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遊戲,江湖告急

2021-01-09 鈦媒體APP

01

說起逆水寒,最鮮明的標籤可能是武俠。

自開服以來,逆水寒吸引了不少國風、武俠遊戲愛好者,遊民星空曾評測這款遊戲光照技術幾乎爆了國產所有端遊畫質,而逆水寒的策劃也曾充滿自信地說:逆水寒是端遊最後一款武俠大作。

然,江湖充滿變數,秉持網易系遊戲又肝又氪屬性的逆水寒哪能即賺吆喝又賺錢。

畢竟,江湖講的是行俠仗義,快意恩仇。在虛擬世界構建的江湖,也有一套公義標準,當平臺選擇拿武俠情懷出來消費,卻連江湖基本的規矩都不肯遵守時,江湖就不再是江湖,俠客也只能「以武犯禁」。

4月29日,PDD直播逆水寒刪號,第一神相三清山告別,全服喊話:從今往後,再無信手斬龍,願大家各自安好,江湖再見。

此事,源起逆水寒第二屆《說英雄誰是英雄》大賽,在兩隊對戰中,系統出現BUG無法識別神相角色信手斬龍,使得其無法進入賽場。之後,工作人員評定選手信手斬龍主觀消極比賽,並判負,使得PDD所在隊伍無緣四強。

隨後,官方的敷衍態度使得輿論再度升級,28號當晚,硬核玩家們在YY語音直播連麥,3W人在線怒噴逆水寒策劃,並有相當一部分土豪玩家分解裝備,刪號退遊,其中,以全服第一神相「信手斬龍」的告別最為轟動。

在國產武俠遊戲裡,逆水寒不過是一個縮影。武俠江湖發展至今算是瀕臨崩塌,不復90年代單機RPG遊戲《金庸群俠傳》輝煌。

就當前僅有的幾款武俠遊戲來說,《九陰真經》口碑不錯,但玩家多是圈地自萌,新人入坑出坑一氣呵成;《太吾繪卷》有心做沙盒遊戲,但非大廠出身,後繼力不足,只是個半成品;《劍三》成世紀佳緣,無親友不江湖,狂出lo裝;《天涯明月刀》掛出五四青年服外觀,做出了奇蹟暖暖既視感。

在9102年的江湖裡,要麼是缺個CP連刷副本的資格都沒有,要麼穿著JK、LO裙滿場打怪刷BOSS,武俠情懷開服消費一波後,擦邊各種元素再收割。

知乎有網友曾評論:「國產遊戲都存在通病,最美好的時光只存在於內測,公測後只剩下撈金套現。致敬開發團隊,感謝你們在這個汙濁的環境裡帶來了一絲短暫的清涼。」

實際上,當前的國產武俠遊戲不僅有著國產遊戲通病,還時長走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所謂「武俠遊戲」更像是「國風遊戲」。多數遊戲既沒有繼承武俠精神內核,也沒有體現傳統意義上的俠客信義,武俠更像是一個幌子,國風才是本質,對於這類遊戲來說,武俠就像是點綴在流行文化上連象徵意義都不具備的的復古元素。

02

武俠遊戲發展至今,有過三次高光時刻。第一次在30年前,紅白機盛行的年代,單機遊戲風靡大街小巷,1990年大宇發布第一款回合制策略遊戲《軒轅劍》,而後,《金庸群俠傳》緊跟而上,傳統RPG遊戲(角色扮演)鍛造了武俠世界第一個小高潮。

接著,則是PC時代,網路遊戲進入大眾視野,以《流星蝴蝶劍》《劍網三》《誅仙》等為代表,其中,宇峻奧丁死磕三國系列,把《幻想三國志》《三國群英傳》出到了系列7,但是始終沒有激起大水花。到2010年左右,PC端出現了一批反響較為不錯的武俠遊戲,以《雨血》《九陰真經》及《天涯明月刀》等為代表。

