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師傅」的學徒之路

2021-01-12 人民網

在李龍飛的自我規劃中,2019年原本是「抉擇」的一年。

這一年,當兵已經14年的李龍飛,面臨「進與退」的人生抉擇。

作為一名資深汽車駕駛教練員,他只需按部就班地幹好熟悉的工作,帶教兩批駕駛學兵,就能輕鬆度過在部隊的最後時光。然而,一切並未按李龍飛預想的情節發展。

2018年底,李龍飛所在的某司機訓練大隊被撤銷,在原基礎上新組建了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輸油管線團。那天,部隊舉行了隆重的迎軍旗儀式,首任團長、政委向大家展示了新軍旗,宣布了新任務。與汽車打了14年交道的李龍飛,就這樣成了一名管線兵。

作為聯勤體制改革的見證者、親歷者,一年來,李龍飛和許多聯勤保障官兵一起,經歷了改革轉型的考驗。那天,營區張貼了「一切為了打贏」巨幅標語。李龍飛突然意識到,他的2019,將是「必須打贏」的一年。

事非經過不知難。適應角色轉變,完成各項任務,迎接部隊職能轉型……是「等靠熬」,還是打幾個衝鋒?走過2019,人生之路如何抉擇,李龍飛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每臨大事要擔當,這是在改革和任務面前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在2019年年終總結報告中,李龍飛寫下這麼一句話:「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所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2020年即將到來,李龍飛「get」(領悟)了新的年度規劃——「奮鬥」。

「老師傅」又變成「新徒弟」

萬事開頭難。團隊成立不久,李龍飛就感到了明顯變化:訓練任務重了。

改革後,單位性質從過去的「訓練教導機構」變成「全訓部隊」,訓練時長和訓練標準有了更高要求。

「一根輸油管線上百斤,沒有紮實的體能基礎,如何完成野戰輸油任務?」教導員趙超給李龍飛和戰友們定下體能訓練第一階段目標。

強化體能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更多「撓頭事」:全團缺教材、缺骨幹、缺裝備……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隋海鵬和趙超心裡何嘗不知,隨便哪一個「缺」字,都能找出一大堆「沒法幹」的理由。但他們更清楚,改革當前,坐等「萬事俱備」只是不想擔當作為的託辭,不講條件去完成任務,才是每個人必須要有的態度!

「不懂就向別人學。」團隊決定分批派人到友鄰單位去見學。不久,李龍飛迎來了第一次接觸實裝的機會。

4月初,兄弟單位在青藏高原腹地開展野戰輸油演練,應西寧聯勤保障中心要求,管線團選派7人到現地觀摩,李龍飛有幸成為其中之一。

就這樣,李龍飛這個「老師傅」成了兄弟單位戰友的「新學徒」。

跨河流、翻高山、躍溝谷……「鋼鐵遊龍」在複雜地形上蜿蜒盤旋,李龍飛和戰友們深受觸動。深夜,他們在碰頭交流時,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觀點:觀摩時間只有5天,機會難得,大家分頭學,能學多少算多少!

那幾天,李龍飛夜以繼日,在筆記本上梳理出了「勘察選線、管線鋪設、排空撤收、泵站開設」等10多個難點課目的重點內容。到了演練現場,他一抓住機會就「刨根問底」;晚上回到宿舍,再跟戰友交流研討。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輸油演練開始了,各戰位緊張忙碌,官兵根本沒空為李龍飛解答他那些「密密麻麻」的問題。好不容易等到一個上等兵有了空,他趕緊上前請教管線連接的「竅門」。

由於缺乏實裝操作經驗,李龍飛那種「牛角尖」式的詢問,惹得上等兵不耐煩了:「班長,這麼簡單的問題,咋還不明白呢?」

李龍飛聽得一愣:當新兵剛學駕駛時,班長曾這樣批評過他……一晃自己成了「老師傅」,已經10年沒挨過訓的他,仿佛又回到了從前。

現場時間緊,李龍飛乾脆要來那位上等兵的電話。那天,他一口氣記下了3名參訓戰友的號碼,幾通電話打下來,心頭的問號被一個個拉直。

一天晚上,李龍飛的妻子錢媚有急事給他打電話,可電話一直佔線。接通電話,錢媚抱怨道:「這麼晚,跟誰一直打電話?」李龍飛老實回答:「跟『師傅』請教一個問題。」

錢媚撲哧一笑:「看來你這師傅當得不合格,現在又成了徒弟。」李龍飛笑著回答:「重新找回年輕的感覺,真好!」

學會「像管線兵一樣思考」

李龍飛被上等兵「批評」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團。「『老師傅』還能挨批?」戰友們議論紛紛。

