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美學》之四——書法的空間美、有力美

2021-01-17 單立人教育

書法的空間美

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

近人宗白華《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中說:中國畫裡的空間構造,既不是憑光影的烘染襯託,也不是移寫雕像立體及建築裡的幾何透視,而是顯示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間感型。

確切地說就是一種書法的空間創造。又《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由舞蹈動作伸延,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裡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徵,而造成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特殊風格。

《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黑因白出,白隨黑留,虛起實結,實起虛結,互為制約而又相得益彰,方可形成顧盼多姿,讓就傳情,黑白對應,虛實相生的藝術妙趣。所以,空白絕不是空虛,它是經過書家匠心布局所造成的章法上的一種為靈氣所往來的特殊的審美感知。

如同樂曲中的停止,戲劇中的靜場,電影中的空鏡頭一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面靜默世界,令人感到筆已盡而意仍在,目力雖窮而情脈不斷。

形美

書法藝術造型美的簡稱,指字的結體形態優美多姿。中國書法的創造意識,是博採眾美,因物構思,是在生活感受的基礎上,對字的藝術加工和美化。

許慎《說文解字》序中作為造字原則六書之一的依類象形與謝赫《古畫品錄》作繪畫六法之一的應物象形,是不謀而合的。但書法的造型美,不能機械地模仿客觀物象而去描鶴畫龍,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轉化,是一種無形之相的抽象和造型運動的美。

今人茹桂說古代書家們一致主張: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須求生動,隨形而綽其態,審勢而揚其威,說寫出的字要如人坐臥立行,奔趨挹讓,歌舞擗踴,醉狂顛憂,各盡其意態方為有得。

清宋畝《書法約言》甚至認為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晉王羲之《筆勢論》足見其對書法結字造型的嚴格要求。

書法的有力之美

對書法用筆及點畫線條的審美要求。今人茹桂認為:線是書法藝術的主要審美因素,書法藝術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著我國傳統造型藝術高度發達了的線條美。線條美,主要在於有力。筆力,不僅是一種技巧和智慧之美,而且是作者內在精神的表露,筆力的強弱好壞,直接影響著一件書法藝術作品的生命力。要想獲得這種有力之美的藝術效果,首先取決於作者駕馭毛筆這一特殊工具的技能。

用筆精熟而得法,點畫線條才能有力,墨也才會沉著不浮,這就是所謂力透紙背。只有透入紙背,才能脫然出紙,顯示出書法的色澤風神,表現出生命的節奏和動律,給人以奇異之觀的美感享受和鼓舞。

漢蔡邕《九勢》藏頭露尾,力在字中,下筆有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衛夫人《筆圖》: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書法作品的力,是充分發揮線條的智慧,並受感情所驅使的一種巧力,即書家創造出的具有,骨力和內勁的各種點畫形態。清劉熙載《藝概》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之力筋也。清《書筏》人知直畫之力勁,而不知遊絲之力。古人有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也。認為陽剛與溫柔都是剛健渾厚是力、輕盈柔婉也是力。力是點畫形態中自然煥發出來的某種氣質。書法作品應當、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所謂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做到剛勁如刀斬斧載,輕柔似水流花放,而無處不有力在。

