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代實驗體詩詞

2021-01-19 天河流域

大家好。天河在前面說了很多前代詞家作手的作品,至於當代作手,可謂絲毫沒提。這難道是說當代沒有好的詩詞作手?其實不然,就如今而言,年紀稍長者如劉夢芙,魏新河,秦鴻,陳夢渠,顧從山,顧青翎,獨孤食肉獸都是在詩詞上有一定高度的作手,大家有興趣可以百度下他們的作品。而年輕一輩的,比如留社少司命,姜夔吧吧主折梅,添雪齋,笑人岑寂,缺月正西窗,春人,漆吳,梁一葦也都是其中佼佼者。再年輕二十歲前後的作手中,則有上海寒玉子,石門劉秉翀,江左夏秋和桐人,張子璇,劉麒麟,辛停雲,碧帆等。他們的詩詞風格或上追唐宋魏晉,下接清代民國,皆有可觀處,至於其高處,雖遠不能比肩唐宋,但是也幾乎能和民國晚清作手分庭抗禮。當然這都是些男作手,至於女作手,楚凌嵐這位名氣挺大的妹子我並不願意說,因為在天河眼裡,她雖然自拜魏新河為師後,填詞稍有法度,但遠不到氣穩境圓的地步,算不得什麼高手。真正的女性作手,就天河所知,大約有覆眉,孟依依,夏婉墨,清歌等,還有些名字不記得了,只是看到過作品。當代女性作詞區別與前代最大的一點就是善用於意識流和抽象意境來作聰明語和俊語,雖然長調上可能和古來作手一樣因為情感不夠而無法寫的盡善盡美,但令詞卻各有佳處。

而真正的作手,必然寫作時具備當代氣息,古來每一個大家名家,在我們現在看來詩詞作品固然是古香古色,但是放在當時,無一不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所以,當代詩詞作手但凡有一定高度者,亦會有意無意的把時下的一些意象和思維,融入詩詞中,姑且不論融入的好壞,但這種做法是必然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作詩填詞擬古守正固然穩當,但追求新意和開創新境,也須有能者為之,不然何以清詞能發展出和宋詞相抗衡的高度?就是因為清詞雖然匠氣過重,但具有時代風貌,這是一個道理。只是說,當代的時代背景和以前迥乎不同,不僅是東西方文學的相互融合影響,還有電視節目和玩樂遊戲,也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上互相影響滲透著。所以一些高能作手,準確地抓住了這些影響或改變,寫出了很多令人驚嘆和驚豔的佳作,這些佳作不再是一味地蹈襲前代風花雪月,山雨江湖等意象。而是開出了完全展現當代生活和思想魅力的境界。而因為這樣的寫法,在前人中沒有或者少有人嘗試,更多的或者大規模的興起於當代,並且在諸多作手筆下逐漸完善進步,所以是處於試驗階段,因而把它們稱之為——實驗體。

當然,提到實驗體,可能更多人知道的是早年NAME白的那首《卜算子.賣薔薇》

微雨賣花聲,轉過長街左。又與何人一擦肩,可是當初我?

輕攏百花裙,小扣青銅鎖。往事多於歲月時,買朵薔薇麼?

薔薇花

這首詞剛一出現可謂火遍百度貼吧論壇。單說這首詞的寫法和思維,就具有現代詩的朦朧感和哲理感。但這種寫法其實不叫實驗體,或者說是實驗體的雛形之一,到現在為止一直被成為百度流年體。這種詞體詩體真的只有百度上才有,當時學此寫法者一時如過江之鯽。不過說真的,NAME白出名的也就這一首了,為啥?就是因為這就是一種簡單的聰明語處理,不用什麼太正格的詞家語和詩家語來修正和充實。所以給人一種只要有點才思,不用怎麼接觸古典詩詞,按著詞牌就能寫出好作品的錯覺。因此,當時學的人雖然多,但是這股浪潮來的快去的也快,因為這樣的作品說白了寫多了,就是流水帳和沒有絲毫厚度的東西,完全沒有詩詞的韻味,大家新鮮勁一過,就啥也不是了。因此,我們要說實驗體,就要先把這類流年體排除在外。

