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警官講故事】佛陀遭受馬麥之報的因果故事

2021-02-19 因果學堂
黃柏霖警官:佛陀遭受馬麥之報的因果故事

時間段:00:43:18.360--01:05:24.440

那我們再來探討,進一步探討阿耆達王,這位佛陀的護法。因為佛陀在這一生裡面,有示現三個月的馬麥之報。這個因果的報應,佛陀示現三個月馬麥之報,跟阿耆達王有關係。所以我們附帶來提一下,佛陀三個月的馬麥之報。佛在世的時候,毗羅然國的阿耆達王,他非常景仰佛陀,他發心要供養僧眾三個月。於是佛陀就帶了五百比丘應邀來到彼國,來接受供養。可是當佛陀還沒有到達以前,阿耆達王就招感魔障,這個天魔就知道了。天魔就用各種「寶飾」,就是珍寶。「女樂」,音樂都是這些彩女在演奏,這些美女在演奏,叫「女樂」。還有「衣食」,山珍海味的美食。還有「榮利」,就是榮華富貴。還有「色慾」,這五件事情。天魔就用這五件事情來迷惑阿耆達王,讓他在深宮,深居宮中享樂,並且忘記了供養佛陀的事情。而且阿耆達王還交代部屬,說三個月之內「不問尊卑」,不得稟報大小諸事。他忘記了,只顧享樂,還交代部屬不能夠呈報。所以他發心供佛這件事情,石沉大海,毫無消息。

那麼因為毗羅然國裡面沒有精舍,所以佛陀跟這五百個比丘的僧眾只好在城外的北邊樹林安單。佛就告訴諸比丘說了,這個地方非常窮困,而且人民多不信佛,所以乞食不容易,大家如果不願在這裡安住的話,可以隨意離去。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是非常民主,他對這些他的眾弟子,如果有些人吃不下這個苦,他教他說,那你們可以先離開。但是所有的五百比丘都沒有人離開,只有一個人離開,就是舍利弗,這其實裡面也有因果關係。只有舍利弗獨自離開,其他比丘都隨佛安住下來。那麼眾比丘白天出去乞食,受盡各種苦楚,也很難託缽託得到一食。

剛好有一群信佛的養馬的牧馬人,就是牧人,就是飼養馬的這些人家,他也是信佛的,就看到眾比丘挨餓得難受,就好心說道了,他說,我這裡正好有五百匹馬要吃的馬麥,大家願意分一點充飢嗎?佛陀就說了,這個馬是屬於看馬的人的,他們都是用很好的野草啦、鹽水來餵馬,因此這個麥應該可以接受供養。佛的侍者阿難就拿了佛吃的馬麥,走到村落裡面,要有人煮嘛,就看到一位女子,先讚嘆佛的功德,再請這個女子幫佛的馬麥做成乾飯。這個女子就說了,我家事情很多啦,沒有空為佛做飯啦。旁邊的一位女子聽到以後,主動的向阿難說,你拿馬麥來,我幫佛做飯,我也願意幫其他行善的持戒比丘,智能的比丘做飯。

所以行菩薩道要有勇猛心,要做不請之友,要主動積極,要熱心幫助人,要真發心,真誠心來供養,這樣的話都會跟菩提心相應的。何況是佛陀呢?這麼偉大尊貴的佛陀來到這個地方安單,是這個地方人的福報。結果阿難拿馬麥來,妳說,我很忙,我沒有時間幫你們煮,我沒有空為佛做飯。所以這表示,第一個女子福報不夠。那第二個女子善根深厚,心地慈悲,所以護持三寶的正念超越了她的業力。前面那個業障深重,換句話說,我執深重,只顧自己,不顧眾生。

所以這個女子做好飯以後,阿難就把這個煮熟的馬麥,就捧回到樹林裡面。因為阿難那時候還沒有證法身,阿難對佛陀是非常地敬重,又非常地仰慕佛陀,所以阿難想到說,佛陀沒有飯吃,本來佛陀他就是一個國王的太子,他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他要吃什麼都有,他不缺乏這些菜餚美食,今天卻是要吃這個不能夠補養身體的馬麥粗食,而且還沒有湯水,只能喝一般的水。阿難想到這樣就不禁悲從中來,那心頭非常、心裡非常難過。佛陀知道阿難的感受了,佛陀就告訴阿難說,你要不要來嘗一嘗?阿難就過去嘗一下以後,發現滋味非常地好,原來馬麥中都有天人加入美味了。

