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筋骨血肉——《書法美學》之六

2021-01-18 單立人教育

書法的筋骨血肉

書法美學術語,一般把筆鋒比做字之筋,講究藏(首尾蹲搶)和度(中間空中飛度)這樣才無死筆。

字之骨,指執筆的大指下骨節。認為提之則字中骨健,縱之則字中骨轉軸活動。

所謂字之血,即水墨。皆藏於副毫之內,蹲則水下,駐則水聚,用筆時視其具體情況而定。

肉指筆毫。疏處平處要捺滿,即所謂肥:密處險處要提飛即所謂瘦。又可與用墨結合起來看,認為乾研墨要溼點筆,溼研墨要乾點筆。

墨太濃則肉滯,太淡則肉薄。康有為《廣藝舟雙輯》云: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血濃骨者,筋藏肉瑩,加之姿態奇逸。可謂美矣。詳參筋骨血肉各條。

骨指書法作品點畫剛勁有力,氣勢雄強。晉衛夫人《筆陣圖》:善力者多骨,不善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

宋蘇軾《書論》: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缺一不成為書也。唐蔡希綜《書法論》:每字皆須骨氣雄強爽爽然,有飛動之態。屈折之狀,如鋼鐵為鉤,牽掣之蹤,若勁針直下。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骨法》:字無骨。為字之骨者,大指下節骨是也。提之則字中骨健矣,縱之則字中骨有轉軸而活絡矣。提者,大指下節骨下端小竦動也;縱者,骨下節能轉軸中筋絡稍加和緩也。言字之骨由書寫過程中大指下節骨的有提有縱的運動所產生。

清張廷相,魯一貞《玉燕樓書法.骨法》:夫骨,非稜角峭厲之謂也。必也謂其力於畫中,斂其鋒於字裡,緊則縱橫大小無或懈矣。惟會心於直緊二字,斯能得之。黃庭堅所謂畫中有筆痕是也。清劉熙載《藝概》字有果教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

「血」指字的點畫中由於水墨諧調而產的豐潤而活脫的狀貌。宋蘇軾《論書》: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書也。

今人茹桂《書法十講》:血肉就指的是水墨。只有水墨調和,運用適當,方顯得骨勁肉勻,血脈連胃,才能構成生動活潑的生命之體。

蔡邕《九勢》中所謂,下筆用力,肌膚之麗,肌膚的麗就是肉,所具有的美的質感,而這種美的質感又和血相關著。血即是墨色的濃淡枯潤,它又直接關係著水。陳繹曾《翰林要訣》指出: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

「筋」其義有二:一指字的筆鋒而言。元陳繹曾《翰林要訣.筋法》:字之筋,筆鋒是也。斷處藏之,連處度之。藏者首尾蹲搶是也,度者空中打勢,飛度筆意也。

清張廷相、魯一貞《玉燕樓.書法.筋法》:筋法有三:生也、度也、留也。生者何?如一副中行行相一行中字字相生,一字中筆筆相生,則顧盼有情,氣脈流通。度者何?一畫方定,即從空際飛度;二畫勿使筆勢停住,所謂形現於未畫之先,神流於即畫之後也。留者何?筆勢往矣,要必有以蓄之。所謂留不盡之情,斂有餘之態也。

米元章曰:有往皆收,無垂不縮,此之謂哉!二、指執筆懸腕作書時,筋脈相連有勢,明豐坊《書訣》:書有筋骨血肉,前人論之各矣,抑更有說焉!蓋分而為四、合則一焉。分而言之,則筋出臂腕,臂須懸,懸則筋生。然血肉生於筋骨,筋骨不立,則血肉不能自榮。故書法以筋骨為先。

肉指字的點畫豐滿柔韌,活脫有致。取決於用筆的輕重深淺施墨的濃淡枯溼。東漢蔡邕《九勢》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捺滿、提飛、字之肉,筆之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則瘦。肥者毫端分數足也;瘦者,毫端分數省也。