而實驗體,其本質是雖然用語新穎,造境寫景新奇,但其內容本質不失傳統詩詞的骨格,也就是說,詞氣不滑不尖,詞勢不亂不渾。當然與古典詩詞相比,自然而然的加入現代的意象思維和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先來看幾首。

減蘭·我(發初覆眉)我生如魘。我合無光珠蚌斂。我死之年。我是池中素色蓮。我曾離去。我入傾城冰冷雨。我欲歸來。我與優曇緩緩開。

這是發初覆眉的《空花集》中的作品,作為早期的實驗體寫手之一,她的寫法偏於議論,也就是以理趣來抒寫個人思想,這首減蘭,乍看之下不屬於古典詩詞的作法,但是其本質是在討論生死歸去之事,因此內容本質並未脫離古典詩詞的文學範疇,只是意象處理很新穎,而寫法的機杼,則出自於《羅生門》中以朝陽,嬰兒結尾的處理方式。因此,在遵守古典詩詞情感範疇外,加入一些西方意識流和象徵流的寫法,是實驗體的基本準則之一。

再來看一首。

卜算子(夏婉墨)一覺驟更深,春雨涼如酒。衣上窗風漸漸沉,恃醉偎儂久。燈下看長街,花落城清瘦。語笑些些雙影來,過了鄰家牖。

同樣是妹子的作品,夏婉墨雖然相比孟依依實力上有所差距,但是同樣身為女性,在對事物細膩觸的感知和別思上,亦不落下乘。這篇作品化用的是王力宏的歌曲《大城小愛》和黎明主演的電影《大城小事》的意象,這種手法和古典詩詞的化用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古典詩詞化用經史子集和神話傳說等意象,而當代作手化用了當代才具有的影視作品罷了。其中「花落城清瘦。」一句,花人城融為一體,展現出了一種朦朧渺茫的離愁之感,詞境十分空靈幽美。

另外天河的朋友,清歌妹子也善於此道,如其近作《南鄉子》。

燭外憶難排。簷漸飄煙石漸苔。疏起雨聲聽易盡,餘哀。其奈斯人寧不來。

無月共危臺。望極天涯莫與懷。夢想予心花一樹,為開。怕及君前拂等埃。

寫法雖然較上面兩位長輩女性,不那麼迷離抽象,但是也加入了當代清新文學作品中的意識流寫法。兩個漸字拉開時間和空間的動態變化,而下片將心情比作一樹繁花,說道怕上片所思之人歸來時已經老去如埃。用語既輕且情重,非有真情感者不能為之。然而這首作品中的比擬之法,也不出妾如飛絮,郎如流水這樣的古典意象窠臼。心花一樹亦脫胎於「只恐舞衣寒易落。」之句。所以大家可以明白,即使是實驗體,寫法和意境可以有所變動,甚至較之前代作品大相庭徑,但終歸萬變不離其宗。

說了幾首妹子的令詞,我們再來看幾首雄性,咳咳,男性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麼宣洩自己體內的雄激素和荷爾蒙的。(之所以不貼上妹子們的長調,是天河個人心病,總覺女性為長調,古來思路和意象都偏於破碎,不成整體,因而閱讀時幾乎自覺避開了。)

《乳燕飛·看不見的故鄉》

當代.獨孤食肉獸鏡括鐘樓月。入鴞瞳、舊城圖紙,冷瑩跳屑。鱗瓦千坊凝版刻,橫楔藍江一截。打溼了、夢簾童睫。晨雨校垣明於膜,汩青青脈搏新桐葉。廊宇動,屐痕接。橋橫鐵鶚滄溟越。把故鄉、分裝拆走,夜車千節。或有遺衢斜陽守,布景楓雲櫻雪。競海角、天涯窗揭。吹徹百年金喇叭,到廢墟之上重巡閱。同舉燭,迷宮曄。註: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1966年——寫於冰雪消融中》:「橋:一隻駛過死亡的巨大的鐵鳥」,過片句用之。·

