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因果真實不虛,琉璃太子滅釋迦族

2021-01-08 傳統文化紮根

因果不虛。就像說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琉璃太子就是琉璃王。釋迦牟尼佛的護法波斯匿王,波斯匿王跟末利夫人所生的兒子叫做琉璃太子。這個故事大家都聽過,因為末利夫人,波斯匿王所娶的這個末利夫人,並不是真正的釋迦族裡面的這些,他們真正的釋迦族的子民。而是他們釋迦族裡面的婢女。所以琉璃太子本身就是婢女所生的小孩。

那因為琉璃太子小時候會到他外公家去玩,那就帶著他這些童男童女的侍者,到他外公家去玩,就回到釋迦族,就是他外公的故鄉。結果當時佛陀已經成佛了,釋迦族就蓋一個紀念館,當然裡面就有管理人員了。那琉璃太子不小心跑進去,踩到裡面的,這個紀念館的裡面進去了。就被這個管理員呵斥,說你是婢女所生的小孩,你是賤民。因為當時在印度,那個種姓的差別很大。他們有四個種姓,一個是婆羅門種;一個是剎帝利,就是統治階級;一個是吠舍,就是士農工商;最後一個叫首陀羅,首陀羅就是賤民,到現在還有,就是婢女,婢女歸類為首陀羅,就是賤民。這是種族歧視。

所以當時琉璃太子就踩進去佛陀的紀念館,就被管理員呵斥說,你是婢女所生的。後來琉璃太子覺得這個羞辱太大了,就跟他旁邊的童男童女侍者說,你們一天跟我提醒三次,我這個一定要報仇。就是後來的琉璃太子滅掉釋迦族的近因,就是釋迦族的人羞辱他。

那遠因呢?還有更大的遠因,這佛陀就有說出來。經上說這個故事,琉璃王,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是個大國王,他跟釋迦族有冤讎。冤,有近因跟遠因。近因就是我剛才講的,他媽媽末利夫人,她是婢女。遠因是過去生所結的。老法師說,這一段的因果故事在《釋迦譜》裡面記載得很清楚。《釋迦譜》就是我們講的,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釋迦譜》。那琉璃王這一群,在那個無量劫以前,他們是在畜生道,就是魚族。那琉璃太子是魚王,牠們都在一個魚池裡面,都是一群魚。琉璃王就是這個魚裡面的頭目,魚王。

釋迦族在那個時候是漁夫,他們是捕魚的人。有一次就把池塘裡的魚全部打撈上來,把池塘的水全部放光,魚全部殺掉。那麼這一群被殺的這些魚怨恨不滅,生生世世記著要報仇。生在釋迦這一族,那些魚就變成人了,到人道了,就當琉璃太子這一族的人,就是他的兵將。那無量劫以前,他們所結的這個怨恨,小小的一點事情而已,就挑撥成戰爭。

小小的事情就是什麼?就是琉璃太子回到他外公家,不小心進入佛陀紀念館,被館裡面的管理員呵斥說,他是婢女所生的小孩,就是小小這一件事情而已,就挑撥成戰爭。那麼釋迦牟尼佛他也想阻止這個戰爭,他第一次在路上等著,琉璃太子知道佛陀很偉大,他也不敢得罪佛陀,就班師回朝。第二次也是這樣,第三次也是這樣,到第四次的時候,琉璃太子不理佛陀了,他繞道就把部隊帶出去了,就去攻打釋迦族。所以釋迦牟尼佛他也阻止不了這個戰爭。

佛陀有三不能,第一個,定業不可轉;第二個,眾生度不盡;第三個,無緣不能度。佛陀跟你講,定業不可轉,那定業要誰轉呢?要自己轉,你要透過懺悔、透過改過、透過放生、吃素、透過學佛、三皈五戒、精進修行,把自己無始劫來的毛病習氣改掉。那你破了見思惑,你就是證得阿羅漢了,你就出三界了。你再破塵沙惑,你就成為菩薩了。你再破一品根本無明,你就成佛了。

那麼成佛以後,成佛以後這個因果在不在?因果還是在。就像安世高大師兩次還命債,安世高大師兩次都來中國還命債,因為因果不空。但是因為他已經成就法身了、他已經成佛了,他沒有四相,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他了解生死本空,無明本空,本覺本有。所以他還命債,他沒有這種貪瞋痴,所以他歡喜受。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想阻止這個戰爭,但是阻止不住,如是因,如是業,如是果,如是報,叫業因果報。救不了,怎麼勸都不聽,琉璃太子就不接受,一定要把這個族滅掉。

