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不再

2021-02-18 正道書院公號


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的話題是「武俠片」。因為這個話題估計男女老少都通吃,所以比較有群眾基礎。不過具體地說這次嘮嗑的題目,卻是讓人傷心的,叫《武俠不再》。不過,由於篇幅所限,估計本次只能先聊前面兩個字「武俠」,然後下一次聊天再聊「不再」,我會儘自己所理解,說一說武俠電影的沒落以及沒落的一些原因。其實,華語電影語境中的武俠片,就是日本以黑澤明、小林正樹為代表的劍戟片,就是美國約翰韋恩、伊斯特伍德為代表的西部片,都是以「江湖」為敘事背景,展現俠客在刀尖上遊走,實施自然正義的快意恩仇。其實之後的漫威宇宙,也算是這種俠文化的延伸,只不過鋼鐵俠們是將刀劍換成了超能力的響指,其背後一樣是人類對於超我匡扶無力的現實的渴望。「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似乎成了但凡評論武俠片都必須要提一提的裝逼金句,可說這話的法家,卻恰恰是最值得普世價值者批判唾棄的,睥睨之即可,不必掛懷。武俠片或者說俠文化,當然是非常值得崇尚的高貴精神——因為俠是廟堂、法律、甚至道德邊緣的最後的有力補充,個體面對世俗的不公,上述的傳統主流力量無法體現或者來不及施展正義的時候,俠便是弱者最後的慰藉。這也是為何擁有高尚文化價值的族群都推崇俠文化的根本原因。比如桃太郎,比如羅賓漢,佐羅。那時節我們擁有胡金銓、徐克、吳宇森(吳宇森自己也說,他的槍戰片就是武俠片,刀劍換成了槍而已,小馬哥非常俠客,不過礙於篇幅,本次「嘮嗑」會略去吳宇森,見諒)鏡頭下的呼風喚雨而又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諸多大俠,暢快淋漓,雖然已成過往,很難再來了。先來說說我心中的第二武俠導演,胡金銓(徐克的精神導師)。

胡金銓

胡金銓是文人出身,初入電影圈擔任的是美術,於是後來他就成為了一個武俠電影的美術狂人,對美術的要求極盡苛刻。他收穫坎城技術獎的《俠女》,為了能夠展現當時的明朝小鎮,美術組籌備了一年,搭景之後為了做舊,竟然用火去燒那些建築物,同時也為了等待艾草的荒蕪。如此執拗,帶來的當然是極具畫面質感。第一次看本片時,幾乎可以聞到電影中那種撲面而來的古典味道,感受到人物身上質樸的葛麻衣裝上的粗糙,太過癮了。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14781這種對於美術質感的追求,可以媲美黑澤明和小林正樹了。黑澤明的美術曾經為了搭建一個被火燒毀的房子而詢問老黑,這個房子燒毀之前是幹什麼的,有沒有自來水系統等等,因為火燒不掉自來水管,足可見他們對於美術的嚴謹。而小林正樹為了等天空中的雲朵,讓整個劇組在旅館中休整了一個星期!!!主演之一的丹波哲郎狠狠滴咒罵小林正樹是個自私的雜種!繼續說《俠女》。《俠女》應該是最標準的武俠電影之一了。它描述的恰恰是廟堂即朝廷、民間還有江湖之間的三角恩怨。本身就是明史專家的胡金銓,對於大明的制度性缺陷有著深刻的了解,他對於東廠這種高效的情報組織有著本能的警惕與排斥,東廠對外比如蒙古韃靼以及倭寇等,都有著不錯的情報嗅探能力,可一旦刀頭對內,朝著官員和百姓,則展現出權力的魔鬼一面,即人被權力支配而非人掌控權力——此時此刻,俠,便應該出現,來平衡黑與白。

《俠女》竹林打鬥

影片最後,俠女在竹林中與東廠頭子的打鬥,堪稱武俠片史上的開天闢地,快速絕倫的剪輯令人眼花繚亂而又無限遐想,那才是劍客所應處於的跟我等普通人不一樣的維度空間,平行宇宙。這種宇宙,被後來的徐克和李安所膜拜。不過我瞎猜的,這種剪輯思路,極有可能是受了希區柯克《精神病人》浴室謀殺橋段的影響。那時候的死胖子希區柯克為了躲避審查,花費了一星期的時間來剪輯這段,卻無意間催生出了一段極為精彩的蒙太奇。

