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張靈甫機槍槍管都打紅了,為何還寧死不降?

2020-12-18 格子的文史

張靈甫出身於1903年8月20日。1923年的時候,張靈甫考入了北京大學,不過後來她因為家庭貧困無力負擔學費退學了。在北大求學期間,張靈甫還聽從家裡的安排和邢鳳英結婚了。1926年的時候,黃埔軍校向社會各界擴招軍事人材。於是張靈甫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報考了黃埔軍校,最後由於他過人的膽識和突出的個人能力被錄取。

從黃埔軍校畢業並且順利的通過了資格考試之後,張靈甫便正式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當時他被編入了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去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後來他又屢次在戰爭中表現優異,贏得了上級領導的密切注意。1933年的時候張靈甫就已經當上了團長,要知道他當時不過才30歲,也稱得上是青年才俊。並且在這一年他和情投意合的吳海蘭在經人介紹之後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34年,張靈甫和吳海蘭還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女兒。但是誰也沒有料想到這樣一個看上去十分美滿幸福的家庭最後竟然會變得一地雞毛。1936年的時候,張靈甫親手用槍擊殺了自己的妻子。這件事情曝光之後,大眾輿論都非常激烈的譴責張靈甫。而且當時蔣介石還專門下達了指令,讓自己的衛兵押解張靈甫去南京接受審訊。

不過由於胡宗南比較愛惜他,所以張靈甫是自己去南京接受審判的。有關部門經過商議了之後給他判處了十年的有期徒刑。不過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之後,張靈甫就和第74軍一起上戰殺敵了。而且他還參與了南京保衛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他的左臂被子彈擊中,可是張靈甫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夠堅持一個晝夜與日軍血拼到底。

這樣的膽識和毅力也的確讓人敬佩,所以南京保衛戰結束之後張靈甫也被提升為團長。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張靈甫和所有血氣方剛的士兵們一起要為祖國爭回土地和主權。他們在戰場上捨生忘死,就是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行動趕走那些侵略者。戰場上刀槍無眼,張靈甫也在槍林彈雨中落下了一身傷病。

不過這些都是值得的。因為在1945年4月的湘西雪峰山戰役結束之後,他也獲得了三等寶鼎勳章。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他更是變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助手和心頭大將。不僅如此,蔣介石任命張靈甫為御林軍統領。不過這些在張靈甫的軍旅生涯中其實都算不得什麼。孟良崮戰役才是一場真正決定生死的戰役。

當時國軍想要殲滅華野主力,但是由於華野主力敏銳的洞悉到了國軍的意圖,進行了巧妙的轉移,所以讓國軍內部做出了錯誤的預判。張靈甫的第七十四師也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他們本想包超華野主力最後將華野主力一鍋端。可是沒想到情況卻反了過來,張靈甫和他的第74師被圍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役初期張靈甫還是有一定的作戰策略的。因為當時他們被圍困的地方是整個戰役發生了最高點。換而言之,那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所以只要張靈甫能夠穩定軍心,那麼他們堅持一段時間尚且不成問題。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大可以向國軍請求援軍。只要援軍一來,那麼他們就可以裡外夾擊,華野主力到時候也將面臨非常棘手和複雜的情況。

所以總而言之,張靈甫已經經歷了大大小小那麼多次戰爭,他還是有一定的判斷能力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在被圍困的初期沒有選擇逃跑。但是張靈甫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國軍不會派出大量的援軍。在發出求救的指令之後,只有李天霞派出了一個團的兵力前來支援。但是那一個團的兵力對於如此焦灼的戰況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

所以戰役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幾乎只剩下了張靈甫和他的軍隊在苦撐危局。相信很多人讀到這裡都會有一個疑問,既然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為什麼還不舉旗投誠呢?其實這還和一個名叫張輝瓚的人有關係。張輝瓚也曾經是國民黨的將領,但是他在和紅軍對峙的過程中被紅軍活捉。當時紅軍原本的打算是將他槍斃,但是由於湘軍出面求和所以國共雙方就進行了一番談判。

