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每次需要安靜閉關的時候,我都會來杭州。西溪溼地的工作室,就是我最重要的創作基地。」剛剛結束《么么洞捌》一整天排練的賴聲川,終於出現在了上劇場的休息室裡。
奇妙的是,《么么洞捌》是一個發生在上海的二戰故事,劇本卻是在杭州完成的。「我行走在陰雨天的上海虹口街頭,一邊漫無目的地晃悠,一邊就產生了故事的靈感。我來到西溪之後,對著錄音筆口述,一場接著一場,連續記了三天。然後將錄音交給助理,整理成文,然後潤色修改,《么么洞捌》的劇本就這麼誕生了。」賴聲川說,這部穿梭於古今的諜戰話劇,卻攜著杭州特有的煙雨朦朧和畫意詩情。
他在杭州的工作室裡,有一座典雅別致的古式涼亭,完全和自然環境融合為一體。「上個月,我和太太就回了兩次西溪溼地,沒出家門,閉關創作。我也算是半個杭州人了,這座城市呀,就是我人生的後花園。」
戲劇具有療愈作用 要讓笑聲重返劇場
今年6月2日,賴聲川的上劇場終於恢復了演出,經典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正式上演。雖然整個劇場保持了30%的上座限制,全場觀眾不足200人,但觀眾的笑聲卻空前熱烈,幾乎每一個笑點都有觀眾捧腹大笑。
雖然身在臺北,但賴聲川依舊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與謝幕。他對觀眾們說:「我們的社會需要劇場,需要療傷以及集體度過這段時間,一定需要劇場來幫助我們療愈。」
而時隔五年,賴聲川重返杭州舞臺選擇的第一部戲,也是《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在特殊而艱難的2020年,觀眾太渴望回歸劇場了,也太需要笑聲和歡愉了。以上劇場為例,經歷了如此一段長時間的休息,即使30%開票也要重啟演出。賴聲川坦言,「演,總比不演強。即使臺下只有30%的觀眾,我們也要演起來,熬過去。30%到50%,再到眼下的75%,演員和觀眾正在一起重啟信心,一切都在慢慢好起來。」
「從古至今,戲劇就是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重要文化活動。大家都特別期待一起發生一個事情,就是看戲。同一個時空,同樣的空氣,臺上和臺下的交流、互動和共鳴,在這一刻都彌足珍貴。」賴聲川覺得,劇場本來就具有療愈作用,在欣賞一部好戲的過程中就已經完成了。
上劇場大堂的門外有一句賴聲川的手寫字:「劇場的絕對魅力,在於它的現場性,它的浪漫在於,它是生命短暫與無常的縮影。」在《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上演之前,賴聲川受杭州大劇院邀請,還將於12月14日走進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與校園裡的學生觀眾分享戲劇創作中的故事。「我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讓大家重新回到劇場裡來,重拾舞臺的美好。」
好戲之外不忘教育 正在醞釀杭州故事
「倪妮一穿上旗袍,就是好看,挪不開眼的驚豔。更難得的是,《么么洞捌》這個角色的難度很大,十多年的舞臺女演員都不一定吃得下來,她可以說是『佔據』了這個角色。」每周只要是排練時間,賴聲川就一天整整8小時扎進上劇場的排練室裡,從上午10點一直到晚上6點。「倪妮也一樣,之前進組兩個月,努力且用功,從來不遲到早退。」
而這次在《么么洞捌》擔任男主角的,則是上劇團的當家小生宗俊濤。初次與倪妮搭戲,賴聲川對他也充滿期待。「宗俊濤在劇中分飾兩個角色,一個是現代社會的痞子,另一個是1943年的地下黨英雄。生活中,他與樊光耀的性格不同,比較外向活潑。但在舞臺上,他們同樣迸發出一種強烈而激揚的英雄氣概,只不過質感不一樣。」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和《么么洞捌》之後,賴聲川執導的兒童劇《藍馬》也將於明年夏天亮相杭州大劇院。這是他的兩個女兒從小聽到大的床邊故事,如今從女兒一代講到了孫女一輩。正如賴聲川自己說的那樣, 「一個好看的故事,可以活在孩子心中一輩子;一個好看的表演,可以讓兒童的心靈回味無窮。」
接下來,杭州演藝集團還將與賴聲川專屬上劇場團隊共同推出一系列戲劇教育計劃。此外,他還將給杭州的戲劇愛好者們帶來一整套的戲劇表演經驗。「我會借用自己的創意學和即興創作手法,設計出一套課程。這不是給專業演員的,而是給大眾戲迷的,是一種普世的生命戲劇手法。」
而在賴聲川的心底,這些年也一直醞釀著一個關於杭州的故事。「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我希望這件事能自然而然地發生。光是歷史文化,杭州就是一個無底的寶藏,可以挖掘和創作的東西太多了。」 他還希望,杭州在文化創意產業敢於突破、大有所為,走出獨有模式,打造「杭州樣本」,把「創意之城」這張金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