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伏生傳奇首次搬上舞臺 故事改為伏生背下"尚書"
昨日,演員展示了三個劇中片段。圖為塗松巖(前排右)飾演的李斯至侯巖松(前排左)飾演的伏生家中焚書片段。國話供圖
由王曉鷹執導,侯巖松、塗松巖、徐筠主演的國家話劇院跨年大戲《伏生》,即將於12月25日至2014年1月5日在國話劇場與觀眾見面。昨日,該劇舉行探班活動,演員現場演繹了三個劇中片段,讓媒體先睹為快。12月27日、28日,新京報將邀請20位讀者親臨劇場。
故事改為伏生背下《尚書》
「焚書坑儒」是中國古代秦朝時,秦始皇為維護文化專制、排除異見而採取的措施。當時,秦記以外所有六國史書和私藏於民間的《詩》、《書》被銷毀,同時,鹹陽400多名儒生慘遭活埋。話劇《伏生》的故事背景正處在這一段歷史時期。生活在秦漢時期的著名經學家伏生,不顧生命危險,將《尚書》藏在家中牆壁裡,讓這部經典免於毀滅。而後儒家學派復興,伏生取出《尚書》,其中29篇保存完好,流傳至今。
話劇《伏生》是編劇孟冰、馮必烈十餘年前共同創作的作品。今年該劇本被國話相中,決定搬上舞臺。編劇將伏生「壁藏《尚書》」的傳奇故事改為背下全本《尚書》。伏生的個體生命與文化的傳承、家國的興衰也因此裹挾一體。在此過程中,伏生受到了來自家庭、世俗的詆毀,經受了來自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雙重拷問。
侯巖松、塗松巖演「死對頭」
據導演王曉鷹介紹,歷時40天的排練,《伏生》的創作已近尾聲,表演及舞臺各技術部門的調試也進入到最後的細化階段。探班當天,劇組特意安排了「群臣朝堂會」「焚書」「坑儒」三場重頭戲展示給媒體,侯巖松、塗松巖、徐筠與全體演員悉數亮相。
此次《伏生》的三位主演侯巖松、塗松巖、徐筠是近年來電視螢屏上的常客。侯巖松、塗松巖在劇中分飾「伏生」和「李斯」這對「死對頭」,徐筠出演伏生之女。侯巖松和徐筠曾合作過王曉鷹執導的話劇《荒原與人》,在戲裡出演「於大個子」和「細草」。二人一個學音樂劇出身,一個學舞蹈出身,形體極具表現力。侯巖松在劇中「焚書」這場戲中,加入了許多形體表演,甚至如現代舞演員一般矯捷靈活,十分搶眼。
塗松巖曾主演《雙面膠》、《王貴與安娜》等熱播電視劇。聲音條件出眾的他,還曾在電影《英雄》和《赤壁》中為梁朝偉配音,在《如果·愛》和《十月圍城》中為張學友配音。已有十年未登舞臺的他,排練當天他一出聲就是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的「話劇腔」。戲裡他飾演的是城府極深、工於心計的丞相李斯,與侯巖松飾演的伏生灑脫率直的個性形成強烈反差。(記者陳然)
■ 導演談
在這部戲裡,伏生在危急之際把《尚書》背下來,他是將自己的個體生命和文化傳承的大使命融為一體了。實際上他做了這個選擇後,他也面臨了自己的生命困境,承載了他承載不了的責任,被逼到了牆角。《伏生》這部戲不只是在鋪陳一個故事,一個人的經曆本身,它又更多了文化上的內涵。真正的文化傳承是一種生命的體驗。口述:王曉鷹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