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生》丨一部弘揚文化傳承信念的佳作

2021-02-23 中國國家話劇院

點擊「中國國家話劇院」可快速關注


文/徐曉鍾

國家話劇院創作了由孟冰、馮必烈編劇,王曉鷹導演,國家話劇院舞臺藝術家通力合作的一部文化內涵深厚的歷史詩劇《伏生》,這部詩劇講述了古代大儒伏生以生命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故事,給觀眾上了一堂弘揚文化傳承信念的課,觀劇後,令人久久深思。舞臺藝術的呈現上也很有創造性,拓寬了觀眾的審美視野和胸懷。

秦王時期,為將大秦文化一脈流傳,秦王廢黜其他所有文化門派,下令焚燒儒學典籍。大儒伏生為讓《尚書》等儒學典籍傳承發揚、逃脫焚燒之禍,閉門18天,把幾部儒學經典誦記於心。丞相李斯登門焚書、抓捕伏生的兒子子勃。伏生為保住自己背誦的典籍,甚至交出了藏在家中的兒子。

在一群乞丐面前,伏生大笑著說:「荒謬,愚蠢……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吃進肚子裡的詩書,成了親人頭上冰冷陰森的絞索」。「前一刻我還以為自己天賦異秉,是個保護詩書的聖人,現在我卻成了戕害天倫的罪人……我不能死,就讓家人白白送命?這就是我的文化?」《伏生》的編、導、演著力展現了歷史對伏生靈魂的拷問。

秦朝滅亡,項羽燒了鹹陽宮,儒生們聽說宮裡的儒學典籍的孤本都被焚燒而痛苦呼叫,這時,伏生高聲誦讀了《尚書》《孟子》《論語》……眾儒生帶著朝聖般的感情,傾聽著這猶如天籟般的聲音。「在伏生跟前一個個陸續跪下,一齊向他行拜師大禮」。

到了漢朝,又「廢黜百家,獨尊儒學」。垂暮的伏生感慨:「倘若只有一種酒喝,這日子怎麼過啊……」作者以繞梁餘音的詩情,把人物和劇本的哲思向縱深又推進了一個層次——關於「百家爭鳴」的思索。《伏生》的演出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對伏生靈魂的拷問,促使人們久久地沉於思索。


導演王曉鷹在多年的舞臺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矢志追求戲劇的哲思品格,關注「靈魂拷問」的課題,執著使用假定性原則,創造詩化的意象,2006年出版了他的學術著作《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在《伏生》演出中,導演採用了豐富的假定性、詩化語彙。演員的表演也創造性地運用了以民族文學藝術元素為基礎的肢體動作和語彙。

在侯巖松扮演的伏生的表演中,用鮮明的帶有技藝性的形體動作來作為「在體驗基礎上的再體現」的「體現」語彙和形式,揭示人物的心靈。當侍從端上子勃人頭時,伏生——侯巖松在臺板上的一段甩髮抖須的肢體動作表現了人物難以傾訴的激情,在編、導、演整體的創造中,以伏生「貪生怕死」的表象,反證了伏生為保存歷史文化的鋼筋鐵骨的靈魂,歌頌了中國文化,歌頌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氣節與靈魂。

扮演伏生的侯巖松、扮演李斯的塗松巖、扮演羲娥的徐筠、扮演閔姜的佘南南等表演藝術家都統一在這種美學原則下,努力做到文化符號與人物個性的統一。演出中的歌隊——群臣、奴隸,通過肢體與舞臺調度的舞蹈化、木偶化烘託出整個演出詩化的統一風格。

在景物上滲流鮮血及用紅綢表現火的語彙在王曉鷹自己的舞臺實踐中不是沒有出現過,而在《伏生》中,碩大的、滲出鮮血的面具與大幅度抖動的紅綢把這種象徵語彙用到極端。把象徵和詩化語彙用到極端,表現演出者的激情,這是該劇演出的美學特性之一。


在舞臺美術上,景與服裝灰土色的基調滲透出了歷史的泥土氣息。演出中不時引入的音樂體現出了該劇的激情和風格,而音樂的節奏更是「打」出了人物思想情感的「重拍」及導演構思的「重拍」。

