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夜現場》《真相吧花花萬物》:語言類綜藝如何把關分寸與尺度丨專訪

2021-02-08 骨朵網絡影視

上周六晚,在被《創造101》和世界盃聯合支配的熱搜榜上,「張杰周六夜現場」成了唯一的另類。

其實,早在《周六夜現場》第一次官宣的時候,就備受關注,在第一期上線後, 儘管不少觀眾從中國版節目裡看到了《冒犯家族》等節目的影子,但必須說明的是,《周六夜現場》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參照美國《Saturday Night Live》(以下簡稱《SNL》)來的。

至於《SNL》,那是全世界所有喜劇內容從業者都嚮往的節目,在高手如雲的美國綜藝屆屹立40餘年而不倒。《SNL》至今成功輸出到十餘個國家,同是亞洲的韓國和日本已經先我們一步試水了該節目的本土化製作。

無獨有偶的是,在《SNL》上線的前一周,小S和蔡康永在一檔全新的脫口秀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以下簡稱《花花萬物》)中合體,雖然只是先導片,但二人的出現足以讓人一秒穿越回《康熙來了》。

《花花萬物》與《康熙來了》同屬一個製作團隊,而且《花花萬物》還有蔡康永親自擔任製作人。觀眾和以前一樣期待「康熙」的表現,同時也對中國臺灣團隊的適應能力打了一個問號,畢竟此前他們有過幾次撲街案例,著實讓人不敢輕易付出真情實感。

如果說《周六夜現場》和《花花萬物》有什麼共同之處,大概二者都是形態新穎、並且有外來模式或團隊加持的的語言類綜藝吧。而且兩個前後腳上線的節目面臨同一個問題:本土化,語言極其講究「地域性」,這也正是那些採用「拿來模式」或「拿來團隊」的語言類節目需要嚴陣以待的困境。

骨朵就此採訪了阿里文娛大優酷MAD工作室總經理宋秉華和阿里文娛大優酷天貓工作室總經理周君,他們分別介紹了兩檔節目模式和團隊的本土化過程,和語言類綜藝要如何逃脫「危險地帶」。

從「SNL」到「周六夜現場」

《Saturday Night Live》與中國的《周六夜現場》看似只是中英文寫作的不同,這背後卻是中西方文化的山海之隔。

以前中國不是沒有團隊想嘗試製作中國版《SNL》,但它並不像「好聲音」一樣有了好聲音就有了一切,不然也不至於播出40餘年只出口了十餘個國家。

論及難度,它更像小說《白鹿原》的影視化改編。我們都知道,《白鹿原》一直是影視劇改編的金字塔塔尖,多年來吸引無數野心家前赴後繼,其中不乏實力與資金兼備者,但大多卻中道崩殂。

《SNL》的改編看似只是一個節目,但這背後折射出的其實是中國喜劇行業的弱勢。

且不說內容創作本是一件充滿諸多不確定的事,我國喜劇編劇的數量連好聲音儲備軍的零頭都不到。面對一個已經做了四十多年的成熟節目,我們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把每一個環節都複製過來還要接上中國的地氣,這太強人所難。

所以製作團隊勢必對原版內容有所取捨與改編。他們的首要任務,應該是讓對這種全新的喜劇模式還感到陌生的觀眾認識並了解它。

美版《SNL》中,「L」代表的是「Live」,即直播,其之所以選擇在深夜播出是因為節目有很多針砭時弊和惡搞的內容,尺度比較大。因此,中國版要在價值觀傳遞和內容焦點上做出改變與創新。

「這個項目,集合了一百多號編劇,一百多號編劇的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做原創的東西。」宋秉華告訴骨朵。

而這些原創內容「在尺度上,或者說態度表達上,是正能量的,但是也有反諷,喜劇要有這些,不過它強調的一定是積極向上的態度,這個至關重要,而不僅僅是喪,反諷,貶低,我們不是做這樣的東西。」

Sketch(美式小品)是《周六夜現場》中最吃重的部分,在改編過程中理所應當投入最多的人力。宋秉華表示, 「中國版的《SNL》最大的特點是會關注兩個領域,一是關注都市人,關注我們城市裡面生活的人口,第二更關注年輕人。」