PC時代的武俠遊戲始終無法脫離以RPG玩法為主,走強劇情、強人設為賣點的國產武俠遊戲套路。這類遊戲大多缺乏自由度,必須按著主線程式化推進,策劃們習慣於拿出生地的小動物練級,讓玩家給張大爺找斧子,給王大嫂買豆腐,武俠精神被囚禁在零零碎碎的日常任務和升級打怪中,毫無酣暢淋漓、縱馬江湖的暢快。

到智慧型手機出現後的手遊時代,《楚留香》率先搶佔市場,其他PC端武俠遊戲也都紛紛醞釀手遊,《九陰2》大餅畫了多年,《金庸群俠傳2》也據傳5月上線。但時至今日,大多武俠手遊就如六神磊磊吐槽武俠電影一樣:特麼把我們「武俠」兩個字當芥末,都來蹭,都來蘸。

當前的國產武俠遊戲,始終缺乏江湖氣質與俠客美學,在遊戲設計與開發上大多透著一股生硬,而這和國產遊戲又肝又氪,邊蹭邊抄確實脫不了干係。

《陰陽師》高開低走,六星式神榨乾剩餘時間,在微博噴遊戲策劃成為政治正確。騰訊系遊戲《王者榮耀》則憑藉氪金屬性使得小馬哥充錢表情包遍布社交網絡,至於武俠遊戲早已有樣學樣,繼承了國產遊戲又肝又氪的優良傳統,逆水寒、劍三都是重氪重肝的傑出代表。

至於邊蹭邊抄的國產遊戲史,就更加多姿多彩。抄襲海外遊戲的現象一度十分平常,《臥龍傳說·三國名將傳》抄襲《爐石傳說》遊戲規則,《迷你世界》抄襲《我的世界》遊戲代碼,吃雞端遊上線不久,國內各種換皮手遊層出不窮。

在此類抄襲中,尤其以美術素材和遊戲玩法的抄襲最為常見,由於海外廠商跨國維權難度較大,在國內的代理商維權周期較長,使得抄襲海外遊戲成為一個低成本且快速變現的辦法。

而另一方面,在現存的遊戲世界裡,西幻、和風題材更為吃香,這種類型有諸多優秀國外作品做參考,無論是在美術還是在遊戲設定上都能拿來借鑑,而國產武俠類遊戲則要依靠本土自發培育,就算是抄襲,也會因為明顯的水土不服而使得遊戲略顯生硬。種種原因導致國產武俠遊戲總是走進一個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怪圈。

03

當國產武俠遊戲以一眾半成品及換皮行為消耗玩家熱情的時候,一衣帶水的鄰國卻拿出了勾起國人武俠夢的作品。

今年3月,一款名為《只狼》的日產ACT遊戲迅速走紅,這款冷兵作戰的和風忍者遊戲令許多中國玩家稱感受到了武俠氣息,甚至有人稱,《只狼》滿足了其對武俠遊戲的所有幻想。

這款遊戲由宮崎英高製作,背景設定在日本戰國時代,玩家以忍者角色切入,畫面恢弘,美術出彩,開篇一把紅傘遊走於飛雪之間,狼之忍者被喚醒,隨後,手持一把忍刀在燭影裡、明月下、楓林中進行你來我往地刀劍對決。這種略帶格鬥遊戲氣息的對戰模式,加深了刀光劍影裡的快感,兵刃桌球,十分還原日式劍戟片與香港武俠片中的對陣節奏。

雖然遊戲難度極高,有硬核勸退普通玩家之稱,但其濃鬱的東方美學氣息與江湖風採依然吸引不少玩家。

對於大多數中國玩家來說,俠客精神貫穿整個童年,而如今的武俠文化正在從一種記憶褪色成一種情懷,國產武俠遊戲與武俠影視劇在近年來少有出彩表現,翻拍劇武打慢動作跌破眼球,而武俠遊戲也沉淪在平滑、精美的秀麗河山與角色外觀中。

