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2020-12-24 騰訊網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可以弘揚和傳頌的了。

上次我們說了十二生肖,今天來聊聊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按照「陰曆」來記錄,「陰曆」也稱為「農曆」。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說白了就是每個月大約為29-30天,一年的354-355天,所以導致農曆新年每年早11天發生。

陽曆1月

元旦:New year’s Day(陽曆1月1日)

新一年開始第一天,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

臘八:Laba Festival(農曆臘月初八)

漢族傳統節日,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除夕:New Year's Eve(農曆臘月最後一天)

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

春節:Spring Festival(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陽曆2月

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農曆正月十五)

古人對農曆的元月夜稱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這個節日也稱為小正月,在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會全家團圓吃元宵、不同地區的慶祝方式也不同,賞花燈、猜燈謎、舞獅、 踩高蹺、扭秧歌等。

龍抬頭:Dragon Headraising Day(農曆二月二日)

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中國民間認為,龍在中國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在二月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敬龍祈雨,保佑豐收。

陽曆4月

清明節:Tomb Sweeping Day(農曆三月十二日)

也稱踏青節,是中國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陽曆6月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龍舟節直譯 農曆五月初五)

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是人們紀念在這一天去世的屈原而有的節日,但這個節日最初是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所以也就有著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了。大家在這個節日裡會包粽子,不同地區也有不同風俗,還有喝雄黃酒、掛艾葉、蒿草、菖蒲,賽龍舟等。

陽曆8月

七夕情人節:Qixi Festival(直接音譯,農曆七月初七)

這個節日的翻譯還有這三種譯法:

Magpie Festival:喜鵲節。因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所以在這天也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Chinese Valentine's Day:西方情人節是Valentine's Day,故七夕節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Double Seventh Festival:直接將節日日期翻譯出來是節日翻譯的一種

陽曆9月

中元節:Hungry Ghost Festival(農曆七月十五日)

俗稱鬼節,祭拜先祖、故人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地理位置不同祭奠的具體方式也會不同,但一般都是買水果糕點、燭臺、香、紙錢等,去祭拜先祖。還有一些民間傳說,大家就自己百度吧~

陽曆10月

中秋節:Mid-Autumn (Moon)Festival(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在這個節日裡大家會吃團圓飯、賞月、吃月餅等,不同的地域也會有不同的習俗。

重陽節:Double Ninth Festival(日期翻譯 農曆九月初九)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也是祭祖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這個節日還有登高的習俗。

在陽曆的11月還有兩個祭祖的節日,分別是寒衣節和下元節。

好啦,寫了這麼多,希望以後在跟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候能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春節
    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新一年的起始春節是傳統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
  •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期間通過各種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1-4] 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於中國,比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早,最初是我國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以龍舟競渡形式祭龍祖的節日。亦有起源於惡月惡日、夏季時令、蓄蘭沐浴以及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 中國傳統節日 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與真情通過節日這一形式得以永存,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美好期盼和吉祥祝願提煉成為萬古不衰的節日之魂。 中國傳統節日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附2021年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大全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
  • 傳統節日:重陽節 英文介紹
    THE STORY OF DOUBLE NINTH FESTIVAL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上古先民以"龍"為圖騰,並選擇在端午進行拜祭,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拜祭龍祖的節日。2. 人物紀念說: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神話小說《續齊諧記》及宗檁的《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數被附上某些傳說作為"起源"。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
  •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百科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百越地區(即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古代百越地區在端午日有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族圖騰祭祀的習俗。
  •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的起源和習俗!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因此冬至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中國傳統節日——元旦!
    中國傳統節日——元旦!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節的起源「元旦」一詞真正熱起來,應始於民國。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 公曆的元旦是否是中國傳統節日?
    公曆的元旦是否是中國傳統節日,很多人會說是,因為古代有這個節日,現在還是法定節日。有人說不是中國傳統節日,因為1912年以前中國沒有公曆,只有陰曆,所以把公曆上的新年歸為中國傳統節日是錯誤的。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為什麼對孩子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不能少?
    作為民族情感與民族精神文化的載體,傳統節日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傳統節日對幼兒文化尋根教育的意義傳統節日都有一些傳統遊戲和活動,這些傳統活動一般是大人和兒童一起參加,如大年初一,小孩子給長輩拜年,長輩會回贈紅包;元宵節做湯圓,猜燈謎;春分時大人和孩子一起摘艾草,製作艾草粑粑,製作百花書籤、豎蛋;端午節和家人一起包粽子……這些遊戲活動增添了節日的娛樂性和遊戲性。
  • 畫給孩子的中國傳統節日,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心靈得到滋養
    中國傳統節日,大都起源於先秦,有的還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節日最初與圖騰崇拜、祭祀有關,非常神秘;而神話故事又為節日增添了浪漫色彩,歷史典故又賦予了傳統節日深遠的意義,這些都是不可複製的精神文化遺產,蘊含著寶貴的人文思想。
  •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韓國文化】韓國四大傳統節日
    大家知道韓國人鍾愛的四大傳統節日都是哪四個節日嗎?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即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也隨著漢文化的傳播很早就傳到了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地。因此,像中國一樣,韓國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慶活動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 中國古代傳統節日——中元節
    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
    2020年的七夕節是陽曆8月25日一、節日由來每年的農曆7月初七是七夕節,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的習俗,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等,起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祭灶·臘月二十四
    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祭灶源於古代先民對火的崇拜,拜火的習俗。記得兒時爺爺每年在祭灶的節日裡,盛飯要先給灶王爺盛的習俗。」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