作為單位助理教練中的佼佼者,入伍14年來,李龍飛跑過50多趟川藏線、帶出了200多個駕駛學兵,駕駛、修理技術堪稱一流,教學中以嚴格著稱,平時沒少批評人……

其實,挨批算不上什麼,讓李龍飛真正不適應的,是業務範疇的調整。

過去當師傅,坐的是駕駛室,幹的是技術活,風吹不到、雨淋不著,冷熱不適還有空調,像洗車擦車這樣的「雜活」,根本輪不到他這個師傅動手。

但管線輸油則不同,扛鋼管、巡線、排除險情……樣樣都是體力活兒,越是老兵越要衝鋒在前。工作的舒適度跟過去相比,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轉型要從轉變習慣開始!」「老師傅」們的不適應,被團領導敏銳察覺。團裡組織了一次教育活動,教育主題就是團長隋海鵬動員講話的開場白:「放下安逸、放下習慣、放下榮譽,改革需要『殺出一條血路』來。」

打那以後,李龍飛很少再提「跑川藏線」「抗震救災」這些「當年勇」,他把獲獎證書都壓在了箱底。

第二次外出觀摩,李龍飛做了充分的準備——他不僅要自己學好,還要寫出一套「訓練教學法」,把管線兵的「新技能」儘快教授給戰友。

對於「駕駛訓練教學法」,李龍飛再熟悉不過。只要按照教學法中的明確步驟,「一步一動」地練,學兵就能輕鬆掌握。

野戰輸油中,連接兩根管線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步驟。觀摩時,李龍飛請教如何編寫管線連接的「訓練教學法」,卻被「師傅」給懟了回來:「裝好橡膠圈,兩個卡口對接,一看就懂啊,還要啥教學法?」

果然,李龍飛發現,雖然「對接管線」的操作流程淺顯易懂,不需要分步驟、分環節施教,但訓練要義是「反覆練習、掌握技巧」,這與重技術的駕駛訓練有很大區別。

他還發現,不僅是管線連接,在線路勘察、故障排除、應急處置等課目中,其組訓方式和訓練重點,也與自己理解的「訓練教學法」有所不同。

「要轉變的不僅是訓練方式,還有思維習慣。」意識到問題癥結後,李龍飛改變思路,決定從夯實理論基礎開始,培養管線兵思維。

他搜集來不少關於野戰輸油管線的專業書籍,仔細研讀,慢慢學會「像管線兵一樣去思考」。

那天,李龍飛在學習營裡「應對駐地自然災害處置預案」時提出:為貼近新使命任務要求,將行動應對重點從「運力保障」變為「做好用水、油料的輸送保障」。

營領導認可了李龍飛的想法,並讓他參與到「營戰備預案」的修訂完善中。那次,李龍飛提出10條建議,全部被營部採納。

如今,李龍飛「像管線兵一樣思考」的態度,正在影響著身邊更多的戰友。

轉型的路上,他不是一個人在奔跑

曾經有一段時間,李龍飛覺得,團領導的想法有些「冒進」,只因團長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在年內基本形成保障力」。

「本來就是『零基礎』,有的專業設備還未配發到位,要想初步形成保障力,談何容易!」 李龍飛憂心忡忡。

「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河,只要想幹,辦法總比困難多。」很快,團裡拿出對策,再次邁開「走出去」的步子:利用各種機會,分期、分批派出官兵接受訓練,讓大家在實踐中摔打錘鍊。

