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樣的綜藝節目才能真正吸引到Z世代人群

2020-09-04 幻月深深深幾許

目前綜藝現狀

80年代,綜藝節目很少,爆款也都是央媽推出的,比如《正大綜藝》、《曲苑雜壇》,《同一首歌》,少數的還記得當年福建衛視的《開心明星臉》等等,承受了當年的國民對綜藝節目的全部期待。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爭相而出,無論是形式還是種類,幾乎可以用琳琅滿目來形容了。然而,節目雖然很多,但是受眾是有限的,所以無論是高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真正做的火起來的也只有耳熟能詳的那麼幾款,還聚焦在芒果TV和東方衛視。

比如《嚮往的生活》、《中餐廳》、《王牌對王牌》,然後便是幾大網綜,騰訊的、愛奇藝的,寬泛意義上的綜藝:《奇葩說》、《吐槽大會》。

可是,縱然是曾經如此火爆的節目,也免不了高開低走的命運,幾季下來,好評逐漸被低分取代,節目組費盡心思,挖空腦袋想出來的花樣,卻被觀眾毫不留情的抨擊,拋棄……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套路還是一樣的,明星的流量也是夠的,但效果為什麼就不一樣了呢?

產生該現狀的原因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識別三日,當刮目相看。Z世代的人群每天充斥在大量的媒體中,各種奇思妙想,繽紛出彩的音視頻投餵著他們的新鮮感和滿足感,直到超負荷的狀態,如此情況下,除非推陳出新而不能解。

推陳出新,說的容易,怎麼推?這就又轉回到了研究市場需求分析的層面上,當下流量的主力是誰?如何吸引到他們?如果不能將這兩點研究透徹,所謂的「新」也不過是新湯煮舊肉。就像是最近高開低走讓網友失望連連的綜藝《新手駕到》;

原本駕考就是群眾大軍津津樂道的事情,每個考證的人都深有體會,一邊忍受著嚴寒酷暑的折磨,一邊聆聽者教練的頻頻金句,還要時不時的被自己蠢哭。

一二三四個科目下來,拿到駕照之後好不容易站上了制高點,恨不能全方位去「觀賞」別人的慘痛經歷。

可是如此好的一手牌,卻被節目組打的稀爛。

在網友們搬好了小板凳,準備好了西瓜瓜子後,卻發現節目完全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沒有手拿菜刀砍電線,一路電光帶火花的場面就罷了,更要命的卻是一副彬彬有禮,相親相愛,師慈徒孝,鼓勵式教學的大型秀素質場景,網友自然不能買帳。

Z世代人群想要什麼

很顯然,從網際網路鋪天蓋地的降臨到我們生活的各處後,我們像晚上離不開電燈那樣離不開了網絡,西方最先將這代人定義為Z世代,即被網際網路包圍的一代人。

而毋庸置疑,成為其主力的是95年-00年出生,目前年齡大概是20-25歲的一眾人等。寬泛一點講,我們可以擴充一段時間,將綜藝的受眾主力定義為17-35歲之間。

那麼,如果你想要給這個年齡段的人做一檔節目,以娛樂和真人秀為主的話,你就必須弄明白,在這代人眼裡,什麼才算娛樂,什麼才叫真實。

記得前段時間,杭州殺妻案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來,事件過後,某相聲演員譁眾取寵,在七月初一那天嘲諷道:「今天殺了女朋友的話,七夕就是頭七。」

這是段子麼,明顯是,思想新穎麼,很新,但是,它不但沒能響,反而激起了眾怒。這就說明,當代的年輕人已經不是20,30年前,社會和素質教育還沒有跟上的環境下的民眾了,他們會分辨什麼是雅,什麼是俗,什麼是爛俗,粗俗。

