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2020-12-28 物理科普

霍金生前被聘為英國劍橋大學的盧卡遜數學講座終身教授,這個教授職位有多崇高呢?看看歷史上曾經擔任過此教授職位的僅有的幾個人名你就知道了:牛頓、狄拉克(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霍金的人生寫滿了傳奇,一件有趣的事是,他出生在伽利略的祭日,同時又去世於愛因斯坦的誕辰,而他在生前也對自己的出生日期充滿了敬畏之情。

霍金(1942.1.8—2018.3.14)

雖然霍金在物理學界的地位是比不上楊振寧的——大部分物理學家認為,楊振寧對於規範場論的貢獻足以使得他進入歷史物理學家排名的前十位——但是霍金的身殘志堅,對生命的嚮往,對真理的渴望,使得他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成為了人生勵志與探索真理的代言人。這種偉大的生命不屈的精神力量,已經使得霍金在中國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楊振寧。

霍金在去世之前做過一次演講,題為「哥德爾與物理學的終結」。他在演講中說道,「這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非常相似……根據實證論科學哲學,一個物理理論乃是一個數學模型。因此如果有數學命題不能證明的話,那就有物理問題不能預測。……現在我很高興我們尋求知識的努力永遠都不會達到終點,我們始終都有獲得新發現的挑戰。」

霍金演講照

那麼什麼是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呢?霍金為什麼會說我們永遠不可能找到物理學的終極理論?哥德爾定理是怎樣終結物理學的?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

哥德爾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邏輯學家,他和愛因斯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愛因斯坦說過一句非常有趣的話:我之所以每天堅持來普林斯頓的辦公室上班,就是因為來回途中可以和哥德爾一起步行。愛因斯坦還曾這樣評價哥德爾:我在物理學界得到的一切榮譽,哥德爾教授都應該在數學界得到。

哥德爾與愛因斯坦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是純粹的邏輯數學中,關於形式系統不完備性的一個定理:在任何包含一階謂詞邏輯及初等算術的一致的公理系統中,總存在著一個命題,既不能被證明也不能被證偽。

一階謂詞邏輯通俗來講指的是邏輯學中最基本的一些邏輯關係,例如「與」、「或」、「推出」等,一致性指公理系統是自洽的、無矛盾的,而初等算術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公理系統指的是,在數學中純粹從一些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建立起來的一個命題系統。

在哥德爾定理出現之前,數學家認為公理系統中的命題要麼是真命題,要麼是偽命題,而且真命題一定可以被證明——完全從幾條公理出發(或者對公理進行擴展),經過邏輯推理而進行證明。但哥德爾定理指出,包含一階謂詞邏輯和初等算術的一致性公理系統中,必定存在著至少一個命題,這個命題是一個真命題,但是不可能被證明,同樣不可能被證偽!

哥德爾定理

哥德爾研究的公理系統完全是形式化(符號化)的,但為了解釋得更清楚,我們用語言的形式來說明。哥德爾證明此定理的關鍵就是構造出來了這樣一個命題G:此命題不可被證明。

我們來研究一下,如果G被證明了,就表明G是個偽命題,因為它自己說它不可被證明;如果G不能被證明,就表明G被證明了,同樣因為它自己說它不可被證明。這種自指式的內在邏輯矛盾,決定了命題G是不能被證明也不能被證偽的。這就是哥德爾不完全定理。

有趣的理髮師悖論

為了說明哥德爾命題G的自指式矛盾,我們再來說說著名的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的通俗版)。

左右為難的理髮師

一個理髮師說:我只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那麼請問,他能否給自己理髮?這裡就包含著這種自指式的悖論,很明顯,他如果給自己理髮了,他就不屬於他的理髮對象:不給自己理髮的人,那麼他就不應該給自己理髮;如果他不給自己理髮,他就屬於他的理髮對象,他就可以給自己理髮。

接下來我們再回到哥德爾定理對物理學的限制上。

霍金通過哥德爾定理對物理學的論證

結合哥德爾定理,霍金逐漸改變了自己對物理學的看法。霍金之前認為物理學家會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會得到物理學的終極理論。這個終極理論可以描述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演化,理論本身就會代表著宇宙所有的運行規則。

霍金又是怎樣改變他對終極理論的期望了呢?