所以各位不曉得有沒有那個經驗?如果你到戒律道場,或到真正的正法道場,或者你去參加佛七法會,或者你那個地方剛好有高僧大德駐錫,你到那個佛寺去參訪。其實是個很普通的一碗白飯,還有很簡單的素食,可是你會發現,那個飯吃起來特別的香、特別的好吃。我有那個經驗,很簡單的豆腐而已,炒豆腐啊、炒青菜啊,可是特別的好吃,就是跟這裡一樣。以禪悅為食,天人、諸天都加入美味了,這叫天廚妙供,天廚妙供,禪悅為食,加上有佛力加持。阿難便將做飯的經過就稟告佛陀了,佛陀就說了,早先那位女子如果做飯的話,以後便是「轉輪王第一夫人」,後來那一位不請自來的女子,後來獲得很大的福報,無可限量。所以能夠幫佛陀煮飯,幫佛陀服務,那是無上的福報。

各位在聽我講經裡面都有提過,我幫南林尼僧苑重建南林尼僧苑,在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她們被地震震垮,後來我發願,護持南林尼僧苑重建。那邊有一個佛陀紀念塔,有到臺灣來參加萬人念佛的蓮友,都曾經到過南林尼僧苑去禮拜佛陀紀念塔。那個佛陀紀念塔裡面有佛陀的真身舍利。那麼南林尼僧苑那個當家,如慧法師的姐姐,本身是中風,那中風都已經手腳不靈活了,也是算很嚴重了。她就跟如慧法師說,她說,我現在中風,我就發願,從佛陀紀念塔的臺階的入口處,要走到佛陀紀念塔,大概要走兩、三分鐘,走慢的話要走五分鐘,走快的話大概兩、三分鐘。她說,我每天早晚,我發願負責來掃佛陀紀念塔的登山步道,就是朝山道。她就每天這樣掃樹葉,掃乾淨。因為到南林尼僧苑的佛陀紀念塔的入口處一定要脫鞋子,不能穿鞋子,就穿襪子。有人會朝山、會朝拜,三步一拜,會沿著這個朝山步道頂禮佛陀。所以到那邊入口處不能穿皮鞋,就要穿襪子走進去,所以那個步道很乾淨,那都誰掃的?就是如慧法師的姐姐掃的,每天掃。說也很不可思議,很神奇,掃了大概半年、一年以後,她的中風的手腳不靈活,全部恢復正常,完全恢復正常人,就恢復到沒有中風以前那種身體狀況,感應道交。

所以佛陀說,後來幫佛陀煮馬麥那位女子,也獲得無量的福報。佛跟眾比丘餓了以後吃這個馬麥,當中舍利弗先離開,這裡面它有很深的因果在裡面,等一下我們會討論。目犍連尊者一度想用神通力去忉利天請回天食來供養僧眾,佛陀講一句話了,佛陀就開示了,「諸比丘惡行報熟不可移轉。」佛陀有神通,佛陀有六通,他佛陀有宿命通,阿羅漢只有五百世,佛陀無量世。我們不是看到佛陀當時在住世的時候,要圓寂以前,不是有一個外道比丘嗎?外道一個修行人,他要皈依佛陀。那佛陀旁邊的這些尊者都是阿羅漢,阿羅漢就用他五百世的神通一看,誒,這個外道沒有福報可以做為佛陀弟子。他跟佛陀說,不行,這個外道沒有善根,他五百世都沒有種善根,怎麼可以出家呢?

佛陀有無量世,佛陀看無量世,佛陀一看,其實佛陀也不用入定,也不用出定,佛陀他「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佛陀不用入定,佛陀不用說我再來盤腿,再來入定,那不是「首楞嚴大定」。佛陀就是「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就是,「那伽」就是什麼?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佛陀他已經證得常寂光淨土,四十一品無明都斷盡了,成究竟覺了,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都永亡了,四十一品無明又破盡了。所以佛陀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所以佛陀可以看到無量世。佛陀一看,誒,這個外道曾經在無量劫以前是一個樵夫,砍柴的樵夫,結果在山中遇到一隻兇猛的老虎追趕他,他一緊張就爬到樹上,一句南無佛,南無佛救我。那個樵夫在阿賴耶裡面,烙下這個南無佛這一句佛號的種子下去,無量世以後,遇到佛陀可以出家。