對於爛俗粗俗的東西,縱然它集齊了段子所有的要素,但依舊站不上神壇,因為它方向就錯了。

既然搞笑要有分寸,那麼真實呢,真實就是真實,陳芝麻爛穀子是真實,柴米油鹽醬醋也是真實,只要搬上銀幕,總該可以賺取流量了吧。如果一個節目製片人這麼直來直去的話,那我只能說,他不適合做節目。

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事情有很多,如果想要稱為爆款,就要找準方向,還得加點別出心裁的小手段。

比如《嚮往的生活》,它能撐到第四季也是有它存在的原因的。很多網友質疑,節目有劇本,不真實,其實這樣的質疑可以選擇性忽略,畢竟如果《嚮往的生活》真的按照全真實的樣子來拍的話,可能你連第一季都不想看。

來的嘉賓各有各的個性,獨處的,遊覽的,睡覺的,然後黃磊忙活著做飯,大家吃一頓,這不就是平日裡我們做客農家樂的場景麼,真這麼幹的話,我倒真想知道會是什麼樣。

所以,說了這麼多,Z世代的人群到底想要什麼,如何才能吸引到他們呢?

一是有底線的幽默,二是「花裡胡哨」的外表下包裝著選擇好的真實。

Z世代人群為什麼想要有底線,這個很容易理解,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升,對法治教育的投入增加,國民的基礎素質與文化修養是在不斷的上升的,那麼對事物的認識就不會停留在淺薄的層面上,他們需要看到的是幽默中體現著情商,內涵中透露著正直,詼諧中帶著對人的尊重。覺得麻煩?麻煩就對了,綜藝這碗飯,沒你想像的那麼好吃。

其次,為什麼說真實需要選擇,選擇後還需要包裝呢?

Z世代的人群,更多的有了自己思考的方式,他們練就了在眾多選擇中保持或堅持自己本色的能力,這才是他們能夠在這個世界活下去的本質。他們不想人云亦云,不想被人牽著鼻子走,他們會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不懼怕標籤,不指責別人的生活方式,並且,有足夠的慧眼,能夠看穿綠茶,識別白蓮花。

所有的這些特質才能使他們不做作,不扭捏,從而使得他們不僅自己過的真實,也親近於同樣真實的事物。那為什麼還需要用些手段進行包裝呢?這便是他們的情調。

Z世代的人群重視儀式感。

在如此浮躁的城市生活中,他們希望能夠看到在某一件事情上,你確實「用心」了。「用心」不等於算計,心機,攻於心計,虛偽……如果你無法區別個中微妙,那麼同樣……你不適合做節目。

Z世代的人群是講究實質的。

他們的這些特質,其根本原因是為了釋放壓力。

減壓是Z世代人群做所有事情的終極目標:旅行也好,買買買也好,追星,看綜藝,交友,擼貓……這所有的一切。

Z世代人群壓力到底有哪些

為什麼Z世代的人群生在最好的時代卻滿身壓力?建國前,我們就不說了,沒有一個偉大的祖國做庇護的人民群體,不具有可比性。

那麼建國之後的那代人呢,大概就是我們父母那一代,他們的生活苦不苦?苦。他們的壓力大不大?大。他們的壓力大還是我們的壓力更大?我們。

或許很多人無法接受這個觀點,其實只要稍微分解下,結果便躍然面前。父母那個年代雖然苦,可是,他有一個字,就是穩,全家人都是這麼過來的,都是吃糠喝稀,忍辱負重,你為什麼就不行呢?他們守著祖輩的房子,用著祖輩的牛車,延續著上一輩人的一切,包括思想和信念,尤其是信念,那股踏實勁兒使他們堅信,只有守在一處,熬著,才會熬出頭。

那Z世代?Z世代最怕的就是等,昨天的房價是10萬,今早起來可能就變20萬了,父輩的那一套方法70%都不再行得通,我們只能靠著自己的摸索去努力適應這個社會。

父母那個年代,幾乎大到家用電器,小到鍋碗瓢盆,都是全國統一,沒有可比性,就沒有赤裸裸的落後。可如今,別人家的孩子一次簡單的測驗成績就能讓落後的他們一學期不舒服,更何況其他方面。

