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之前搗鼓怎麼自己宅家煮奶茶,買的下圖裝碎茶葉的茶包,性價比高不說,還省得自己過濾茶葉,更開心的是可以少洗一個濾網。
這種濾紙包的設計,考慮到衛生問題,基本就確定是機器封裝的茶葉了。那到底茶葉是如何被乖乖包裹的?立馬進入了「有趣的製造」解密模式......
對半打開在進入流水線之前,我們先拆解看看:除了有個金屬訂書針把袋口和茶包掛線紮緊,外頭轉一圈看也沒找到有濾紙的接縫。但是!從中間打開茶包後,就發現原來是對摺在一起的,也就把這濾紙的熱壓接縫藏了起來,設計很巧妙呀!
濾紙包茶葉茶包是被一層的濾紙給包成了上圖的長條狀再裁剪開的,所以一開始送入封裝機的濾紙也是下圖這麼一層。經過橘色箭頭處裝進了一堆堆的碎茶葉後,濾紙就被逐漸包起來了:橫截面上看是從扁平的 —— 型,到沒封閉的 △ 型,再到扁平的 □ 型。
我們再來看一個從下往上仰視的鏡頭,能看到碎茶葉是一堆堆分開的,並不是鋪滿整條濾紙。
分切成包等碎茶葉被濾紙包裹後,下圖左側的熱壓機會持續熱壓出連綿不斷的接縫,也就用濾紙徹底的把碎茶葉給裹住了;之後到了中間的剪切處,每一剪刀下去,出來的就是右側的獨立小個小茶包雛形啦~再到右邊一壓一折,茶包仿佛垂死夢中驚坐起......
壓出茶包我們慢動作看分解步驟,一個小茶包裡裝了兩堆碎茶葉。送到大轉盤中間後,像下圖這樣,中間一壓,茶包底部就出現了一個 W 形,再兩邊的機械臂一折,就像是機器大師做了個有稜有角的茶包摺紙。
折好茶包轉盤繼續轉,接著就該把濾紙包頂部給折成個三角形。
繼續我們的「摺紙遊戲」,三角形的茶包還要被再往內摺疊。
訂上掛線這之後就需要用到小號訂書針了,既是為了密封嚴實茶包,也是為了把掛線固定上去,一舉兩得~
既然是連續的掛線,那要做獨立的小茶包,就還有個剪斷一側掛線成單個的操作。
轉盤全景圖一個獨立的茶包就這麼定型了~最後我們回顧一遍這個「大轉盤」,慢動作的全流程圖。
簡單茶包上面介紹的這種對摺型茶包,算是包裝比較工整的高級貨了,除此之外,我們再來看兩款簡單型的濾紙茶包如何製作~現在我們腦補一下:你正坐在一個小賓館的房間裡,你先拿開桌面上寫著「賓至如歸」的亞克力板,是不是看到了一小包寫著的「茶」字的深綠色塑料包裝?順便也看到了牆上用紅色楷書寫就的「免費享用」貼紙,那就,不要猶豫了,拿起來,撕開它!
帶掛線款這種常見的帶掛線款簡單茶包,是下圖這樣的豎直型生產線,依舊是單層的濾紙對摺包裹住茶葉。只是這次把橫截面 — 型平鋪的濾紙,慢慢的變成 V 型,然後在 V 開口的地方灌裝碎茶葉,再包的更緊密些,茶包就成了 U 型。之後熱壓機再把掛線也給熱壓進邊沿,最後再這麼一橫切,一個四四方方小茶包就製作完成了~
無掛線款那要是這賓館給你準備的是無掛線款茶包呢?誒,我們看一個雙層濾紙的製作方式:首先在第一層濾紙上,機器自動放上一堆堆的碎茶葉。
然後再迅速的給蓋上另一層濾紙。
最後熱壓機先熱壓密封嚴實,再給裁切下來,這就收集成了一個個的單獨茶包咯~
校對:Cast + 江小喪截圖:陽哥文中 Gif 截取自日本 The Science Channel 頻道的 THE MAKING 視頻《THE MAKING (163)紅茶ティーバッグができるまで》、 YouTube 博主 Packaging36 的《Automatic tea bag packing machine, tea bag with thread and tag packaging machine》、Eat Happy Project 的《Tip Top Tea: how are teabags made?》、Discovery《How it's Made》Tea bags、以及自己拍攝和擺弄的茶包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有趣的製造,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來源:新華號 果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