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威今年28歲,出生於臺灣快剪世家。他說,創業期間是他人生中剪頭髮次數最多的時候。
文| 鉛筆道 記者 戎枳潓
►導語
很難將眼前的帥小夥與快剪聯繫在一起。一個是87年的時尚潮男,頭戴棒球帽 haha,一身休閒裝扮,不經意的笑聲中,透露著稚氣;一個是15分鐘快速剪髮的「土」項目,用戶進店消費,髮型師戴著口罩全程一言不發。
「其實我剛開始真的對這個行業不感冒。」出生臺灣的莊威說著:「我想做能摸得著的消費類產品,但是美發是底層服務業。」確實,這個行業好像沒那麼酷:勞動型業務、只專注剪髮、不做延伸服務、單店盈利天花板明顯、業務模式過度依賴線下……
與朋友的一次聊天后,讓他改變了主意:「很少有公司有權威性頭皮頭髮的數據,這裡面蘊含著商機。」
2015年初,莊成立了「星客多」,一反美發行業的服務意識,不做延伸服務(不燙、不染、不洗頭、不辦卡),專注快速剪髮:用戶從微信下單支付,價格區間在20-30元;到店核銷二維碼後,剪髮為15-20分鐘;剪髮過程中,髮型師一言不發;店內只配備髮型師與店長。
剛開始抱著猶豫態度嘗試,到創業近一年時間,莊曾經深陷美發世家的固有思維:父親是富康美容美髮校長,同時也是CQ2(臺灣快剪模式)的合伙人。父親做了一輩子的傳統美發行業,無資本介入的方式讓莊耳濡目染,導致融資過程頻頻受挫——空有一副本領,卻不會吆喝。
從剛開始靠自己120萬資金起步,到找資本方說「線下美發連鎖店」的故事多次被拒,到年初借勢O2O大潮拿下創新工場,明勢資本、天使匯的1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再到提煉「網際網路+美業」概念,於今年11月完成由東方弘道領投、創新工場、明勢資本、天使匯跟投的3000萬A輪融資,莊用「量子跳躍」形容這一過程,「每一次融資都是學習的最好機會。」
目前,「星客多」在北京、上海共入駐25家店面,髮型師共計90位,用戶男女比例近7:3。單店理髮工作檯在2-6個,成熟門店每日每工作檯單量在25-30單。
備註:莊威已確認文中數據真實無誤,鉛筆道願與他一起為內容真實性作背書。
28歲的莊,之前已經有過2次創業經歷。2011年,在珠海,他與表哥設廠,從事手機配件代加工行業。隨著市場競爭激烈,項目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回報率每況愈下,2013年,他轉向文化產業二次創業。抱著兩個項目同時進行的想法,結局慘澹——2014年年中,第二個項目夭折,第一個項目不溫不火。
2014年8月,莊的父親來到珠海。莊的父親是富康美容美髮學校校長,同時也是CQ2的合伙人。作為臺灣快剪模式的推行者,在看到兒子兩次創業失敗後,嘗試著詢問:「你要不要考慮進入美發行業?」
「一直沒有想過進入這個行業。」是莊給父親的回答:「我喜歡鼓搗產品,比如電子產品、智能硬體,美發服務業太累了。」但是處於迷茫期的莊,抱著了解的心態回到臺灣,每天走訪1-2家快剪店,研究他們的流程、服務、培訓、標準。
「那一陣,是我人生中剪頭髮次數最多的時候。」說到此處,莊取下了壓在頭頂上的棒球帽示意著:「我跟別人說剪一點、再剪一點,人家說我不需要再剪了。」
體驗了一個多月,莊與傳統髮廊的老闆、用戶的頻繁溝通,發現美發行業的痛點:
1、服務太多,消費者無法精準選擇服務。「更多分散消費者的注意力,而快剪佔據的只是消費者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2、傳統髮廊高能耗、高汙染。「除了房租、人力,水電是髮廊的主要運營費用。一隻吹風機能耗是1200W,用一天耗電量非常高。染膏、洗髮水、燙髮藥水都是不可回收的高汙染化學品。」
3、髮型師70%靠銷售、30%靠技術。「在傳統髮廊,被訓練的髮型師是為了挖掘用戶的更多價值。在這個行業裡,工資高的都是嘴巴甜的。往往背負著卡的KPI,一個100㎡到150㎡的髮廊,帳戶基本上有80萬到350萬的卡金。」