只有摩託可騎的他們戴好頭盔不僅僅是為了遵守交通規則,更是為了不讓開寶馬的同學看到他的臉。跟他們一起工作的同事升職加薪的事情不敢讓妻子知道,因為他們承受不住「今夜有暴風雨」。

……所有的這些,不是Z世代的人群想要與人攀比,而是趕鴨子上架,不得不比。

如果他們沒有安貧樂道的精神,還落了後,就不是「挨打」所能夠解決的了。可是,安貧樂道,呵呵,你能想像的了麼。其次,再說工作。父母那個年代,工作是包分配的。

只要你家成分正常,你自己又品行良好,十有八九,到了年齡,一包分配,一輩子捧著鐵飯碗就踏實了。而Z世代,沒有什麼是穩定的永恆的,所有的所得都必須用付出來獲取,隨著996,007文化的盛行,他們透支著身體換取著酬勞,但是還是在每一次優化中戰戰兢兢,躲過了優化,躲不過病痛。他們不敢倒下,在他們這裡,牆倒眾人推的眾人指的是,房貸,車貸,妻兒,父母,嶽父母……

總結

狄更斯的雙城記寫於百年前,他說那時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而如今,同樣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時代。且好壞的籌碼更高,挑戰更大,大到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帶著初級新手的裝備降生到了一個連青銅都活不下去的王者的世界。然而,不管該不該抱怨,活下去卻是肯定的。我們在這裡尋找著出路的同時還需要釋慰著自己的精神,同時保證身體和精神都良好,而後負重前行。綜藝節目恰恰就承擔了讓我們精神世界維持愉悅平衡的角色,那作為綜藝節目的製作人,如果不深諳此道,又如何能夠擔此重任。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遊戲本才是Z世代人群的心頭所好
    Z世代,指的是1995年到2010年之間出生的那批年輕人,雖然包含部分90後,但與90年代初的那批人相比,Z世代買東西更加看重性價比、多功能性和顏值,所以他們購買商品會更加挑剔。要說到Z世代喜歡什麼樣的筆記本,以我與他們多年打交道的經驗來看,他們購買的首選,一定會選擇既能用來打遊戲,又能滿足如生產創作等高性能需求,同時還很便攜的本本。
  • 潮流綜藝,Z世代凡爾賽培訓班
    吃了嘻哈紅利的愛奇藝率先布局潮流IP,去年年底孵化的《潮流合伙人》一開潮綜垂類的先河;近日,《潮流合伙人2》也於12月4日首播,節目從明星陣容發布,到路透圖曝光,在微博上的聲量著實不小。將「潮」的定義交還觀眾釐清潮流綜藝「高級帶貨」的本質後,我們會發覺,與其將這些節目稱作「潮流綜藝」,「潮牌綜藝」的稱呼或許更為精準。
  • Z世代崛起,誰是真正的「K歌之王」?
    值得注意的信號是,Z世代95後正成為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掘金地,B站是視頻領域的典型案例;而在線上K歌賽道,音街等平臺亦是在共同競逐Z世代的增量紅利。Z世代崛起之下,誰才是真正的「K歌之王」?正式上線前,音街早在今年3月就開始內測。
  • 用音樂對話Z世代,雪碧攜手《炙熱的我們》洞察綜藝營銷新玩法
    》之後,《炙熱的我們》成為今年雪碧冠名的第二檔綜藝,兩檔節目在投票賽制、目標受眾、音樂競技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例如1v1實名投票,參演藝人頗受Z世代喜愛等等。雪碧×《炙熱的我們》活動海報(圖源微博@雪碧)隨著節目吸引到的粉絲越來越多
  • 央視的綜藝節目真的那麼吸引人嗎