精神病人

http://www.haojuwu.net/mov/kb/jinghunji/player-0-0.html

此外,胡金銓還有非常能夠體現他鏡頭美學的《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而《山中傳奇》再次證明了胡金銓的美術狂,他不惜成本地將劇組帶到了韓國,就為了拍攝宋明時代的廟宇。

空山靈雨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g1NzA5MzM2.html

山中傳奇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MxODgyNTI4.html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這兩部電影中,胡金銓試圖探討俠與儒家與佛學的對接,這種嘗試頗為讓人驚奇,更為武俠開闢了一個新的上層空間,這個空間高度,幾乎只有日本劍戟片才夠得著(黑澤明的《羅生門》小林正樹的《怪談》也都作出類似探討,從時間上看,應該是劍戟片影響了胡金銓),而美國西部片是不能比肩的,更不用說漫威宇宙了。

羅生門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283601

怪談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E0MzkyNzI0.html

不過可惜的是,這種極其高妙而玄學的領域,卻未被後人繼承,即便是徐克和李安也只是淺嘗輒止。徐克的《青蛇》中,法海有過佛家蜻蜓點水的反思,《臥虎藏龍》中李慕白有過些許道家飛升後的孤獨恐懼,可惜都是用臺詞交代的,未能到達前人的境地。

青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i4y1G7pf

臥虎藏龍

https://www.mgtv.com/b/11893/447379.html

而大陸的武俠片或者其他片裡,更無這種觸碰,甚至沒有仰望。原本阿城的小說比如《棋王》,沈從文的《邊城》,都提供了道家的素材,可兩部電影(準確說是三部,《棋王》有中規中矩的兩版)都躲開了,沒敢觸及。也就是說,武俠片自此,幾乎就只能在「術」的層次創造,而放棄了對「道」的追求。在這一點上,劍戟片卻在越級而上,《人情紙風船》的山中貞雄之後,有黑澤明,黑澤明旁邊有小林正樹,他們之後還有《黃昏的清兵衛》的山田洋次,絡繹不絕。

人情紙風船

http://www.chinalanguages.org/xcyyplay/144718-1-1.html

黃昏的清兵衛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EyMTY5NjU2.html

第一,他的武俠「俠」而不「武」,即「打得」不好看。黑澤明本人從小受到嚴格的劍道訓練,所以他的劍戟片打鬥,即寫意又實戰,凌厲而又揮灑;小林正樹的《切腹》和《奪命劍》也都拍出了劍道格鬥追求一擊必殺的悲愴蒼涼;可胡金銓卻沒有一個經典的武打橋段,即便是廣為傳頌的「俠女竹林打鬥」和「空山靈雨高僧降魔」,也都是寫意,缺少武打的質感。

切腹

https://www.iqiyi.com/v_19rr7qgx7c.html

奪命劍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16715

《空山靈雨》高僧降魔

「打得不好看」的原因,當然有武術指導的草創不成熟,但這也不是根本,因為黑澤明時代也沒有成熟的武指,只有劍道指導,他們也不懂鏡頭;所以更可能是胡金銓導演對於「武」的外行,缺乏足夠的激情訴求。這一點上,他的後背徐克要幸運得多,他正巧遇上了成熟的袁和平、程小東,且他有執拗的對於「武打」的追求。第二,他的鏡頭、臺詞不夠簡潔,囉嗦。李安就曾說過,胡金銓的鏡頭拍的真美,可有很多沒必要存在。感覺他的電影鏡頭減少四分之一就更好了。跟胡金銓同時代的張徹名氣很大,票房幾乎總是年度第一,可他的電影都是棚裡搭景拍攝,用光、美術都是舞臺式的,背離電影本身的求真,而且他的暴力美學似乎只體現在血漿上,缺少真正的美感,我本人一點都不喜歡。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他的《獨臂刀》和《刺馬》。