節目組按照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制定了「三個八」主題:八小時上班,八小時休閒,八小時睡覺。「我們更多的是關注生活中需要被改善的部分,然後用搞笑的手法,去把這種需要改善的部分給大家強調出來。」

中國版《SNL》在價值觀推進上選擇採用更輕鬆、幽默的方法,「但這不意味著說,他就是隔靴搔癢,或者說我們會不會做的讓人覺得很彆扭什麼的。」在宋秉華看來,「尺度」並不是阻礙《SNL》在中國成功落地的因素,「這個說到根本,還是創作水準的問題。」

《花花萬物》:「康熙」組合的升級創新

和《周六夜現場》中國編劇要適應美式喜劇的創作節奏不同,《花花萬物》需要中國臺灣團隊適應內地的綜藝調性。

臺灣團隊能不能「入鄉隨俗」,也是《康熙來了》的粉絲最擔心的一點。縱然有太多不舍,但不得不承認,《康熙來了》停播乃大勢所趨, 如果原班人馬把《康熙來了》的脫口秀形式搬到內地,將主題聚焦在明星購物車,那麼《花花萬物》就太像《康熙來了》的「明星消費特輯」了。

兩檔節目的觀眾顯然都不會對這個結果感到滿意。「對於我們來說,內容升級跟模式創新,是最大的挑戰。」 周君告訴骨朵,《花花萬物》創意產生的根源在於當下社會環境的消費升級,「不論是娛樂消費,物品消費,還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這已經變成他們生活當中重要的一部分,這就是故事題材。」

雖然《康熙來了》曾做過類似主題,在消費升級的結點上,周君表示,「《花花萬物》其實是在《康熙來了》已經做過的基礎上,完全創新的模式。」

看慣了所有大規模綜藝和優質脫口秀後,回過頭再看臺灣綜藝,製作行業仍然被規模所局限。在周君看來,臺灣團隊製作經驗的水土不服可以很好克服,「對於成熟的製作團隊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因為我相信任何一個成熟的製作團隊,都有非常好的學習能力,否則他過去不可能製作出成功的作品。」

此次《花花萬物》的團隊中吸納了不少內地的導演、編劇,以便把時下最in的話題放進創作中。節目中也有「花花了解一下團」,他們會在現場為蔡康永和小S提供案例和話題,「這些案例就是康永跟小S手裡的武器和話題,可以用來和明星製造『康熙式』的化學反應,同時和年輕人關注的生活方式發生共振。」

對於他們能否製造出像《康熙來了》同樣熱門的話題,周君並不擔心這點,「康永跟S這個組合,為什麼觀眾喜歡他們,就是因為第一他們真實不裝,第二他們銳利的洞察會產出不同尋常的觀點,讓你感到意外,所以在這檔節目當中,你可以消費到『康熙組合』非常經典的爽快感和綜藝爆發力。」



粉絲把《花花萬物》和《康熙來了》對標再正常不過,如何讓這《花花萬物》從目前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是他們在創作第一天就思考的問題。

周君坦言,「《真相吧花花萬物》首先一定會努力升級好康熙組合的主持魅力,然後在節目模式和年輕人娛樂消費共鳴上做好創新,脫口秀核心拼的還是製造快樂的能力」。

語言類綜藝的安全關怎麼過?

一直以來,網綜中語言類綜藝都在「下架的邊緣試探」,且不少節目都試探成功了,因此語言類綜藝也是全網下架節目中的高危類型。《周六夜現場》採用美國模式,《花花萬物》是中國臺灣的製作團隊,看起來都很不「保險」。

但事實上,一檔真正優質的節目,內核一定是積極向上的,美版《SNL》之所以持續受人喜歡,絕不僅僅是「大尺度」內容,更多的還是內容創作上的張力。

縱觀整個《SNL》四十年的歷史上,所謂尺度性的問題,在整個內容裡面最多也就佔比20%。中國版《SNL》的製作團隊曾和美方討論過這個問題,美方團隊也說他們不認為大尺度是必須的。

