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出身於1903年8月20日。1923年的時候,張靈甫考入了北京大學,不過後來她因為家庭貧困無力負擔學費退學了。在北大求學期間,張靈甫還聽從家裡的安排和邢鳳英結婚了。1926年的時候,黃埔軍校向社會各界擴招軍事人材。於是張靈甫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報考了黃埔軍校,最後由於他過人的膽識和突出的個人能力被錄取。
從黃埔軍校畢業並且順利的通過了資格考試之後,張靈甫便正式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當時他被編入了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去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後來他又屢次在戰爭中表現優異,贏得了上級領導的密切注意。1933年的時候張靈甫就已經當上了團長,要知道他當時不過才30歲,也稱得上是青年才俊。並且在這一年他和情投意合的吳海蘭在經人介紹之後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34年,張靈甫和吳海蘭還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女兒。但是誰也沒有料想到這樣一個看上去十分美滿幸福的家庭最後竟然會變得一地雞毛。1936年的時候,張靈甫親手用槍擊殺了自己的妻子。這件事情曝光之後,大眾輿論都非常激烈的譴責張靈甫。而且當時蔣介石還專門下達了指令,讓自己的衛兵押解張靈甫去南京接受審訊。
不過由於胡宗南比較愛惜他,所以張靈甫是自己去南京接受審判的。有關部門經過商議了之後給他判處了十年的有期徒刑。不過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之後,張靈甫就和第74軍一起上戰殺敵了。而且他還參與了南京保衛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他的左臂被子彈擊中,可是張靈甫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夠堅持一個晝夜與日軍血拼到底。
這樣的膽識和毅力也的確讓人敬佩,所以南京保衛戰結束之後張靈甫也被提升為團長。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張靈甫和所有血氣方剛的士兵們一起要為祖國爭回土地和主權。他們在戰場上捨生忘死,就是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行動趕走那些侵略者。戰場上刀槍無眼,張靈甫也在槍林彈雨中落下了一身傷病。
不過這些都是值得的。因為在1945年4月的湘西雪峰山戰役結束之後,他也獲得了三等寶鼎勳章。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他更是變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助手和心頭大將。不僅如此,蔣介石任命張靈甫為御林軍統領。不過這些在張靈甫的軍旅生涯中其實都算不得什麼。孟良崮戰役才是一場真正決定生死的戰役。
當時國軍想要殲滅華野主力,但是由於華野主力敏銳的洞悉到了國軍的意圖,進行了巧妙的轉移,所以讓國軍內部做出了錯誤的預判。張靈甫的第七十四師也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他們本想包超華野主力最後將華野主力一鍋端。可是沒想到情況卻反了過來,張靈甫和他的第74師被圍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役初期張靈甫還是有一定的作戰策略的。因為當時他們被圍困的地方是整個戰役發生了最高點。換而言之,那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所以只要張靈甫能夠穩定軍心,那麼他們堅持一段時間尚且不成問題。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大可以向國軍請求援軍。只要援軍一來,那麼他們就可以裡外夾擊,華野主力到時候也將面臨非常棘手和複雜的情況。
所以總而言之,張靈甫已經經歷了大大小小那麼多次戰爭,他還是有一定的判斷能力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在被圍困的初期沒有選擇逃跑。但是張靈甫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國軍不會派出大量的援軍。在發出求救的指令之後,只有李天霞派出了一個團的兵力前來支援。但是那一個團的兵力對於如此焦灼的戰況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
所以戰役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幾乎只剩下了張靈甫和他的軍隊在苦撐危局。相信很多人讀到這裡都會有一個疑問,既然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為什麼還不舉旗投誠呢?其實這還和一個名叫張輝瓚的人有關係。張輝瓚也曾經是國民黨的將領,但是他在和紅軍對峙的過程中被紅軍活捉。當時紅軍原本的打算是將他槍斃,但是由於湘軍出面求和所以國共雙方就進行了一番談判。
經過談判商議之後,紅軍方面提出要用槍枝彈藥和醫藥用品來交換張輝瓚。但是就在此時,意外的情況發生了。因為張輝瓚早就已經聲名狼藉,所以群眾知道他被逮捕的消息之後,群情激奮。最後張輝瓚還是難逃一死。但是這件事情卻給國民黨的高層降臨非常大的震撼,他們都十分不滿。因此國軍也對紅軍充滿了牴觸的情緒。而且他們也在心中暗自告誡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被紅軍活捉了,那麼一定不會選擇投降。
因為即便是投降,似乎也並不能得到圓滿的結果。不過坦誠而言,不是每一個曾經為國民黨效忠的將領,在投誠之後的結局都和張輝瓚的結局一樣的。比如在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傅作義就主動將北京城打開迎接解放軍。這一點還得到了很多領導人的贊同和表彰,因為放棄無謂的抵抗並不代表著屈辱的投降,而是極力為人民減少無謂的流血和犧牲。既然能夠早日換來和平又何必在戰爭中苦苦掙扎呢?
只不過張靈甫似乎並不明白這個道理,他還是選擇一意孤行。於是1947年5月16日的時候,張靈甫被俘虜擊斃走完了他這坎坷的一生。但是目前史學界對於張靈甫的死因還沒有準確的定論,有人說他是被我軍擊斃的。但是也有人說當時第74師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幾槍槍管發熱也沒有水源可以冷卻,所以最後兵敗。張靈甫也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