獨臂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M1MDI5MDQ5Ng

刺馬

http://www.ikanmv.com/v/26027-1-1.html

張徹應該沒有太多的電影美學、哲學上的訴求,他更像是一個兢兢業業的手工匠人,每天吃飯睡覺當導演,如此而已。某種意義上說,以張徹為代表的邵氏電影,對於武俠電影的貢獻反而要小於傷害,就像好萊塢曾經為了拍攝歌舞片而遷就演員的舞蹈,不讓鏡頭做運動而只能固定機位一樣,都是商業戕害藝術的理直氣壯。當然,也可以說,邵氏武俠積累了資金和經驗,催生出了後來的李小龍、成龍、吳宇森,這個不做爭論了。

徐克

徐克這個越南仔,出手就翻拍他的導師胡金銓的《龍門客棧》,而且翻拍的比原作還好。

龍門客棧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18789

新龍門客棧

http://ccdyy.net/html/dy/201904/27831.html

先說題外話,胡金銓的《龍門客棧》是在臺灣拍攝,臺灣沒有戈壁灘,於是這個美術狂就讓手下人將一片河灘全部翻沙,還運來無數的大石頭,以假亂真。而《龍門客棧》這種題材,原本不屬於武俠片範疇,因為是密閉空間,過去的武俠都追求大場面,客棧更接近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懸疑推理的舞臺,可胡金銓卻在螺絲殼裡做出了大名堂,由此也可反映他真是大師,他硬是在客棧的狹小空間之內,折射出廟堂、江湖、市井中的人性善惡,而且又因為環境的逼仄而將其放大。而所有這些優點,又被徐克版本全部繼承,並且有機地加入了周淮安與莫言、金鑲玉的三角感情,尤其是金鑲玉的質變,讓人感慨擊節。更為重要的是,《新龍門客棧》為後來的武俠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武打」剪輯思維,利用升格、特效攝影以及快速剪輯等等手段(我懷疑徐克是從好萊塢偷師的),呈現出一個全新高度的武打視覺,尤其最後沙漠大戰曹少欽,痛快淋漓而又詭異血腥,完全不輸於最好的劍戟片的「殺陣」氣勢,而武打則更勝之。

《新龍門客棧》沙漠大戰

我個人覺得《新龍門客棧》的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是值9分的,真的不比黑澤明的大部分電影差,雖然比不上《七武士》《切腹》這種大神,但足可與《椿三十郎》等媲美了。這是華語電影的驕傲。

七武士

https://www.1905.com/vod/play/1391172.shtml

椿三十郎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16715

https://v.pptv.com/show/aALcWsIomNY5tx8.htmlhttps://www.iqiyi.com/v_19rrho6xoo.html香港導演極少有家國情懷,即便有,高度也有限。可徐克卻以黃飛鴻的視角,展現了清末民初儒家中國的無奈與反擊,其《男兒當自強》和《獅王爭霸》最為出色,都是相對客觀地審視傳統文化與西洋文化的衝突,力求融合。當然這些文化取向都是巧妙有趣地安置在電影情節中的,比如黃飛鴻不會開槍,卻用內力彈射子彈;徒弟梁寬只將瓦特蒸汽機當作烤雞蛋的火爐等等。如果說胡金銓是縱向思考傳統文化,那麼徐克就是在進行中西文化的橫向比較,都是大師級的視野。

《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納蘭元述與黃飛鴻對決

另外,徐克的在《黃飛鴻》系列中創造了兩個極為出位的角色:嚴振東和納蘭元述,其實二者是一人。因為徐克都是想說這兩個高手迫不得已的黑化,只不過嚴振東是迫於生計肚皮,納蘭元術是迫於大清與洋人的對決,但殊途同歸,二人都不得不最終站在覺醒了的黃飛鴻的對立面,而被黃飛鴻打死了。總體來說,胡金銓是最出色的「俠」,徐克是最出色的「武」。而徐克的出色,也有他幸運的地方,他遇上了袁和平最好的時候。可惜的是,《東方不敗》《倩女幽魂》之後的徐老怪,靈氣不再,迷失在「加勒比海盜」玄幻魔怪風格的《狄仁傑》中,一去不復返。

