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
中國僑網7月15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11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中國傳統節日》開課,來自30個國家58593個登錄點的師生跟隨鏡頭前往湖北宜昌和福建廈門,共同去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
內景老師朱晨光以一段「二十四節氣歌」的動畫視頻導入課堂,介紹了節氣的制定原因、劃分標準以及用途,並詳細講解了中國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的相關知識以及傳統節日與節氣的關聯。在內景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完成了手工作品「神奇的紙片燈籠」。
外景老師張林帶領學生們來到秭歸屈原祠,通過鏡頭,屈原祠前的屈原青銅像展現在大家面前。張林老師講述了屈原與端午節的淵源,以及端午節「插艾草」這一習俗的相關故事。在廈門,外景老師何欣欣講解了中國閩南地區特有的中秋傳統活動「博餅」,使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