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條小巷盡頭,是一座高臺建築

2020-12-25 露莎的王者日記

2017年8月30日早上,在淶源客運站,乘坐8:30時開往蔚縣的班車,。

下車後,在客運站門前包了輛機動三輪車,包車價40元,去遊玩蔚縣的上蘇莊和宋家莊。

上蘇莊,位於蔚縣宋家莊鎮東南山腳下,現有村民600多戶。

她是宋家莊鎮轄區中最為古老,且民風淳樸、民俗獨特的一個較大村堡。

村子原名「底村」,後因屢遭山洪之害,於明嘉靖二十二年遷移到現在的地方,取名「上蘇莊」,「上」對應「底」,「蘇」有萬物復甦之意,至今已有450多年歷史了。

上蘇莊堡門兩側擺放著奇特的物件,兩個用碎石、黃土壘砌的土堆,一個形如粗壯的木橛,一個狀似巨大的石磨。

據說一個代表毛筆、一個代表硯臺,寓意當地要多出文人。

現在堡牆、堡門和堡內建築大部分保存完好。

上蘇莊村子不大,可看可玩的內容卻很多,村容村貌極具原生態畫面感。

在這條小巷盡頭,是一座高臺建築。

蔚縣古堡通常於北端高處修建真武廟。

但上蘇莊的這座卻是三義廟。

從名字以及到處的三國題材壁畫來看,這座廟供奉的是桃園兄弟。

堡內明代四合院建有44所,清代四合院建有22所。

這些四合院除了都有明清兩代民居建築風格處,獨特的是每個四合院又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有的是連環院,有的是裡外院,有的設有過廳,有的建有前廊,有的青磚灰瓦樸實無華,有的雕梁畫棟雄宏豪大。

據說電視劇《敵後武工隊》、《亮劍》、《飛》、《狼毒花》等都在上蘇莊拍攝了大量鏡頭,使上蘇莊走上螢屏,更為人們所熟知。

遊完上蘇莊,乘坐機動三輪車到宋家莊處遊玩。

宋家莊古村,位於蔚縣宋家莊鎮,是蔚縣著名的古村堡之一。

宋家莊古村距離上蘇莊僅有。

宋家莊,又叫「昌明堡」。

據有關專家考證,遠在新石器時代宋家莊一帶就有人類活動。

北魏時期,這裡陸續有人建村立寨,狩獵耕種,安居生活。

到了隋唐以後,宋家莊鎮一帶已經是十裡一堡、五裡一莊的繁華境地了。

現在的宋家莊,始建於明朝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

在宋家莊中,幾百年前就沒有了宋姓。

只是當地人都說這宋家莊是因宋姓人始建而得名的。

後來有蘇姓、鄒姓陸續遷來,韓、蘇、鄒成為宋家莊的三大家族。

但是村名仍沿用了「宋家莊」的稱謂,只是在堡門的青石匾額上沒有像其它村堡那樣刻上村名,而是刻上了「昌明」字樣。

穿過堡門樓,東西大街上座落著明朝萬曆年間所建的穿心戲樓,穿心戲樓是宋家莊的又一大看點,戲樓建在通街大道上,臺基中間為空心通道,以木板鋪蓋,上能文唱武打,下能通車行人,從遠處遙望,依稀一座空心樓閣,別具情趣。

宋家莊古村,主街兩側古民居院落排列有序,磚雕、木雕、石雕精美,其中有三處大院最值得一看:鄒家大院,明清風格富商院落,在村子的穿心戲樓旁院;韓家大院:明清院落,在堡子中心主街道左側北端,現為民居,保存完好;韓家鏢局大院:明清鏢局大院,在村內東南角,現為民居。

宋家莊堡從南到北為主街,正南為堡門,正北堡牆建真武廟一座。

穿心戲樓坐南面北,與真武廟遙相呼應。

宋家莊沒有任何看似現代翻修的建築,整個村子透著更為濃厚的古韻,卻也顯得更加破敗與蒼涼。

這裡古色古香的明清風格村景,先後吸引了不少影視劇導演前來拍攝取景,如《甲方乙方》、《鬼子來了》等;《甲方乙方》中,體驗生活的土豪吃雞的村口,就是在宋家莊取景拍攝。

