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總會出現一些看破紅塵的得道高僧,這些高僧斬斷世俗欲望,皈依佛門,清靜修行,深受人們的尊重。不知何故,人們在與高僧對話時會油然而生一種崇敬。出家之人不戀紅塵,但生而為人自有七情六慾,尤其是長相俊美的僧人,有時難免會面臨一些世俗女子愛慕和追求,那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得道高僧們一般是如何處理的呢?今天我們要說到一位高僧的處理方式,他的處理水平之高,堪稱出家人抗拒世俗愛的經典模板。
說到這,涉閱面比較廣的朋友可能想到了唐朝時的一位俊美多才的高僧,他就是皎然,此人不僅人長得帥、佛法修行高,而且文採極好,唯一值得嘆息的地方就他是一個出家人。可即使是出家人,也贏得了不少姑娘的芳心,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女詩人李治。李治極具才情,她多次在詩句中表達對皎然的愛戀,可惜妾情濃君無意,何況是遁入佛門的弟子,皎然最終以一首「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將她委婉拒絕。
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作為佛道中人,佛學在心中的地位無可撼動的,面對美麗姑娘的追求,最好的回覆就是捨棄。
佛教的清規戒律較多,作為合格的佛門弟子必須要謹遵教條,但歷史上卻也有這樣一些半僧半俗的僧人,他們並不是無時無刻呆在佛門淨地,而是在世俗與佛門之間徘徊,比如近代著名的才子蘇曼殊。
蘇曼殊原名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曼殊是他的法號,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日本人,出生在橫濱,此人年紀輕輕就不僅精通五門語言,而且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才華了得。1903年,蘇曼殊在廣東惠州削髮為僧,但此後他時僧時俗,時而嚴格自律,時而放浪不羈,性格情緒起伏不定。
在男女關係上亦如此,他時而十分放得開,時而又成了恪守戒律的佛門弟子。不過作為才氣過人的文人,愛或不愛,他們的表達方式都要比平常人高出一籌。曾經有個叫百助楓子的日本才女對蘇曼殊產生了情愫,不知由於什麼具體的原因,蘇曼殊拒絕了她的感情。
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時他用到了一首詩,詩的題目名為《本事詩·烏舍凌波肌似雪》,共包括四句「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前兩句在說美女的顏值很高,肌膚像雪一樣潔白,這顯然是對女孩子的肯定和恭維,但後面兩句卻表明了拒絕的態度,像你這麼美好的女孩子,只可惜沒有在出家之前沒有遇到啊。
瞧,多麼高的水平,一邊在極力讚揚美女很優秀,並不是自己不心動,另一邊又道出了自己是多麼身不由己,不過從詩句看也許蘇曼殊對百助楓子是有一點情愫的,但是作為僧人,一定要做到清者自清,極力克制自己對於紅塵的嚮往,以「恨不相逢未剃時」7個字回贈,堪稱最明智的處理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