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leanor
「康熙熟悉的感覺回來啦!比第一季好太多了!」觀看完《花花萬物2》後,有位網友在豆瓣上發出這樣的感嘆。
《花花萬物2》自7月30日在優酷播出,口碑不斷上升。根據貓眼專業版提供的貓眼全網熱度榜,《花花萬物2》超越了《做家務的男人》《我要打籃球》《中餐廳第三季》等熱播綜藝節目,成為熱度最高的綜藝節目。豆瓣評分更是由第一季的4.3分一路上漲到第二季的7.0分。
去年7月,蔡康永與小S在《康熙來了》停播後再次在《真相吧!花花萬物》合體。節目還未上線就獲得了觀眾的期待與關注,不少觀眾大呼「康熙回歸,滿懷期待。」
然而《真相吧!花花萬物》剛剛播出兩期,就被緊急下架整改。之後的節目中,過分搶戲的植入、嘉賓聊不開的場面以及流水帳式的環節等,使節目缺少了一些「靈魂」。即使是蔡康永和小S的「萬年CP」組合也未能避免節目口碑撲街的局面。
一年之後,《花花萬物2》於7月在優酷再次上線。節目通過「翻找」明星私密空間的物品,多角度還原明星真實的生活狀態。通過有趣而刺激的考驗,發現明星更多新鮮的標籤與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節目還在布景、外採、訪談、後期製作等環節中「巧妙」地放入了不少「康熙」元素。因此,圍繞著節目討論話題中,觀眾最常見也是最有爭議的一點就是「康熙的感覺又回來了」。
節目風格的回歸
《康熙來了》作為臺灣一檔現象級綜藝節目,陪伴了不少80、90後的青春。節目從最初的訪談臺灣社會新奇、冷門職業從業者,逐漸轉型為訪談藝人或是熱門新聞人物;從最初的靠節目聊出爆點到後期的靠爆點引爆節目。
2016年1月14日,「康熙」正式停播。
康熙停播後的3年裡,無論是通過各種途徑看節目集錦,還是收集小S在節目裡貢獻的無數表情包,都可以看出一直有網友對「康熙」念念不忘。
直到去年7月,蔡康永與小S在《康熙來了》停播後再次在《真相吧!花花萬物》合體,不少觀眾大呼「康熙回歸,滿懷期待。」
《真相吧!花花萬物》播出前,原以為打著「康熙」合體的旗號,節目內容會很勁爆、精彩,但最終還是因為節目與觀眾記憶中《康熙來了》式的訪問有差距,並未獲得新老觀眾的大範圍認可。
所以,在此次的《花花萬物2》中,節目組重新策劃,將蔡康永儒雅式的訪問和小s勁爆式的調侃單獨拿出來。
比如節目第一期就請來了「熱搜女王」鄭爽。鄭爽一出場就噘嘴,小S立即模仿,並且調侃鄭爽「裝可愛」;而在郭麒麟來做嘉賓的那期節目中,蔡康永、小S直接吐槽郭麒麟身體不好,笑點滿滿,讓觀眾看到了不少驚喜。
除了兩位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越來越回歸「康熙」外,第二季節目的具體內容也與《康熙來了》以前的經典單元「翻看明星包包」和「明星交換禮物」類似。
比如節目每期請來一個大明星做主嘉賓,通過翻閱他(她)的「購物車」,探索明星「花花萬物」背後的「真相」。除了主嘉賓之外,幾個綜藝咖組成「花花了解一下團」,根據每一期的主題購買禮物,並進行介紹。
從豆瓣評分由第一季的4.3分一路上漲到第二季的7.0分以及網友們的一系列正面評價可以看出,節目組的這些嘗試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效果。就像網友所說的:「比起第一季的不痛不癢,他們終於在第二季找回了熟悉的感覺!」
主人感的回歸
在《真相吧!花花萬物》剛播完時,不少網友認為節目之所以難看,除了小S疲態漸顯、「三板斧」受限等陳詞濫調外。其實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康熙」北上之後沒有了原來「康熙」在《康熙來了》中的主人感。
曾經,在《康熙來了》中,「康熙」始終能控制住整個場面。小S總能在節目中表現出一種「老娘的地盤,老娘做主」的架勢。所有的來訪嘉賓,無論咖位大小,僅僅被當做客人。