物理理論是一個數學模型

霍金認為,我們現有的物理理論都是一個個的數學模型,本質上它們都是從一些基本的原理(公理)發展而來的,那麼在理論的框架中研究物理問題,就類似於在數學公理系統中證明數學問題一樣,始終會在理論的框架中存在著不能被解決的物理問題。這是對物理理論在邏輯上的一種限制,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我們得到了再怎麼完善的理論,都不可能突破這種哥德爾定理所給出的極限。

因此,霍金認為我們永遠無法得到一個完備的、可以解決一切物理問題的理論,物理學家將永遠前進在奮鬥的路上。

其它物理學家的看法

因為霍金的這場演講只是針對於普通大眾的一場科普演講,相關的內容他並沒有在正式的學術會議上提出,也沒有發表過相關的論文,因此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霍金的觀點只是一種針對物理學未來前景的猜測。當然,有物理學家支持,也有物理學家表示反對,認為將純粹邏輯學中的定理用在現實世界的物理理論上是不妥當的。

不論霍金的觀點對與錯,有意義的是他對未來物理學的發展提出了一種綱領,就像是二十世紀初希爾伯特對數學提出的問題大綱一樣,將會指引著未來物理學的發展。而至於哥德爾定理到底會不會終結物理學,哥德爾定理對物理學的限制到底有多大,這些問題在終極理論面前,或許是同樣重要的。