所以不要小看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如果一天念一萬聲,那就不得了,他是念一句南無佛,就可以出家了,你就一天一萬聲、兩萬聲,那就不得了了。所以佛陀知道因果不空,佛陀說,「諸比丘惡行報熟不可移轉」。所以佛陀有三不能,佛陀第一個,眾生度不盡,定業不可轉,無緣不能度。你看第二個,定業不可轉,佛陀連他自己的釋迦族都被滅掉,佛陀也沒有用神通力去救他的釋迦族。佛陀自己本身,曾經在有一世的時候,他在摔跤的時候,因為對方讓佛陀的腰受傷,佛陀在一怒之下,也扭斷了對方的腰部,對方的腰部也折斷了。佛陀因為那一世的這樣的一個果報,造了這個惡因,佛陀在這一世裡面也是腰酸背痛。

這是老法師在講「因果的理論與事實」裡面,老法師有這樣開示。所以佛陀知道這個道理、佛陀知道這個因果,所以佛陀說,這個惡緣已經成熟了,不能夠移轉,甘願受馬麥之報。所以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確實有道理。村女為佛做飯,肯與不肯,果報天差地別。被動跟自願之間,未來的果報竟差之千裡。所以我們在學佛的初發心,做的時候,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我們要了解這個因果關係。菩薩是畏因,智者慎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李炳南老師在「明倫月刊」裡面他的開示,弟子把它整理以後,再登載在「明倫月刊」三百二十三期。

那剛才提到說,佛陀那個三個月的馬麥之報,舍利弗有先離開。那佛陀為什麼有馬麥之報呢?等到這個馬麥之報三個月都過了以後,佛陀的弟子就想起來請佛開示了。但是在佛陀還沒有開示以前,那個阿耆達王想起來說,糟糕了,我有供養佛陀,怎麼可以忘記呢?他就跟佛陀請罪,來跟佛陀報告,他說,請佛再來讓他供養一次。佛陀怎麼說呢?佛陀說,我應你所邀的時間已經過去了,該回去了。所以佛有三個月的馬麥之報,所以這樣看起來,一切都是佛的美好安排,不管善緣、不管惡緣。在這個地方看起來,好像阿耆達王被天魔作亂迷惑,但是反過來說,也是成就了佛陀了這個宿世的因緣,還這個業報。《玉曆寶鈔》裡面觀世音菩薩講,因緣果報的道理,哪怕是諸佛如來再來,都不能違背這個道理,都不能改變。

所以在三個月的馬麥之報結束以後,弟子就問佛陀了,為什麼佛陀你這麼尊貴,還要受三個月吃馬麥的果報呢?佛陀就告訴他們,佛陀說,在無量劫以前,那時候有一尊佛叫毗婆尸佛。那一尊毗婆尸佛成佛的時候,受到國王人民的隆重禮拜供養。當時釋迦牟尼佛他的那一世是一個外道,是一個「梵志」,修苦行的外道修士。他也是帶了五百個弟子在乞食,可是看到毗婆尸佛受到這麼隆重的供養,生起了嫉妒心。你看,佛陀在因地示現給你看,佛陀在那一世當「梵志」的時候,他也有嫉妒心。當時那個外道,就是佛陀的前世,就講一句話了,他說,這個沙門這麼大的排場,就是毗婆尸佛,這麼大的排場,他配吃馬麥就不錯了。就造這個口業。

當時除了一個上首弟子,也就是這一世的舍利弗,在那一世也是跟著佛陀,所以佛陀這些弟子都不是跟他一生一世的,宿世都跟佛陀在修行。那一世的上首弟子是舍利弗。舍利弗覺得這樣不行,他有跟佛陀報告,佛陀在那一世是「梵志」,舍利弗覺得不可以毀謗毗婆尸佛,其餘弟子都認同、都贊同。所以你看這一世,這個三個月的馬麥之報,舍利弗不用受報,因為他沒有共業,他沒有造這個口業,沒有造口業的毀謗、嫉妒毗婆尸佛這個果報,他沒有造業所以釋迦牟尼佛因為這一句話不知道受多少的苦報,雖然他精進修行又皈依佛法,乃至於修成正果,但是那個餘報還未盡,所以還要受三個月的馬麥之報。那麼舍利弗當時沒有造這個業,所以他當時,佛陀在吃了三個月的馬麥之報這個期間,舍利弗是享受三個月的天廚妙供。真的是善因善果,還是惡因惡報,都各有因果的。所以「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我們要戰戰兢兢地努力,千萬不要造惡業。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五四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相關焦點

