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筆者的電話撥通時,傳來一個女性幹練的聲音,娓娓道來,為我們講述了她和同事們戰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69天。
她的聲音讓我忘記了那個肅殺的殘冬,聲音裡沒有輾轉不安的恐懼,充滿了全力以赴的堅定,叫人把那段記憶中的草木伏霜與殘陽滴血浣洗成了愛與復甦。這就是武漢人的堅強,也是醫護工作者的力量,他(她)們直面生死,在千萬人的無助和迷茫之中,回應著焦灼與等待。從危機這頭、到希望那頭,用血肉之軀築成生命之橋。
她叫黃萍,是華潤武鋼總醫院普外科護士長,也是金銀潭醫院裡的一名「戰士」。1月22日她被任命為華潤武鋼總醫院支援金銀潭醫院醫療隊隊長,帶領八名護理人員進駐到金銀潭醫院隔離病房和重症監護病房。
電話中,黃萍對自己的介紹很簡短,她說今年是她的本命年。然而提到如何加入金銀潭醫院的戰鬥,黃萍的話多了起來。她剛畢業就加入了華潤武鋼總醫院,距今已十三個年頭。同事們說黃萍在日常工作中,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行政工作,始終是榜樣。
第一個,報名支援
作為華潤武鋼總醫院首個報名支援金銀潭醫院的人,黃萍說,這「第一個」其實是意外……因為當時只有去救人這一個想法。1月22號,剛剛被疫情籠罩的武漢看上去還沒有太多不同,除了呼吸道系統疾病的病人多起來,醫院裡依然保持著正常的診療節奏。工作間隙的黃萍關注了一下微信群信息,一條不明肺炎的視頻吸引了她的注意,結合醫院的現狀,從醫多年的她意識到這次不一般……正在這時,醫院的微信群裡發布了一則求援消息,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急需護理人員!黃萍秒回「我參加」!然後立馬找來紙筆,正式寫下了請戰書,拍下發給了負責主管。事後,她才知道,她是第一個報名的人。
黃萍的請戰申請書
當天下午,黃萍就接到醫院通知,她將作為隊長,帶領8人醫療隊當晚八點之前到武漢金銀潭醫院報導。要求家人送換洗衣物時,黃萍才想起,支援的事還沒跟家人說一聲。「當時沒想到要來這麼多天,早知道我就囑咐老公買點口罩和酒精了!離開家時,家裡什麼都沒準備……」她說,支援前線這是她的責任,唯獨覺得愧對家人,孩子、老人都給老公一人照顧。她提醒了科室同事、親戚朋友做好防護、採購物資,自己家裡卻連一個口罩都沒有……
「你保護好自己!」
「你看好孩子!」
黃萍跟丈夫的叮囑只有寥寥兩句,但這才是最沉甸甸的關心和託付。華潤武鋼總醫院第一批醫療隊出發了,車程二十分鐘外的金銀潭醫院,成為了他們此行的戰場,而這個平時低調到黃萍都有些陌生的醫院,正是這次疫情的暴風眼。
第一天,大哭是釋懷的方式
雖然只有距離二十分鐘的車程,卻像是來到了世界的另一個維度。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之前武漢人都未必熟悉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是最早收治不明肺炎患者的主戰場,所有之前在腦海裡盤算的工作計劃均被打破,護士們由三到五個人結為一組,三班輪換。黃萍所在病房裡的病人一直在30人左右,每個班次的工作量都處於飽和狀態,每個班組從進去病房到出來,基本在10小時以上。
因為傳染病房家屬不得進入,除了執行醫囑,完成病人的治療和護理以外,護士們還需要給病人打水倒水、餵飯、擦洗、協助大小便、更換床單等。此外,她們還要進行病房內的空氣消殺,地面清潔,垃圾清理以及終末消毒等。工作量是平常的許多倍。
對於勤奮幹練的黃萍來說,繁重的工作並不是最大的挑戰。黃萍說,來這上班,是她見過生死離別最多的一次……曾經的一個班次,她送走了4個病人。那時,當她送走第3個生命的時候,她已經說不出話了,不是因為害怕,而是無力與悲慟,鯁在全身的血液之中,難受!