獨孤食肉獸被稱作都市派詩詞掌門人,通過這首詞我們可以感覺出他無愧於詞稱號的水準。乍看之下,這首詞的寫法,亦在古典詩詞的以意象變幻來抒發個人情懷的框架。但是在意象使用和思維上,都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的當代模式。整體十分空曠悽冷。寫故城不在,唯有城市圖紙在月下飄過夜鴞之眼。我們都知道鴞聲悽慘驚悚,月下有如此啼聲可見詞境悽厲,同時有設下了伏筆,問大家這鴞到底是真實的鴞還是作者本身化為夜鴞盤旋於記憶中的月下土地上?接著,開始大筆抒寫圖上的故城模樣,規劃的是橫過江河而起,但這都是令人思之當泣的夢中童年鏡象。接著新穎的一句出現了,古典意象說回憶中的人事淡如煙水飛花都不足為奇。可是食肉獸這裡就景寫情,既然是看著圖紙回憶,那圖紙上的規劃景象,自然會隔著一層膜紙。可這些回憶又都因這張圖紙上泛起,令他十分懷念又覺得無比清晰,所以說回憶明於膜。這等造語不可謂不奇,用力不可謂不重。

而過片用語,又出了一番新意。我們知道古典詩詞寫故鄉不在,會說它如夢歸去,劫火焚盡等。而作者在這裡,卻選擇了貼近現實,寫故城建築被拆遷後,被貨車裝走。千節當然是誇張語,但是同時表明了故城是被一點一滴蠶食殆盡,而這種遞增性破壞與毀滅,如何不讓作者心痛?總之下片寫盡了重遊之後的悽涼和哀絕。

這首詞都市氣象非常濃重,又極具超現實主義的視角,非有真實經歷和大量文學素養積累者不能完成。但是我們同樣要看到,詞中的布局之法,依然是古典詩詞的故地重遊,回憶穿插的模式。

然而我們說,實驗體變化無窮,有超現實主義,也有意識流的現實主義。

《滿江紅.2019年的櫻寄女友》

當代.辛停雲

等在空城,等星屑,等屠春力。自由者,為純白宰,入先行籍。風刃無痕吹骨坼,雨餘都市誰長揖。證有情,冷焰此焚身,傳說域。

鱗之解,飄千百。發寒波,起光脈。是群枝織夢,奇香傾國。請到人間深掬福,為祈相識相知極。看素懷飛落一些些,君之額。

櫻花

我們先不說這題目會拉多少單身狗的仇恨。但就寫法而言,已經是純意識流。這首詞仔細品味知道是寫櫻花,但是奇句橫出,絕不按套路來寫。古典詩詞詠物不黏不脫,而停雲詠櫻花,句句可謂原創,並且加入了二次元場景。如果說不是現代人的很多意識是古人完全不具備的,而這種新潮意識又能被當代一些作手駕馭,如何能有此奇篇。

類似此等作品不勝枚舉,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搜索。天河只是想告訴大家,當代實驗體一直處於一個變化發展的階段。由於作者們接觸的事物和文學遠較古人不同,所以這種寫作變化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應該以欣然和蔚然的態度來接納看待,畢竟如果當代詩詞不具有時代性空有古意,那這個時代的文學也太過虛假了。但是此等寫法非有大手筆,大情懷者不可謂,一般而言,大家在為詞作詩時,第一要義,還是守正,做到了這點,再來嘗試實驗體的格調,也終究未遲。

說了這麼多,我估計朋友們要問,天河本身既然接納實驗體,那麼是否也有類似作品?不得不說,天河才思和文學功底遠不如上述諸位高能作手,僅守填詞古典之正已然竭盡全力,如何能另起新境。但是興起時,天河也確實作過一兩首,今貼兩首供大家娛樂。