經過談判商議之後,紅軍方面提出要用槍枝彈藥和醫藥用品來交換張輝瓚。但是就在此時,意外的情況發生了。因為張輝瓚早就已經聲名狼藉,所以群眾知道他被逮捕的消息之後,群情激奮。最後張輝瓚還是難逃一死。但是這件事情卻給國民黨的高層降臨非常大的震撼,他們都十分不滿。因此國軍也對紅軍充滿了牴觸的情緒。而且他們也在心中暗自告誡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被紅軍活捉了,那麼一定不會選擇投降。

因為即便是投降,似乎也並不能得到圓滿的結果。不過坦誠而言,不是每一個曾經為國民黨效忠的將領,在投誠之後的結局都和張輝瓚的結局一樣的。比如在解放戰爭的最後階段,傅作義就主動將北京城打開迎接解放軍。這一點還得到了很多領導人的贊同和表彰,因為放棄無謂的抵抗並不代表著屈辱的投降,而是極力為人民減少無謂的流血和犧牲。既然能夠早日換來和平又何必在戰爭中苦苦掙扎呢?

只不過張靈甫似乎並不明白這個道理,他還是選擇一意孤行。於是1947年5月16日的時候,張靈甫被俘虜擊斃走完了他這坎坷的一生。但是目前史學界對於張靈甫的死因還沒有準確的定論,有人說他是被我軍擊斃的。但是也有人說當時第74師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幾槍槍管發熱也沒有水源可以冷卻,所以最後兵敗。張靈甫也自盡了。

