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兒所急診爆棚 看發燒要等6小時

2021-01-12 百家號
首兒所急診仍有大量患兒在此候診

今年冬季三種流感病毒、支原體、腺病毒等共同「流行」,不少孩子「中招」。各地醫院兒科都進入到了高峰階段。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首都兒科研究所看到,白天門診秩序較好,但晚上小夜班異常忙碌,急診更是出現長時間等候的情況。

現場

患兒「扎堆兒」奔急診 看發燒等6小時

據首兒所介紹,11月以來,該院的門急診總量增加了23%,其中急診增加了5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發燒多在傍晚和晚上,掛不到當天門診號,就轉向了急診;另一方面與家長不願早上就診,往往等下班後就診等因素有關。而事實上,急診患者中,9成都不屬於急症。為應對就診高峰,首兒所增加了白天的號源,小夜班也增派了醫師數量,同時在傍晚5點到7點開設了「愛心門診」,分流患兒。此外,急診增加了4個診位,減少家長排隊時間。專家提醒,今年病毒較多,如病情不重儘量少去醫院,避免交叉感染。最近不少家長抱怨,孩子看病需要等好幾個小時,尤其是傍晚以後,到了醫院還需要排隊。

昨天下午6點,北青報記者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儘管普通門診已經下班,但醫院門診樓仍然燈火通明。5點起位於門診樓2層的專家門診就變成了小夜門診。「106號李某某,請到4診室就診」,在候診室的叫號屏上,從30號到346號的患者陸續從等候就診變為正在就診。北青報記者觀察發現,小夜門診開了9個診室,每個診室1-2名醫生不等,共計十餘名醫生出診,平均一分鐘叫2-3個號。

一位3歲女孩的媽媽告訴北青報記者,就診單上提示她是6點到7點間就診,但擔心就診人數太多,她還是選擇提前了半小時來,取號、到分診臺刷上信息後,等了大概15分鐘看上了。「小夜門診這兒情況還行,我剛才聽說急診那兒人特別多」。

隨後北青報記者來到一層的急診室,急診候診室20多個座位坐滿了人。6歲的睿睿是在媽媽和姥姥的陪同下來的,「下午1點多到的,本來是看皮膚科,結果要走的時候發現孩子發燒了,就來急診排號。當時上午的200多號還沒看完,我們拿到的是下午45號,這不,剛開始下午的1號」,此時距離祖孫三代等候就診已經過去了5個小時。

來急診就診的患者多是因為孩子感冒或者發燒,但又掛不上門診的號。北青報記者在和多位家長的聊天中發現,很多家長不知道首兒所的小夜門診。在北青報記者的提示下,睿睿媽媽在京醫通上找到了小夜門診的掛號渠道,晚6點30分的時候,還有160個號源。最終,考慮到急診已經快到了,睿睿沒有去小夜門診,大約7點15分,在等候將近6個小時後,睿睿在急診看上醫生。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分析

9成急診患兒不屬於急症

不少家長表示,今年孩子出現持續高燒,且易反覆,稍大齡的孩子還會出現嗓子不適等呼吸道疾病的表現。首兒所呼吸內科主任曹玲說,往年這個季節主要是流感,但今年冬季屬多種病毒同時流行,除了流感病毒,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體、腺病毒……這也導致患兒數量增多且病情重。

流感病毒方面,甲型H3N2、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近期以乙型流感病毒為主。從醫學角度,判斷是哪種病毒需要做病原檢查,但任何檢查都會有「假陽性假陰性」的結果,所以如果臨床醫生判斷患兒為疑似病例,也應及時給藥。「流感中招48小時內服藥效果最好,早期用藥可以縮短病程。」曹玲說。

也有家長表示,為何孩子打了流感疫苗,還會出現發燒等症狀,是疫苗沒有起到預防效果嗎?曹玲說,流感疫苗預防的是流感病毒,但當下流行的還有支原體、腺病毒等,「所以孩子可能在疫苗的保護下躲過了流感病毒,但又感染了其他病毒。對於患兒表現出反覆發燒、病情重的情況,曹玲分析,有可能是孩子出現了多種病毒同時感染,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少帶孩子到人流密集的場所,減少病毒接觸。

儘管一再科普,但面對孩子出現發燒等情況,不少家長還是會選擇奔向醫院。近期急診就診壓力增加明顯,首兒所所長羅毅分析,一方面孩子發燒容易出現在下午到晚上,另一方面,門診掛不上號,家長就去掛晚上的號,晚上的掛不上就掛特需,特需還掛不上的,家長就去急診。