總的來說,《伏生》是一臺思索文化傳承真諦、弘揚文化靈魂的戲劇舞臺藝術力作,文化元素豐厚,舞臺藝術上橫溢著可貴的創造意識。

最近,作家王蒙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文化繁榮「頭腦和靈魂」高於一切》。文章中闡述:文學藝術作品「他們能告訴什麼是人類的智慧和良心,什麼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高端,什麼是我們精神世界的那一線光明,什麼是我們精神世界的那樣一種嚮往,那樣一種追求」。當前,文學藝術面臨著一些新的課題,他說:「但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頭腦和靈魂,高於一切。」國家話劇院的歷史詩劇《伏生》的確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人類的智慧和良心,什麼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高端」。當前,戲劇界面臨體制改革,都在考慮如何開拓演出市場的新課題,如何對觀眾的需求作出自己的解讀、判斷和實際的考慮。我以為,近年來,國家話劇院基本上堅持了「頭腦」和「靈魂」「高於一切」的信念。此次創作演出的這部文化意義深厚的歷史詩劇《伏生》,正是國家話劇院給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上了一次尊重文化傳承、尊崇文化靈魂的哲思課。

作者:徐曉鍾 攝影:王雨晨

《伏生》

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展演交流劇目

2015年6月4日—7日

國家話劇院劇場

訂票電話:83069694 4006-101-101

大麥票務:400-610-3721

票價:280,180,120,80,50

中國國家話劇院2015天津演出季

2015年6月19日—20日

天津大劇院歌劇廳

購票渠道:天津大劇院售票處、

官網、微店、官方淘寶店

可致電 022-8388 2000 諮詢




相關焦點

  • 《伏生》丨壯哉!伏生!
    說震撼,是因為這個戲寫了使中華文化發生根本改變的「焚書坑儒」事件,寫了在「焚書坑儒」後一個大儒的苟生。忘了是哪位哲人說過:「為了正義而犧牲是好漢,為了正義而活下來是英雄。」伏生(公元前260-公元前161)是秦始皇時期的大儒,面對秦始皇的暴政,丞相李斯的迫害,在「焚書坑儒」事件中,他燒了自己珍藏的孔子親訂的《尚書》等一大批精典書籍;他交出了為弘揚儒學而被追殺的兒子,導致兒子被砍頭;他的夫人看到他為保自己而出賣兒子的行為,悲憤地自殺;他的女兒也不認這個沒有骨頭的父親。伏生受到眾人咒罵、毆打,他瘋了!流落街頭,乞討為生。秦始皇暴死,天下歸漢,漢皇崇尚儒學,搜遍天下大儒。
  • 伏生與鄒平
    今天,在伏生故裡,更是有越來越多的專家、群眾在研究和傳播那段聖賢故事。在韓店鎮,《走近伏生》已成為校本課程,《尚書》名句在兒童們口中有板有眼地念誦。 伏生主題公園、伏生詩會等文化地標、品牌活動,讓伏生的名字更加響亮,伏生精神——兩千年不熄的文明火炬,散發著耀眼光芒。
  • 劇評丨《伏生》:好故事到好戲幾重門
  • 伏生傳奇首次搬上舞臺 故事改為伏生背下"尚書"
    故事改為伏生背下《尚書》   「焚書坑儒」是中國古代秦朝時,秦始皇為維護文化專制、排除異見而採取的措施。當時,秦記以外所有六國史書和私藏於民間的《詩》、《書》被銷毀,同時,鹹陽400多名儒生慘遭活埋。話劇《伏生》的故事背景正處在這一段歷史時期。
  • 傳承百年商道 弘揚蛇口精神丨招商局集團舉行企業文化集中培訓
    傳承百年商道 弘揚蛇口精神丨招商局集團舉行企業文化集中培訓 2020-12-20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明日10點開票】中國國家話劇院《伏生》8月來沈,塗松巖、侯巖松、餘穎聯合主演
    隨時間發展,一時被尊崇備至的儒學地位竟翻天淪至廢黜,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伏生傳奇般地將儒家大成之作《尚書》以奇特方式保存下來,得以免受焚燒之禍。為用個體生命扛起文化堅守,當堅守看似終得圓滿時,他又經歷了內心深處更為震徹心靈的拷問,他畢生承載的究竟是什麼?
  • 《伏生》:中國式活著或死去
    該劇取材於一則歷史故事:秦統一天下,伏生通曉儒學精髓,被立為博士。但因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伏生傳奇般地將儒家大成之作《尚書》以奇特的背誦方式保存下來,得以免受焚燒之禍。伏生用個體生命扛起文化堅守責任,受盡家庭情感的不解與社會的全面詆毀,當堅守看似終得圓滿時,他又經歷了內心深處更為震徹心靈的拷問。全劇的主要矛盾衝突是伏生與李斯之爭。
  • 王曉鷹《伏生》跨年登臺 侯巖松塗松巖演死對頭
    故事改為伏生背下《尚書》  「焚書坑儒」是中國古代秦朝時,秦始皇為維護文化專制、排除異見而採取的措施。當時,秦記以外所有六國史書和私藏於民間的《詩》、《書》被銷毀,同時,鹹陽400多名儒生慘遭活埋。話劇《伏生》的故事背景正處在這一段歷史時期。生活在秦漢時期的著名經學家伏生,不顧生命危險,將《尚書》藏在家中牆壁裡,讓這部經典免於毀滅。
  • 傳承紅色經典,爭做合格黨員!泰易文化院致力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經典,爭做合格黨員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中國農業銀行霑化支行在泰易文化院開展了「傳承紅色經典,爭做合格黨員」的主題活動。堤圈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復聖顏回的後裔,村裡顏氏文化氛圍比較濃厚。大家在講解員的講解下,通過參觀顏家大院對復聖顏子以及顏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傳承紅色經典,爭做合格黨員「,在家國情懷坊前留下合影,作為此次泰易文化院之旅的珍貴紀念照。
  • 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寶安誕生兩部紅色漫畫