所有人無一例外,都得接受蔡康永和小S麻辣犀利的提問。即使有些問題他們並不願意回答。甚至一些大陸明星在上《康熙來了》後,也會在「康熙」的拷問下爆出一些料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節目效果,就是因為「康熙」在節目中天然存在的「主人感」。說到底,這種主人感,就是主持人最自由、最舒適和最自在的狀態。他們沒有那麼多束縛和禁忌,甚至不會刻意隱忍,有話就說。
比如謝娜在《快樂大本營》中的狀態,放開、自在,就因為她是主人,她說了算;比如曾經鄧超在《奔跑吧》中「隨意又不混亂」的狀態;再比如魯豫在節目中對嘉賓「嚴謹但又舒服」的提問等等。
以前「康熙」在《康熙來了》中也是這樣。
而在《真相吧!花花萬物》中,「康熙」一直沒能這種找到「主人感」。
這種主人感的失去,除了與主持人的心態變化有關外,可能還與節目北上之後的水土不服有關,甚至也可能與大陸明星的處境有關。通常來說,臺灣的綜藝節目是希望在節目中將明星拉下神壇,揭開明星的真實面目,而大陸綜藝對於明星的普遍態度是「追捧」以及維護明星原有的「人設」。
比如,在《康熙來了》中,翻看明星包包是沒有劇本的,明星提前並不知道,主持人看到什麼就說什麼,盤問起來也一針見血。而在《真相吧!花花萬物》中,雖然有兩位言語犀利的主持人的存在,可明星依然是被奉為神明一樣的存在。
在參加節目之前,明星們的購物車必然事先準備過,甚至有可能會為了迎合節目的安排,在參加節目之前「買」些什麼必要的物品。
在節目中,「康熙」並不是主人。他們和嘉賓一樣,僅僅是劇本的「表演者」。
但在《花花萬物2》中,這種主人感正在逐漸回歸。「康熙」的默契十足自然不必多說,小S狀態也回升了不少,拋梗接梗能力和在《康熙來了》中有得一拼。
比如節目中有一段是小S現在聽到婆婆嘮叨,會做出「擋」的手勢,讓婆婆停止念叨。蔡康永毫不客氣地指責小S「真的很過分」,他說如果哪一天她女兒對她做這樣的手勢,她也會很傷心。
小S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但沒想到她一個轉折,說如果女兒伸出手,自己會跟她「give me five」。這完全超出觀眾的預期,自然也製造出了不少笑點。
綜藝感的偏離
從已經播出的幾期節目來看,《花花萬物2》的靈魂,依然是由蔡康永和小s組成的「康熙」。
觀眾看完節目之後,能感受到他們主持風格中的自由、犀利和幽默。他們可以無拘無束表達看法,以嘉賓為對象,用玩笑的形式談及隱私、故意挖苦或嘲諷;他們可以始終hold住全場,對所有的來訪嘉賓無論咖位大小,都大膽點評。
可即使是這樣,節目在製作過程中依舊有一些很實際的困難。
首先是,同樣是探訪明星私宅,臺灣的綜藝節目就會讓觀眾覺得嘉賓可以隨意讓節目組去搜。假如真的搜到了什麼,主持人也會繼續追問到底。而《花花萬物2》中的這些「搜查」場面總會讓觀眾有一種「明星已經提前準備好」的感覺。
其次,隨著港臺地區越來越多的製作人、演員、歌手等娛樂行業從業者選擇北上,而北上過程中,大陸與港臺地區之間存在的一些細微差異會被無限放大。
比如,從《花花萬物2》中可以明顯看到,兩位主持人在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方面與大陸的存在著一些差異。從節目中兩位主持人對「有礦」的年輕化網絡用語、大陸年輕人網上買票的習慣、「蒸蛋器」的小家電的興起完全不熟悉等細節,可以看出臺灣地區在生活習慣上仍與大陸有所差異。這些差異也導致節目中「尬點」頻現。
從「康熙」主持的風格、節目內容的變化等角度來看,《花花萬物2》一直在努力向《康熙來了》靠近。但必須要承認,由於臺灣與內地文化的巨大差異以及明星的個人因素,節目所呈現的「綜藝感」依然與《康熙來了》存在較大差距。
所以,對於《花花萬物2》而言,即使有老牌綜藝節目的照拂,也需要不斷摸索,找到最適合於自己節目、適合市場的方法論。
本文首發微信號:劇焦一線(ID:TVfocus)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商務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