東方不敗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xNTE3NzIzNg

倩女幽魂

https://www.iqiyi.com/v_19rrk60uus.html

胡金銓和徐克都可算是文人氣質的武俠,其實還有武人的武俠片,比如八爺袁和平的《詠春》和《鐵馬騮》,後者還在美國錄像帶租借市場獲得過年度冠軍。這兩部都是輕鬆詼諧的小品,都有甄子丹奉獻的極為驚豔的打鬥,尤其是前者中他和小反派飛天猴子的較量,竟然有種「終結者大戰孫悟空」的亂鬥氣質,非常有趣。袁和平一手推出了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堪稱天下第一武指,可他也老了。

詠春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UyOTk2Mjg1Ng

鐵馬騮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YzMDQyODM1Mg

八爺袁和平在片場指導

武俠片也有一些另類,比如很像武俠片的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本質是個愛情電影,說的是愛情特別值得追求,但你不可能得到;我本人對於王家衛很不感冒,他的所有電影都是喃喃自語,都是極度自戀。可《東邪西毒》《一代宗師》我卻非常喜歡,他這種小資,竟然拍出了江湖的另一面,很有玩味。

東邪西毒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A4MTQ3MzQyMA

一代宗師

https://www.1905.com/vod/play/894254.shtml

至於《一代宗師》,悲催的是,它竟然是近20年年最為出色的武俠片,或曰武林人物傳記片。王家衛試圖還原民國時代的武林,雖然我嚴重懷疑那個武林並不曾存在過。大陸在八九十年代也跟風拍攝了一些「武打片」,這個名稱非常貼切,因為只有武打而沒有文化,幾乎可以全部忽略。http://www.x6tuan.com/play/11053-2-1.htmlhttps://tv.cctv.com/2013/12/09/VIDE1386557662045744.shtml何平導演靈感爆發約翰福特附體,突然就拍出了這個西部武俠片,尤其在大陸缺少專業武指的情況下,導演選擇了古龍式的決鬥,即只看見拔刀和收刀,然後戰鬥就結束了,很討巧且具有西部片槍鬥風格,再加上小說家張賢亮所經營的鎮北堡影視基地的獨特風貌,使得電影風格獨具——不過卻是大陸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好看的武俠電影,直到現在。

《雙旗鎮刀客》藍光封面

需要說明的是,《少林寺》並不是大陸電影,他是香港導演張鑫炎的作品,只不過用了大陸的演員和場地。武打因為有李連杰等當時大陸最出色的武術運動員的加持而非常好看,在八十年代竟然創造了一億元的票房神話,熱鬧非凡。尤其是誕生在那樣沙漠的年代,實在是難得。有趣的是,李連杰身為主角的片酬卻非常低,而他利用業餘時間在片場扮演死屍,片酬卻是十幾倍,因為死屍按照香港工作人員計酬。與《少林寺》接近的,純粹大陸出品的高質量武俠片,可能《嶽家小將》算一個。這個片子裡也網羅了當時江蘇武術隊全部的冠軍運動員,拍得也非常認真,市場反響也很積極。

嶽家小將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M1MjM3NzMy.html

《少林寺》香港海報

對了,若有興趣,還可以看看《武林志》,它的故事結構跟後來的《葉問2》一模一樣,簡直是雙胞胎。

武林志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AyNTMyODA5Mg

葉問2

https://www.1905.com/vod/play/349713.shtml

《武林志》的高潮打鬥,可惜不是男主角跟俄國大力士奉獻的,反而是女主角的八卦掌對陣走狗的鷹爪拳,因為女主角是全國八卦掌冠軍,所以她的掌法身形瀟灑至極,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傳統武術目前最著名的大師,是雷公太極和馬保國老師,只能淚目。)其實傳統武術跟跆拳道、空手道一樣,都遇到了「究竟能不能打」的時代拷問,不過跆拳道和空手道都逐漸現代化了各自的訓練系統,而武術卻還在朝著藝術體操的大道上狂奔……反過頭來說說臺灣導演李安的奧斯卡大作《臥虎藏龍》,一方面它被大陸市場低估,另一方面又被影評人高估了。李安將本片拍得極為精緻,非常符合西方人的口味,李慕白也有些哈姆雷特的憂鬱氣質,可故事本身卻略帶無聊,李慕白的歸隱欲望,跟玉嬌龍之間的感情偷窺的糾纏,似乎也不像武俠而更接近他擅長的倫理電影;當然,李安還是拍出了小巷追逐和竹林打鬥兩個極具武俠質感的橋段,頂禮膜拜。