娛樂至死的年代,連江湖義氣都顯得過於草莽,所謂的武俠精神時常陷於康德式自由裡。從周秦之變起,被定義為「以武犯禁」的俠客文化在主流文化模式裡始終是隱性的。

從荊軻刺秦的燕趙悲歌到戰國四公子的豪俠故事,中國人的武俠情節有著漫長歷史,諸如六朝志怪、唐傳奇、明清俠義小說都是俠文化的最直接反映。

俠客文化始於遠古氏族時代的英雄崇拜,初顯於周秦之變,隱匿於大秦強權之下,綻放於唐宋,自明清以來在邊緣文化裡繁榮生長,到了近現代市民社會則融合進多種媒介並藉以新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武俠小說、電影、遊戲等,其中,尤以小說與電影對武俠文化的文本吸納與美學轉換較為成功。

潛藏在民間小說、市井文學中的俠義審美在香港雜誌與電影裡曾綻放輝煌,金庸、古龍、梁羽生筆下的江湖世界與武俠文學被徐克、李安、張徹等導演搬上熒幕,但隨著香港最後一本武俠雜誌停刊,東方俠客成為江湖傳說,聶隱娘之後,俠客與俠義基因漸消。無論是在影視還是在遊戲世界,俠客美學都在解體。

但大眾對武俠文化的熱愛卻沒有消弭,《只狼》充滿電影感的打鬥畫面與日式劍戟片如出一轍,而早年的香港武俠片又多有借鑑日式劍戟片敘事風格。

在主角設定上,狼的形象融合了忍者、武士、浪人的特質,而這與中式俠客文化中的遊俠、官俠、隱俠等頗有幾分接近。

遊戲本身的戰鬥系統設定也十分凸顯強弱,技能招式往往是硬碰硬的冷兵器肉搏。故事劇情與傳統俠義小說貼合,東方武俠故事中的戡盜亂、護賢臣、報皇恩、保太平等劇情在《只狼》的暗線故事中可以得到投射。

正是以上種種原因,玩家們才能在一款忍者遊戲裡感受到武俠精神。

04

其實,武俠遊戲也好,影視也罷,雖然顯示出走向式微的苗頭,但未必會消弭。當代武俠元素被社會秩序重構,在文明裡沉澱,但是精神內核始終不滅。

目前武俠遊戲的問題其實還是在於文本吸納與美學轉換上,當代大多數武俠遊戲並沒有認真從敘事結構、故事原型、話語體系以及價值傳達等方面轉換武俠文本。

硬性移植顯得水土不服,強劇情,弱遊戲,單一價值觀,都使得遊戲立體度不足,人物角色扁平,從一開始就沒有構建出一個良好遊戲框架,最終使得遊戲在後期越玩越沒有燃點。

對於中國玩家來說,一款優秀的國產武俠遊戲足以喚起熱血,民間江湖遊俠立傳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泛娛樂化的媒介也並非不能承載俠義精神,將武俠文化的式微歸功於大環境的說法不過是理中客的偽自洽罷了。

