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的因果報應不得不吃三個月的馬麥,但也如飲甘露

2020-12-23 般舟念佛

第四惱,叫三月馬麥,這是飲食方面的。釋迦牟尼佛雖然成了佛了,他也有三個月沒得吃,只能吃馬麥。何等因緣呢?

古昔的時候,有一個如來叫婆葉,婆葉如來在盤頭摩跋城中,與大比丘眾俱,就是有一幫比丘,在一個城市裡邊。有一個大王,盤頭王,這個城裡面的城主王,奉大供養,就是來供養這個婆葉如來。爾時城中有婆羅門,這個婆羅門帶著五百童子,見佛應供,起嫉妒心,這個婆羅門挺大勢力,還帶著五百童子,見到這個婆葉如來受供養,他就懷恨在心,起嫉妒心,就罵人家說:此禿頭沙門,應該吃馬麥,不應該吃這麼甘甜美妙的食品,不應食甘饌。這個婆羅門就是釋迦牟尼佛,這個五百童子就是後來的五百羅漢。「以是因緣。受諸苦報。今雖得佛。以是殘緣。三月安居。無有供養。唯食馬麥。」只能吃馬麥,為什麼呢?

當時釋迦牟尼佛,就是在這兒要安居了。這個時候呢,有一個國王,這個國王就說,世尊呀,這三個月安居,我來供養你們吃飯。世尊默然,就說好吧。那麼其他人都知道國王供養佛三個月,沒有人敢來供養,也沒有人來供養。結果這個國王回去之後就把這個事給忘了,就沒供養他。這沒有供養,怎麼辦呢?結果這個時候有馬販子,見到世尊沒人供養,就以馬麥相供養,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吃了三個月的馬麥,這些比丘僧,就包括這五百阿羅漢嘛,當時說人家,你這個禿驢,哪有資格吃這麼好吃的東西呀,應該吃馬麥,結果現在兌現了,自己吃馬麥。

當時,吃了馬麥之後,阿難就很懷疑呀,阿難就說,世尊您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經成就了,功德福德都圓滿了,怎麼還吃這馬麥呢?然後,世尊就把這個缽拿出來,裡面是馬麥嘛,就告訴阿難說,你看看。阿難就從裡面取出了一粒吃了,這樣一吃,如飲甘露,一個月未知饑渴。

這個就是說,我們講什麼叫因果不昧呢?釋迦牟尼佛謗佛,誣陷人家,說人家、罵人家應該吃馬麥,就自己受果報,這是因果不昧。但是他以佛之圓滿功德,這個馬麥之形,其實也如飲甘露。阿難吃了一個,一個月未知饑渴,如飲甘露,這個是他自己的受用。知道了吧?因果不昧,是必須要承擔因果的,但是怎麼樣的受用,取決於你自己。這是講的三月馬麥。這第四種惱,是飲食上的苦惱。但是飲食上的苦惱,關鍵在於你心的受用,不在於你的因果,要無條件隨因果而受,不要去逆因果而行,不要埋怨因果,不要對因果生懷疑,不要想逃脫因果。這是講第四惱。恭錄於《賢護經》學講記

