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紀錄片導演顧茲曼說,「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如果要了解過去、了解歷史,那麼,紀錄片提供了一個比較可靠的渠道。因為紀錄片的核心是儘可能真實地還原,再現。這樣說來,其目的和考古工作有些相似。同時,大量考古發掘工作讓許多文物出土,為紀錄片的真實性提供了保障。
當我們因為疫情不能出門,宅在家裡煩悶的時候,觀看一部高質量的人文歷史方面的紀錄片,也是培養自己人文情懷的一個不錯選擇。
本期推薦的是《河西走廊之嘉峪關》
▲預告片,完整版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分集觀看
片名:《河西走廊之嘉峪關》
分類:人文歷史
集數:6
導演:徐鴻 蕭屺楠 李樂
簡介:明朝嘉峪關城歷時百餘年的修建,作為明朝萬裡長城最西端的起點,這座關城不僅在邊防中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也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貿關卡。
第1集《邊關》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王朝採用由近及遠、因地制宜的經營西域策略,關西七衛成為西北邊防的重要戰略屏障,嘉峪關就是關西七衛的東端界點,也是西域進入中原的標誌。嘉峪關作為絲綢之路與長城兩條線的交匯點,也是唯一重疊之處,軍事大樞紐和經濟大動脈集於一身。
第2集《疆場》
1516年深冬,明朝西北邊陲,東察合臺汗國的大軍洶湧而至,首領滿速兒企圖進犯中原,嘉峪關迎來了一場生死考驗。嘉峪關的城防部隊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應對滿速兒的進攻。作為軍人,保家衛國是將軍芮寧的責任,他決定主動請纓,迎戰東察合臺汗國的大軍。
第3集《曙光》
金戈鐵馬的戰場殺伐已成為久遠的回憶,火藥的使用拉開了一個新的戰爭時代的序幕,多少城池、烽燧已在歲月中坍塌,就連建造了它的那個王朝也已覆滅了許久,嘉峪關這座長城與絲路交匯而生的古老關城不知不覺已站在一個千年未有的時代節點上,曾經的「天下第一雄關」在時代的衝擊下搖搖欲墜,猶如英雄遲暮,等待它的似乎只剩湮沒與遺忘,但突然間,那些久違的馬蹄、駝鈴與腳步聲又一次從遠處傳來。
第4集《鑄魂》
「九一八事變」後,偏僻的嘉峪關也開始覺察到其西北上空悄然集結的烏雲,一群中國人的面孔來到這裡,他們中有記者,也有政治家。在這個最迷茫最彷徨的時代,這些與中國的現實和未來相系最緊的人士,不約而同選擇了到西北去。這些人當中就有當時時任《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範長江。
第5集《年華》
為了全面布局中國工業版圖,中央希望在西北地區建設一座大型鋼廠,隨著鏡鐵山鐵礦的發現,數萬人湧入嘉峪關,一座工業新城也隨之崛起。第一代嘉峪關人在一無所有的戈壁灘上住著地窩子,迎著西北風,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廠。
第6集《家園》
本集講述了幾位在嘉峪關生活的人,反映他們的情感和希望。其中有馮澤忠,2016年來到嘉峪關,是鏡鐵山測量員;80歲的楊達啟,1965年來到嘉峪關,酒鋼退休工人,是嘉峪關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起人;胡美英,1989年來到嘉峪關,是位作家。
來源丨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