相關焦點

  • 江湖告急!!!
    江湖告急!!! 來源 | 參考消息(ID:ckxxwx)來源:參考消息(ID:ckxxwx 夏夏 翩一 石璇)原標題:《江湖告急
  • 從文字中的江湖夢到遊戲裡的仗劍行,《指尖江湖》這樣構築武俠世界
    隨著時代的變化,港臺武俠宗師隕落,曾風靡一時的武俠刊物接連停刊,就連龐大的影視劇市場上也鮮見純正的武俠風影視劇,但這意味著新的一代不再對江湖產生嚮往了嗎?或許並不是這樣。 武俠文化常在,只不過可能會換上一種方式。在90後、00後逐漸成為主流受眾,武俠內容輕量化、行動裝置普及化、時間碎片化的當下,手機遊戲是最適合武俠文化生長的土壤。
  • 如何評價獨立武俠遊戲《江湖X》? 手遊矩陣
    做武俠遊戲難,做獨立遊戲更難。自《江湖X》在iOS上架以來,不少熱愛武俠和關注獨立遊戲的人都對這款產品抱以十足的好感。
  • 江湖再見!武俠遊戲的祖師——金庸先生
    從單機到端遊,再到手遊時代,由金庸作品改編的遊戲曾數次成為遊戲發展的節點,他也足以被敬為武俠遊戲的祖師,以及遊戲發展史的推動者。,並接連推出了《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等多部武俠RPG。
  • 讓你夢回金庸古龍的精品武俠手遊合集:江湖夢未遠 武俠遊戲推薦
    因此也衍生出了不少武俠題材的遊戲,這些遊戲往往能讓你化身武林中的俠客,你可以做個隱姓埋名的高手,也可以與佳人相伴,鮮衣怒馬,仗劍天涯。那麼在層出不窮的武俠手遊當中,有哪些比較好玩比較經典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超多製作精良的武俠手遊,快來一起闖蕩江湖!
  • 《煙雨江湖》連續登頂付費榜:已自成一派的「純武俠」遊戲
    作為一款以「還原真實江湖」為賣點的遊戲,《煙雨江湖》採用得是非常標準的「純武俠」遊戲設計框架。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創建主角,然後體驗從初入江湖到成為大俠的江湖歷程。同時,《煙雨江湖》再次驗證了這類「純武俠」遊戲在移動端上的市場表現,低價買斷加內購的模式,在保障營收的同時也維護了遊戲內容的體驗,頗為值得借鑑。對於不少武俠愛好者來說,「武俠遊戲」其實是一個很窄的概念。「仙劍」、「軒轅劍」這些RPG遊戲會被自然地歸類到玄幻題材,《劍網三》一類的武俠題材MMO則是趨近於《魔獸世界》的多人副本制網路遊戲。
  • 水墨風武俠類微信小遊戲《踢飛江湖》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款非常有創意的水墨風武俠類微信小遊戲《踢飛江湖》。在《踢飛江湖》微信小遊戲中,玩家將化身一名俠客結交俠友、闖蕩江湖。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款非常有創意的水墨風武俠類微信小遊戲《踢飛江湖》具體怎麼玩。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馬上開始遊戲
  • 平凡人的江湖夢——《說劍》中的劍與武俠
    現在的網遊市場,比較成功的武俠題材遊戲,基本都會注重人物能力培養與整體世界觀塑造,大體上看確實有一定代入感,但受限於表現手法,無法讓玩家感受武俠最吸引人的一點:難以言喻的飄逸風流。 而《說劍》卻滿溢出這種神採。
  • 何處是江湖,盤點那些經典武俠遊戲
    遊戲在延期一個月之後於1994年3月27日發布,這款重量級作品一經發售便沒有令玩家失望,除了劇情完整之外,遊戲結合了《笑傲江湖》的優點,光是開場動畫就已經是《笑傲江湖》所有動畫容量的總和。超大的遊戲容量使智冠首次採用了業界的新生事物CD-R作為遊戲裁體,並且將遊戲的背景音樂以CD的形式存放,這在當時屬於相當超前的設計。這款《倚天屠龍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玩家心目中的經典。
  • 從仙劍金庸到漢家江湖,國產武俠遊戲是如何迭代的?
