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龍節、天中節、龍舟節等",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提起端午你的腦海中一剎啦會想到什麼?慚愧的是提起端午在我的腦海裡只有"屈原"、"粽子"、"香包",其他的則是一片空白。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確定的節日嗎?
-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端午習俗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有些民俗漸已消失。
-
文化||日本男孩的節日:五月初五男孩節
早在公元834年的日本著作《靈義解》中,就有日本人把從中國傳來的正月初一(古時稱為元旦)、三月初三(上巳節)、五月初五(端午節)等定為節日的事跡。但由於日本在1873年明治維新之後停用了農曆,所以這些節日都被調整到了相應的公曆日期。每年的5月5日既是男孩節,也是全國的公眾假日。這一天,家中有年幼男孩的家庭會用竹竿豎起象徵好運和勇氣的「鯉魚旗」,讓風中飄揚的彩旗傳遞父母對孩子最真摯的祝福。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 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
五月初五,屈原萬念俱灰
書評君雖然是要吃粽子過節的,但是也不忘安撫下股民們,帶你們重溫下兩千年前那個「萬念俱灰」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許多小國。其中楚國有一名大臣,名叫屈原。五月初五的晚上,屈原在汨羅江投河自盡。
-
五月初五端午節:端午安康,粽情飄香!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列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古語中有開頭、初始之意,「五」與「午」相通,「端午」也就是「初五」。據晉代人周處《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為什麼對孩子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不能少?
在傳統節日的教育活動中,主要是通過語言、藝術、社會幾個領域的教育活動讓幼兒了解傳統節日的特點與風俗,但事實上,孩子們只了解了節日我們吃了什麼,或是節日到了我們要放假幾天等概念。而傳統節日體現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每個節日不僅僅有著不同的表象作用,更有著深層的教育意義。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
農曆五月被稱為惡月?五月初五又是九毒日之首,古人過得小心翼翼
古人為什麼把五月當作「惡月」?早在先秦時期,民間對五月就有了「五毒月」的觀念。對五月的稱法也有很多種,但多數是帶有不好的寓意,比如惡月、五毒月,爛五月之稱。五月有九毒日,即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五、二六、二七。十四日為天地交泰日。
-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間:2020-06-25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之一。
-
五月初五,為何稱為端午?
又近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探尋傳統節日文化,了解文化習俗背後的淵源。目前關於端午節的形成原因,多以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為主,認為他在這天自投汨羅江。楚地的人為表達哀思,每到每年的這一天,便「竹筒貯米祭之」。據考證這是關於五月初五和屈原有關的最早記載,故事出自南北朝時期的《續齊諧記》。文章中還記載了用五彩絲纏繞竹筒,是因為怕江裡的蛟龍搶吃了。這也就是後世粽子的雛形。但歷史上有無屈原其人,在某段時期都發生過討論。
-
在湛江,我們這樣過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泱泱大中華,天南海北的我們過著同一個端午節,卻遵循不盡相同的習俗。如是,在湛江,我們這樣過五月初五端午節。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角,湛江人在農曆五月初五前幾天則開始準備,摘粽葉(或買)、買糯米,當然少不了鹼水,之後,一家子圍坐一起包粽子。
-
五月初五,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安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端」是開端,因漢歷以地支紀月(正月為「寅」,二月為「卯」......)順次到五月就是「午」,故五月也稱「午月」;而「五」又為陽數,所以端午又叫「端陽」。端午節,因其月、日均為五,五五相重,故又稱「重五節」,屆時都吃粽子,故又俗稱「粽子節」。端午節,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影響最為廣泛的重要節日之一。據《禮記》中記載說:「仲夏之月,是月也,命有司(指執掌祭祀大權的古代巫師)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春節:Spring Festival(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節日。這個節日也稱為小正月,在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會全家團圓吃元宵、不同地區的慶祝方式也不同,賞花燈、猜燈謎、舞獅、 踩高蹺、扭秧歌等。 龍抬頭:Dragon Headraising Day(農曆二月二日) 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
-
端午節五月初五 「粽」享美妙,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起源於中國最初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人們在這天
-
傳統節日裡的美食,你最喜歡吃哪種,第三種應該吃甜的還是鹹的
從小我們就知道,過什麼節日,吃什麼食物,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在古漢語是開頭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說解文字》中記載:「端,物初生之題也」,也就是說端就是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就被稱呼為「端五節」,在《歲時廣記》中記載:「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以前的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因此把五月的第一個午日,稱之為端午。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其一,為了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大將白起帶兵攻破楚國,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深感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心中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
端午節為什麼要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為什麼叫端午節?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有很多的版本,我自己認為這個比較切合實際,那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