最後老法師說,最後釋迦牟尼佛這個族有部分的人就逃走了。據說當時那個釋迦族的最後那個國王,當時有跟琉璃太子講說,等我從水中浮起來的時候,你再開城門進來,你再攻打進來。事實上後來釋迦族那個國王,就把自己的頭髮綁在樹根裡面,所以他浮不起來,後來很多釋迦族就逃走了。那逃到哪裡呢?老法師說,他們的家族逃到現在的西藏,以後就沒有再回去印度了、回到尼泊爾了,佛陀是尼泊爾那邊的人,他們就在西藏落戶了。所以釋迦族也算是中國人,老法師說,也算是中國人。

這件事情當年的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有告訴淨空老法師。他說,釋迦族這一族逃到後藏,這是用這些事來告訴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什麼樣的怨恨都要把它看破、要化解,決定不能結怨。結怨後果太悽慘了,生生世世多少世都不能夠解決,愈結愈深,連佛菩薩都無可奈何,佛菩薩都無可奈何。釋迦牟尼佛特別用他們自己的釋迦族做一個例子,跟你講因果不空,佛陀用自己的家族來做證明。雖然他成佛了,佛陀固然是偉大,但是因果這個東西,就如同《玉曆寶鈔》裡面,觀世音菩薩講的,在《玉曆寶鈔》裡面,觀世音菩薩有開示說,因果這件事情,連諸佛如來都不能違背。這一句話是觀世音菩薩說的。

那從佛陀自己本身釋迦族被滅掉,就可以充分證明,因果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避,沒有人可以違背,所以因果不空。老法師在這裡講,老法師這一段開示是在《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百零八集裡面開示的。老法師引用《淨土大經解》裡面說,「世間冤報之事,互為禍害」,你有冤屈啦,你有果報啦,這叫冤屈跟果報。會討債還債嘛,會報仇嘛,所以說是「世間冤報之事,互為禍害」。我們說,我們一般講叫,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摘自《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五二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相關焦點