    最近幾年,中央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例如《國家寶藏》、《故事裡的中國》、《衣尚中國》等等,都成為90後、00後等日常所追的綜藝節目,並且都是很認真的看,生怕錯過一點內容,所以,這些綜藝節目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吸引大量的新時代青年。
  • 在一起:QQ音樂為Z世代打造娛樂新生態
    作者/寧飛虹毫無疑問,Z世代正在崛起。他們是真正的第一代數碼原住民,數位化塑造了青年們的娛樂消費方式。你會看到Z世代熱衷上直播拍vlog,追捧說唱、電音、搖滾等小眾化的音樂綜藝內容,搶購藝術家聯名打卡網紅店……他們是顛覆性的一代,創造了當下的新潮流。
  • 關於Z世代,你了解嗎?
    前幾期節目中,觀眾痴迷於選手的「新」和「素」,成熟文化工業體系與野蠻生長的民間素人兩相碰撞,再配合上節目組傾力炮製的「熱血高校」概念和剪不斷理還亂的「兄弟情」,豆瓣評分一度飆到8.5,遠高於前三季的及格分。
  • Vlog紅人一年收入2600萬美元,YouTube、TikTok如何鎖定Z世代人群?
    而Z世代自小就被社交平臺所吸引,如YouTube和TikTok,這導致了兩個群體之間不太一樣的觀看行為和內容取向,進而演變出不同的媒體消費趨勢。那麼,Z世代群體感興趣的社交媒體有哪些?他們在這些媒體上關注的是什麼?以及開拓這類新生用戶的市場機會都可能在哪裡?
  • 抓住成長期中的Z世代
    編輯導語:Z世代,即出生於1995~1999年的人群。如今,Z世代日益成為消費的主力,於是能夠抓住Z世代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特點極為重要。無論是對於企業來說,還是對於品牌來說,抓住那個Z世代,才能有未來!
  • 從一匹馬和一個梨,說說「Z世代」音樂
    2020年,「Z世代」人口已經佔到全球總人口的30%,這些深受網絡影響的95後,音樂口味如何? 這要從一匹打敗了鴨子的馬,和一個得了五個格萊美的梨說起。 這個男人名叫Drake,是Billboard當之無愧的霸榜王者、歐美流行樂壇主理人,在歐美「流媒體周播放記錄」TOP6中,他一人佔據四席,外網知乎Quora有人發問「到底誰才能擊敗Drake」 下面回答:「2019,Drake穩了。」
  • 什麼樣的愛情,才能真正讓兩個人,堅持到最後?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遇上愛情之初,我們想要的,都是堅持到底。沒有人會中途下車,亦沒有人會痛苦受傷害。那麼,什麼樣的愛情,才能真正讓兩個人,堅持到最後呢?愛情這東西,就是兩個人相互支撐,真正走到底的愛情,除了付出和包容,更多的還是對對方要心存尊重。很多夫妻,過幾年就散了,從三觀不合,到油鹽醬醋都是藉口,其實最核心的,就是彼此忘了尊重。
  • 誰動了Z世代的「奶酪」?
    「Z世代」一瞬間被所有的商家瞄準,說Z世代就是他們的目標消費群體,95後的朋友說:「天天喊Z世代的一定不是Z世代,我一個95後覺得他們所標榜的Z世代一定不是我。」事實上,任何被定義的行為,當下的年輕人都不喜歡,他們說,「別教育我,別讚美我,別批評我,別鼓勵我」,他們同意:「讓我待著,做自己」。
  • 《說唱新世代》:歡迎來自Z世代的新鮮辛辣表達
    而來自杭州的Tango z ,用一首吳語方言說唱《Love paradise》展現人間天堂杭州,直接表達對家鄉的感情,讓聽慣了川渝方言說唱的觀眾耳目一新。可以同時收看到理財節目、生存節目、喜劇節目、……一次收穫多重快樂,就連觀眾都直呼賺到了。