李龍飛再一次得到了學習的機會。

今年6月,李龍飛參加西寧聯勤保障中心組織的野外專業集訓。白天訓練安排已十分緊湊,夜裡,他又叫上幾個戰友「摸黑」去場地練習,再到飯堂討論總結、打著電筒撰寫心得……

讓李龍飛印象最深的,還是在廣東韶關的一次輪訓。

那是多家兄弟單位一起組織的演訓。同場競技,相互之間難免有比較。由於專業基礎薄弱,李龍飛所在團在各個課目中的表現,均不如其他幾個團。

李龍飛心裡憋著一口氣。一次考核中,他賭氣似的「拼命」扛著鋼管,在山路上撒開了腳丫跑。堅硬的鋼鐵硌得肩頭生疼,他咬牙忍著;出現滲漏險情,為節約時間,他徒手搶修,全然不顧油料對皮膚的腐蝕性……

由於訓練強度大,李龍飛的肩膀腫得老高。晚上,他到隔壁帳篷借藥膏,卻發現團長隋海鵬也光著膀子在擦藥……李龍飛這才意識到,在推動部隊轉型的路上,他並不是一個人在奔跑。

翌日氣溫飆高,李龍飛剛上訓練場不久,衣服就被汗水浸溼。「咕咚咕咚」灌下一整壺水,他還是感覺頭昏。終於,在巡線的路上,他眼前一黑,摔倒在地。

再次清醒過來時,李龍飛躺在門診部的病床上……那天,參加演訓的共有4人中暑,一個接一個從訓練戰位上被抬下來。

從駐地四川到青海,從廣東到甘肅……2019年,李龍飛奔跑的足跡,遍及祖國各地,在外訓練時間長達3個月。他和百餘名戰友一起,藉助「別人家的裝備」錘鍊技能,填補了專業訓練空白。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龍飛漸漸感到,他們距離團長制定的訓練目標越來越近。

11月初,上級組織管線團在陌生地域進行實鋪實輸演練,全面檢驗團隊一年來的訓練成果。

李龍飛和戰友們在山谷間架起了一條輸油管線,成功將軍用油料輸送到指定地域,實現了考評組「快速高效」的保障要求。

你看見世界的樣子,就是你的樣子

「汽車駕駛」在李龍飛身上留下的始終是衝鋒的印記:「汽車兵永遠一往無前,無懼困難!」

油料輸送任務過程中,必須定時給指揮所匯報「小時流量」,一般是先通過測量裝置,計算出單位時間內的輸出流量,再換算出結果。

通過反覆操作,李龍飛摸索總結了一套方法,不僅簡單方便,而且提高作業效率。目前,這個方法得到了上級業務部門的認可,被友鄰單位採納。一名老管線兵佩服地說:「如今當好管線兵,還得善於思考。」

李龍飛感謝汽車兵的經歷,正是這段經歷讓他熟悉各類機械原理。而這個素質正是操作輸油泵站需要的。

深冬的一次輸油任務,因地形落差較大,泵站功率不夠,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輸油。經反覆測算後,李龍飛建議「每隔1公裡,增設1臺輸油泵」。

