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語是高一才開始學ABC,你可能難以置信。那年高考,我的英語科目考了76分,你肯定覺得不可思議,或許你覺得應該是我的驕傲,恰恰相反,英語成了我的軟肋。
我的小學到高中都是在鄉村學校讀書的,那時有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選學文科,似乎跟自己不聰明好像關聯。頭腦裡更沒有英語這個概念。因為,那個時代高考是不考英語的。初中階段的幾個英語字母皆來自於數學老師,什麼直線a,什麼原點b..……。進入高一時,學校接到通知說,從我們這屆開始,高考要考英語(以前好像也考的,但不算總分),且全計入總分(上一屆算70%)。這下學校開始重視了,由大城市來的下放知青負責教我們(他們是什麼文化水平,什麼專業我們至今都不清楚,估計最多中專)。剛開始上課大家總是笑,第一次聽老師講外文,覺得好新奇有趣。英語老師是一位20出頭的男老師,因為老師年輕,也因為老師活潑,更因為老師帥氣,而文科班又以女生為多,所以女生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上英語。這期間不排除暗戀老師的同學,只是那個年代只能埋藏於心底吧。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一門課,高中開始學ABC,英語課雖然起步較晚,但因為一個團體的共同愛好,於是英語竟然不可思議的跟上老師和考試的進度,也順利的參加了高考,取得76分成績(總分100分),自我滿意,只是到了大學裡才發現原來自己英語成績的處位。進入大學,英語水平實在參差不齊,普遍80分以上,好的有滿分100分的,所以大學英語課是這樣分的,把同一屆學生放在一起,英語90分以上快班,80分以上中班,其他為慢班,而慢班有些同學英語40多分,所以,慢班老師對我們是半放棄狀態,大學基本是不學英語了。英語是我那年高考的傷痛。至於後來考研考職稱付出常人幾倍十幾倍的時間和精力的代價。
嘟立處是一位大學老師,如果你關注嘟立處的空間,會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時間或空間,感受不一樣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