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國家話劇院攜話劇《伏生》來蓉,為觀眾講述「只見《尚書》百世傳,不見護書舉步艱」的悲壯故事。作為「薈萃蓉城——2015精品劇目成都演出季」中唯一一部話劇,精彩的表演和惠民的票價令市民大呼「巴適」。
演出開始前,導演王曉鷹、主演侯巖松和塗松巖在化妝間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記者的專訪,暢談排練話劇背後的故事和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本月喜獲麟兒的塗松巖從手機上翻出寶貝的照片,笑容滿面,直言「想娃想到不行」,「超級奶爸」的即視感爆棚。問及「有沒有生二孩的打算」時,他坦誠回答:「這個必須有,多一個孩子,家庭的感覺更濃!」
導演自信:每個片段都很精彩
《伏生》創作源自歷史上真人真事。秦始皇統一天下,通曉儒學的伏生被立為博士。面對焚書坑儒的絕境,大儒伏生親自點火,焚毀家中典籍,以驚人毅力背下《尚書》等儒家經典。他為此苟全性命,即使家破人亡、遭遇冷眼也沒有放棄,等待薪火相傳的一刻。直至始皇駕崩,李斯被執,押上刑場,伏生為之送行,通篇誦讀《尚書》,才道出個中隱衷。
導演王曉鷹稱,這部劇的劇本十年前業已完成,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排練。在2013年的一次業界交流會上,他與編劇一拍即合,只用了40多天就把劇本搬上舞臺。「這不僅是一個述說大儒捨命藏書的故事,我更希望藉此能讓觀眾思考和感悟什麼是文化,文化應該已什麼價值標準流傳於世。」
開演之前,問及話劇中的哪個片段最值得期待,王曉鷹自信回答:「每個片段都很精彩,中國傳統文化和戲曲的美學風採浸透在每幕劇中,我稱之為詩意畫的舞臺意象。」近年來,王曉鷹導演的多部戲都在探索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話劇。在舞臺呈現上,《伏生》延續了他此前在《霸王歌行》中的「中國風」,同時又不失現代感,令人驚豔。尤其是伏生忍痛燒書的一幕,導演用天降紅綢緞來表現熊熊大火吞噬書籍,掀起一個小高潮。
悲情伏生:睡在排練場找靈感
話劇《伏生》之所以好評如潮,除了文以載道的劇情,寫意象徵的舞臺外,主演侯巖松因為本身就有戲曲功底,其身段博採戲曲之長,為全劇增色不少,他本人也因此獲得了「梅花獎」。
侯巖松坦言,接到劇本之初,他感到忐忑不安,導演的信任於他而言也是壓力。「故事發生的朝代距離我們很遙遠,伏生一角此前也無參考,我查找歷史典籍,試圖了解那個時代發生了什麼。」開始排練後,別的演員早已拿下臺詞倒背如流,他還沒找到人物的感覺。他悄悄告訴記者,為了儘快進入角色,他在排練場睡了一個星期。「下班之後,我開車出去偽造回家的假象,實際是把車停在外面,又步行回到劇場。讀劇本,查古籍,揣摩詩詞韻律裡流淌的儒生氣息。」
一個星期之後,侯巖松突然領悟到劇本中寥寥幾句《尚書》的魅力。他主動找導演提議:「要不讓我嘗試通篇背誦《尚書》吧。」王曉鷹嚇了一跳:「你臺詞還沒記熟呢,如何能背出拗口難懂的《尚書》?」不過,他也佩服侯巖松的勇氣,鼓勵他嘗試突破一下。誰知,通篇背誦《尚書》之後,一個儒家大士的形象在腦海裡栩栩如生。演出當晚,他拿著酒葫蘆道具,似醉非醉地吟唱著《尚書》出場,看著李斯被歷史的車輪碾壓,又吟唱著《尚書》為之送行,酣暢淋漓之態,恰恰成為全劇的亮點。
超級奶爸:分開半天想到不行
近年來,塗松巖活躍在電視螢屏上,他在《雙面膠》《雙城生活》等熱播電視劇中塑造了模範老公的形象,這次參演話劇《伏生》,他卻將一個城府極深、工於心計的大反派李斯。問及是否擔心有損形象,塗松巖笑言,這是角色分工不同,出演反派也是劇本需要,專業的演員無論接到什麼角色都能全身心投入劇情之中。比之於電視劇的片酬,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他誠懇地說,「我學話劇出身,儘管演話劇與電視劇片酬不在一個數量級,但我依然有話劇情結。」
今年11月3日,塗松巖微博宣布喜獲麟兒。之後,這位新晉奶爸秒變「曬娃狂魔」,幾乎每天都要曬自家寶貝的各種睡姿。這次到成都的演出,於他而言很特殊,因為自從兒子塗一樂出生後,他第一次離京遠行。剛和寶貝暫別,他忍不住發微博訴說想念:「這剛分開半天,已經想的不行不行的了。」身在美食之都,他品嘗特色小吃,卻在「想念樂哥和樂媽的月子餐」。
從一個硬漢變成奶爸,塗松巖身邊的朋友都說他「變得柔軟許多」。採訪快結束時,他拿出手機翻看妻子今天發的微信,有兒子遊泳的小視頻,也有睡覺的窘態。他主動回憶陪伴妻子生產的情景:「妻子堅持順產,艱難生下寶寶,我親手剪斷臍帶,那一刻,感覺非常美妙。」晉級奶爸之後,他更願意待在家裡陪伴妻兒。正如他所言,戲什麼時候都能拍,但如果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什麼視頻圖片記錄都沒有辦法彌補。他和妻子還計劃將來生個二孩,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多一個孩子,家庭的感覺更濃。」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 曾潔 攝影 陳羽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