這個大膽的提議,讓在現場指導的技術專家不禁豎起大拇指:你們是一支有創新活力的團隊。

「你什麼樣,你的部隊就什麼樣。」團領導將團隊取得的成績,歸功於李龍飛和戰友們的共同努力。

但李龍飛更喜歡用一句「網絡流行語」來總結這一年的收穫:「你的樣子,就是你走過的路、你看過的書、見過的人。你看見世界的樣子,就是你的樣子。」

相關焦點

  • 為何工廠師傅都「不敢」帶學徒了?工廠老師傅終於說了實話!
    為何工廠師傅都「不敢」帶學徒了?工廠老師傅終於說了實話!拜師學藝,從幾千年的文化流轉至今。現在很多人卻「怕」了帶徒弟,都說現在的學徒沒以前那樣好教,太有個性。最近一位在東莞開模具工廠的老闆,他想招幾個學徒回來,讓廠裡的師傅來帶他們。
  • 老闆給老師傅一萬工資,要求他帶學徒遭拒,網友:換我也不幹
    老闆給老師傅一萬工資,要求他帶學徒遭拒,網友:換我也不幹老張在現在的公司工作已經有35年了,最開始在公司還只是一個小學徒,現在已經是公司技術維修部中獨當一面的老員工了,他將自己琢磨出的新技巧和之前他師傅教的那些技術和經驗相結合,解決了很多的維修難題。
  • 老闆質問老師傅為何不帶徒弟,老師傅回應5個字,老闆愣了
    現如今,相信很多老員工在公司或者工廠都不願意教徒弟,尤其是一些工廠的老師傅,他們在工廠往往工作很多年以後,發現工廠老闆總是讓他們傳授一些學徒工或者是新員工技術,只是這些老師傅他們非常聰明,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即使面對一些老闆的請求,老師傅都會選擇拒絕。
  • 蛋糕店學徒工的故事
    每個行業都有學徒工,學徒工,顧名思義,就是跟著老師傅學習技術,老師傅手把手教一個毫無經驗的技術小白,變成一個優秀的技術員,這種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通過技術理論的實踐,是最容易出技術人才的。很多公司都有招聘學徒工的,因為學徒工的工資很低,基本顧得住生活,每個月除去衣食住行也沒多少費用了,而且學徒工出師後,還可以繼續在公司上班,這對一個公司長期的人才輸入是很有幫助的,可以提高公司的人才穩定性。網友小雷分享了他當學徒工的一段經歷,小雷今年24歲,家裡有一個還在上初二的弟弟,家在一個小農村,家裡也沒什麼錢,小雷當初參加高考,沒考上,所以就進入社會了。
  • 鷹潭學烘焙,去培訓學校還是去當學徒?
    在鷹潭,想要學習烘焙技術,很多人糾結是去學校好還是去店裡當學徒好。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選擇都是有利有弊,下面鷹潭王森學校就來為大家仔細分析分析。先來了解一下傳統的方式——去店裡做烘焙學徒。在烘焙店裡給老師傅做學徒,每天工作8-10個小時,基本上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些簡單的工作,但是能拿到學徒工資,保障開銷,也不用支出學費。
  • 挖機學徒自白:如果有選擇 我肯定不拜師!
    自從老師傅的自白:我為什麼不願意收徒弟的心聲被發出後,引起了很多機友們的共鳴,大家也都是感慨萬分,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磚家看到了許多的留言也是十分感動。這其中有以前當過師傅的,也有正在學徒的,酸甜苦辣應有盡有。今天,磚家就挑選了部分機友的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 我在烘焙店裡當學徒的日子...
    @mai🌻自己也是從學徒過來的,深有體會,入行這幾年自己也從學徒到師傅,各種辛苦滋味也就只有同行才能懂吧,當學徒辛苦不算什麼,遇到個不好的師傅學不到東西的地方才慘,總要你洗東西切水果涉及到技術性問題就支開你。這樣做真的很浪費時間。
  • 我在烘焙店裡當學徒的日子……
    在烘焙店當學徒到底有多苦?看看下面這些過來人就知道了!@mai自己也是從學徒過來的,深有體會,入行這幾年自己也從學徒到師傅,各種辛苦滋味也就只有同行才能懂吧,當學徒辛苦不算什麼,遇到個不好的師傅學不到東西的地方才慘,總要你洗東西切水果涉及到技術性問題就支開你。這樣做真的很浪費時間。
  • 去修車店當學徒,還是到工廠裡學機修更有出息?
    因而,老畢又想讓兒子去汽修店做學徒,將來自己創業。其實,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下面來扒一下汽車製造公司和汽修店的特點。學徒階段只能打下手,做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活。當然文化水平低很難學到高端技術,最少要能看懂汽車結構圖紙吧!也許小畢只要學會怎麼做老闆就可以了。2.待遇制度不一樣。汽車公司是按照國家的勞動法律,對於職員繳納「五險一金」,享受休假制度等等。