文/申國超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中國書法史上,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的, 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論家鄧以蟄先生 (1892—— 1973) 。這位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 與朱光潛、宗白華同為現代中國早期從事美學研究的安徽籍同鄉, 和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的著名學者, 早在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 即擬撰寫一組總題為《書法之欣賞》的書法美學專題論文 。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對此,林語堂先生在《吾民吾土》中就這樣讚嘆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鑑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知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會驚嘆不已。」
  • 書法的筋骨血肉——《書法美學》之六
    書法的筋骨血肉書法美學術語,一般把筆鋒比做字之筋,講究藏(首尾蹲搶)和度(中間空中飛度)這樣才無死筆。字之骨,指執筆的大指下骨節。認為提之則字中骨健,縱之則字中骨轉軸活動。所謂字之血,即水墨。皆藏於副毫之內,蹲則水下,駐則水聚,用筆時視其具體情況而定。肉指筆毫。疏處平處要捺滿,即所謂肥:密處險處要提飛即所謂瘦。
  • 以美學原理和常識「啟蒙」書法美育
    但很多時候,認知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又最難,也最易被忽略。之所以提出這個命題,是緣於對書壇美學現狀的觀照與反思。我們的美學思維,有時易從一個極端滑到另一個極端,要麼追求妍媚過甚,要麼追求醜拙過甚。譬如針對妍媚過甚,有人提出「審醜論」以救之,依據是傅山的「四寧四毋」(寧醜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 書法形美不等於神美,書法藝術的內在美才是真功力
    書法,首先是把字寫端正,其次才是由寫字升華成一種內在美和外在美的一種書寫技巧,也就是我們經常講到的形似和神似兼備,當然,這種升華不是字形而是筆法。書法家莫振寧書法作品書法之道是什麼?書法之道首先是書寫的字體要講究筆法,其次要有技巧和個性,才能稱之為書法。書法的筆法不僅要筆畫和結體師法古人,合乎規矩,還要有筆鋒,一筆一划,蘊含書法力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力透紙背」。書法字體有筆鋒,字才顯得勁健有力,筆法有變化,字才寫得靈活,這才是形神具備的書法。
  • 千秋縱橫,翰墨流芳——中國近代書法之美
    在這其中,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特點,成為世界最美的藝術之一。梁啓超認為:中國寫字有特別的工具,就成為特別的藝術。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他說:「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確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以及表現個性的美。
  • 徐文秀:群鴻戲海,舞鶴遊天的書法之美
    徐文秀作品對於自身的書法,徐文秀是這樣認為的:「持久耐心的堅持下去,是成功最起碼的一點。三十多年的書法裡程,加之自身刻苦,不斷的豐富個人哲學知識,用兼容並蓄的胸懷去學習各美學思想,最終才能夠形成個人視角去思考。」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同時書法家們又從自然界感受吸取有用的東西,來充實自己的筆法和感情,從而創造了具有豐富表現形態的漢字書法。漢字具有很強的塑造空間的能力,它和建築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建築是用物質材料在塑造立體空間,而書法是用毛筆線在平面上塑造空間,這種塑造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它源於自然,同時又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結構規律。
  • 有人這樣論書法——《書法美學》之二
    書法家「意在筆先」「立象盡意」,通過點畫線條的組合搭配,將頭腦中的審美意象物化為美妙多姿的造型;欣賞者欣賞書法作品,也總是帶著主觀的情意進入作品裡的造型王國。這樣,從書家到作品,到欣賞者,三方面都離不開意與象的結合,這是藝術美的創造活動與審美欣賞的東方特有現象。意象美有寬泛性與飄忽性的特點。既意態可掬又虛無縹緲。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但是,作為一幅書法作品來講,最基本的字法、筆法、墨法、章法都要有美的體現,整幅作品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我把這「四法」稱為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當然了,涉及到書法創作,有很多原則和因素,但這四法是最基本的,有了這四法,才能稱其為作品。
  • 揭開書法頂峰之謎,盤點二王書法精髓,中國書法之美欣賞系列一
    觀點:要衡量書法的美,可以從作品的筆法、結構、墨法、章法去分析。如何去評判一件美的作品?如何對書法的美進行欣賞呢?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遺產之一,她跟象棋、舞蹈、音樂、繪畫稱為"棋琴書畫"。書法作為古代是以記錄文字為核心和載體。
  • 中國的漢字之美:書法,美在形也美在意
    說起來書法你會想起誰?王羲之?歐陽修?還是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書法的發展。其實書法並不僅僅只有漢字書法,還有阿拉伯書法,英文書法等。雖然書法並不是僅僅只有漢字書法,但是「中國書法」是我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的藝術。
  • 《書法問集》633、書法藝術要表現殘缺美嗎?
    什麼是殘缺美?誰的書法有殘缺美?真正的藝術家,或者說追求完美的人,都會儘量的追求完美,而不是刻意製造一個不完美的東西。為什麼總有一些人喜歡用西方藝術中的詞,解釋我們的書法。關於殘缺美是這樣解釋的:殘缺美也可以叫缺陷美,從美學角度看,缺陷也是一種美麗。缺陷美也可以說是期待的美,期待實現完形的美。這樣解釋確實是可以圓起來的,而且充滿著哲學的意味。
  • 「醜書」名家白砥教授眼中的書法美是什麼樣的?
    所以,古人說,「反者道之動」。如果不是那些對立的東西不斷地調和變化,世界就不會有新生與進步,自然也便不再自然。這是天地之大美,壯觀、激烈而隱含、神秘,它既是自然的原始、本質,也是美的最高級形態。 書法既為單純而抽象的線條藝術,於我們理解對立統一的原則卻反而方便、直觀。
  • 林曦人美字也美,書功不輸大佬,被贊「書法西施」,當之無愧
    在美女如雲的書壇,堪稱人美字也美的為數不少,但被贊「書法西施」的卻很少,成了稀有元素,當代美女書法家林曦便是其中之一。林曦,1983年出生於重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她不僅貌美如花,楚楚動人,而且美學理論功底深厚,是一位才華橫溢、實力雄厚、讓人一見傾心的青年書畫藝術家。
  • 長江邊的這座巍峨莊門,蘊藏著書法藝術的獨特之美
    距今已有約一千四百多年建鎮史,鎮內文物古蹟眾多,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至今仍保留有明、清古鎮的格局和風貌。薛鏞老師書法作品其書法風格筆勢輕靈飛動,點畫整齊勁健,雖有細若毫芒處,卻骨力不減,風華自足。其字體勻整,比例搭配自然,既雍容大方,又行筆自然,用筆勁挺有力,提按有度,內縮外展,極具張力。
  • 中國書法的情象美
    書法作品中國書法的情象美什麼是情象美呢?情象,是書法中重要的審美因素。情象可解釋為抒情的意象或有情意的形象。情象「屬於「意象」範疇。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寓於書。」張旭書法富有抒情性,喜、怒、哀、樂全部投射在他的作品裡面。黃庭堅書寫李白組詩17首《秋浦》,是在愉佚卻又懷有思鄉之情的心情下寫出的。他在題跋中說,寫這幅作品的那天,「雲日流煥,移竹西牖(音由,意為窗戶)下,旋添新翠。
  • 甲骨文書法,中國最早的書法之美!
    時至今日,其研究成果已經深刻地改變了現代中國人的歷史觀念,美學趣味甚至最基本的知識結構。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傳統中貫穿一條特殊的主線,它在甲骨文中表現出來,它是多種來源匯合起來的一個主要的、壓倒一切的因素,是中國的形象的最基本的催化因素。」  回首甲骨文藝術的神秘活動;在契藝的過程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去搜索:一是即興式的契刻雖然受到工具和材料的局限,只能以一刀一筆的線條來進行簡捷的表現。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簡繁之爭已經很久了,在書法方面其實沒必要爭論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只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便於使用而做的改變,很多字簡化之後都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
  • 四字書法作品欣賞,很美的一組字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像漢字的書寫一樣,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源遠流長。不管是成語還是書法,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可以說,成語極大的豐富了文字和文學的內涵,同時也豐富和促進了書法藝術的創作。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欣賞當代名家筆下的四字成語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