你的名字

【木蘭花慢.隨筆】 悵雷神小動。刺雲也。雨零耶。問君與將留。更無風雨。我亦來邪。薄醉虛庭言葉。勝多情。聚散等摶沙。秒落群櫻身世。看人猶是天涯。 清狂回首暮雲遮。孤峭界殘霞。是蕩酒支頤。別生歸處。芳思交加。一握斜陽吹碎。到人間。鶗鴂減楊花。晶履自遺香砌。懷持到此都嗟。註:雷神,落櫻,殘霞句。取新海誠言葉之庭,秒速五釐米,你的名字之景,率然而為。

【木蘭花慢.黑洞】 晦明湮窈緲。問何者。棄何時。是萬象終焉。鴻蒙始矣。唯許天知。遐思。烏邦青冢。但方舟。底日往來之。斷踵才輸木馬。搜神初草玄辭。 籲兮。今古無期。看蝶枕。是耶非。數銀浦黃埃。須臾毫髮。雨坼風摧。蒼茫故堪長立。悵多情。混沌竟開遲。酩酊魂天冥夢。寰球獨駕何歸。

註:結尾用電影《流浪地球》之意。

好了,今天天河就和大家說到這裡,還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天河的作品以及多家點讚支持,有意見的朋友,也可以在評論區文明留言咯。