看似快剪避開了傳統髮廊的痛。然而,這個起源於90年代日本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模式,直接套用到追求極致服務的個性化時代,不足以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勞動型業務、附加值低、單店盈利天花板明顯、業務模式過度依賴線下……
和朋友的偶然聊天,改變了他的想法。「我一直沒想好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挖掘,我哥們跟我說可以做頭皮、頭髮的數據。比如發質怎麼樣、頭皮屬性、甚至一個毛細孔裡面有幾根頭髮。」
瞄準市場,下定決心。2015年1月,莊回到北京,成立快剪連鎖品牌「星客多」。試圖通過複製臺灣CQ2的快剪模式,以價格低、去服務的優勢迅速積累用戶數據。
1月28日,第一家店在國展家樂福開業。店裡有4個工作檯,5位髮型師全部來自莊父親的富康美容美髮學校。
模式完全照搬臺灣:選址圍繞超市周邊;門口裝置傳統小票機,用戶塞現金(不找零)取號。拿著小票後,進店15分鐘剪髮,最後通過毛髮收集器吸乾淨碎發。
憑藉相對標準化的流程,隨後2個月內,「星客多」在北京快速複製了3家店面:首地大峽谷凱德MALL、健翔橋家樂福、知春路沃爾瑪。「60分吧,說實話體驗還挺差的。」提起這4家店,直爽的莊給自己打了一個剛剛及格的分數,「當時沒有思考太多的差異性,就先做了。」
當初,由於臺灣相對成熟的模式與美發世家的背景,促使了莊進軍北京。現在卻因為固化思維,導致前期並不順暢——「星客多」酒仙橋新港店被迫關店。
「這是一個很完美的陷阱。有地鐵口、有網際網路公司、有新建的商場、有吉野家、漢堡王等連鎖品牌,一直在想應該沒問題。」莊回憶道:「後來我們發現,開發商承諾的招商都做好了,但是進去2個月後,其他商鋪還沒搬進去。我們旁邊是一家全國性連鎖店,幾百平米。我們十天裝修完了,等他們裝完的話,時間太長,我寧願不開業。」
選址失誤、體驗流程不佳、品牌影響下用戶畫像年齡層偏大……一系列的問題,逼迫莊正視臺灣與北京的差異,調整經營策略。「臺灣快剪是很傳統的線下企業,不靠資本、不靠網際網路,就是一家店滾一家店。」
這與莊構建得「網際網路+美業」的數據故事,相差的很遠。
吸取教訓後,莊從品牌定位、店面裝修、選址標準、流程網際網路化、髮型師培訓及管理五個維度進行調整:
1、品牌定位弱化低價、強調效率。由於過度強調價格,用戶對新生品牌的不信任感加劇:用戶質疑是新手拿自己練手、15塊錢對應的是15塊錢的剪髮水平……「我們要把這個誤區改過來,現在的客單價有浮動。以前快剪強調的順序是:價格低、快、方便、乾淨,現在倒過來是方便、快、乾淨、性價比高。」
2、店面裝修精品化。從店面風格、髮型師制服、美發設施,莊進行了一輪升級。「消費者能碰到、看到、摸到的東西都改了。之前的快剪類似藥妝便利店,現在有點像星巴克。之前過度追求極速,反而會把很多東西給砍掉了。」
3、選址標準多元化。從最初的超市重心遷移至寫字樓、購物中心、交通樞紐。單店面積在15㎡—60㎡之間,大多數集中在20㎡—40㎡;每個店配置3—4個工作檯,單店成本控制在10萬以內。「我們會按單工作檯的效率,計算單店的承租能力。」
4、流程網際網路化。改變臺灣的線下支付模式:通過微信公眾號下單支付,用戶獲取排號後,直接上店體驗,從而將用戶行為轉移至線上,進一步沉澱用戶數據。「我們有一個安卓後臺的小票機,其實是一個排號+結算系統。門店前有一個大屏幕,到店後直接核銷二維碼。我們計劃希望在3月份,全部把現金砍掉。」
5、軍事化髮型師培訓。早期依靠富康輸送髮型師,並沒有建立體系化的培訓機制。隨著髮型師數量增多,如何管理、保證服務質量,是「星客多」的立足根本。基於此,莊建立了一套培訓流程:從第一輪面試→現場測試→一周培訓時間→考核(培訓中心實操)→再培訓→終極考核(敬老院、軍隊等公益實操),為期半個月到1個月的培訓考核時間。
上任後,「星客多」打破了傳統髮廊的技能晉升模式(洗頭工-髮型師-高級髮型師-髮型總監-店長),設立職能晉升模式:髮型師—店長—督導—經理。同時,根據當月的消費者滿意度、店平均增長水平、個人平均增長水平等,工資按照底薪、提成、獎金發放,不對髮型師設置會員卡銷售、護髮產品銷售等KPI。