「事實上,目前首兒所急診中有9成都屬於門診的治療範圍,不是真正的急症」,羅毅坦言,但家長帶著發燒的孩子來了,醫生不能拒診,只能給排上號,但是急診資源有限,必須先搶救危急患兒,相比之下感冒、流感的患兒就要等待,這也是很多家長反映急診等待時間長的原因。此外,有時候家長考慮到孩子上學、不想早起等原因,會選擇下午放學後甚至晚上再來看急診,這也增加了急診的壓力。羅毅建議,如果能白天在門診就診的,儘量通過預約掛號,按照預約時間到醫院就診。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舉措

傍晚兩小時「愛心門診」分流患兒

為了應對冬季就診高峰,11月以來,首兒所陸續推出一系列措施。據介紹,每年11月1日-次年1月31日,首兒所各科室號源增加10%。同時,根據門診量波動情況,每天加派1-2名內科系統醫師下午出診。此外,增加內科特需門診醫生,並且每天安排內科住院總醫師支援小夜班工作。

今年,針對下班後至夜間的就診高峰,首兒所黨委組織黨員幹部開設了傍晚兩小時「愛心門診」,分流就診患兒。愛心門診將從12月25日持續到1月25日,每天出診時間為下午5點-7點,患者按照正常就診流程掛號即可。首兒所黨委副書記楊健介紹說,自12月25日開設至28日,已經有37位黨員幹部參加,共接診患兒698名,有效緩解了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的小夜班門診以及急診的壓力。

下午3點半放小夜班號源

對於家長反映的當天掛號難問題,首兒所門診部副主任雷淑清給出了小貼士:每天下午3點半,京醫通微信掛號平臺上,首兒所會放出當天「內科綜合門診」小夜班的號源,直到晚上8點前,家長可以通過手機預約當天的小夜班門診。此外,每天早上6點,未預約出的當天號源會回流到號池裡,家長可以在手機上掛號。

147家醫院可看兒科

為了讓家長了解北京的兒科資源布局,更好地為孩子選擇就診醫院,日前,市衛計委匯總了147家具有兒科資源的醫院名單。北青報記者看到,147家醫院分布在16個區,均為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類型方面既有兒童專科醫院、也有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市衛計委提醒市民,在孩子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儘量白天就診;如晚上看急診,建議去之前撥打12320或醫院電話諮詢,並不是所有的醫療機構急診都可看兒科,以免延誤就診。

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建議

發燒不必著急跑醫院

先觀察孩子精神狀態

曹玲提醒家長,建議病情不是太重的孩子,家長可以先在家用一些清熱解毒的藥品解決,病情比較重的再到醫院,否則容易出現交叉感染。

如何判斷孩子病情的輕重呢?曹玲說,主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有些孩子發高燒,但精神狀態依然很好,照樣吃照樣玩,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不著急帶孩子去醫院。哪些情況需要引起注意呢?高燒39攝氏度以上,孩子精神狀況不好,食慾明顯下降,不吃東西。

曹玲說,發燒本身是一種自然的防禦機制,孩子對抗外來病原的能力會提高很多。如果硬要通過服藥、物理降溫等方式把燒降下去,不停吃退燒藥、擦水等,其實對患兒不好。只要孩子精神狀況還可以,不是很難受,就儘量不用退燒藥。「退燒藥本身不治病,只是降溫,並緩解頭疼和不舒服的症狀,對於病毒沒有治療作用。」曹玲說。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相關焦點