相關焦點

  • 第一序列001號實驗體是任小慄?
    實驗體雖然成了怪物,但是他們卻突破了人類的極限,成功地活下來了兩百年,在實驗體當中有一位001號實驗體他並沒有像其他實驗體一樣成為不人不鬼的怪物喪屍了理智,他跟正常人類無異,但他卻活下來了兩百年,在一次地震當中脫離了實驗室跑了出去。任小慄與顏六元是001實驗體?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圖:劉夢芙—為舊體詩詞的「新生」奔走最力的當代詩人之一可以說,去規則無以成文,而無聲律規範則不足以稱為「詩」。詩的存在與發達,都是由適應本國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特徵而得以實現的。假若中國古典詩詞廢除掉聲律,所扳倒的,其實是「古典詩詞」本身,更是在丟棄「中國」氣質:既然「詩」不成「詩」,也就更不存在什麼「中國詩」了。
  • 中華當代詩詞聯學集萃
    當今社會,白話文盛行,年輕一代對古典詩詞聯學敬而遠之。新中國解放前老一輩先生們相繼去世,解放後的老師們漸漸步入老年,改革開放時期中青年一代知者甚少,2000年後的幾乎是一概不知。鑑於社會新時代步伐,對聯還是有其一席之地,當然詩詞聯不能當飯吃,但中華民族文化的詩詞有其一定的含金量,曾經卻被喻為「中華民族的靈魂」,反映了中國各個社會不同層次的歷史背景、生活水平和情感色彩!其存在的意義也是無可估量!現在全國各地【國學】均被列入升學考試,我們同樣如何讓新一代人對詩詞聯學的認知和傳承,我們不去過分的「雕詞琢句」,我們也不去「無病呻吟」,我們更不去進行「平臺商業化」。
  • 我是如何看待高古、晦澀的句子?
    三、最樸素原始的好詩詞判斷方法:「詩詞如人,能使讀者不自覺不刻意地:初見之際入眼,再看之時入心,久觀之後耐品。四、關於詩詞未來的寫作方向,大而好,古人「寫盡」了;小而精,今人還有機會…… (大,指的是大氣象;小,指的是小事物)五、萬物皆是詩材,要使一死物獲得生命活力,就得看詩人如何通過文學表達力和手法表現力使萬物注入靈魂,使萬物獲得詩性。六、詩人(真正詩人)為什麼要寫詩?
  • 莫真寶: 先鋒詩歌背景下的「先鋒詩詞」
    同時發表舊體詩與新體詩的刊物,近兩年也漸漸多了起來,目前,《詩選刊》也正有計劃地選錄當代舊體詩詞作品。《詩刊》舊體詩欄目,正如《中華詩詞》的新體詩欄目一樣,正在共同建構中國當代詩歌新圖景。詩刊社《子曰增刊》、星星詩刊社的《星星詩詞》,專門刊發舊體詩,其規模和影響正在逐漸擴大。
  • 《中國詩詞名篇名句賞析》:解讀學習古詩詞的當代意義及方法研究
    而指出詩詞錯誤的正是《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組組長、《經典詠流傳》首席文學顧問李定廣教授,他曾在復旦大學開講座時強調,這句詩詞是錯的,不是「山無稜」,而是「山無陵」。為了改變詩詞誤用的現象,普及中國詩詞與中國文化,李定廣教授參與了《中國詩詞大會》的命題製作,並編選、評註、賞析500餘首,跨越中華3000年的經典詩詞,將其記錄在《中國詩詞名篇名句賞析》一書中。在《中國詩詞大會》熱播,掀起全民詩詞狂歡的同時,學習古詩詞的當代意義及方法,也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
  • 中華詩詞如何復興? 詩詞界:需反映時代出精品
    中華文化學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馬海燕)「我們正在從一個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怎麼用中華詩詞來反映和見證這個時代,是需要詩詞界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在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上表示。  研討會由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詩刊》社、《中華辭賦》雜誌社共同舉辦。
  • 《第一序列》騎士後人和001號實驗體到底是誰?任小粟?顏六元?
    《第一序列》中最撲朔迷離的人物線索有兩個:騎士後人和001號實驗體。現階段我認為這二者都是指同一個人,也就是任小粟。顏六元只是肘子用來混淆視聽的存在,他的具體身份在小說後期肯定會有解釋。而肘子多次通過他給出顏六元與001號實驗體的關聯性猜想,本身就只是一個煙霧彈,因為都被他自己給一個個否定了。顏六元的來歷和不凡之處,只有任小粟才清楚。其實小說中的各種角色才是容易忽視卻又重要的線索。
  • 《當代文學在線》新時代詩詞二月冠亞軍大賽091號 愛的旋律:時空過客
    《當代文學在線》微信平臺2019年「新時代」詩詞年冠亞軍大賽及紙媒和文集遴選啟事   一、徵稿要求: 1、原創首發30行左右的詩詞(字數不夠300字,可以寫點創作手記)。投稿郵箱是:935610138@qq.com   3、規定:投稿郵箱文件主題上寫:新時代詩詞,投稿的題目,署名,體裁,行數和字數。字號:正文和姓名,小四;題目:四號  不要粗黑。詩詞題目用書名號。段之間空一行。
  • 「雲帆視點」高朝先:淺談宋詩散文化特徵 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影響與...