  • 《說唱新世代》:歡迎來自Z世代的新鮮辛辣表達
    結果人到而立之年的他,卸下曾經的乖張、不羈,帶來一首《而立》,也不是舞臺下插科打諢的搞笑風格。到了臺上,認真地唱出「你看 光陰似箭 兒女雙全已不再少年 歷經化蝶破繭 而立當前 舉杯送流年」,讓觀眾唏噓之餘更覺意外。而來自杭州的Tango z ,用一首吳語方言說唱《Love paradise》展現人間天堂杭州,直接表達對家鄉的感情,讓聽慣了川渝方言說唱的觀眾耳目一新。
  • B站真的佔領Z世代了嗎?
    Z世代單機使用時長2. Z世代到底關注什麼如此龐大的人群,他們每天都在衝哪片浪呢?首先我們來明確TGI的概念,TGI數值越高證明在特定領域兩個群體的重合率越高,也就是說B站的絕大多數用戶是Z世代,而不代表娛樂市場中的絕大多數Z世代都使用B站。以娛樂市場中的短視頻行業為例,截止2020年1月,抖音的月活躍用戶達4.7億,其中24歲以下人群佔到28%,也就是1.32億。
  • Z世代崛起,音樂消費升級拉開全場景序幕
    一方面,用戶音樂消費走向全場景化,從線下到線上,從日常家居生活、工作到上學/上班路上、睡前,用戶對音樂的消費正「無處不在」;另一方面,隨著95後進入職場,00後進入大學校園,2020年在線娛樂消費一個最大的特徵是Z世代「正式」地佔領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話語權。
  • Z世代音樂人的"清醒夢":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類
    18歲的她,正在用Z世代音樂人獨特的話語體系,以更加普世的價值觀和視野,創新著"人類"對於情感狀態的音樂記錄方式。同時,從小在加拿大、美國生活以及多國遊歷的經歷,讓她比部分同齡人擁有更平等的世界意識,更早接觸到豐富的各國見聞。對於她來說,研究人類的心理狀態,是她目前音樂創作中最感興趣的部分。
  • 從共鳴到共創,新世代音樂廠牌W8VES的Z世代 「潮流製造論」
    雖然僅僅成立了1個多月,但依託今年圈層內最火、口碑最佳的說唱綜藝《說唱新世代》,以及嗶哩嗶哩和88rising的續航資源和在Z世代的影響力,W8VES的商業化步伐迅速而穩健。 在保留真實個性,詮釋自我的同時,不乏獨立思考,對社會關懷,這是Z世代的共性,也是Z世代音樂人的特徵,他們有著雙重身份,既是音樂人,同時也是受Z世代追捧的潮流偶像,在大眾對說唱市場略感審美疲勞之時,W8VES廠牌發掘出每個人最獨特的記憶點,例如懶惰「從賣魷魚到冠軍的勵志」。
  • 福瑞達美業:國產化妝品蛻變 獲z時代青睞
    報告中顯示,伴隨著化妝品人口增產、消費理念轉變、消費結構多元、消費渠道變化、產業鏈及國家政策等共同驅動市場高速擴容,國產化妝品也走上了蛻變之路,獲得了z世代的青睞。 Z世代與新機遇:看福瑞達如何抓住年輕人的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贏Z世代者得天下",圈粉Z世代成為品牌和商家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 體育用品決戰618:一場屬於Z世代「代言」的狂歡
    而與娛樂節目相比,體育受到疫情影響無疑更大,因此在代言陣營當中,只有在疫情期間成功衛冕UFC冠軍的張偉麗,獲得了更多品牌的青睞。同時,縱觀近些年大熱的運動品牌,也正是時尚與休閒的流行風潮,促使這些運動品牌煥發第二春。選擇與Z世代鍾愛的偶像藝人進行合作,是吸引年輕消費者的一條捷徑。