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樓上傳來一陣吵鬧聲,剛開始以為兩口子吵架,細聽一下,原來是樓上鄰居家在輔導作業!我輔導兒子作業時偶爾也忍不住脾氣,老公看到了經常勸著:兒子還小,你想他喜歡學習,愛上學習,吼他只會讓他往相反方向發展。
想想也是如此,事後也經常後悔自己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好在能意識到吼孩子是不好的,經常會抱抱他以示安慰。
我們當父母的,一定要允許孩子試錯,兒童的成長也是從生活汲取經驗與教訓!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久而久之,自己變得囉嗦不說,孩子們也煩,把你說的道理當耳邊風,還不如讓孩子們試一次錯換取經驗與教訓來得好。有次上一年級的哥哥忘記帶文具盒,很多家長會把孩子落在家裡的東西送學校門衛,然後門衛轉交,我剛開始也想著離學校不遠剛好路過要不要順便幫他送文具盒,後面一想,今天送了,明天、後天還得送,還是讓他自己發現錯誤然後改正吧。果然,那次之後,學校需要的書本,文具很少再忘記了,改了丟三落四的毛病。
偶爾的過失給孩子自己及家人帶來時間、經濟等方面的損失,把這些損失算作培養孩子成長必交的學費,可以換回他的成長、成才、成功!比如很多小男孩喜歡拆東西,他會把新買的玩具車拆的七零八散,有的父母會很生氣,覺得孩子不懂得珍惜東西,不愛護物品,加上有些父母因為經濟條件有限,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也不想委屈了孩子,儘量滿足孩子要求,結果剛買回的玩具就拆了,很難不發火。在生氣前冷靜一下,孩子拆了玩具說明他對機械感興趣,說不定改明給你造一輛大飛機出來。沒有今天打掃衛生的亂七八糟,怎麼有明天房間的乾乾淨淨的呢?我們自己也是從小在犯錯誤中成長的。
當然,經常犯錯誤也是要批評的,否則就是縱容孩子犯錯了。只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批評教育孩子,一年級的孩子經常在學校丟橡皮擦,我們可以以鼓勵的方式說「要是橡皮擦在就好了」,「嗯,這次有進步,橡皮擦和文具盒是好朋友,它們喜歡住一起」,父母怒氣衝衝地朝他吼「說了多少次,不要把橡皮擦弄丟」孩子不知道錯哪兒不說,只會覺得你朝他發脾氣,否定他。
批評孩子,選擇正確的方式,保護孩子自尊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希望大家能屏蔽損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批評方式。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比以前的我們大多了,父母再加壓一下,孩子活得多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