「他們有一些尺度是和我們中國的尺度不一樣的,但並不是說去掉這些東西,《SNL》就做不成了,我們的團隊一樣可以創作出符合我們所有要求的東西,這個節目是成立的。」宋秉華解釋道。

而《花花萬物》是《康熙來了》原班團隊製作,主持人又是蔡康永和小S,讓人不免擔憂。但其實任何節目中,如果嘉賓在現場語言表達上有失控的部分,都完全可以通過現場的把控跟後期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就看節目組怎麼把控方向了。

「我們《花花萬物》絕對不是一個玩尺度的節目,他背後的核心是明星背後有趣的故事,讓大家通過消費的角度,看到明星更有趣的另一面。他們並不會以過分的語言尺度,在現場來製造劇情,這個在模式上有根本區別的。」周君告訴骨朵。

語言類節目一直是國民生活的剛需,因此從不間斷。以前我們很少聽說某個語言類節目下架的消息,但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語言類節目在短時間內迅速迭代,所以問題頻出。近兩年監管也在不斷規範,新形態的語言類節目正在回歸正軌。

在宋秉華看來,語言類節目發展到《周六夜現場》和《花花萬物》這裡,內容的導向性已經不可能出現「倒車」的情況。

「整個行業都在一步一步的走向規範,整個廣播行業在過去的時間裡經歷的這些自我校準,都是我們在電視行業工作的時候習以為常的事情了,這都是非常正常的。我們也要不斷規範,不斷提出要求,所以我也不覺得這是多難的事。」