    雲帆視點高朝先淺談宋詩散文化特徵 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影響與現實意義詩的形式是多樣的,風格是多採的。正是因為我國傳統詩歌的多種形式和豐富多採的藝術風格,一代影響一代,不斷推陳出新,才創造出璀璨無比的中華民族詩歌文化。
  • 詩詞賞析,如何正確劃分詩詞的節奏及找準詩詞韻腳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藝術寶庫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詩詞,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詩詞賞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在賞析詩詞的時候離不開朗讀,正確的朗讀就需要正確的劃分詩詞的節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談談在語文學習或者詩詞賞析的過程中如何正確劃分詩詞的節奏及找準詩詞的韻腳
  • 俯勿欺今世,仰勿愧前賢——原創詩詞丨詠老歌
    君問老如何,歡愉忘昏曉。眼澀夜先臥,頭慵朝不梳。出門攜手杖,守戶閉門居。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自73歲起,歷時15年,習作詩詞九千餘首,刊出《浮生雜詠》《陶為祥詩鈔》各兩冊,《松柏齋詩緒》一部十卷。部分詩詞散見於書報雜誌網絡平臺。自2016年始,參加全國各類賽事,獲一二金特獎20多次。
  • 「詩詞與音樂」詩詞中的音律之美——山水悟道(黃莽)
    因為這個位置不是判斷調式、節奏點的關鍵,而且可平可仄的位置可以根據高中低音來把握銜接,這樣就不會出現跨度太大,就解決演唱時因為跳躍度過高過低的問題;若以F為宮音產生的宮調式(sol、la、do、re、mi)或 C為宮音產生的宮調式(do、re、mi、sol、la、)更適合古詩詞;平仄如何對應五音,當代如何寫出帶有音律(音樂性)的詩詞作品呢?不妨我們來探討一下。「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 《天阿降臨》:煙雨江南科幻力作,實驗體擁有獨立人格,踏盡星河
    【簡介】楚君歸,本是盛唐王朝以禁法培育的絕秘實驗體,試圖創造出能夠徵戰星海任何角落的深空戰士。然而在一次意外中,他脫離實驗基地,破除限制,得到獨立人格。自此在這星際開拓的大時代中,他徵戰八方,踏盡星河,終為人類開啟全新時代。
  • 黃莽:詩詞是魂 音樂是魄
    黃莽:詩詞是魂 音樂是魄時間:2020-08-18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莽:詩詞是魂 音樂是魄 為當代詩詞與音樂接軌,詩人黃莽經過多年摸索,自己作詞、作曲、演唱的《清平樂遊揚州》近日在各大音樂平臺上線。
  • 文化巨匠聚首好詩詞 邀您感受詩詞的力量
    ;而即將陪伴著我們走入2015年的,仍然是《中華好詩詞》,這一次,它不僅僅帶著詩詞的美麗、魅力,還帶來了一種魔力和力量。   作為《中華好詩詞》的總導演,楊寶昆透露了節目主旨的變化:「節目第一季的主旨是讓我們一起享受中華好詩詞,第二季主旨是領略詩詞之美,那麼第三季的主旨,就是感受詩詞的力量!」
  • 「「賤」說詩詞」也談詩詞復興
    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昨天在京召開,上午周文彰會長說了一十二條,條條精湛,圍繞詩詞的復興與發展給出了莫大的鼓舞,詩詞的復興要與時代接軌,創作要和評論同行。保留傳統詩詞的形式,內容上創新,當代相契合。是從何時,中華詩詞衰落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當今的詩詞並不被廣大人民所認可,他們只喜歡背誦唐詩、宋詞,不知道這個時代也有這個時代的詩詞之歌。高鐵縱橫,飛機衝破雲霄;衛星環球,通訊一鍵直達。網絡購物、智能經濟,不管是生產還是生活,都已經和以往有了太多的不一樣。當代的詩詞在哪兒?大眾怎麼了解並接受?難得再等個幾百年,幾千年,讓後代通過今天的詩詞來了解今天嗎?所以,詩詞要復興,詩詞要走到前臺。
  • 如何看待明星的人設
    #如何看待明星的偶像包袱##如何看待明星的人設#
  • 【當代詩詞】張帆||寺靜了無塵念起,山高自有白雲來
    「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及其系列活動,是2012年由中華書局發起,聯合中國出版集團、中央電視臺、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 現已舉辦四屆,參與詩友遍布海內外。第三屆賽事獲吉尼斯「最大規模的詩詞競賽」稱號。
  • 閱讀當代攝影 : 阮義忠、劉錚、林青松解讀當代攝影
    在現代科技和各種工具的推波助瀾之下,當代攝影的發展愈發蓬勃和多元化。臺灣當代攝影家阮義忠,如何從策展人的角度來看待當代攝影?中國攝影家劉錚,講述攝影如何影響和改變大家的審美?著名攝影出版人林青松又是如何將「 take photo 」的寫實攝影和「 make photo 」的觀念攝影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