  • 【佛陀頭疼三天】釋迦族被滅的三世因果故事
    黃柏霖警官:釋迦族被滅的三世因果故事老法師為什麼特別提這一段,阿彌陀佛的因地發願
  • 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故事
    第一目 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故事 接著我們來看一則佛典故事,這則故事說明了因為過去世殺魚而造成今世戰爭導致釋迦族被滅的因緣。這是發生在兩千五百多年前 佛陀在世時,佛陀親族——釋迦族——的一件血淋淋的故事。在許多經典如《增一阿含經》卷26〈等見品〉中皆有記載。
  • 世尊親眼見釋迦族被滅,因果真的不能破解嗎
    世尊當然有無漏智,也有廣大的神通威力,但佛經中有明確的記載,「神通不抵因果」。世尊還禁止在一般情況下用神通,只有在「顯聖教、現稀有事、自陳己德、度化有情」,方便度人信服、不自我炫耀的特殊時候,才能顯露。無量劫前,有一條很大的魚,擱淺在海邊的沙灘上,掙扎很久回不去了。有一個小村莊的人圍在那裡,狠狠地擊打著這條不幸的大魚。世尊用樹枝條,在大魚的頭上輕輕敲了三下。
  • 佛教修行|略說因果業報
    但是有些人認為六道輪迴只是一種傳說中的存在,不是實在的有,認為鬼是沒有的,六道都是不存在的;只要是有這種觀念的人,就會造成一切因果都是空假的,不成立的。釋迦佛陀說六道輪迴真實不虛,生、老、病、死苦,五濁惡世,我們現在所處的現實生活中,難道不是這樣嗎?事實就是如此。
  • 希特勒殺這麼多猶太人到底是什麼因果?
    佛家講三世因果,凡今世所受報皆為前生惡因所致。請問希特勒殺害這麼多的猶太人,若對猶太人來說,這是他過去造因所受果報,是否容易引起歧視弱勢團體的誤會,或造成支持希特勒復仇的錯覺?   答:這個問題很深、很廣,解釋起來很費事。總而言之,任何一個人在這個世間一生所遭遇的,確實離不開因果。這個話佛法裡頭說得多,中國過去世俗裡頭也講得很透徹,連美國的卡西他也說過。
  • 莫高窟壁畫:釋迦牟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佛陀所說因果業報
    毗琉璃王誅殺釋迦族,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釋迦牟尼的家族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驗證了佛陀所說的因果業報。憍薩羅國國王波斯匿王,想娶一位迦毗羅衛國釋迦族公主為妻,釋迦族不是很情願,於是釋迦族的摩訶男,用自己家裡的一位女奴冒充公主嫁給了波斯匿王。
  • 什麼是橫三世佛,什麼是豎三世佛,不明白就會鬧笑話
    在這個認知基礎上,佛是一種擁有大智慧的群體,從時間劃分,可說豎三世諸佛,按方位劃分,可說橫三世諸佛。什麼是豎三世佛?豎三世佛是指過去佛,燃燈佛;現代佛,如來佛;未來佛,彌勒佛。先說過去佛吧。「釋迦」是他的為種族名,而「牟尼」是文、儒、忍的含義。連在一起,稱為釋迦牟尼,是悉達多成佛之後,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悉達多本是釋迦部落淨飯王的太子,因深感人生的苦難,成年之後毅然選擇出家修道,最終在菩提樹下通過七天七夜的打坐,終於感悟人生苦難的原因,修煉成果。
  • 塵鎖紅樓:從寶黛的三生三世看因果不虛
    這劇照都看得我掉眼淚,太心疼寶黛了《紅樓夢》的寫法至少有兩大特點:一是以虛寫實,二是藉助他人隱喻當事人。所以,毫不例外的,開篇也是以虛寫實,運用神話傳說講解了這部書的起源。 先是女媧補天剩下一塊女媧石的記載:原來女媧氏鍊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
  • 物質不滅定律
    🖱🖱那真實的,根本不滅;那虛假的,根本無可滅。斷滅純粹是頭腦的一個臆想,猶如龜毛,猶如兔角。🖱🖱諸法的本體是不滅的,生滅的是眾生的一個心相;而心相,並不真實存在。🖱🖱例如,一棵杉樹,你可以把它斫開做成各種各樣的家具,你可以用它建成房子,你甚至可以把它燒掉變成灰。然而,不管怎樣你不可能使它少掉一個分子。
  • 《楞嚴經》敬畏因果謹潔無犯
    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世尊!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慾,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燃,墮無間獄。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 釋迦摩尼從凡人變成佛祖的經過
    在中國有很多的佛教徒和信眾,他們都很很虔誠,在一些景區也會有遊客們磕頭上香「求佛保佑」的情形,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但他們是否知道他們所拜的佛祖曾經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是真實歷史上存在的。距今2500多年前,釋迦摩尼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疆土只有2666平方千米,大概相當於兩個中國香港大小;他是釋迦摩族人,父親淨飯王剎帝利種姓,也有專家研究稱釋迦族是黃色人種。 迦毗羅衛國 當時處於戰國時代,由於國家弱小,釋迦族不斷受到強鄰的侵略威脅,地位十分脆弱。
  • 「三世因果」是什麼?看懂了,覺悟就在當下!
    因為佛已經說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過了這些因果的關係,我們就可以解決到所有的問題了。「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世苦。」三世的因果只有佛能夠說得出來,所以佛的智慧就是最高的,佛法是最偉大的。信佛就是要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學佛就一定要修習《因果不虛》的這一個最基礎的修法。
  • 燃燈佛為釋迦佛授記圖
    在過去世為釋迦菩薩授記的佛陀,為本師釋迦牟尼如來過去世的老師,是過去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中的一位。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王有太子名勒那識只(即寶髻),出家學道而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錠光如來」。此系燃燈佛昔時曾從寶髻佛授記因緣。
  • 神通再大轉不了定業
    其中一鬼問道:「我先世為人,現墮入餓鬼道中,常患饑渴,聽說恆河水清涼,前來取食時,水又變熱沸,飲上一口,五臟劇痛難耐,又有守水鬼拿棍木驅逐,是何因果?目犍連用神通觀察其前世是算命之人,虛言多於實語,毀譽隨心而談,自稱明白,實則欺詐以求錢財利養,迷惑眾生,以致於此。
  • 飛鳥時代金銅釋迦太子像
    飛鳥時代誕生釋迦佛立像材質:銅造、鍍金規格:総高11.5,像高8.3,髪際高7.6所蔵者 東京國立博物館>誕生釋迦太子像,是作為四月初八「浴佛節」灌頂法會的本尊而製作的。這尊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僅在腰上纏著布,上半身裸露的嬰兒太子雕像,雖然很小,但是卻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眉毛和嘴角的表情都顯得十分認真,是適合作為禮拜的對象的造像。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印光法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之論因果之理227-229(原文及白話)
    甲、論因果之理228.原文:示戒善, 闢人天之坦路。明因果, 陳趨避之良謨。言戒善者, 五戒, 不殺, 即仁;不盜, 即義;不邪淫, 即禮;不妄語, 即信;不飲酒, 則心常清而志凝, 神不昏而理現, 即智。五戒全持, 不墮三途, 恒生人道。此與儒之五常大同。第儒唯令盡義, 佛則兼明果報耳。十善者, 不殺、不盜、不邪淫, 名身三業。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名口四業。不貪、不瞋、不痴, 名意三業。此與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約身, 十善多分約心。十善具足, 定生天界。
  • 雅利安人與釋迦族-剎帝利
    族源雅利安一詞一說源自伊朗的波斯文,意為「有信仰的人」;另一說源自梵文,意為「高尚」。19世紀,雅利安語一名被用作印歐語的同義語,從狹義上說是指印度-伊朗諸語言(Indo-Iranian languages)。現在此名在語言學中,僅用於印度-雅利安諸語言(Indo-Aryan languages)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