讀者朋友們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霍金:哥德爾和物理學的終結
    文:霍金譯:凌高本文作者史蒂芬霍金  本次演講中,我(霍金)想問的是,我們在追求理解和知識方面能走多遠
  •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到底說了些什麼?
    譬如在數學上,如果發現一個命題通過現有的方法、公理和定理一直得不到證明,我們就可以嘗試擴展現有的方法和公理體系來進一步研究;費馬大定理、黎曼猜想等命題被稱為「會下金蛋的母雞」就是這個道理。物理學上,廣義相對論的發現過程,也是因出現了平直空間中狹義相對論某些推論難以解釋(如高速旋轉的圓盤會發生扭曲),愛因斯坦提出了等效原理並毅然拓展了平直空間的假設,創建了廣義相對論這個偉大的理論。
  • 關於哥德爾及其不完備定理
    老愛說「直到我認識哥德爾後,我才搞明白數學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去辦公室坐班不是為了工作,只是為了有機會在下班時和哥德爾一起散步回家順便聊天」。這兩句話怎麼聽,都應該是後學晚輩致敬前輩宗師的口氣,可是老愛卻比哥德爾足足年長27歲。有老愛這兩句話加持,哥德爾就具備了成為流行文化偶像的潛質,不管他的理論多麼艱深晦澀。
  • 89年前,哥德爾提出的不完全性定理,至今數學界還沒完全理解
    美籍奧地利數學家、邏輯學家庫爾特·哥德爾(KurtG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邏輯學家之一,其最傑出的貢獻是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但是,哥德爾25歲時發表的令人震驚的不完全性定理粉碎了這一夢想。他證明了任何可以作為數學基礎的公理都不可避免地是不完整的。關於這些數字,總會有真實的事實不能被那些公理證明。他還表明,沒有任何一套公理能夠證明其自身的一致性。他的不完全性定理意味著,不可能對所有事物都進行數學理論,對可證明的和真實的事物也無法統一。
  • 思維與機器: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學推論,人腦無限超越機器
    加拿大數學家西蒙柯亨在他對哥德爾的致敬中回憶道:在博士考試中,我被要求寫出5個哥德爾定理。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每一個定理要麼催生了一個新的分支,要麼徹底改變了現代數學邏輯。證明理論、模型理論、遞歸理論、集合理論、直覺邏輯——所有這些都被哥德爾的工作轉化了,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從哥德爾的著作中得到了它們的起源(Goldstein, 2005)。但在哥德爾的輝煌成就中,有一個格外突出——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一個人不需要成為一個實踐數學家來掌握不完全性定理的基本思想和信息。
  • 哥德爾為什麼很瞧不起維根斯坦?
    和維根斯坦天賦的戲劇性表現形成對照——他的劍橋學生回憶說你可以看到他思考時的痛苦——哥德爾通過輕微地晃動頭部來表明他的同意、不同意和懷疑。他隔絕封閉的天賦差不多沒有給狂飈突進的拔高意識留下發揮的空間,在他找到嚴格數學證明之前,哥德爾對他對維也納小組信念的根本性反對沒有透露一個字,直到他有了冗長到足夠闡釋他的形上學信念的數學定理。
  • 霍金為什麼無緣諾貝爾獎
    介於霍金與老頑童愛因斯坦的學術領域大致是相同的,多少會被世人拿來進行對比和討論,前期有人發現霍金的《時間簡史》書後有簡介了三位科學前輩:牛頓,伽利略還有愛因斯坦,很多人說,這是霍金在暗示,自己可以跟歷史上這三位科學家比肩,但真正的目的,無人得知,畢竟不論是想比肩,還是想要努力達到三位前輩的學術境界,這都是霍金本人的想法
  • 霍金為什麼會說,要讓人類想辦法離開地球?原來是因為這一則預言
    如果提到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牛頓、愛因斯坦、伽利略這些切切實實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代物理學的光輝成就,人類才理解了我們所存在著的宇宙,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對現代物理學的理解還遠遠沒有跟上大師們的步伐。
  • 霍金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他的家人透露,英國時間3月14日早晨,霍金在劍橋的家中去世。霍金的孩子們——露西、羅伯特和提姆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敬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對此我們深感悲痛。」值得一提的是,霍金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伽利略去世那一年,牛頓誕生;麥克斯韋去世那一年,愛因斯坦誕生。而今天霍金去世,也是愛因斯坦的生日。
  • 一個能和霍金比肩的物理學家的一本書《皇帝新腦》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是一名數學物理學家,他與霍金一起證明了奇點定理,彭羅斯樓梯,彭羅斯三角形,彭羅斯為你展現了一個無限循環的世界。本屬他的想法新奇大膽,獨到的解釋了精神與身體的關係,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 群眾眼中的霍金和物理學家眼中的霍金有什麼差別?
    這個天才的思想在宇宙中漫遊,而他的身體卻被限制在輪椅上----- 這是關於霍金先生的一段令人久仰的評價,大多數人對霍金都不會陌生,甚至久慕他的大名。但其實我想說一句不太禮貌的話,這樣是不是有點名不副實?真正的科學家往往隱居在幕後專研研究,很少有出名的機會。
  • 數學家們的美好理想,全被哥德爾打破
    因為哥德爾不完備定理。20世紀初的時候,以希爾伯特為首的數學家們有一個夢想,就是證明數學是自恰的。什麼叫數學是自恰的呢?就是數學這個體系可以做到,在以一定的公理出發,在數學邏輯的運行下,推論出來的所有的定理,都是相融的,不會出現自相矛盾的地方。
  • 盤點物理學家霍金一生偉大成就
    所以霍金在物理學上第一個成果就是推翻了穩恆態宇宙模型,建立了大爆炸宇宙模型。在這之後,霍金的成果就是跟數學家彭羅斯一起在1970年左右做出來的。關於黑洞的兩條新證明,一個是基點定理, 另一個新的證明就是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
  •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一位走在宇宙前沿的人走了
    霍金的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英國新聞社協會通訊社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感悟偉大科學家霍金
    楊榮佳:【輪椅上的宇宙,寫給霍金】 接觸到霍金是在大學的時候,那時湖南科技出版社推出一系列優秀科普圖書,號稱「第一推動叢書」,霍金的《時間簡史》就是其中最廣為傳播的書。雖然生活拮据,我省吃儉用攢錢買下好幾本這些價格在當時不菲的科普書,除了霍金的《時間簡史》,還有彭羅斯的《皇帝新腦》、阿·熱的《可怕的對稱》和彼得·柯文尼的《時間之箭》等。這些科普書當中,最喜歡的還是霍金寫的《時間簡史》,不僅語言幽默,視野開闊,把時間的歷史娓娓述來,還聯繫到與時間相關的最前沿研究。
  • 霍金逝世 享年76歲!
    1963年,22歲的霍金被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醫生當時認為,他只能存活2-3年。然而,醫生的預測並不準確,霍金繼續進行他的科研工作,結了兩次婚,並育有三個孩子。霍與妻兒在牛津大學1988年,霍金出版《時間簡史》,解釋宇宙、黑洞和大爆炸等天文物理學理論。
  • 諾蘭新作《信條》中,時空逆轉,為什麼霍金認為不可能實現?
    早在物理學家哥德爾的旋轉宇宙理論,時間旅行可以實現。科幻作品正是存從物理學理論前沿成果中不斷獲取創作靈感,與此同時,物理學研究也在接納吸收科幻作品所帶來的啟發性思路。時空逆轉,物理定律不允許史蒂芬.霍金提出了時序保護猜想,經過論證,霍金認為,物理定律會以某種方式阻止時間旅行成為可能無限先進的文明也不可能製造出時間機器
  • 傳奇的一生-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現任職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霍金做出很多重要貢獻,最主要的是他與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
  • 霍金去世,他最後的微博和訪談都說了什麼?
    網友都說,霍金只是去了另一個空間!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三分鐘了解霍金生前的學術貢獻
    在霍金做出的眾多貢獻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兩個:奇點定理霍金輻射首先第一個——奇點定理:這個「奇點定理」,通過數學運算證明了:黑洞裡必然有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奇點定理,說白了,就是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出發,進行的一些重要的數學推演。這項研究,對於人類理解黑洞和宇宙,有著重要的意義。霍金的第二個主要貢獻,叫「霍金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