  • 知名兒科夜間急診成「慢診」 孩子發燒等5小時成常態
    繁忙的同濟醫院兒科門診記者王愷凝 攝  本報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張璟禕  一周前,武漢晚報編輯部接到一位患兒家長的來信,信中詳細反映了夜晚帶孩子看兒科急診的艱辛歷程。連日來,記者深夜探訪武漢市兒科就診量最大的同濟醫院兒科(也稱同濟兒科醫院)門診以及武漢市兒童醫院,發現這位媽媽所言不虛。
  • 掌握寶寶「急診」常識,媽媽應對發燒,不再手忙腳亂
    初次當媽,在照顧孩子上還真是時時處處需要學習,這不,當媽的最怕孩子發燒了,別說燒到40度,就是隨便的體溫升高,當爹媽的都受不了,各種擔心,一旦失控,燒壞孩子哪裡可怎麼辦呢?其實,在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發燒絕對是必須要面對和經歷的。
  • 青島各大醫院患者爆滿 看急診排隊用兩小時(圖)
    魏老太的小兒子在急診室門口焦急地徘徊著,他告訴記者他們等了已經快一個小時了,還沒挨上號。  記者在10平方米左右的內科診室裡看到,有十幾個病號拿著病歷在等候著,一名醫生被團團圍在裡面,診室外面的坐椅上也坐滿了人,病床上以及走廊裡到處都是躺著輸液的病人。「都一個多小時了,老人都受不了了,這不是急診嗎?怎麼還要等這麼久呀?」
  • 上午看門診晚上看急診 孩子發燒家長著急「亂」投醫
    5歲的孩子,白天剛去醫院看過醫生,晚上又去看急診。南京兒童醫院專家介紹,最近,氣溫陡然下降,不少孩子生病發燒,有些家長被孩子反覆發燒弄怕了,一天內帶孩子去幾趟醫院。南京幾家醫院每天都要接待十幾位做「無用功」的家長。
  • 寶寶發燒掛急診,前面排了700多號,媽媽崩潰投訴反被教育
    幾乎每個小寶寶6個月之後都要經歷一次發燒,或低燒或高燒,如果是二胎媽媽,或者還能應付自如,如果是新手爸媽,當時的處境用「熱鍋上的螞蟻」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慌張驚恐不知所措。01寶寶發燒掛急診,前面排了700多號看了這樣一個案例,很有感觸,值得拿過來跟大家分享。
  • 孩子發燒別急著往急診送,兒科醫生告訴你五大原則
    『寶寶高燒到39℃,要送至急診嗎?』兒科醫生指出,許多家長發現孩子高燒,就急著想送至急診,擔心腦子被燒壞了,但發燒並非是送急診的主要考慮,如果發燒合併抽搐,或是嚴重倦怠、嗜睡,三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發燒,才需緊急就醫。
  • 上海急診發熱門診爆滿!眼下發燒了,到底要不要去醫院?
    上海急診發熱門診爆滿!眼下發燒了,到底要不要去醫院?這是一種醫學上的表述,通俗地說,在現階段,就是指在咳嗽、發燒等發病症狀兩周內存在武漢旅遊史或武漢發熱病人接觸史的人。昨夜今晨,一篇「專家組副組長感染新冠肺炎竟在家裡治癒」的帖子刷屏朋友圈。原來,當疫情發生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立即成立了專家組,急診科主任張勁農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副組長。
  • 凌晨排隊5小時,多數急診!這病崑山正高發,大人小孩全遭殃
    家住崑山的一位家長網友爆料稱近日她帶著流感高燒的孩子來到醫院排隊但即便掛了急診孩子看病足足等了五個小時12月29日,據崑山論壇網友「 ztdream0632 」發帖爆料:崑山某醫院晚上急診兒科看看候診數量
  • 什麼程度的病需要看急診?這份指南讓你不再半夜糾結
    半夜發燒,你會吃退燒藥接著睡,還是直奔醫院掛急診?正在上班,突然胃痛,你選擇忍一忍,還是直奔醫院掛急診?走在路上突然肚子痛,又沒帶社保卡,你會回家拿還是直奔醫院掛急診?@楊浦的小夥伴們人吃五穀雜糧,難免一病。對於到醫院看病的患者來說,門診和急診成為需要面對的第一個選擇。
  • 37.4℃算不算發燒?孩子發燒一定要去醫院嗎?
    寶媽說:「半個小時前測的體溫37.4℃」。醫生接著問「除了發燒還有其他不舒服嗎?」「沒有,就是有點低燒」。面對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病情的孩子,醫生接診後,都會細緻耐心地對孩子進行問診、查體。摸摸孩子的肚子、用聽診器聽一聽心肺是否有異常、檢查孩子咽部狀況。在事無巨細的檢查之外,醫生檢查之後問孩子家長:「你測體溫的時候孩子在幹什麼呢?」 家長說:「剛餵過奶」。醫生說:「你再去給孩子測個體溫吧,應該沒事」。
  • 5月起,北京這些大醫院看急診先「定級」
    (資料圖)圖片來源:北晚新視覺網按病情分四級 急重症優先看急診預檢分診是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徵,區分病情的輕重緩急及隸屬專科,進行初步診斷、安排救治的過程。急診預檢分診是急診就診的首要環節,安全有效的急診預檢分診可準確識別急危重症患者,確保患者安全,提高急診運行效率。