《臥虎藏龍》竹林打鬥

當時剛剛大學畢業的我,在看到《臥虎藏龍》時,滿以為這會是武俠電影更加具有國際水準的開始,卻沒想到,它卻是武俠的結束。在它之後,沒有值得說的武俠片了,這種「沒有」已經持續了20年。我想武俠不再的原因,剔除掉人才斷檔、電影市場畸形商業化的鉗制扼殺,還有文化土壤變質的原因。當年的胡金銓、徐克、李安們,身邊眼前只有古典傳統書籍,陪伴他們的是《刺客列傳》《聶隱娘》《紅線女》等。而今的電影創作者們,更親近好萊塢和網路遊戲,可那是人家的文化,僅僅積累這樣的知識系統,能長出別致的東西麼?就好像反過來,誰會相信,彼得傑克遜能拍好《西遊記》?儘管他鏡頭下比男人還男人的金剛,跟吳承恩筆下蔑視規則睥睨權威的孫悟空,都屬於哺乳綱靈長目現代類人猿科……本次嘮嗑的最後,我大概略地說了說武俠沒落的原因,非常粗糙而簡略,或許還是錯的,所以希望下次嘮嗑,我能有機會較為系統地總結一下,爭取找到病灶,倘若夠幸運,武俠或許還有救?嘮嗑完畢,謝謝大家捧場!

三種商業類型電影(喜劇|西部片|劍戟片)漫談【第90期】


故搭建助學平臺,為不幸家庭、貧寒家庭學生提供物質與精神雙重援助,與參與者一道體現仁義情懷,達己達人,一同成就士君子。正道書院隆重推出愛心電商項目。我們將以公益助學為本心,不僅嚴格審核每款上架商品,且將每件商品提成2-6元不等到正道助學基金,直接資助貧困學生,售前售後都有同群義工貼心服務。上線產品有:正道書院隆重推出愛心電商項目。我們將以公益助學為本心,不僅嚴格審核每款上架商品,且將每件商品提成2-6元不等到正道助學基金,直接資助貧困學生,售前售後都有同群義工貼心服務。上線產品有:非轉基因榨籽油,馬來奶酪奶豆,西北散養土雞,雲南三七、乾貨等。

正道書院助學平臺,為貧寒家庭學生提供援助,與參與者一道體現仁義情懷,達己達人,一同成就士君子。

您的每一筆善款都用於助學,筆筆皆有明細公示,接受去向查詢。

親愛的朋友們,一起來吧,參加公益助學活動,奉獻一份愛心。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成長,快樂自己。

請願意參加我們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學生的朋友,長按可識別如下二維碼,添加義工好友進入我們助學群。期待您的參與!