清張廷相、魯一貞《玉燕樓書法.肉法》字之肉系乎毫之肥瘦手之輕重也。

然尤視乎水與墨。水淫則肉散,水嗇則肉枯。墨濃則肉痴,墨淡則肉瘠。粗則肉滯,和則肉凝。故古法云:欲求體內之適均先審口糜之融液。

文/申國超 圖:苗桂琴、段發展、以及網絡搜圖

相關焦點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中國書法史上,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的, 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論家鄧以蟄先生 (1892—— 1973) 。這位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 與朱光潛、宗白華同為現代中國早期從事美學研究的安徽籍同鄉, 和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的著名學者, 早在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 即擬撰寫一組總題為《書法之欣賞》的書法美學專題論文 。
  •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
    古代書法美學中,人們十分重視書法的技能功夫之美。南朝人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一文,是最早記錄歷代書家並評其藝術特點的一篇專文,評介中突出地記載了這些書家的技能、功夫,如稱「北陵陳遵,善篆隸。每書,一座皆驚,人稱陳驚座。」隨後,南宋人王虔《論書》中,出現了「天然」與「功夫」兩個審美概念。
  • 書法答疑:如何寫出「有血有肉」的筆畫?關鍵添加一物!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最近有學員創作時提到一個問題,如何寫出「有血有肉」的筆畫線條來?麓風軒回答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談到書法中的重要一法——墨法。書法的「血肉」是與「筋骨」相對而言的,「筋骨」指字形結構,「血肉」指外在表現的豐潤妍美。
  • 以美學原理和常識「啟蒙」書法美育
    不但社會公眾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也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只有先具備了書法美的基本常識,才可能對全體國民進行書法美育的普及。但是目前,專業書法工作者由於缺乏專門的美學訓練,對書法美尤其是藝術美學原理還缺乏根本性認知,導致各說各話,各執一端,非此即彼,乃至互成隔膜,至為可憾。其實,美育未必需要多麼高深龐雜的知識譜系,而是需要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的啟蒙。
  • 有人這樣論書法——《書法美學》之二
    今人茹桂《書法十講》中說:有造詣的書法家他們靜觀默察,意隨心到,筆隨勢生,手提造化顯神功。其神奇之妙使之曲盡其美。有素養的欣賞者則觀之於字,會之於意,神馳字外,於無形中見有形,從靜止的字形中領略到活潑飛舞的動勢,獲得一種餘味回甘的美感享受。
  • @遼中書法迷 共賞沈延毅大師書法風採
    ,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從用筆上看,如果按照傳統帖學的中鋒用筆衡量,沈延毅的用筆可謂「不合古法」,中、側並用、轉、絞並施而不落窠臼,潤含春雨,乾裂秋風,正是這種楚調自歌的獨立性,使其打破了帖學筆法一統天下的局面,拓展了傳統的用筆方法,充分地展示了其非凡的創造力,使線條的書寫性與豐富的表現力得到了凸顯,尤其是其獨特的翻折與捺腳,表現出了強烈的力量感與藝術個性,內含筋骨,外耀鋒茫,其犀利堅挺的筆鋒所表現出來的力量與質感無不令人拍案叫絕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對此,林語堂先生在《吾民吾土》中就這樣讚嘆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鑑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知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會驚嘆不已。」
  • 魯豫和董卿比秀書法,用墨一塵不變引專家批評,缺乏書法素養
    ;業餘的則沒那麼嚴格,她們的書法比較多是從形態美來說。魯豫的書法作品比較少見。更多的是一些現場的揮毫照。不過有網友從現場的揮毫照細察,發現魯豫的書法是照著宣紙上的線格進行書寫,這對一個書法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很尷尬的事兒。
  • 理論觀照有餘光一一讀李元博《書法美學解析》的札記
    (前言1)作者以這種方法,將書法放在了美學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上,放在對整個中國書法史及著名書法家的觀照思考,新論疊出,讀之對人大有裨益。這本書不是博士論文的書,也不是專門作為大學教材來撰寫的書,他是以個人之力,用哲學與美學的觀照來系統地研究書法,解讀書法。