  • 看急診還要先做核酸檢測?多地醫院:急診和門診不用,住院需要!
    「反胃、噁心到醫院去看急診,卻需要抽血和核酸檢測。」「因為胸悶去醫院急診看病,卻被醫生要求做核酸檢測。」近期,北京、湖北、四川等地的多名網友向健康時報記者反映就醫困惑,明明沒發燒,從未出過遠門,到醫院急診看病卻被要求做核酸檢測。10月16日下午,健康時報記者致電北京、上海、武漢等地詢問當地醫院急診科的核酸檢測要求。
  • 寶寶發燒:哪些症狀需要掛急診
    當寶寶感冒發燒出現如下症狀時,爸媽應引起重視,立刻帶寶寶去醫院掛急症。  1. 意識障礙 對外界的刺激變得木然,無論怎麼刺激都沒有反應。  2. 持續發燒 當3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或是超過3個月的寶寶發燒超過3日以上,或任何時候發燒超過39.5℃。  3.
  • 急診發熱門診爆滿!眼下發燒了要不要去醫院?
    在醫院的門急診都設有發熱預檢處。 這是一種醫學上的表述,通俗地說,在現階段,就是指在咳嗽、發燒等發病症狀兩周內存在武漢旅遊史或武漢發熱病人接觸史的人。 近日,一篇「專家組副組長感染新冠肺炎竟在家裡治癒」的帖子刷屏朋友圈。
  • 寶寶發燒首先幹嘛?別盲目衝向醫院掛急診
    寶寶發燒首先幹嘛?別盲目衝向醫院掛急診 2019-12-09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女兒發燒美女主播曬照求助 寶寶發燒怎麼辦?
    除此之外,陳海茵本身為新手媽媽,這次首次面對愛女發燒的狀況,緊張PO出愛女發燒躺在床上的照片,並急忙求救網友發問:「雖然知道不能隨便用藥退燒,但是這38.8的溫度,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陳海茵發文求救後,立刻引來不少媽咪網友留言建議「快掛急診看醫生」、「詢問小兒科醫師意見比較好」、「先給醫生看怎麼說再來決定」、「別po文了,快去看急診吧…」,建議她還是趕緊帶孩子就醫比較實在,在網絡上引發不少討論。    跟陳海茵一樣,很多剛當上爸爸媽媽的父母遇到小寶寶發燒時往往心急如焚,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處理。趕緊往 ↓ 看。
  • 昨夜急診丨喉嚨痛三天,本以為是感冒,沒想到竟發燒到休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玥潔 賀曉旭 記者 何麗娜 經新冠篩查、肺CT檢查無異常後,孫大伯立刻轉入了急診搶救室。賀曉旭醫生開始了解孫大伯的情況。 詢問之下,孫大伯說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壓。上周開始,咽口水喉嚨就痛得厲害。三天前就感覺有些發熱,沒精神沒胃口,但還能熬。直到到今天,人累得不行,女兒才送他來醫院。孫女士說:「在家一直沒測體溫,沒想到爸爸竟然發燒這麼嚴重!」
  • 高三班主任帶學生看病,在醫院遇發高燒急診的6歲兒子
    「老公打電話說兒子發燒39.5℃,問我有沒有時間去醫院?我告訴他在督班,走不開,讓他趕緊送醫院。9月3日是周日,按規定,班主任16時30分前要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到校,18時開始督導學生晚自修。  「那天18時左右,老公打電話給我,說兒子發高燒,希望我能請假帶孩子去醫院——兒子的醫保卡是我管的,以前我不當班主任,陪孩子去醫院多些。但當時我在督導晚自修,實在抽不開身,就告訴老公醫保卡放在哪裡,讓他趕緊送去醫院。」張雪梅說。
  • 兒科醫生夜班12小時:醫生很忙,兒科很「荒」
    「寧看十男,不看一婦,寧看十婦,不看一兒。」在醫療圈,這句俗語經常被兒科醫生拿出來調侃自己。近年來,「兒科醫生荒」經常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醫生馬不停蹄,家長大排長龍,已成為不少兒科門診的常態。近日,中新網記者走訪了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兒研所」),記錄了一位夜班急診醫生的12小時。
  • 特殊時期孩子發燒怎麼辦?這幾種錯誤護理方式要避免!
    這個特殊的冬天,一旦娃生病、發燒,媽媽的生活就進入了 「極度困難模式」:一個朋友說,前不久孩子發燒,自己就沒怎麼合過眼,一會兒量一下體溫,看高了就趕緊拿毛巾用溫水給孩子擦手心、腳心。現在情況特殊,也不敢去公立醫院,心疼孩子做核酸檢測,也怕人太多再傳染了其他病。想著能不去醫院就不去,先找個小診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