相關焦點

  • 老院子門口的那條小巷幽深而狹長
    原標題:老院子門口的那條小巷幽深而狹長 華龍網12月21日098時01分訊 那還是一個可以肆意的大笑,瘋狂的奔跑,無所顧忌揮霍時光的年紀。老院子門口的那條小巷幽深而狹長。路的盡頭兩棵高大的梧桐樹中央掛著一個爬滿了青藤的鞦韆。那是她最愛去的地方。 一個初夏的午後,小巷遠遠傳來歌聲,她尋聲而來。
  • 「逛老街 走舊巷」從讀懂一條條小巷開始,讀懂這座城
    行走在這條小巷,往日的繁華已歸於平淡,幾家藥店、診所,似乎藏著解鎖它故事的密碼。時光傳送機:【逛老街 走舊巷③】這條德陽曾經最熱鬧的小巷,如今……水井巷昔日,一口甘甜的水井養育一方人。如今,從老井取水起家的「田豆花」延續老味道。
  • 那條小巷
    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2014級13班張瑋航這是一條普通的小巷
  • 那條記憶中的小巷
    我正望著充滿裂痕的老式褐色方形桌出神,心想這方形桌估計有些年頭了吧,桌角已經磨得幾盡光滑,雖然鏽跡斑斑但樹木的紋路依然清晰無比。忽然,目光所及之處,一張舊照片吸引了我的視線。照片中,一位短髮長者懷抱著一個小孩正站在巷口處,夕陽的餘暉打在他們的身上,似煥光芒一般。
  • 記憶中的那條小巷
    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那一段安靜的小巷——它就是外婆家門前的小巷子。其實,這只是一條普通再普通不過的小巷,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更沒有梧桐樹,櫻花樹陪襯,然而我卻依舊無法割捨,它的每一個細節,每一處風景,都那樣清晰的刻在我的腦海中,融化於我最美好純潔的童年時光。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因爸爸媽媽事務繁忙,就把我寄住在外婆家。
  • 【逛老街 走舊巷⑥】這條不起眼的小巷裡,竟然留下過賀龍的足跡……
    【逛老街 走舊巷⑥】這條不起眼的小巷裡,竟然留下過賀龍的足跡…… 2020-06-27 0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區八條小巷獲最美背街小巷稱號
    本網訊(記者劉新巖通訊員鮑豔)近日,由區城市管理委發起的我區最美背街小巷VR評選活動完成第一輪七場比賽的全部評選,共有八條小巷獲得了「西城人民心中最美背街小巷」稱號。這八條小巷分別是天橋街道九灣胡同、廣安門內街道核桃園西街、白紙坊街道監獄西牆外、月壇街道木樨地南裡濱河路、廣安門外街道蓮花河濱水綠道、金融街街道南千章胡同、大柵欄街道大柵欄西街、牛街街道登萊胡同。 區城市管理委負責人介紹,這些背街小巷通過停車規範管理與自治、綠化景觀深化建設、古韻文化牆的精心設置,有效提升了背街小巷品質,更營造出了優美、怡人、和諧、安全的居住與出行環境。
  • 記憶中的那條小巷,終於有了點老濟南的韻味
    小巷兩側原來「一抹白」的牆皮已經剷除,貼裝上了灰磚、青石和青磚腰線,地面原來的水泥磚拆除後重新鋪設了大青石板,臨街四合院的小門樓全部加固補齊了屋頂灰瓦……上圖為改造後,下圖為改造前。從「一抹白」到「復古妝」,從水泥磚變大青石板,這些變化是可喜的。這條小巷,終於有了點老濟南的韻味。說來,自己還和湧泉胡同有段緣。初到濟南,便奔著熱鬧的芙蓉街去了。
  • 漳州市區這條小巷,成為新晉網紅點
    >猜猜看,這是漳州市區哪條路這條路,嚴格說是這條巷叫「聯盟巷」講真,小編在漳州生活三十年愣是不知道這個路名就好像隔壁班靠窗戶今年6條背街小巷已完成提升改造記者從住建局獲悉,我市今年計劃整治提升的12條背街小巷。包括芳華北路、民主路西段、龍眼營街巷、北橋市場北側通道、勝利路南側連接瑞得園通道等。
  • 拉薩火車站著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一座現代化的藏式建築
    拉薩站站房建築面積為2.36萬平方米,日旅客吞吐量可達2700人次;站場規模為6臺10線。拉薩站在外觀上,採用傳統藏式建築風格,在功能上,著重「以人為本」的設計。 拉薩站站房以布達拉宮式建築為設計藍本,採用紅、白、黃三色為主要色調。站房主體結構呈斜體,坐南朝北,中間設有窄窗。
  • 斑馬線上「兩米高臺」為誰而設?