  • 【黃警官講故事】墮胎的惡報及因果故事
    黃柏霖警官:墮胎的惡報及因果故事(兩個時間段)時間段一:00:06:26-- 00:11:38
  • 什麼是因果?佛陀通過一個小故事,便告訴了我們因果的真相
    佛教常常講因果,但很多人都難以相信因果的存在,就像不相信輪迴一樣。而佛陀早在2600年前,就已經預見到了,現代人這種對一切都充滿質疑的狀態。佛陀在《無量壽經》中感嘆道:「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惡之事,都不信之。」
  • 【佛陀頭疼三天】釋迦族被滅的三世因果故事
    黃柏霖警官:釋迦族被滅的三世因果故事老法師為什麼特別提這一段,阿彌陀佛的因地發願
  • 黃柏霖警官講故事:墮胎絕對有罪
    但是釋迦牟尼佛在有一部經叫《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裡面,這部經裡面佛陀很明確的指出來,墮胎的人生前必須受重病及短壽之果報,而死後還可能墮入無間地獄,求出無期。這部經以前我也有印過,《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這主要是講文殊師利菩薩曾經在因地的時候,在過去生的時候,有一世,文殊師利菩薩示現是一個女子,他的名字很奇怪,叫顛倒,那這一世成道,叫大智。
  • 釋迦牟尼佛的因果報應不得不吃三個月的馬麥,但也如飲甘露
    第四惱,叫三月馬麥,這是飲食方面的。釋迦牟尼佛雖然成了佛了,他也有三個月沒得吃,只能吃馬麥。何等因緣呢?古昔的時候,有一個如來叫婆葉,婆葉如來在盤頭摩跋城中,與大比丘眾俱,就是有一幫比丘,在一個城市裡邊。
  • 【黃老師講故事】螞蟻報仇的幾個真實事例
    黃柏霖警官:螞蟻報仇的幾個真實事例我在助念的過程裡面有看到很多這種螞蟻報仇的故事,是真實不虛。所以對於螞蟻,你只有一個辦法是佛陀說的默擯,不要理牠。像我現在看到螞蟻來就不要理牠。當時她還沒有過來的時候,我們蓮友就跟我講,說你不要理她,她那個是得愛滋病,不要理她。為什麼呢?她整個臉都像麻子一樣,一點一點紅紅地,全部都是一樣,麻子的一臉。  她後來跟我在講的時候非常地憂傷,她說,黃警官,為什麼我的臉會變成這個樣子?怎麼一點一點的像出痲疹一樣?那時候我就直接跟她講,我說許居士,我說妳有沒有殺螞蟻?她說你怎麼知道我有殺螞蟻?我說看起來這個是果報現象。
  • 黃柏霖警官:司命之神乃因果 失德之財子揮霍
    黃柏霖警官:司命之神乃因果  失德之財子揮霍時間段:00:12:12.960--00:34:55.720那麼這一段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句,『冥冥之掌大算盤者』,誰在「掌大算盤」呢?誰是「司命之神」呢?因果。就是老和尚講的因果的五大原則,善惡不同時、因果通三世、因小果大、善惡不能相抵,最後因果不空,這五大原則就是「掌大算盤者」。所以因果不是佛教發明的,它法爾如是。
  • 【黃老師講故事】金箔布施
    黃柏霖警官:金箔布施>這個地方,我提一個跟孫覺勸富人這個故事很像的一個公案,叫做金箔布施,這是真實故事。榮西禪師說,他說你們不了解,怎麼樣尊敬佛陀才如此做。「汝不解,吾為尊敬佛陀」,你們不了解我是為了尊敬佛陀。所以我們剛才講說,如何尊重承事如來?就是先看你如何尊重承事眾生?他就是這個《普賢行願品》的境界,你怎麼讓佛陀歡喜?你先讓眾生歡喜,他就讓乞丐歡喜了。弟子就不懂了,他說如果我們把佛像都賣掉,我們拿去布施,他說我們再去做善事呢?你不重視這個信仰,你沒有恭敬佛陀,那這個算敬佛嗎?
  • 黃柏霖警官:父親開釣蝦場造業,兒子被釣竿甩到高壓電電死
  • 黃財神的故事
  • 「因果故事」他精神病的因果
    我經常聽大德法師的講經,還有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這些都是我了解到的正法法師和沒出家的大德。這些師父沒有給自己標榜自己有多厲害,他們都是踏踏實實地在第一線行菩薩道。比如海濤法師,曾經有幸福的家庭,妻子很漂亮,兒子很聽話,家裡還有企業,國王都沒有他那麼享福。在那種狀況下他學習佛陀出家度化眾生,舍小家顧大家。這是真正的大德。
  •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
    因為佛法包括宇宙間一切有為無為的真諦,釋迦佛陀在娑婆世界說法四十九年,說了八萬四千法門,總括起來,不離因果二字,也就是佛法。簡單的說,宇宙間的一切因果就是佛法。學習佛法主要是要明白因果理趣、學習因果,知道世事無常、輪迴痛苦,知道善惡業力、因感果報,因此尋求解脫之道,求證道果,圓滿菩提,利益眾生。唯有明了一切因果而不被因果所遷,才能了生脫死。所以,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