    武俠之於中國,就如牛仔之於美國,從此衍生開去,美國創造了一大批優秀的以西部文化為背景的遊戲,而從上個世紀開始,中國的遊戲商們也借著電腦普及的東風,開發出了被無數國人譽為經典的武俠遊戲。這就是線性敘事遊戲的弊端所在,如果玩家不知道怎麼進行劇情,就會一直卡關,所以也就相應地出現了開放世界的武俠遊戲。說到開放武俠遊戲的開山鼻祖,那就是曾經由臺灣智冠出品的金庸群俠傳!
  • 武俠遊戲圈的沙雕扛把子,玩家行走江湖全靠賣藝?
    武俠遊戲圈的沙雕扛把子,玩家行走江湖全靠賣藝? 原標題:武俠遊戲圈的沙雕扛把子,玩家行走江湖全靠賣藝?
  • 《劍雨江湖》真武俠,大江湖!
    《劍雨江湖》是一款以吳宇森電影《劍雨》經典劇情為藍本改編的ARPG網頁遊戲,玩家將進入電影經典主角世界,引領遊戲劇情發展。
  • 江湖告急,請諸位大俠前來相助……
    在許多影視和遊戲作品裡,逐漸將燕赤霞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江湖俠客。 武俠對中國人而言,就像西歐的騎士,美國的超人等,不僅僅是一個個躍然紙上的俠客,更是一種符號,一種揮之不去的英雄情結。 它早已融入國人的血液當中,即使武俠不在,但俠義精神永續長存。
  • 江湖客,武俠情 | 武俠遊戲專題
    白衣白馬擁輕裘,我有桃李春風一杯酒,來赴江湖夜雨十年約。用武俠遊戲,圓一個武俠之夢。河洛工作室高自由度的探索式武俠遊戲《俠客風雲傳》,由邊鋒網絡正版移植至手機端。純正武俠,超過20種結局,習武還是交友還是情聖?開放性養成結合高自由度遊戲體驗,輔以經典復古的戰棋戰鬥。
  • 武俠作家是如何還原中國古代江湖的
    最開始是純文字的武俠MUD,後來有了畫質越來越好的各種武俠回合制遊戲、戰棋、動作乃至MMO遊戲。發展歷程中的諸多武俠遊戲,就像從平江不肖生到金庸,都在為武俠遊戲這個題材添磚加瓦。而到了今天,一些玩家似乎也感受到了武俠研究者們一樣的困擾,玩的武俠遊戲越來越多,卻再也找不到最初的江湖體驗。
  • ​「俠」已成痴:一個西北漢子的硬派武俠遊戲夢與他的江湖
    故事上,它講述的是小人物的西域武俠,大漠、絲綢、莫高窟,一個帶著懸疑氛圍的江湖;玩法上,它追求的是自由的打鬥體驗,更加接近傳統武功的招式組合。 紮根在單機武俠領域一隅的《紫塞秋風》身上有一股西域的粗糲和異質感,也正如肖旭東和他的團隊嘉元遊戲一樣。
  • 小人物的武俠世界,漢家松鼠另類門派經營遊戲《模擬江湖》開發中…
    導語:在武俠遊戲世界中,門派經營一直是一個小眾且鮮有被提起的題材。《模擬江湖》就是這樣一款多周目的江湖營生類遊戲。
  • 一款武俠遊戲的探索,《說劍》憑劍追憶遠去的江湖
    通過水墨寫意暈開武俠之魂,《說劍》恣意揮毫出了一幅國產獨立遊戲最美的模樣,令一切西洋的技法都黯然失色,甚至於連並不太熟稔中國文化的海外玩家都折服於遊戲所傳達的意境。 以後山禁地開篇,符合武俠的「政治正確」 創作者本身也是武俠迷,從傳統武俠中汲取了豐富的靈感,自然也會將所見所感融入到遊戲當中,並對遊戲主題和製作產生影響。
  • 勝利遊戲獲3D成人武俠動畫《畫江湖之杯莫停》IP全球授權
    「畫江湖「系列樹立國漫裡程碑《畫江湖》是北京若森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系列大型三維成人武俠動畫連續劇,該系列打破了國產動漫的固有製作模式和低齡段創作風格,刻畫了一個冷酷、鮮活的江湖,被奉為國產動漫的經典之一。
  • 武俠遊戲未來談——誰是武俠IP最大潛力股?
    中國遊戲:做不完的武俠夢  回憶一下中國遊戲的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武俠遊戲的成長史。從最早名噪一時的單機遊戲《仙劍奇俠傳》《金庸群俠傳》開始,到後來廣受歡迎的《劍網3》《天龍八部》《九陰真經》《神鵰俠侶》,再到近兩年騰訊的《劍靈》《天涯明月刀》,網易推出的《楚留香》《逆水寒》《大唐無雙》,以及完美世界的《武林外傳》《射鵰英雄傳》《青雲志》《笑傲江湖》等等,武俠題材盛行於中國遊戲各個發展時期。而時下最火爆的網遊,武俠題材也幾乎佔據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