相關焦點

  • 打敗張靈甫74師有多難?烈士遺體鋪七層,國軍機槍槍管打紅
    但這種全局性的必然勝利,並不意味著每一次具體的戰鬥都能取得勝利。 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是我軍戰史上的經典之戰,寫進了諸多教科書,但其過程之險惡和慘烈,是今人容易忽略的。直到解放後,陳毅元帥等戰役的指揮者談及孟良崮,仍然有些心有餘悸,因為這場戰役太慘烈、太危急,稍有不慎,戰役就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周圍有幾十萬大軍,為何只有黃百韜願意拼命救他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一場非常著名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華東野戰軍集中重兵激戰三天後,終於將國軍第一主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革命軍整編74師全部擊斃,張靈甫被擊斃。這場戰役打的十分艱難,但是對解放戰爭雙方的心理影響很大,此戰後,國民黨軍沒有一支部隊敢孤軍深入解放軍腹地。
  • 打敗張靈甫74師有多難?烈士遺體鋪7層,解放軍傷亡過萬
    當然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很清楚,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國民黨敗退臺灣,我們建立了新中國,可是這是全局性的勝利,最後的勝利並不意味著我們每一次的戰鬥都能夠取得勝利。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當中一場相當著名的戰役,這一場戰役也被我軍奉為是經典,還寫進了諸多的教科書當中。不是當事人的我們,很難想像這一場戰爭的過程到底有多麼的險惡和慘烈。
  • 孟良崮戰役中,李天霞到底有沒有坑了張靈甫?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兵敗身死說起孟良崮戰役,人們總認為李天霞因為和張靈甫的矛盾,對掩護74師側翼敷衍了事,救援解圍也不盡力,是導致74師最終覆滅的重要原因,那麼李天霞在孟良崮戰役中到底有沒有坑了張靈甫?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1947年1月,張靈甫的整編74師(原來的74軍)和李天霞的整編83師(原來的100軍)都被編入湯恩伯的第一兵團,投入了山東戰場作戰。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在24個整編師中,第一兵團的8個整編師是重頭戲,是顧祝同兵團中最精銳的部分,由湯恩伯擔任指揮,其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張靈甫的整編74師,黃百韜的整編25師形成一個進攻梯隊。 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本來準備對桂系第7軍和48師進行下手,柿子要挑軟的捏,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當即便下令槍決李天霞
    在24個整編師中,第一兵團的8個整編師是重頭戲,是顧祝同兵團中最精銳的部分,由湯恩伯擔任指揮,其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張靈甫的整編74師,黃百韜的整編25師形成一個進攻梯隊。 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本來準備對桂系第7軍和48師進行下手,柿子要挑軟的捏,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
  • 孟良崮戰役,如果李天霞全力營救張靈甫,結局會如何?
    說起孟良崮戰役,說起張靈甫的戰死,很多人都歸咎於整編83師李天霞增援不及時,那麼,讓我們回到那個時間節點,看看如果李天霞竭盡全力營救去張靈甫,是不是會改寫整編74師的命運。
  • 電影《紅日》,真實的孟良崮,真實的張靈甫,真實的兵
    早在蘇北漣水之戰時雙方就打得不可開交,二戰漣水,當時還叫六師的六縱損失慘重還丟了漣水城,指揮員王必成差點被撤職,但同時他們也把七十四師打得傷了元氣,為孟良崮覆滅埋下了伏筆。在戰役結束後,六縱宣教部部長吳強看到躺在門板上的張靈甫遺體,他大為感慨,從此立下了將漣水到孟良崮這個過程寫成一部小說的決心。1957年,在經過艱苦寫作後,《紅日》出版,這部小說得到了漣水、萊蕪和孟良崮戰役親歷者粟裕、王必成和江渭清等指揮員的幫助,再加上吳強對參戰部隊的了解,以及對國民黨被俘官兵的採訪,因此其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都極高。
  • 孟良崮戰役,國軍為何救不下張靈甫,老蔣忽略了一個致命細節!
    可是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卻並不是如此,這一次戰役雙方都知曉對方的意圖,蔣介石想用74師當魚餌,吸引解放軍主力,然後四面合圍,伺機消滅。而解放軍方面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消滅這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整編74師。這是一場在開戰前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指揮官都是沙場名將。
  • 孟良崮戰役時,張靈甫是真會挑地方,把指揮所設在太上老君洞府
    1947年5月,蔣介石調集45萬大軍,對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張靈甫為了搶頭功,率領整編74師孤軍深入,進入孟良崮,企圖來個中心開花,裡外合圍。 張靈甫進入孟良崮後,就把指揮所設在了這個山洞裡。
  • 孟良崮戰役時,張靈甫真會挑地方,把指揮所設在太上老君洞府