修行般舟三昧九十天體證到嚴格地不坐不臥是對我們最大的保護

四夜三天也能較輕鬆,到溫養時還不困不累,臉色也較好

大愛三昧,愛心三昧,法界之愛三昧

一切佛在眾生心想處,一切佛就在我們的心想處,默默地守候著我們

法界內在有個阿彌陀佛的聲音,心隨呼吸和合節奏甚深行法解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後查閱。感恩一切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在各種對境情況下都能安住在阿彌陀佛這一聲佛號中如如不動
    釋迦牟尼佛的因果報應不得不吃三個月的馬麥,但也如飲甘露
  • 【黃警官講故事】佛陀遭受馬麥之報的因果故事
    因為佛陀在這一生裡面,有示現三個月的馬麥之報。這個因果的報應,佛陀示現三個月馬麥之報,跟阿耆達王有關係。所以我們附帶來提一下,佛陀三個月的馬麥之報。佛在世的時候,毗羅然國的阿耆達王,他非常景仰佛陀,他發心要供養僧眾三個月。於是佛陀就帶了五百比丘應邀來到彼國,來接受供養。可是當佛陀還沒有到達以前,阿耆達王就招感魔障,這個天魔就知道了。天魔就用各種「寶飾」,就是珍寶。
  • 因果報應,絲豪不爽
    要知道,佛說因果報應,絲豪不爽,每個人都要為他自己的言行負責。種好因自然得善果,種惡因自然要受報應。
  • 【修學日記】因果報應實錄一個關於因果報應的真實故事
    "因果報應真實不虛,如影隨行,以我為鏡,警示世人"鄭重聲明: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如有半點虛假,杜撰,我立當下無間地獄,永不超生。 迷失自我--驗證了現世惡報--悔之晚矣--誠心悔過--佛菩薩慈悲--再次救拔--發菩提心--重新來過....阿彌陀佛        我的故事是這樣的,我10年前無知的我工作在內蒙古海拉爾市,那裡是著名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我酷愛打獵.現在想想真是罪過...10年前,我們家家門很旺,但後來就慢慢的衰敗了....現在想想,原因就是殺生.死在我槍下的飛鳥禽獸不記其數.我槍法很準,打到的獵物自己吃不完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供奉在扎西持林羅漢殿的釋迦牟尼佛及兩大弟子聖像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這些濁世眾生付出如此難以描述、難以盡數的代價與心血,若沒有他的精進修行與終成正果,這娑婆世間哪裡還會有佛法?我們這些愚痴眾生又何以擺脫輪迴?
  • 讚美本師釋迦牟尼佛!
    至誠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開悟就教學,講因果,講宇宙人生真相,一生沒有一天中斷。釋迦牟尼佛生活簡單,不建道場,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後世學生做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做到了。
  • 因果報應(不得不信)
    文 | 吳大爺來源 | 正能量(ID:ZNL118)01世間一切,皆有輪迴,因果報應,與人共存。
  • 釋迦牟尼佛與燃燈古佛的關係是什麼?佛祖並不是西方最大的佛!
    燃燈佛又稱「定光如來」,「普光如來」,佛教典籍中記載:「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燃燈佛地位尊崇,是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屬於佛教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前的佛,是過去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燃燈佛在過去時曾為釋迦牟尼佛授記。佛教經典《金剛經》上說:「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 【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佛在四阿含裡面的《央掘魔羅經》卷四中開示:「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為無量煩惱覆,如瓶中燈。」 經文告訴我們:一切眾生身中都有一個實相心或真心,叫做如來藏。眾生的五蘊身都是以這個如來藏為因、借著種種緣而出生的,所以這個五蘊身不能自外於如來藏而生而死,所以佛經中講「生死者依如來藏」就是這個道理。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陀的教化,就是教化眾生覺悟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跳出虛假不實的六道輪迴。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釋迦牟尼佛
    過去我從其它一些典籍裡,看到對釋迦牟尼佛的解釋為後人對他的尊稱。但法師的解釋卻從教育角度入手。法師認為,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育,因而我們學佛就是接受佛學的教育,佛是我們的老師(本師)。佛學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幫助人解除痛苦煩惱,法師說:「所以我們學佛,目標是極樂世界,最後我們是往生極樂世界……」法師說:「佛的名號,就是他老人家教學的綱領。」
  • 佛教:這6條最基本的因果報應,你一定要避免,這個一定要知道的
    佛教:這6條最基本的因果報應,你一定要避免,這個一定要知道的。佛教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是說世間上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所謂「性空」,就是說:因緣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但是唯有因果不空。
  • 浴佛節法宴: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關係|淨宗法師
    今天念了釋迦牟尼佛,算不算雜修呢?」這不算雜修,這只是在特殊的時間點,我們感念釋迦牟尼佛的恩德,因為他給我們講述了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如果沒有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世界,我們怎麼知道有西方極樂淨土呢?我們怎麼知道有念佛法門呢?所以,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恩德是非常深重的。雖然如此,我們日常的行業仍然是一向專念,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
  • 農曆二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農曆二月初八,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出家紀念日,對於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來說,都是值得永遠紀念的一天。佛陀的出家,是娑婆世界眾生最大的福報,因為佛陀的出現,才使得我們有幸聽聞佛法,走向覺悟解脫的人生之路。
  • 你相信因果報應麼?
    我是農村人,從小就聽身邊的人講過有很多關於因果報應的傳說,那時候還小,權當聽故事,後來上學了,書本上說因果報應都是封建迷信,但是兩個事情告訴有些事情是不能向封建迷信上硬綁的,只能說是巧合。先說說我們村的一個故事吧。
  • 三分鐘帶你了解釋迦牟尼佛傳奇的一生
    悉達多太子削去了如煩惱一樣的髮絲,換上了梵天(四面佛)送來的衣,開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悉達多太子苦行六年,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釋迦牟尼佛嘆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貪著妄想而不能證得。於是,釋迦牟尼佛開始了度化眾生的道路,創立了佛教,這也就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的原因了。
  • 《天道》因果律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個因果報應一樣嗎?為什麼
    因果報應並不是天道在世俗生活中的如實反映,而是個人的一種美好願望,每個人行善不是為了善果,不是為了來世今生,而是給自己一個心安,一個靈魂歸屬。因果報應並沒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範疇,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是每個人對這個世俗、人生、人性,最好的一種願望,是一種願力,對抗業力和孽力流轉的一種能量,一種正心正念正智,為了不住念住心住因住果。
  • 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為了家人發一次《釋迦牟尼心咒...
    恭迎釋迦牟尼佛聖誕日(2020年4月30日)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又稱佛誕節、浴佛節。2500多年前偉大的人類導師釋迦牟尼佛誕生,佛陀降生於人間,為世間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農曆四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情來紀念偉大的佛陀,在佛誕節這天各地寺院將舉行浴佛法會,以浴佛的功德能夠增長福慧,淨化身心。
  • 釋迦牟尼佛的「妻子」為何一生會孤苦?原來是命中注定
    釋迦牟尼佛說:「無論你遇見誰,他(她)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每一個能夠走進我們生命中的人,包括愛人、孩子、老師、摯友等都不是偶然,也許要陪我們減少人生的孤獨,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知識或技能,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狀況等等,他(她)都是我們生命中注定該出現的人。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的「妻子」命中注定會孤苦呢?
  • 人死如燈滅 害人不淺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在這個娑婆世界示現寂滅已經兩千多年了,雖然他的肉身已經消失了,但他的慈悲與智慧的光芒,至今依然照耀著人類,他為我們指明了生命真正的意義與價值,以及生命解脫的正確道路。但最可惜的是,世間的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應該這樣做,更不知道自己能夠這樣做。他們無時無刻不活在外部世界的奴役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