有趣的是,除了嚴格的培訓流程,莊採用了軍事化的管理風格。「培訓是必須住到我們這邊來,我們在南二環有個400多㎡的宿舍。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是培訓時間。這利於我們培養企業文化。」
基於此,「星客多」形成了一套標準打法:圍繞寫字樓、交通樞紐、購物中心開店,開店成本控制在10萬內;隨著店面裝修成本提高,客單價從15元提升至20元,同期根據早、中、晚高峰期價格波動;7月底,微信帳號上線,線上支付比率近70%;
9月,「星客多」進駐上海。隨著上海運營成本攀升,客單價從20元提升至30元;同期根據上海用戶反饋,增加了女性髮型修剪服務。
截止至今,北京、上海兩地共有25家店面;男女消費比率為7:3;擁有髮型師近80位;成熟門店每日每工作檯單量在25-30單。
11月,「星客多」獲東方弘道領投,創新工場、明勢資本、天使匯跟投的3000萬A輪融資,離第一段天使輪已過去10個月之久。曾經,美發世家無資本介入的傳統方式讓莊頻頻受挫——空有一副本領,卻不會吆喝。
「天使輪的時候,我說我要做一個線下美發連鎖行業。」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現在看起來是挺傻的,難怪沒人投我,主要是故事沒講對。」後來,在天使匯的幫助下,他找到了O2O的風口,成功斬獲創新工場、明勢資本、天使匯的1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這是一項重運營的創業項目,意味著需要資金不斷注入。9月,東方弘道的投資經理範維逛了幾家店後,找到莊。此時,莊用「網際網路+美業」的故事打動了東方弘道:砍掉現金支付方式,通過線上支付採集大量數據,建立髮型、體質、性別等多維度用戶檔案,最後切入美業垂直電商。
「一般的美發產品賣100元,成本是10元,品牌成本是30元,渠道成本是40元,都被層級分銷、營銷剝削了。」莊試圖打破這種結構:「我們的用戶相對標準化,比如男性、年齡、用戶畫像,我們的渠道就是自己的店,這樣就消除了渠道和營銷成本。我可以把成本還給消費者,同時給他更高質量的產品。」
不同於顯性產品,美發產品屬於隱性產品:需要長期使用,才能體會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美發產品一直是寶潔、聯合利華的天下,其他人沒有辦法推出一個很顛覆性的產品,告訴消費者說我的東西更好。」
這意味著需要更強的營銷行為說服顧客改變消費習慣。這是去服務化走回服務化的第一步,如何在堅持「去服務化」的品牌初衷下,有節奏的進行營銷是轉變的難點。但這個故事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11月,3000萬A輪融資到帳。起初抱著迅猛擴店的莊,最後接受了投資方的建議:
1、不盲目追求開店數量。莊認為,店面與用戶的數量直接決定著下輪投資的估值。「我說幾十家跟說上百家,這完全兩個概念。」隨後他接受了投資方的建議,「要穩紮穩打,提升店面承載力遠比開店重要。他們說好的投資人都能看懂該模式。」
2、打造整套OA系統。想把資金砸在開店上面的莊,受到了投資方的勸阻。「他們不同意,覺得應該花更多的錢打造後臺系統,從CRM、ERP、財務、收銀、店務管理等等。」
基於此,莊保持著每個月3家的開店速度。「我們現在招募的是3-5年經驗的髮型師,即戰力強。」
◆「星客多」部分團隊留影
下一步,他將通過後臺系統沉澱用戶數據。在他的構想中,除了微信後臺現有的ID、點評、消費記錄等基層數據,他將開發髮型師平臺:髮型師通過掃描消費者二維碼,即可記錄用戶性別、發質、髮長、頭皮健康指數等用戶信息。
「我是這個行業養大的,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這個行業的。」曾經一直想圍繞網際網路科技創業的他,最終回到了剛開始的地方。
看這裡!求報導請加微信號meera003;
文章原創,如需轉載,請加微信號meera003;
鉛筆道網站上線啦!點擊「閱讀原文」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