    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據悉,燕羅街道還將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面向廣大幹部群眾、青少年發放系列紅色作品,引導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朋友熟讀寶安革命歷史,銘記革命先烈事跡,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勇挑重擔、接續奮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黨的偉大事業薪火相傳、永葆活力;通過黨建活動進社區、進工業園區,將作品送到轄區黨員和群眾手中,邀請中小學生合唱隊把原創歌曲《碧海丹心黃學增》錄製成視頻,進行線上推廣,形成全民「傳承紅色文化
  •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象州彩調全面發展
    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象州彩調全面發展 2020-11-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 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
    鍾劍波  本報記者 陳建 黃珠慧子 文/圖  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意義重大。為推進上饒市中醫藥事業產業傳承創新發展,11月16日,上饒市中醫藥大會在德興市召開,同時,上饒市中醫藥文化周、贛東北中醫藥交易大市場在德興市開市啟動。活動圍繞「傳承弘揚、創新發展」主題進行。
  • 話劇《伏生》:為傳道而卑微地活著
    每年3月底到4月初,都是國家大劇院的整修期,然而今年整修期一結束的首部話劇作品就是《伏生》,伏生是秦漢時期通曉儒學的大家,秦始皇焚書坑儒《尚書》能夠倖免於難,也是因為有伏生的保護。在歷史上伏生是把《尚書》藏在自家牆壁的縫隙當中,然而在這部話劇伏生則是把整個的《尚書》給背了下來,幾乎可以說是這個改動而成就了這部話劇。諸位仁兄正所謂,去日你我同醉,昔日你我痛飲永別。
  • 郭軍勝委員: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河南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發源地及發散地,擁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時代發展條件,決定了河南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的引領地位。」在河南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郭軍勝提出,以黃河幹支流為代表的地域河流文化如洛河文化等文化內涵挖掘不深,相關黃河文化為標識的品牌彰顯不夠,有關黃河水體景觀建構質量不高,以黃河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影響力還不強,文化強省的目標尚需努力。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是文化自信的基礎和源泉。「在新時代,要保護好黃河文化和歷史遺蹟,傳承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好黃河文化。」
  • 韓家院|韓飛龍:傳承弘揚太極文化
    韓飛龍說:「剛開始的時候,高強度的訓練讓我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是,成為像師傅一樣的大師、冠軍一直激勵著我,其他同學的堅持也一直鼓勵著我,我也不比別人差,就是抱著這種信念和執著,一步步走到今天。」  韓飛龍沒有辜負王戰軍對他的期望,2012年,他參加了央視武林大會太極戰少林,在8進4的比賽中,憑藉出眾的腿法和摔,力壓少林弟子郭文碩法,晉級四強。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文化: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全市進行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市婦聯依託陝西瑞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全市開展「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
  • 雷叔說畫|藝術「典籍」裡的伏生授經
    伏生與尚書之間有怎樣的故事?這一典故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又有怎樣的呈現?本文選取伏生之後一千年,唐玄宗朝王維所繪《伏生授經圖》,為大家介紹伏生授經的故事。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收藏了一幅傳為唐代王維的《伏生授經圖》人物畫,此卷絹本設色,畫心部分縱25.4釐米,橫44.7釐米。此圖以秦末漢初的歷史人物伏生入圖。描繪其授《尚書》時的模樣。
  • 弘揚愛國精神 堅定理想信念
    值此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華誕之際,江門市企業資產有限公司黨委屬下的公誠企業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黨支部,聯合電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財貿幼兒園、外經貿幼兒園、浮法玻璃企業(集團)公司、皮革總廠的黨員開展「弘揚愛國精神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傳承天府文化 弘揚川劇精粹」 成都鹽小錦馨師生共享戲曲魅力
    中國網12月4日訊(鍾傳亮)為保護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川劇藝術,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陶冶師生情操、推進校園美育教育。12月3日,「傳承天府文化弘揚川劇精粹」2020年川劇傳承推廣「戲曲動漫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學校組織了師生進行觀影、互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