結愛 │ 白一驄 │ 陳凱歌

徐靜蕾 │張朝陽 │ 雷佳音

街舞系列 │ 遠大前程 │ 女子圖鑑

NINE PERCENT啟示錄 │ 新《流星花園》F4

相關焦點

  • 揭開一個真相版「花花萬物」|獨家
    對於此次操盤的新節目,他表示,《真相吧!花花萬物》雖然也採用明星訪談形式,但「從專業角度輸出消費洞察」是其區別於《康熙來了》及市場上其他節目的核心創新點,「《真相吧!花花萬物》有著強烈的原創性,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少見類似節目。節目通過消費洞察,延伸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
  • 探索消費行為綜藝化,《真相吧花花萬物》能讓「康熙組合」重回巔峰嗎?
    其將消費行為綜藝化,通過剖析明星嘉賓的購物帳單,分析人物個性並研究購物行為,以挖掘消費背後的故事,碰撞不同的消費觀點,表達理想生活的態度。《真相吧花花萬物》由蔡康永與小S搭檔主持,《康熙來了》前製作人陳彥銘(B2)擔任製片人。第一季10期節目涵蓋10個主題,每期50—60分鐘,圍繞消費的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設定主題,比如第一期的主題是「花錢要讓我喜歡的人也喜歡我」。
  • 從《康熙來了》到《花花萬物2》,對話訪談類綜藝還能走多久?
    每年都有很多綜藝節目競相上演,在題材上也十分多元化,有文博探索類、書信品讀類,也有才藝選拔類、戶外競技類,還有記錄觀察類、對話訪談類…… 在眾多的熱門綜藝之中,數量最多的可能還是要屬各種真人秀了。據貓眼全網熱度榜的統計,在目前排名前20的綜藝節目中,上榜的對話訪談類綜藝僅為《花花萬物2》和《我和我的祖國》。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兩檔綜藝都躋身排行榜前五,《花花萬物2》更是力壓《我要打籃球》《做家務的男人》以及《中餐廳》第三季等熱播綜藝,以5000多的實時熱度位列榜首。
  • 從IP到電商陣地,《真相吧!花花萬物》繪製消費時代新人類畫像
    星期五晚,《真相吧!花花萬物》正式收官,超過8億的播放量,在類型繁多的綜藝市場中,也算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帶著「康熙」的標籤,從最初的被詬病到後來逐漸的被肯定,《真相吧!花花萬物》完成了自我挑戰與升級。 而除內容外,從節目IP到天貓淘寶陣地,節目形成了一個良性閉環的綜藝鏈路,實現了後衍生價值鏈雛形的探索。
  • 《真相吧!花花萬物》:好不容易「康熙」合體,卻變成車禍現場……
    7月6日,臺灣王牌節目《康熙來了》原班人馬製作的《真相吧!花花萬物》終於開播了。可是,在播出第一期之後,網友們卻瘋狂地吐槽。吐槽一:節目整體太亂。首先:節目的整體配色太刺眼。老實說,內地節目的製作費比臺灣不知道高了多少倍,但是審美就不知道差了多少倍。
  • 真相吧花花萬物為什麼下架 網友猜測被禁播與限娛令有關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也是引起了眾多網友們的關注,這檔節目也是蔡康永和小S繼《康熙來了》之後的再一次合作,但是該節目在近期突然被禁播這也是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熱議
  • 周末綜藝指南 | 「康熙」合體新綜《真相吧!花花萬物》開播,《但願人長久2》暖心回歸
    >&《真相吧!花花萬物》 《奔跑吧2》本周五將開啟天津之旅,「奔跑員工福利特輯」爆笑上線。經歷了這麼多年被節目組整蠱的歲月,「兄弟團」將與工作人員展開對壘,到底結果如何?晚間的「吐槽大會」又會抖出哪些猛料?即將揭曉。
  • 真相吧花花萬物怎麼了為什麼被下架 遭封禁不能看原因介紹
    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在上線兩周後就被迫下線,康永與徐熙娣的節目真的是一波三折,早前的姐姐來了也遭到了封禁,一起來了解下吧!  花花萬物下架怎麼回事  花花萬物上線兩周之後突然下線,官方微博也是表示儘快會回來。但是具體緣由還是節目過於娛樂化。
  • 花錢的真相是什麼?《真相吧花花萬物》大數據解碼消費之謎
    ,背靠阿里數據資源,從專業角度輸出消費洞察,解讀消費理念,幫助觀眾反思自身在購物行為中的缺陷,引導正確的消費觀念,從而進行更好的購物選擇,讓年輕人在花花世界中找到理想生活的真諦。由六位花花了解一下團成員分別進行產品「安利」,現場分析解讀選擇此產品的原因,最終通過現場觀眾投票選出「花花帶貨王」。首期節目中,花花團紛紛亮出了能幫助女生收穫愛情的神器。有啤酒真的變好喝了耶機、有投影儀,甚至還有一根簡單的橡皮筋。對每一件物品花花團都會以專業的視角解讀消費行為背後的科學依據,為觀眾提供購物指南。
  • 語言類節目之困,怎麼破?
    而更多的腰部類談話節目,既無口碑,又無熱度支撐。去年蔡康永新推出兩檔談話綜藝《恕我直言》與《真相吧!花花萬物》,前者5.9分,後者4.3分,均在及格線下。馬東、李誕等更是在《奇葩說》、《脫口秀大會》等語言類綜藝中來回「穿梭」,蔡康永手握《奇葩說》、《恕我直言》、《花花萬物》等多檔談話類節目,梁文道既是《一千零一夜》的常客,還是《圓桌派》的嘉賓……