    近日,家住武漢塔子湖西路附近小區的張先生向媒體記者反映,家門口交叉路口四條斑馬線對應的人行道都是高臺,而且有護欄,市民想從斑馬線過馬路,要麼翻越欄杆跳下高臺,要麼走行車道繞到斑馬線上。(4月2日 澎湃新聞網)我們常講,「斑馬線是條生命線」,發揮好斑馬線作用,是維持道路交通正常秩序、維護行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武漢的「斑馬線+高臺+護欄」組合,卻讓「生命線」變成了「跨欄線」,真不知道這2米高臺究竟為誰而設?有個問題很難理解,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可在武漢街頭的交通要道上,卻還在為群眾通行設置障礙。
  • 小巷遊② | 這條承包貴陽人一日三餐的老街,為了吃也要去一次!
    這些隱藏在鬧市深處的小巷,在時代的浪潮中,默默地記錄著貴州變化的點點滴滴,一磚一瓦都是時光的痕跡。上期,我們為大家帶來了以圖文打卡攻略、視頻vlog等形式,探訪貴州旮旯裡的背街小巷,挖掘隱藏的奇遇、背後的故事、特色的美食和小眾打卡玩法,帶大家一起體驗最接地氣的貴州生活。
  • 「整治+精治」,通州這條260米小巷變出4個迷你花園
    「我在這兒住了20多年,眼見著這條街越變越美。」家住通州區梨園中街一巷的小巷管家蘆鳳群又出門巡邏了。這條原本連棵樹都沒地兒栽種的背街小巷,經過一年多的整治和一年「精治」,260米長的街面上不光多出了4個迷你花園,街邊還與時俱進地增設了垃圾分類毛線畫宣傳櫥窗等景觀節點,路面上乾淨得連片落葉都「留不住」。梨園中街一巷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位置,被夾在玉橋南裡小區的樓群間,是一條典型的背街小巷。
  • 城牆根下隱藏的西安小巷:菜場與藝術混搭,能喝咖啡能買菜
    作為一座知名的旅遊城市,西安可供打卡的景點超多,經典的有大雁塔、兵馬俑,新晉的有大唐不夜城、永興坊等。但沒想到西安本地的小姐姐們最近都特別喜歡往一條小巷子裡跑,在大眾點評、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這條巷子頻繁亮相,這條小巷子,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 深度東京自由行必逛:三條特色小巷讓你更愛吉祥寺
    本篇小編要帶大家深入吉祥寺必逛的三條通,如果你也喜歡吉祥寺,一定要來感受一下巷弄裡的在地文化精髓。七井橋通的盡頭有著星巴克和吉祥寺知名的日式串燒店「いせや」,而且烤雞肉串相當便宜。在假日的時候七井橋通總是充滿了人潮,有時得費一番工夫才能夠通行,好不熱鬧。
  • 史上最囧的帝王,為了躲高利貸,造了一座高臺躲起來!
    當時周郝王因欠債太多,無力償還,害怕回宮居住,就造了一座高臺,自己躲在上面去,人們稱之為「逃債臺」。後來的人就把負債多叫做「債臺高築」。
  • 這10座水中建築,是設計師天馬行空的產物
    優質土地的高昂成本和稀缺性將建築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而誕生了許多水上建築,今天豆哥將帶你走入這10座最具特色的水上建築。 這座島長850米,最寬處約11米。小天鵝島有一條綠樹成蔭的走道,盡頭是自由女神像的複製品。該島由三座橋縱橫交錯,分別是伯哈海姆橋、魯勒橋和格勒諾橋。
  • 依舊美好的嚮往,記憶中那條溫馨的小巷
    兒時記憶中的小巷,每當夏夜的晚風吹過,吃過晚飯的人家便會搬出小凳子,或拿著蒲扇,或拿著灌滿茶水的杯子,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坐在巷子裡納涼,或聊天、或下棋,驚擾了小巷白日裡那份安寧與平靜。小巷中逐漸充滿靜謐,只有草叢裡的蟲子沒完沒了的唱著歌兒,似乎永遠不知疲倦一般,我就在那蟲鳴聲中,安然的在奶奶的懷中睡去。後來,我長大了,參加工作了,結婚了,買了樓房搬離了小巷,屢次邀請父母去樓房同住,年邁的父母卻說:習慣了住在平房,感覺再也離不開這條小巷。
  • 貴州有個神奇的太極城,2000年歷史,為何會有很多徽派建築?
    在鎮遠古城,有一個很特別的所在,這就是有著歪門邪道之稱的 鎮遠古民居,走在悠長的青石小巷,會有一個很神奇的發現,在黔東南,為何會有這麼多徽派建築呢? 這些建築是木石結構的完美結合,小處可見精雕細刻的花草魚蟲,大處則顯出揮灑自如的豪放,它們是明清時代「西南都會」人們安居樂業的真實寫照,又表現出商人財源通達的商業理念,當年的鎮遠古城十分富庶。
  • 黨建引領促提升 背街小巷大變身 海棠花開書香溢
    昔日斑駁的牆面已貼上瓷磚,成為一面面古色古香的文化牆;巷子內精心布置的海棠花吊籃,文藝、清新;還有樊登讀書會、求知·女子書屋、核桃書店等5個雅致的書店,更是讓小巷飄滿書香……這條小巷就是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黎陽路街道打造的海棠書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