  • 《功夫學徒2》冠軍爭奪戰落下帷幕!學徒們開啟扶貧新篇章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推廣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湖南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特別指導,芒果超媒、芒果TV、Discovery聯合出品的全國首檔跨國職業體驗類紀實節目《功夫學徒》第二季——《功夫學徒之走讀中國》芒果TV今日火熱收官,湖南衛視和
  • 《功夫學徒2》冠軍爭奪戰落下帷幕!學徒們開啟扶貧新篇章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推廣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湖南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特別指導,芒果超媒、芒果TV、Discovery聯合出品的全國首檔跨國職業體驗類紀實節目《功夫學徒》第二季——《功夫學徒之走讀中國》芒果TV今日火熱收官,湖南衛視和
  • 機械加工廠鬧「工荒」,老員工:白白做了三年學徒,現在一無是處
    機械廠的技術工一般都是學徒制的。一般新人要跟師傅學兩三年才出師。但是很多人都吃不了苦,沒來幾天就辭職了。在機械廠有技術不一定有前途。原因就是這些機器是在不斷地更新換代的。機器越來越先進,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但是工資卻是越來越低了,以前是靠技術吃飯,現在是靠工廠的效益吃飯。
  • 學廚師選學校or當學徒?
    廚師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行業,圍著著學廚師是在學校學還是去酒店當學徒的爭論,從沒停止過。對於眾說紛紜,一定要保持理性,跟風不但浪費錢還浪費時間。推薦選專業正規的烹飪學校學習。」「 剛到廚房做學徒工一個月,不想做了。」
  • 為什麼不到工地拿著工資做學徒,反而要到學校花錢學測量?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不到工地拿著工資做學徒,反而要到學校花錢學測量!因此今天東英時代就工地做學徒和學校學測量的優劣勢給大家分別做一個介紹。看完你應該就知道緣由了!一、工地做學徒的情況優勢:不需要花費費用,還能增加一定收入。
  • 汽修店店長20年帶過兩三百學徒 見證行業人才培養規範化進程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明天是教師節,途虎養車上海光華路店店長羅二勝已提前收到了許多學徒的祝福。在汽修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年,他帶過的學徒已經多到他自己都數不過來。據他自己回憶,「兩三百個是肯定有的。」
  • 《功夫學徒2》國際學徒走進「賽馬之鄉」 內蒙古科右中旗,看現代馬...
    《功夫學徒之走讀中國》節目第五期,國際學徒來到了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內蒙古,在這片遼闊的大草原上,探尋中國特色傳統行業,如何緊跟時代潮流,尋求轉型,與時俱進的奧秘。
  • 招故事創作學徒||開啟你的故事高手之路(坐標:石家莊)
    為了給我們的創作團隊,培養新生創作力量,和儲備創作人才,特面向社會招收故事創作學徒若干名。學習方式手把手教你,手把手帶你以學徒身份,跟隨我們,一邊學習和訓練,一邊直接參與故事創作學徒待遇1)在學習階段,我們管食宿,負責教東西。
  • 《功夫學徒2》收官 國際小夥伴為「中國變化」點讚
    生活報訊(記者王雪瑩)《功夫學徒》第二季——《功夫學徒之走讀中國》,11月30日在芒果TV迎來收官。上期節目中,來自菲律賓的鈺雯獲得本季冠軍,艾爾和應軒冉則分別斬獲亞軍和季軍。本期,作為竹山村「榮譽村民」的鈺雯,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首席營銷官。
  • 16年模具老師傅的自述:每月工資7000多,為了家庭咬緊牙關堅持
    公眾號官方提示:點"UG編程"關注,免費學UG 近日和一位從事模具行業16年的老師傅聊了聊模具行業的現狀,他說他之前是在家鄉務農,九八年結婚生子後,一次偶然的機遇,帶上妻子小孩才去學做模具到現在,期間做過學徒、補師、技師、師傅、組長、主管(兼職注塑成型)職位
  • 4S店學徒多讓人「不放心」
    跟老師傅多交流學習更多常識第二個,多交流,每輛汽車都有或多或少的「異常」,由於師傅比較忙,他們不會對汽車進行認真仔細全方位的檢查,有些許的小毛病也不容易察覺   學徒維修實在不讓人放心第四個,杜絕以次充好,4s店的售後佔比較大,比如配件以次充好、機油加一半,更嚴重的強行更換等,此時在現場,能夠清楚的知道在汽車保養過程中所有項目是否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