  • 莫高窟壁畫:釋迦牟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佛陀所說因果業報
    毗琉璃王誅殺釋迦族,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釋迦牟尼的家族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佛陀所說的因果業報。憍薩羅國國王波斯匿王,想娶一位迦毗羅衛國釋迦族公主為妻,釋迦族不是很情願,於是釋迦族的摩訶男,用自己家裡的一位女奴冒充公主嫁給了波斯匿王。
  • 三世因果真實不虛,琉璃太子滅釋迦族
    近因就是我剛才講的,他媽媽末利夫人,她是婢女。遠因是過去生所結的。老法師說,這一段的因果故事在《釋迦譜》裡面記載得很清楚。《釋迦譜》就是我們講的,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釋迦譜》。那琉璃王這一群,在那個無量劫以前,他們是在畜生道,就是魚族。那琉璃太子是魚王,牠們都在一個魚池裡面,都是一群魚。琉璃王就是這個魚裡面的頭目,魚王。釋迦族在那個時候是漁夫,他們是捕魚的人。
  • 因果故事~鬼也恩怨分明,有報恩的鬼,也有抱怨的鬼
    文章來源:中國佛教網關注【因果正見】公眾號後,回複數字1~60查看閱讀量2000以上的精品故事。1:淫業故事~不貪女色福報大2:淫業故事~一個風塵女子的人生3:因果故事~兄弟倆勇救弱女積大陰功獲大福報4:因果故事~蒼蠅救人的故事5:因果故事~殘忍殺蛇遭受喪命橫禍6:有因才有果!
  • 【黃老師講故事】一樁離奇的救助孤兒得善報故事
    黃柏霖警官:一樁離奇的救助孤兒得善報故事時間段:01:34:54-- 01:45:25有一對王姓的夫婦,他們在一九五0年,隨著國民政府從大陸撤退到金門,然後再轉到臺灣來。祂也知道我是誰,所以這個鬼道眾生很厲害,我們講說祂有報通,你不用跟祂講你叫什麼名字,祂就知道你叫什麼名字,我去她家誦經,我們這位王姓的師姐,她的媽媽就跟我講一個故事。(就王黃阿美,她最近才剛往生,活一百歲,心地很善良)。就跟我講一個笑話,因為她先生後來死掉的時候,(人都會有情執,徘徊不去)。
  • 黃柏霖警官: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們講的「現世報」
    過去生中修的福,比如說他有一億的財富,這一生他雖然也發財,心術不正,到處欺壓別人,作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那他福報折了,本來是有一億的福報,只能剩下千萬的福報。那如果是千萬的福報,只能剩下百萬的福報,但是他有千萬的福報、他有百萬的福報,還比一般人來得多啊!為什麼?因為他的福還有啊!我們講說他的福報還夠啊!因為因果通三世啊!
  • 【佛教故事】佛陀頭痛三日的因緣
    佛教中有個著名的故事,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喬薩羅國的琉璃王因受到釋迦族的侮辱,發誓要滅掉整個釋迦族。 佛陀勸阻了三次都沒有成功。當琉璃王的軍隊攻進迦毗羅衛國的時候,佛的大弟子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請求佛前去相救。但是佛說:「這是釋迦族的因果,暫時很難改變。」於是,目連尊者發慈悲心,用神通將五百個釋迦族人裝進了他的缽裡,然後舉到天上。但是,當屠城結束的時候,尊者把缽取下來一看,這五百個人全部化為了血水。
  • 業報和因果,為什麼要出家?人生真的是苦海嗎?
    我們講過不淨觀,那麼接下裡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是有種種的掛礙,要怎麼辦呢?《坐禪三昧經》中有說如何修煉。1、為什麼修行要出家為什麼要出家呢,在家修行不行嗎?這是很多人都要問的問題。因為寺廟是一個專業的修行場所,他可以讓修行的人擺脫一些世俗的困擾。
  • 【黃老師講故事】做生意逼人自殺 自己家破人亡 讀《地藏經》改變命運
    這位老師父講一句話,他用臺語講,我在旁邊親耳聽到。他說,這個人已經死去了,你擱來問我?翻成國語說,這個人已經死掉了你還問我?所以你想想看,從名字可以斷生死,這個實在是,不是普通的能力。那等於是什麼?閻羅王的生死名冊確實是有。我們看很多的因果故事裡面都會講說,有閻羅王的生死簿,那名字不就生死簿嗎?所以你活多久?多少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