    1947年5月,蔣介石調集45萬大軍,對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張靈甫為了搶頭功,率領整編74師孤軍深入,進入孟良崮,企圖來個中心開花,裡外合圍。張靈甫進入孟良崮後,就把指揮所設在了這個山洞裡。看來,張靈甫還真會找地方!一進門,中間的雕塑就是張靈甫,兩邊是他的兩個副官,旁邊還有個報務員,後面的牆上,掛著蔣介石的畫像,桌子上還有張靈甫用過的電話、油燈、茶壺、鋼盔。
  • 張靈甫本可以突圍,卻為何偏偏要上孟良崮?揭開真相,令人感嘆!
    張靈甫整編的74師,就是湯恩伯指揮下的第一兵團,當時湯恩伯給張靈甫的一道命令,是要迅速進攻我華野指揮部,即坦埠。這時我軍「戰神」粟裕很快發現了整編74師的這個弱點,這無疑是全殲張靈甫整編74師的絕好機會,於是粟裕立即制定戰略,實際上是調遣了5個縱隊的兵力圍攻張靈甫整編74師。事實證明,張靈甫無計可施,帶領整編74師退到孟良崮,3天後,包括張靈甫在內的整編74師幾乎全部被我軍殲滅。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參戰的將領比淮海戰役還多
    解放戰爭期間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孟良崮戰役了,為了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整編師,華野做出的準備是非常大的。國民黨整編74師不是一般的部隊,這支部隊不僅僅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還是國軍頭號主力,整編74師和五大主力中的另外四支部隊都不一樣,18軍和第五軍是國軍老牌主力,後面都有很強大的背景,不論是兵員還是武器都是優先補給,新一軍和新六軍二戰時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軍的強大火力補給,只有74軍,也就是後來的整編74師是靠一場場硬仗打出來的。
  • 孟良崮戰役有多「慘烈」?阻擊一支雜牌軍支援,拼光了華野四個團
    今天小編給大家說一說解放戰爭的故事,想必在近代歷史之中,大家對於孟良崮戰役應該都是比較熟悉的吧?該戰役是國軍與解放軍一場比較慘烈的戰爭,當時為了阻擊一支雜牌軍支援,華野是拼光了四個團!都清楚孟良崮戰役當中的前鋒是張靈甫,而這支被號稱整編74師的王牌軍隊,卻全軍覆滅了!
  • 孟良崮最後時刻,張靈甫:我決意殺身成仁,蔣介石:祝你成功
    張靈甫是整編74師師長,整個師美式裝備,底子是抗日時期的「鐵軍」74軍,可以說,每一位士兵都是參加過數百次戰役的老兵,張靈甫此人自視清高,並不認為解放軍會對自己造成多大的威脅,因而率領74師孤軍深入。張靈甫看到部隊被解放軍圍住,一點也不慌張,反而給蔣介石發電,希望來一個「中心開花」殲滅我軍華野主力部隊,對於張靈甫的大膽,蔣介石提出了讚揚,不過,他也即刻下令,要求周圍的湯恩伯兵團,黃百韜兵團等人,迅速前往支援。在孟良崮地區,張靈甫打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場戰鬥。
  • 張靈甫進攻使我縱隊司令員犧牲,得意忘形合影,不久後葬身孟良崮
    說起張靈甫率領的所謂御林王牌軍整編七十四師,與其他規模大部隊不一樣,首先是由原第74軍改編的,這支隊伍抗戰中在湘西會戰、常德戰役、萬家嶺戰鬥中大放異彩,打得日軍精銳106師團幾乎全軍覆沒。這份功勞,是值得我們後人銘記的,後來,這支部隊進行軍事整編,74軍由軍改為整編師,下轄的三個師也分別改為整編旅,但是基本實力仍在。
  • 張靈甫一語成讖,他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被殲滅
    解放戰爭時,國軍74師長張靈甫的預言:「三個月不消滅共黨,將死無葬身之地!」。結果一語成讖,張靈甫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一戰中被解放軍殲滅,而張靈甫被當場擊斃,據說屍骨至今還沒找到。在八年抗戰中,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每次表現都很突出,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被稱為「抗日鐵軍」。當時美軍顧問團留下「中國只有74軍能打」的讚美之詞。抗戰勝利後,74軍被整編為第74師,師長張靈甫。
  • 孟良崮戰役後,共損失了5萬人馬
    對孟良崮戰役,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其實是三野的功勞,這支張靈甫整編的74師,是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連蔣介石也稱其為「御林軍」,全師上下都是清一色的軍械,可想不到的是它卻被折了進去。然而,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不久,三野就連續遭遇兩次敗仗,損失兵力達五萬多人。
  • 張靈甫死後,19歲妻子赴美留學,60年後重登孟良崮,平靜寫下4字
    張靈甫的婚姻史這個婆婆的身份並不簡單,她的老公張靈甫就曾經曾加過孟良崮戰役。婆婆的名字叫王玉齡,她19歲喪夫後再也沒有改嫁,一直為了亡靈人守身如玉。因為膝下有子,她的晚年不算寂寞。三年以後,不知道為何,張靈甫卻親手槍殺了她。有聲傳言說是張靈甫因為吃醋動怒,也有人傳言說吳海蘭串通共產黨惹得他心煩。至於真相,已經掩埋在歷史中。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張靈甫被派到戰場與日本軍對戰。經過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等著名戰役後,他的職位越來越高,名氣也越來越大。
  • 他被稱為草包司令,如果孟良崮戰役,張靈甫聽他的也許不會丟命!
    1947年5月中旬,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包圍,最終以整編74師被全殲,張靈甫戰死而告終。蔣介石為此悲痛異常,撤換了好幾位高級指揮官,其中有徐州綏靖主任薛嶽,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