方式,讓《花花萬物》第一季成為了優酷2018年的A級爆款綜藝。
  • 綜藝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楊迪片段合輯,精彩十足
    《花花萬物2》是一檔洞察明星潮流奇趣的生活方式的脫口秀寶藏綜藝。我們一直在花花世界中尋找人生所愛的一切化身。每一件物品都有一個值得被愛的理由,因為萬物皆有溫度。《花花萬物2》全新內容看點升級(斷舍離、諾亞方舟、爆料遊戲、反應測試...) ,激發明星內心極致真愛。康熙「畫中畫」模式
  • 《花花萬物2》公益進校園,總導演張瑋鑫:堅持有趣比爆款更重要
    這是《花花萬物2》想通過節目傳達給大家的生活理念。此次活動中,當當網捐贈了價值十萬元人民幣的書籍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為貧困山區少年兒童讀書提供硬體保證。《花花萬物2》開播期間,頻頻登頂各平臺熱搜,可以說是今年夏天的一批黑馬。燃燒小宇宙的內容製作團隊認為一檔綜藝節目除了娛樂性,還應該有它的社會責任感。
  • 花花萬物》繪製消費時代新人類畫像
    花花萬物》正式收官,超過8億的播放量,在類型繁多的綜藝市場中,也算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花花萬物》完成了自我挑戰與升級。 而除內容外,從節目IP到天貓淘寶陣地,節目形成了一個良性閉環的綜藝鏈路,實現了後衍生價值鏈雛形的探索。
  • 周末綜藝指南 | 「康熙」合體新綜《真相吧!花花萬物》開播,《但願人長久2》暖心回歸
    先放上本周熱門綜藝播出表,方便大家參考,自行選擇收看。
  • 花花萬物炎亞綸是哪一期的?花花萬物炎亞綸說了什麼引熱議
    花花萬物很多人應該是看成了康熙來了的影子,小編能看得出來花花萬物做的是更偏向內地的綜藝節目,與臺版的康熙還是不太一樣,很喜歡康永哥小S搭檔的主持組合,有梗有笑點。這次炎亞綸也來到了這個節目,那麼炎亞綸是哪一期呢?讓鹹魚八卦來告訴你們吧。
  • 揭開一個真相版「花花萬物」|獨家
    對於此次操盤的新節目,他表示,《真相吧!花花萬物》雖然也採用明星訪談形式,但「從專業角度輸出消費洞察」是其區別於《康熙來了》及市場上其他節目的核心創新點,「《真相吧!花花萬物》有著強烈的原創性,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少見類似節目。節目通過消費洞察,延伸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
  • 《周六夜現場》《真相吧花花萬物》:語言類綜藝如何把關分寸與尺度丨專訪
    無獨有偶的是,在《SNL》上線的前一周,小S和蔡康永在一檔全新的脫口秀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以下簡稱《花花萬物》)中合體,雖然只是先導片,但二人的出現足以讓人一秒穿越回《康熙來了》。《花花萬物》與《康熙來了》同屬一個製作團隊,而且《花花萬物》還有蔡康永親自擔任製作人。
  • 阿里系生態+進擊的「康熙」,《花花萬物》第二季的營銷組合拳
    隨著網綜市場陷入同質化怪圈,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開始探索模式創新,以此作為彎道超車的籌碼。這其中,最具商業化潛力的綜藝新物種莫過於「種草綜藝」。在「優愛騰」三足鼎立的形勢下,綜藝節目對存量品牌客戶的爭奪愈發激烈。對於廣告主來說,過往激進粗獷式的「押爆款」投放策略正在走下神壇,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理性可回溯的「數據流」投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