  • 看完《真相吧花花萬物》,才發現它藏了5個小秘密……
    兩年後,當蔡康永和小S再次宣布,將攜手《康熙來了》原製作團隊打造一檔新綜藝《真相吧花花萬物》時,又再度令「康熙粉」們陷入了瘋狂回憶殺,大家都期待著這對王炸組合的再次「合體」能夠重新找回《康熙》的感覺。
  • 《花花萬物2》口碑翻盤, 臺式綜藝的新面向
    讓大家意外的是,這些爆點居然是出自原本並不受看好的《花花萬物2》。 一年前,《花花萬物》帶著「康熙」組合再度合體的噱頭登陸優酷,原本外界翹首以盼的綜藝最終卻讓觀眾大失所望。在豆瓣上,《花花萬物》第一季僅有4.3分,對比《康熙來了》破9的高口碑,足以說明觀眾的態度。
  • 康熙合體《真相吧花花萬物》,為什麼我說這是一檔你沒看懂的新節目?
    來源:傳媒內參—廣電頭條文/林夕最近,優酷上線了一檔稍顯特立獨行一些的演播室綜藝《真相吧花花萬物》,由蔡康永和小S二度合作主持的一檔明星訪談類節目,主要是基於對明星嘉賓網購習慣背後的分析,從而透視其人格的多重面。
  • 專訪|「康熙」回來了,但《真相吧花花萬物》不做第二個「康熙來了」
    今年4月18日,小S發了一條微博「新節目,男搭檔」,並被蔡康永轉發,兩人即將重新合作的消息在隨後的優酷春集上得到證實:由天貓出品,優酷、燃燒小宇宙聯合打造,《康熙來了》前製作人陳彥銘(B2)擔任製片人,蔡康永和小S將在新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以下簡稱《花花萬物》)中合體歸來。
  • 全年周播、麻辣訪談,《花花萬物》如何書寫陪伴式下飯綜藝?
    周播的《花花萬物》則是以「萬物皆有溫度」為主題,保留了明星私宅外採環節的脫口秀類節目,將嘉賓範圍精簡到了演藝明星。這個層面來看三檔節目確實都是通過話題的延展來升華主題內容。 從阿嬌夫婦到這兩周引發熱烈討論的炎亞綸、汪東城與辰亦儒的相關內容來看,《花花》最大的特徵是輕體量、重訪談。
  • 《真相吧!花花萬物》:不必緬懷過去,從水土不服中落地生根才是臺綜北上的生存之道
    這是一檔成功的綜藝節目給受眾鐫刻下的記憶。兩年前在惋惜聲中,我們看到《康熙來了》停播,「康熙解體」。之後我們看到他倆齊齊把目光投射到內地,徐熙娣主持《姐姐好餓》,蔡康永則出現在《奇葩說》。重聚的呼聲還是會在心裡隱隱作響。到今年,我們終於看到《康熙來了》製片人陳彥銘重新集結蔡康永和徐熙娣,傾心打造由天貓、優酷、燃燒小宇宙聯合出品的《真相吧!花花萬物》。
  • 從《真相吧花花萬物》看網綜趨勢:年輕觀眾更關注自身相關節目?
    最先讓1號感受到明顯的革新意識的,是作為談話類節目的《真相吧花花萬物》的確正在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用」。 首先,《真相吧花花萬物》有一個貫穿整個節目模式的總議題——探討消費觀的正確姿勢。 正如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在節目中所說的那樣:「消費觀念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價值觀,也可以看出一個社會正向的價值取向,如何選擇正確的消費觀,如何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當下科學、綠色、理性地消費,其本質就是對社會資源最有效的保護。」《真相吧花花萬物》正是要從「消費觀」這一較為細化的切口著眼,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地參與到社會議題的整體探討。
  • 《真相吧花花萬物》第二季:種草模式賦能娛樂營銷
    在「愛優騰」三足鼎立的大格局下,綜藝節目對存量品牌客戶的爭奪愈發激烈。對於廣告主來說,過往激進粗獷式的「押爆款」投放策略正在走下神壇,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理性可回溯的「數據流」投放模式。畢竟每一次成功的種草,都是幫助品牌越過用戶心智門檻,帶來銷量提升的實錘性成果。作為「種草綜藝」的代表作之一,由優酷出品的綜藝《真相吧花花萬物》讓市場看到了一種可能性,即內容電商的「合一性」。
  • 《花花萬物》停播的真正原因
    這麼說吧,在那個國內綜藝只有《快樂大本營》一家獨大的時代,《康熙來了》沒在內地電視臺播出過一集,卻碾壓所有內地綜藝,霸佔脫口秀類排行榜的No.1長達10年,豆瓣評分9.3。兩位主持人蔡康永和小S有多紅。當年小S曾經放言,自己在大陸只接代言和廣告,不接主持。就連助理主持陳漢典,當年來內地都是一線演員和歌手同規格的待遇。
  • 《花花萬物2》,熟悉的康熙配方,過期的老梗味道?
    蔡康永和小S,兩位曾經打造過華人圈最耐看綜藝《康熙來了》的主持人,卻在《花花萬物》裡強加給觀眾「康熙」模式,新瓶裡裝的「變味老酒」,顯然不再符合當下市場的胃口,而被透支的「情懷」到最後,可能連僅存的好感也被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