相關焦點

  • 武俠遊戲強勢復興?百花齊放,不再只有金庸古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尤其是獨遊開發者的加入,此次武俠回潮卻與往常有了一絲不一樣:追求次世代表現已成為大作標配;武俠新品也不再局限於經典IP;玩法上也跳出了傳統的MMO,在往更多形式方向嘗試探索。
  • 央視這麼多年為什麼不再播放武俠電視劇?
    央視這些年確實很少有武俠劇播出!作為一個影視從業者,我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 第一:武俠劇製作數量整體來說下降了 隨著時代發展,電視劇題材越來越豐富,各類題材電視劇百花齊放,不再像剛有電視機那個時代,武俠劇佔據了半邊天下
  • 武俠已逝,俠女不再
    在現代數位化技術的介入之下,武俠電影逐漸向西方魔幻電影靠攏,這些電影裡早已沒有了任何武功的展現,人物紛紛被特效加身武俠:和奇觀無關的武俠辣眼睛」的一幕《奇門遁甲》中的一幕,比起曾經的武俠片,如今的武俠已經成為視覺特效的
  • 金庸不再,武俠影視江湖依舊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哪部才是最經典的武俠傳奇,一直爭論不休。金庸先生沒選最成功,而是給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失敗的作品——《神鵰俠侶》。這部作品是金庸先生的第四部作品,「射鵰英雄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1959年至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
  • 魔偶劇走紅超武俠劇不再吃香?
    圖片來源:電視劇《花千骨》官方微博   art3·展望:吐槽聲中的魔偶劇能火多久   魔偶劇是如今市場上的寵兒,收視火爆、話題聚攏,還是娛樂圈中的然而,唐麗君認為:「每一種文化現象都有市場饑渴的時候,也會有市場飽和的時候,當一類劇非常火,我們反而要冷思考,一味跟風,觀眾會產生審美疲勞。」  一部電視劇是否能火,藝術價值從來都不是唯一決定性因素。在李星文看來,武俠劇火了30年,仙俠劇有足夠強的生命力,也能火30年,「但是現在仙俠劇在深度方面,對於人生、社會的描寫還是差了一點,更多還是靠外包裝,不往深度走的話,火不了30年」。
  • 武俠遊戲買量素材演變史
    受武俠文化影響,國人一直嚮往俠義情懷、快意恩仇的江湖,雖然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但對於武俠世界,腦中多少印刻著來自早期金庸、古龍作品及相關影視作品中的影像,這也在武俠遊戲買量素材中有所體現。(1)2018年,買量素材以呈現遊戲角色、武俠世界的CG動畫為主2018年,武俠遊戲買量素材以圖片形式為主,視頻素材僅佔比26.67%,其中CG動畫佔比高達85%,真人出鏡類素材多為明星代言類。
  • 縱橫 武俠深水區:武俠大宗師古龍身世之謎
    在金庸武俠中,除了大俠喬峰外,其他主人公總要在歷經千辛萬苦和一番俗套奇遇之後,方能成就一身好武藝,但古龍小說就不同了,在他的筆下,那些人物都是天縱奇才,一出場便有千般身手,為萬人敵。  一直以來,武俠小說界的評論多認為:武俠世界,金庸第一,古龍第二。而在古龍迷看來,金庸武俠,只不過是舊武俠的改良品種,只有古龍武俠,才是真正的「新武俠」。古龍成熟時期的小說業已進入「無招勝有招」的境界,就像宋詞世界裡既需要有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東坡居士,也需要有淺斟低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柳三變一般。武俠世界裡,也同樣需要「俠之大者」的金庸和「俠之風流」的古龍。
  • 十年最佳「武俠電影」首推《劍雨》,至此以後武俠成絕響
    武俠之於江湖,是小家之於大家,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有人的地方未必就有武俠,故而江湖常在,但武俠難尋,而《劍雨》或許便是武俠電影的最後絕響。一:武俠電影的前世今生有華人之處,必有武俠,而有武俠,則必有金庸、古龍。
  • 何為「武俠」?陳可辛電影《武俠》的另類見解
    ,還有許多創作者將科幻、奇幻元素納入武俠,如古龍小說則為武俠注入詩意、推理和懸疑,於是乎到底什麼是武俠,便越發令人捉摸不透。電影中甄子丹飾演劉金喜導演陳可辛說過,他對武俠作品的涉獵不多,加上個性使然,不相信那種飛來飛去的功夫,因此想用一種現實的角度來詮釋《武俠》,選角時第一個找上甄子丹,為的就是甄子丹的武術理念與他不謀而合;由此可見,《武俠》打一開始,就是一個武俠門外漢的實驗之作
  • 中國武俠遊戲參展東京電玩展 老外愈發喜歡中國武俠原因是什麼