  • 《書法美學》之四——書法的空間美、有力美
    書法的空間美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今人茹桂說古代書家們一致主張: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須求生動,隨形而綽其態,審勢而揚其威,說寫出的字要如人坐臥立行,奔趨挹讓,歌舞擗踴,醉狂顛憂,各盡其意態方為有得。清宋畝《書法約言》甚至認為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晉王羲之《筆勢論》足見其對書法結字造型的嚴格要求。
  • 入古出新,天然成趣,什麼是書法傳統?
    延續的書法是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的,盲目的求「新」並不是書法的本質追求,書法提倡創新意識和膽量,但前提是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傳統,這一定律是無可非議的。了解和把握傳統之後,才可以說技法上的「熟」。宋曹的「熟而後生」美學觀點在書法史上是很有意義的。何謂「生」?「生」可以理解為拙、率真、天然,「熟而後生」,正說明了「自然」乃是書家創新的極高境界。
  • 王建明 | 中國書法「秀」
    與建明兄不熟,早聞他妍媚書風,他的書法有謝安的秀逸之貌,也有二王的精嚴和淡雅。雖不見江翻濤湧,也依稀有水流纖波星光,雖不見雲崩石墜,也有凌歷筆勁的含蓄之美。王建明書法的美學特徵就是一個「秀」字,喜歡他的行草,若鴻雁高飛,邈邈翩翩;若流蘇懸羽,靡靡綿綿。
  • ​ 王建明 | 中國書法「秀」
    雖不見江翻濤湧,也依稀有水流纖波星光,雖不見雲崩石墜,也有凌歷筆勁的含蓄之美。王建明書法的美學特徵就是一個「秀」字,喜歡他的行草,若鴻雁高飛,邈邈翩翩;若流蘇懸羽,靡靡綿綿。不僅得其秀勁之骨,而且得到前輩的溫秀之風。最後形成自己矯然秀撥、肉豐骨勁的書法風貌。
  • 「畫沙印泥」講的是書法點畫險勁明麗,天然媚好的線條質量
    「畫沙印泥」是描繪書法用筆質量的術語,好的書法的線條就應該有「畫沙印泥」一般的質量,才是最美的點畫質量,這種點畫線條質量也是書法家德性品質和書法造詣的展示。「畫沙即泥」就是說用筆要「如錐畫沙,如印印」泥那樣。
  • 如何實現書法中的筆勢與筆力
    第三節:點畫的方圓 方圓作為書法概念,不同於幾何學的方圓。它是非方卻方,非圓亦圓的模糊界定。書法用筆不外乎方圓,正是由點畫的方圓和欹正、肥瘦、長短、開合等等特徵才構成了多種體勢造型和美學特徵。 硬筆書法的方圓用筆不同於毛筆書法用筆。
  • 書法的形、質、神
    書法那點畫騰挪的線條,情愫意繞的筆墨,讓人能於空中見鳶飛魚躍,能在靜止中觀百獸率舞,可謂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正如周星蓮所言:「字有筋骨、血脈、皮肉、神韻、脂澤、氣息,數者缺一不可。」「一筆成一字之規,一字乃通篇之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筋骨相連,綱紀不紊,「尚一點所失,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必然會導致書法創作的失敗。
  • 書法的「知白守黑」和「虛實相生」
    書法融虛實於一體,兼收古代哲學、文學、音樂、繪畫等學科的諸多因素,表達物象更為獨特、深邃,更加博大精深。書法虛實的產生跟我國古代美學思想不無關聯,這也正是書法生於中國而非別土的根本原因。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文化思想滋養了書法的幼年。
  • 厚德載物 惠風和暢——牛繼鎖書法作品欣賞
    自幼酷愛書畫,書法作品曾在「共築中國情、同圓中國夢」全國書法評選中榮獲「中國百佳書法家新人獎」,在第四、五、六屆「中國廉政文化書畫展」中獲獎;在第三、五、六屆「全國中老年書畫大賽暨毛體書法大賽」中獲獎。
  • 書法系列人物之武則天:我的職業是皇帝,愛好卻是書法
    她精於書法。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所謂「飛白」就是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難度極大,但看上去卻極為高雅。武則天當年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來賜給他們,有大臣就上表說:「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
  • 徐靜蕾書法價值巨大:不在「書法」,而在「學書法」!
    你好,我是美智書法。從哲學和書法美學角度,重新審視書法。徐靜蕾,做人瀟灑,演員導演事業,這兩方面都拿過大獎,書法也引人注目。本文志在還原真實的徐靜蕾書法。當然,也談她的書法的社會價值:給專業人士和業餘人士的啟發意義!01.從書法角度,技術地評價徐靜蕾首先,一分否定:技術遠未盡其才!她的字,如其人,性感而單純,我也喜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