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到頭,也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離開。眼睜睜看著前一秒鐘還坐在床上刷牙的病人,一會就失去意識了。黃萍說她一個人拖不動,立刻喊來同事幫忙,明明知道無法挽救但還是毅然決然的跪在床上做心肺復甦,只希望盡一切所能,去挽救這條生命。然後是,不停的、拼命的挽救,不停地送走病人、不停地做遺體消毒。
那天是第一天,黃萍回到酒店蒙著被子大哭了一場……
面對艱難,仍要努力戰鬥
黃萍帶領的醫療隊作為華潤武鋼總醫院支援其他醫院的首批醫療隊,他們在金銀潭醫院支援了整整69天,其中連續奮戰時間長達45天。粗略估計護理病患超過3000人次,其中重症約500人次。
這支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是一位21歲的男護士,大家都叫他小毛,雖然年紀小,作為隊中唯一一名男士,大男孩主動承擔了很多重體力工作,是隊裡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隊伍裡還有沒來得及給爸爸慶祝生日的王璇、不敢告訴媽媽的卓如娟、下班沒來得及回家的李丹、整理好背包隨時準備出發的舒明科、內科團支部書記鄢輝輝、只能跟家人在電話裡匆匆告別的萬珍。他們在微信群裡互相支持打氣,正是這種特殊時期的並肩作戰,給予了彼此最大的勇氣。
沒來得及給爸爸慶生的王璇是一位95年的小妹妹,那天,王璇下班後正準備和家人一起慶祝時接到了出徵的通知,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唯一希望把給爸爸的禮物和蛋糕送回家。她來到金銀潭醫院的第二天便是除夕,走出重症病區時正好是辭舊迎新的半夜時分,武漢下著雨,這位姑娘在這座陌生的醫院裡迷了路,手機又沒電,無助、恐懼瞬間襲來,她在黑暗中哭了一個多小時才被保安發現……
25歲,還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年紀,在金銀潭醫院戰鬥的兩個多月裡,王璇只哭過這一次,沒有喊過一聲苦,甚至主動放棄了換班的機會。黃萍說,與這樣的95後同行,自豪!
那些我們不敢想像的,正是他們的日常
金銀潭醫院收治的都是重症新冠患者,缺氧時就會煩躁不安,不配合醫護人員,黃萍就曾經在為病人戴呼吸罩時,差點被抓破了防護服。一次,在巡房時黃萍發現一名老年女性患者邊接電話邊哭泣。原來患者是在跟女兒通話,黃萍接過電話詳細說明了她母親的病情。患者女兒擔心母親沒有帶齊日用衣物,擔心吃不到水果。黃萍主動幫助她找到了必需品和衣服,還將自己的水果給了患者,並拍照發過去,讓患者女兒放心。還有一名持續高流量給氧的重症病人,一直不能脫機,患者不能自理,不願進食。黃萍給她準備麵食,並餵她吃,哄著她多吃一點。病人從第一天的幾口飯,到一周後的一盒飯,讓大家興奮不已,更加增強了大家戰勝疾病的信心……
其實這些震憾心靈的事情,只是投身戰疫的護士們所面對的日常,他們用堅強,超越了自我的極限。
每天結束工作後,他們還抽時間向保證他們三餐供應的快遞小哥致謝,為全中國人民對武漢的支持和幫助感動。正是全國人民在特殊時期的並肩作戰,給予了彼此最大的勇氣。她說,我們有醫護人員天然具備的責任感,還有華潤人以身報國的擔當情,我們是勇敢的、更是自豪的,而她自己,只是做了分內的工作。武漢人民、醫護人員、奮戰到一線的公務員、消防員、軍人,以及那些「小哥們」,她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們成功了,與這座英雄的城市一起走出了那個冬天。隨著越來越多的病人康復出院,黃萍終於有了輪休的機會。3月12日這天,華潤武鋼總醫院為黃萍等3名職工舉行了「火線」入黨儀式,這是對他們參加本次戰「疫」最好的肯定,那時武漢的櫻花也開了!
也許這樣冬天還會來臨,但是我們堅信,我們會更加頑強,戰勝每一個冬天。此時,筆者正身處北京,與黃萍和她的隊友們通著話、聊著天,相互鼓舞著,從武漢到北京,我們沒有感覺到距離和陌生。當時的武漢,那時的金銀潭,那時的ICU,我們不會忘記,並且永懷感恩與敬畏。
讓我們再次為那些戰鬥在武漢的醫護工作者們致以最真摯的感謝!(作者供職於華潤醫療)
圖為戰鬥在金銀潭醫院裡的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