    在近年來國產遊戲越發優秀繁多,而在國內玩家心中手遊市場也進入了武俠元年,越來越多的武俠國風遊戲應接不暇出現在我們眼前,其中也不乏驚豔優秀之作。就在近日,一款古風武俠手遊就宣布參展東京電玩展,那就是劍網3指尖江湖。
  • 抖音,復活了中國武俠
    首先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區分,「武俠功夫片」包含兩個面向:一種是刀光劍影的刀劍片,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裝武俠經典不勝枚舉,這是武俠;另一種是依靠拳腳的現代時空武打片,代表人物李小龍,至今仍是世界知名的一個文化符號,這是功夫。
  • 怎麼評價電影《武俠》?
    電影《武俠》是一部蠻吃虧的電影,如果改名為《非武俠》也許豆瓣的評分將不止6.6!陳可辛製作的這一部非常態的《武俠》,上映以後票房與口碑都很一般,大多數人觀影以後給予的評價也趨向於中性,豆瓣49%的3星評價,從這一角度,《武俠》稱不上出色。
  • 大話武俠之四——溫瑞安的武俠世界
    說起溫瑞安,熟悉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這是武俠四大家之一,金古梁溫,風格各異,各領風騷。但是,今天我要說的內容,可能跟你想像的都不一樣。中國的武俠小說,從還珠樓主和平江不肖生的時代開始,有好多種類。還有就是後面的武俠高峰,就是大家熟知的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這四個人的武俠小說各有特色。梁羽生的小說,平鋪直敘充滿文人氣息,但是缺乏變化和高潮。如同書齋裡的先生,雖有才華但是刻板無趣。金庸的小說,初看不起眼,越讀越精心,越讀越龐大,情節人物瑰麗雄壯。
  • 曾經那麼牛逼的香港武俠,不再來
    片子的武打場面也是極好看的不過在肉叔看來,《生死決》的好還在於,它跳出了勝負的概念,傳達了武俠身處武林、江湖的身不由己:有時候你覺不覺得,學武功的人都很悲哀杜琪峯大膽地將美女、武俠、邪典等元素結合在一起,做出這部中西古今結合的動作片。電影中的「反派大魔王」,是個想復闢皇朝的公公,到處尋找有皇帝命的男嬰。
  • 楊虛白的「大陸新武俠」代表作:「小人物武俠」在現實中浮沉
    近日,楊虛白的武俠小說《揮戈》出版,被稱為「大陸新武俠」時期的代表作品、是一種「小人物武俠」。所謂「小人物武俠」,均是微觀入眼,從小處見俠義,如此一來,俠客的形象不再模糊,而成了實實在在、血肉俱全的人。武俠小說突破類型困局,需要回歸人性。
  • 李西涯在武俠路上越走越遠,劇情欠缺,你們對武俠的解釋是什麼?
    小夥伴們說起武俠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呢?是揮刀自宮的東方不敗,是憨厚老實的郭靖,還是深情不移的楊過?是不是看到這些就回想起了那種被經典情節所震撼的淡淡疼痛感?但是小編今天不講經典武俠劇,要給大家講的是一部你看了根本回想不起來,甚至記不得主角,也不知道有沒有的武俠劇——《西涯俠》。
  • 道士下山,嚴肅的浪漫主義武俠
    腰仗三尺劍,煮酒對紅顏,快意雪恩仇,是所有少年青春期對未來的一大嚮往。少年的心境是高傲的,少年的志向是天下,因為少年不曾觀過世界,所以少年的世界觀是飄渺浪漫的。金庸老先生的武俠世界,完全符合少年的全部預期。金庸的武俠世界,俠者,維持公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處事,快意恩仇功成身退。
  • 武俠遊戲,江湖告急
    在虛擬世界構建的江湖,也有一套公義標準,當平臺選擇拿武俠情懷出來消費,卻連江湖基本的規矩都不肯遵守時,江湖就不再是江湖,俠客也只能「以武犯禁」。4月29日,PDD直播逆水寒刪號,第一神相三清山告別,全服喊話:從今往後,再無信手斬龍,願大家各自安好,江湖再見。
  • 寫出《尋秦記》的黃易走了:大師凋零,武俠沒落?
    01當下武俠面臨著一種尷尬的圖景:一方面,《射鵰英雄傳》等經典IP被反覆開發成影視劇、動漫、遊戲,從絕對數量而言,「武俠熱」今勝於昔;另一面,鮮有高水準、傳播力廣的武俠原創作品誕生,內容創作源頭極端匱乏,而即便是基於經典IP開發的影視作品,也不過是「新瓶裝舊酒」。
  • TVB經典武俠大集錦
    提到武俠TVB絕對是繞不開的名字,行雲流水的武打,精彩緊湊的劇情,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承載了八零九零後太多的回憶。1、《射鵰英雄傳》是香港無線電視臺出品的武俠劇,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由王天林監製,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楊盼盼、曾江、劉慶基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